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1.32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1

秋讓人沉思,讓人收穫,正是欣賞音樂的好時節!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世界也會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一直都覺得音樂這東西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歡音樂,不過只是喜歡聽聽唱唱流行歌曲,對於那種專業的音樂,還有肖邦、貝多芬什麼的,雖能聽聽,卻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感歎,我一直覺得自己聽不懂所謂的音樂,也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識,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而且也從來沒有去試過聽那種音樂的感受。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欣賞課是因為隨便玩玩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讓我記起周國平先生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不僅如此,而且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美的事物總讓人回味,音樂欣賞課便如此!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2

這學期我選擇了《音樂欣賞》這門課,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對這門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

由於更深入的瞭解,我喜歡上了交響音樂,的確如老師剛開始時説的,沒上課之前覺得交響樂都是紳士淑女欣賞的,覺得交響樂不是雅俗共享的,總感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去欣賞的話有點彆扭。但是在老師的引領下,讓我們一定程度認識了什麼是交響樂(交響樂(SYMPHONY)又稱交響曲。是採用大型管絃樂隊演奏的鳴奏曲(奏鳴—交響套曲)。交響音樂主要是指交響曲、協奏曲、樂隊組曲、序曲和交響詩五種體裁。音樂家和我們都一樣體念生活,他們有喜怒哀樂,我們也有喜怒哀樂,他們的喜怒哀樂表現在作品上,我們的喜怒哀樂亦會隨着欣賞他們的作品釋放出來,那時我們和音樂家們的靈魂就起了共鳴,互相傾聽傾訴,心靈得到了很好的交流,於是我們心情也會因作品而改變,即使我們和音樂家的經歷不一樣都會有共同的感受如朋友。是的,音樂就是我們的朋友,此刻終於明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説:“藝術中沒有進步的概念,因為不管我們回頭看多遠,都會發現前人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認為幾個世紀的努力已經使我們進一步接近完美,那將是荒謬可笑。”她説的有一定的道理,藝術可以進步,需要對生活更深入的感悟才能促進藝術境界,但藝術境界如人的思維一樣永無止境的!如今我們的藝術表示方式的確是進步了,多樣了,但是那僅僅是工業科技的發展,藝術境界如果沒經過生活更深入的反思感悟的話,還真的無法超越前人。工業科技技術是可以繼承的有形資產,而藝術境界是無法複製的無形資產,遺漏了或丟失了就無法找回,更不用説繼承超越。而如今藝術產量是增多咯,但是含量也要跟得上才是音樂等藝術境界的提高。白我們為什麼喜歡明星,因為他們給予我們快樂及安慰!

藝術境界與生活體驗感悟成正比的,或許我們沒有音樂家藝術境界,當時藝術家的藝術境界比我們高時,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體會或者安慰更多,或者我們更深入體會我們情操肯定也得到某種昇華,這是所謂音樂能陶冶情操的原因吧!

我們想提高欣賞交響樂的能力或者説藝術境界必須更用心地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而我們不用心思考或者單純地聽,而不體念生活的話,或許能勉強感受到作品的靈魂,但想要超越領略的話,必須有更高的`藝術境界,即對生活要有更深層次的感悟!而如今各種音樂堆積如山,聽着耳根繚亂,再加上各種科技特效充塞着作品,讓作品貌似精彩紛呈,卻缺乏長久魅力:如某些流行曲總是“愛啊!恨啊!想念啊!”你敢説你是被它的“愛啊!恨啊!想念啊!”等感動的麼?只能説被裏面的元素震撼了你的聽視覺,卻根本不是被它蒼白無力的“愛啊!恨啊!想念啊!”感染。即使震撼也只是感官上的震撼,不是心靈上的觸動!那些作品挺久了就會膩,因為它不是震撼你的靈魂!

音樂欣賞這門課,也讓我懂得了一些賞析音樂的方法與感悟;更讓我懂得去體念生活懂得感悟生活有必要感悟生活!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3

秋讓人沉思,讓人收穫,正是欣賞音樂的好時節!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世界也會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一直都覺得音樂這東西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歡音樂,不過只是喜歡聽聽唱唱流行歌曲,對於那種專業的音樂,還有肖邦、貝多芬什麼的,雖能聽聽,卻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感歎,我一直覺得自己聽不懂所謂的音樂,也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識,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而且也從來沒有去試過聽那種音樂的感受。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欣賞課是因為隨便玩玩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讓我記起周國平先生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不僅如此,而且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美的事物總讓人回味,音樂欣賞課便如此!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4

可以説,我從國小到高中音樂課從未間斷,斷斷續續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樂薰陶,古人都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接受了近十年音樂薰陶的我學會了最基礎的的識譜,對音樂也具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但因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機會少之又少的音樂課上,得到鍛鍊的機會幾乎為零。

進入大學之後,有幸得以選擇到了陳老師的音樂鑑賞課,陳老師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讓音樂課堂變的輕鬆幽默,我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越發的濃烈。在課堂上老師更是積極與同學互動,給同學提供鍛鍊的機會,讓同學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更多的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對我來説,上陳老師的音樂鑑賞課就是一種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種享受。

當然在民族音樂鑑賞課上我也學到了許多東西。首先我對民族音樂鑑賞這個概念有了更為廣泛而深入的認識,民族音樂鑑賞分為“民族音樂”和“音樂鑑賞”兩大部分進行理解。

“民族音樂”顧名思義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情感生活的音民族、民間音樂和具有民族風格的創作音樂。民族音樂同時也是紮根於民族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具有該民族音樂形態特徵的傳統音樂。

“音樂鑑賞”和作曲家作曲,文學家寫詩歌小説一樣,有一整套表情達意的體系。這種體系就是我們常説的音樂語言。音樂語言包括元素、旋律、節奏(有規律的音樂的長短的結合)、節拍(有規律的強弱)、速度、力度、音區、音色、調式、調性、和聲、復調、配器。

其次我對民歌也有了一些瞭解。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風箏》、民歌《美麗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嘩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內蒙民歌《牧歌》、東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和漢族民歌《繡荷包》帶領我們領略了祖國各地的好風光。

再者,我對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瞭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國民族藝術土壤中孕育成長,在繼承中國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戲曲唱法和曲藝唱法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鑑了歐洲傳統唱法的科學訓練手段和技術方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強烈民族風格和特點的歌唱藝術。在瞭解民族唱法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學習以及演唱,進一步貫徹落實了民族音樂唱法,提高了我們自身的音樂素養。

更重要的是在瞭解民族唱法的基礎上我還學會了如何結合民族情感來分析來進行對民族音樂的鑑賞。好比據《黃河大合唱》改編的由《黃河傳輸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衞黃河》的四個部分組成的協奏曲描寫了抗日戰爭年代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鬥爭,同時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偉大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起來保衞黃河,保衞華北,保衞全中國!

最後陳老師還帶領我們現代歌唱家的風采,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鄧老師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燭光裏的媽媽》唱進了無數兒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王宏偉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帶我們領略了西部的遼闊無垠、敦煌的宏偉壯麗;李娜的《青藏高原》帶我們飛越到數千尺高的雲端,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從我自身來看,我覺得學習一些基礎樂理和試唱知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從國小到高中,我從未系統的完整的學習過樂理和試唱知識。其次,學習一些基礎的樂理可以讓我們初步領略音樂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激發我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音樂素養,對自身音樂方面的發展有所幫助。最後,對一些對音樂感興趣的大學生來説正

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系統化全面化學習音樂的平台。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時歌聲嘹亮神態自信,我也很想成為他們那樣,學習基礎的樂理和試唱知識讓我向夢想邁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試唱知識其自身而言,在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通過試唱調整自己的發音位置,鍛鍊自己的嗓音,調整自己唱歌的音準,激發我們唱歌的興趣。作為和試唱知識同樣重要的基礎樂理和試唱知識相輔相成,同是音樂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和音樂素養和我們對音樂的鑑賞能力。

通過這一學期的民族音樂鑑賞課的學習,我對民族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民族音樂是中國各族人民千百年來通過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鮮明上網民族性。當我們聽到某首民族音樂時,很快就能辨別出這是哪個地方的歌曲,這就是民族音樂的神奇和魅力所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樂。但在當前,民族音樂在很多大學生身上逐漸缺失,大多數學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謂的好聽的動感歌曲。在他們意識裏,民族音樂是上一代該聽的,現在已經過時了。可見,民族音樂雖然充滿魅力,但卻不為當代大學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樂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不為大學生所知。就我對在我身邊同學的觀察來看,也有部分同學喜歡民族音樂,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隨大眾,盲目聽一些流行音樂。民族音樂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心理特徵,我們應該積極傳播民族音樂,堅決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蝕,做一名積極向上的當代大學生。我國民族音樂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先輩們從勞動生活中汲取靈感,創造出優美的歌曲。尤其是勞動號子,聽了讓人渾身精神抖擻,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學生確實需要學習音樂。首先從情感方面來説,由於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很多大學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又無法排解。在這種情況下,學學音樂,通過試唱排解心中的煩惱,愉悦自己的心情。聽聽民族音樂,把煩惱放在一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自己心情好一點,充滿動力,這也是我的親身感悟。更重要的是學習民族音樂能夠讓自己煩躁的心靈靜下來,讓我自己重新審視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其次從學習方面來説,很多大學生都被自己的專業繞的頭昏腦漲,提不起學習興趣。像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成天和高數奮鬥,確實沒什麼興趣積極學習。可能這時候更適合學一學音樂放鬆一下心情,對學好自己的專業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的民族音樂課是在週二晚上,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早早的從揚子津校區趕到江陽路北校區,心裏期待着這次音樂課會聽誰的歌曲,又會有哪些歌曲讓我心潮澎湃。每次的音樂課堂都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還會哼着課上聽到的歌曲,心情無比高興。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5

在大學裏,我選修了音樂欣賞。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滿了音樂,悠揚的音樂可以撫平我們煩躁的情緒,輕快的音樂可以喚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樂可以調動消沉的心態。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平時我也只是聽聽音樂但並不是真正的瞭解音樂,所以我想借此機會更多的去了解音樂。

第一堂課上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外國的音樂,首先提到的就是交響樂。交響樂給我的感覺就是恢弘,莊嚴,激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瞭解到交響樂是樂曲裏思想內容最深刻,結構完美,音響宏大,寫作技術最全面的音樂體裁。內容大多反映社會重大事件,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自然的變化,以及作者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們為生活,自由而奮鬥的崇高理想。即使幾百年前的樂章至今依然能夠讓聽者為之振奮,仍能在如今百花齊放的樂壇中熠熠生輝。我想這是因為在交響樂中有着極為豐富的內涵和創作者的精神思想。甚至有的交響樂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它反映出了人民的心聲。讓我們在聽交響樂的同時能夠深入作者的心中,體會當時的文化。提到交響樂就不得不提那些為交響樂做出貢獻的人。交響樂之父海頓,讓交響樂走入人們的認知裏,古典交響樂的革新者貝多芬,他的《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更是在那個時代起到了催人奮進的作用,讓交響樂深入人心。

之後的課上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樂器。讓我對音樂領域有了更多的瞭解,同時的也認識到了音樂的深奧。一個簡單的樂器,卻能演奏出許多美妙的樂曲。不同的樂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風情的'不同。

然後老師引領我們走入了鋼琴的世界。鋼琴與小提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而鋼琴又被稱為樂器之王。它優良全面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無法與之相比擬的。在我的認知裏鋼琴的聲音總是優雅,清脆的。或悠揚,或沉穩,或歡快。每一種曲調都能給人不同的感受,並且深入人心。鋼琴聲如美玉,温潤柔和,貼近心靈;鋼琴聲如心聲,它詮釋着彈奏者內心的波瀾起伏和心路歷程;鋼琴聲如泉水,行雲流水般從指間傾瀉而下。今天的音樂欣賞課我有領略到鋼琴的另一番風情,熱情而奔放。在音樂家的彈奏下節奏鮮明。每一個音符都在跳躍,讓人不直覺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樂的博大精深。

最後給我們介紹的是我們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古有古箏演奏《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背景。課上老師特別給我們講了二胡。在最後我們欣賞了《梁祝》這首曲子講述的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悲劇。曲中音調婉轉,悲涼。使聽者動容。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樂曲的最終部分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絃樂襯托下,愛情主題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一共四周的課已經過去大半,對於繽紛多彩的音樂世界,我漸漸的有了一些瞭解,體會到了音樂的內涵,音樂的靈魂,以及音樂帶給人們的愉悦和舒暢。對於每一個人來説,生活到處充滿了音樂,不同的音樂影響着我們的情緒,也讓我們在疲勞時能得到舒緩。音樂也成為了我們一種精神寄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雖然沒一國的語言有所不同,但無論我們聽懂與否,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卻是世界共有的。我相信音樂不但可以撫慰心靈同時也像橋樑一樣拉近這人們之間的距離。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音樂的魅力是無限的。

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6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本期活動做以下總結。

一、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宂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