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十篇

來源:文書谷 2.7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心得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十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近20年的我來説,很多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都需要更新,繼續學習充電加強自身教學能力顯得非常重要。本學期龍巖市曾放珍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曾老師為我們精心選擇了《給英語教師的101 條建議》這本書,此書對我而言就是一場及時雨,讓我茅塞頓開,讓許多平時教學中困惑的問題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答,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起了很大的幫助。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行動的航標,讓自己增加一些實際的操作經驗,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導航。

《給英語教師的`101 條建議》在總結學習國際先進語言理論和教學理論的前提下,為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提供了新思維。全書101條建議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資源、教學評價和師生關係等多個維度出發,提供了英語課堂重構的新理念、新經驗和新舉措。此書在堅持“國際視野,本土行動”的原則上,總結梳理了有效的課改範式和經驗。同時在注重實效和解決問題的同時,與同道建設真正意義上富有智慧的交流互動。

全書101條建議,主要是圍繞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英語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課程標準的領會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文化意識、評價方式、外語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學法與教法等方面全景式地勾勒出英語教學的新視野。本書的作者都是立足於英語教學的實踐,力圖把國內外英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同中國外語教學課堂上的教與學有機結合。此書並非純理論闡述或學院研究,而是根據各自的探究、積累的經驗與感受,針對目前英語教學現狀中的弊端,給我們提供不同類型的案例,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實際的例子來詮釋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有感而發,真切地提出了合理可用的建議,旨在反思和有效地解決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書宏觀和微觀結合,大膽吸取國外英語教學的有益成分,取捨有度,並嘗試在英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新思維、新體會、新舉措,多維度地為中國小英語教師提供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方法和思路。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他使我們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狹窄。作為老師,我們不但要了解我們現實中的教育,更需要了解書本中的教育,只有這樣,我們老師的教育才會更加智慧,教學才會更加和諧。它像海上的明燈,引領我們腳踏實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教師黨員,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個人在學習中談一些粗淺新的認識:

“愛”字當頭,做好本職工作。黨員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愛”必須是忠誠的,發自內心的,理應超出一般教師“愛”的程度。這種先進性的“愛”最終要把它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才更有可貴之處,否則是毫無意義的`。在實際工作中,黨員教師一定要把“愛”的種子均勻地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之中,讓他們從心靈深處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温暖。只有善於愛學生的教師才是最受家長歡迎的好教師,不管到什麼時候,學生也不會忘記你的辛勤哺育,這就是愛的偉大力量。

真心為生,抓好思想教育。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黨員教師應認真積極地開展日常的德育工作,要把它抓實抓牢才行。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只有要因材施教,才能教好生、育好人,千萬不能搞所謂的“一刀切”,否則只能坑害了孩子,也會受到良心的遣責和家長的唾罵。先進的黨員教師歷來都很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因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畢竟是教師的天職,所以,黨員教師們理應帶個好頭。

善始善終,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檢驗每個黨員教師工作

態度與教學成果的最好方式。黨員教師有理由備好每一堂課,應該上好教研課、示範課和公開課,多角度展示自己的教學才能,讓每個孩

子都能享受到知識的源泉。只要牢牢地牽住“課堂教學”這個牛鼻子,教育就不會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樂在其中,搞好教育科研。教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武器”。因此,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嚴格用科學的來從事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平時也要認真搞好“傳、幫、帶”三結合,努力促進新教師的迅速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書中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鬆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閲讀完此書後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比如説: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人們對生活經驗的感受,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體現。作為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的我來説,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舒適感,一種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感,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兒一聲甜甜地“老師好!”幸福就是孩子們燦爛的微笑,撒嬌的吵鬧,熱情的擁抱……

——用欣賞的'眼光獲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們要用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兒,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在教育教學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足跡,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你將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寬容的心態得到幸福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可愛之處,要多學習其他幼兒教師的可取之處,面對一件事情,要用一顆全面寬容的心來衡量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其實得到愉悦感並不難,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處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教師,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當你在迷茫的仰望別人的幸福時,而有好多人也仰望着你的幸福。凡人就該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樂,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實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瑣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陽出來開始新的生活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教師節的禮物是《我的教師夢》這本書,我為自己有緣接觸《我的教師夢》而高興。

細細回味此書,印象最深的是錢教授的幾個觀點:

“我現在退休了,回顧自己一生的教師生涯,真的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讓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讓你笑,這就是生活的真實,教師生活的真實。……”

好真實的感受,深有同感。從教這些年來,我回憶起來,教師生活真的是“想想要哭,想想要笑”。還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時,我總是微笑着面對學生,寬容犯錯的學生,從不嚴厲批評。而這樣的結果是有學生對我説:“老師,你太好了,同學們都不怕你,上課還做小動作。”聽到這樣的話,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失敗,好想哭,難道我的一片真心換來的是這樣的結果?當時真後悔選擇了這個職業。

而錢老的遭遇卻改變了我的想法。曾與他打成一片的孩子,在文革時,把他曾經的好心與關懷當成了傷害,與他劃清界限……當時的環境,這些真是致命的打擊。然而他卻靠着自己的夢想“不管怎樣,我就要當老師”堅持下來了,始終容忍學生的幼稚,堅持自己的夢想。確實,人生有了夢才會美麗,沒有夢的人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穫,你耕耘了就會有快樂。當我看到學生給我留言:我喜歡您的課,因為老師您教給我們很多知識……真的是在睡着的時候也會微笑。教師生活的價值就在這裏,想想要哭,想想要笑,我們正視它,又擺脱不了它,形成生命的一種纏繞,而生命的真實意義就在這纏繞中。

“教育的本質就是將學生內心深處的善良、智慧等等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發出來,加以培育和昇華,以此來壓抑人的內在的`惡因子。學的過程是學生髮現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發現自我的過程。”

教育的本質不是分數,不是成績,更不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對,而是喚醒。喚醒學生心目中的真、善、美,喚醒學生向前進的動力,喚醒學生完善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前行,教師也在前行,或許在這一路上,有很多很多美麗的風景,走近了學生,也就走近了他們,喚醒了學生,也就喚醒了自己的心。

所謂“教學相長”,這確實不是一句空話。教學就是這樣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不僅教師影響學生的成長,學生也對教師的精神狀態、精神發展產生影響,教師與學生確確實實是共同成長的。“教學相長”是一個非常高、非常美好的教育境界。

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活躍的生命,是渴求知識的稚嫩面孔,我們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不斷汲取活力,從他們單純的心靈裏不斷學習善良,從他們天真的眸子裏不斷提煉年輕。這樣,我們就能永葆童心,永葆青春。孩子們呢,他們從我們身上學會成熟,從我們這裏汲取知識,從我們這裏學着獨立行走。我們要呵護孩子們的成長之美,維護他們成長的權利,培育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孩子們給予我們的特殊幸福。

中國小的第一職責是呵護成長之美,保障成長權利。中國小教育的最大任務就是創造一切條件,使孩子能夠盡享“成長之美”。首先是“好奇、探索、發現的權利。”其次,還有“自由成長”的權利。其三,還有歡樂的權利。……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卻在自覺、不自覺地剝奪中國小生應有的歡樂。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幾代青少年,沒有盡享童年的歡樂,有的甚至“失去了童年”。

如今,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的教學質量一直是通過可以有明確的百分比來確定的,儘管這個不是唯一標準,卻是一個重要的標準。究竟有多重要,我知道這可以決定我們學校的聲譽,可以決定一個教師是否是個好的教師,可以讓家長是否信任這個教師……如此的重要,讓我們的教師一點都不敢鬆懈,更是讓學生缺少了很多快樂。看了錢老的見解,我不再迷惑,雖然我不能改變現實,但是我可以為了我的理想,可以讓我的夢做得更美,我有方向可以努力。我們要細心體察,充分理解,學生在成長過程的歡樂,以及成長的煩惱,甚至是痛苦和掙扎,我們要讓他們盡享“成長的感覺”;我們還要保護他們“成長的權利”:好奇、探索、發現的權利,自由成長的權利和歡樂的權利……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這起步的地方打好基礎,在通往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帆風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我閲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大板塊的69個建議來向我們簡述了作為一名教師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這本書闡述了教師生命的活力,靈動的激情,人格的魅力,教育的快樂與幸福。對照自身,我也深思,教師最需要什麼?那就是一顆對於教育事業灼熱的心,憑着這一份灼熱,教師自然而然會積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會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

我們要做有師德、有責任心的教師。陶行知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灼熱心靈中,產生於教師的魅力之中。教師要有魅力,對學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學生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教師的魅力不僅僅來自得體的穿着、脱俗的談吐、嫻靜的舉止、美好的姿態,更來自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來自教師的優良人品,來自教師的善良與關愛,來自教師的寬容與公正,來自教師的敬業與正直。我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教師的一份關心與愛護,一個會心的微笑,學生都會感到那是一份無比的關懷。當我面對學生時,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然後真誠地去讚賞他們,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向上。教師要善待學生,耐心對待學生學習過程的偏差,堅持循循善誘,努力剋制急躁情緒,誨人不倦。在任何場合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在矛盾激化的場合要沉着,有自制能力,有控制和調控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能力。當你準備批評你的學生時,你要學會控制你的情緒,千萬不要讓情緒左右了你的言行。此外,對學生應該有寬容之心,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在教學中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讚許,少一點挖苦;與其責罵,不如讚美。

我們要做勤奮的學習型教師。要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要讓每一件事都不留尾巴,儘量做到每一件小事都完美。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願、最高的榮譽。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課前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要不斷追求自己的專業進步,不斷樹立危機意識,對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要能靜下心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做學問。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多聽課,聽課中多注意他人的教學藝術、教材處理辦法、知識點的引入辦法,如何與學生溝通的藝術等,特別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此外要經常反思,可以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改進教學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一位有魅力的教師,要有包羅萬物的知識,能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完善的人格喚醒人,以優雅的氣質影響人,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營養。

未來社會是終身學習的學習化社會,學習已成為最重要的人生權利。一個人要想不被社會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價值,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積極的人生目標就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試、自我學習,以更積極的方式生存和發展。有一位教育家這樣斷言,作為教師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作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創新的.眼光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讀了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瑣碎的忙碌工作中,要騰出時間學習,騰出時間反思、總結,多看書,多動筆。同時,我們要學會享受讀書的樂趣,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樂趣,而使讀書成了負擔。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會像一粒渴望成長的種子一樣,努力的在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雖然不能説,讀書學習是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卻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一本好的書,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能夠敲開你的心靈,並激勵你去嘗試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今後,我將多讀書,讀好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把工作做的更出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當然,現今社會,不單單可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通過網絡讀書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當然因為我專業的特點,所以,平時我較少進圖書室讀書,我大多數的讀書時間,都是在網絡上看書。

今天,什麼“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讀書能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這些大道理我也不再説什麼,相信老師們都瞭解,如果要講,你們肯定比我還講的多。

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平時讀書幾種做法,這樣可以更好的瞭解書本的知識,走進書的海洋,理解書本的精髓:

一、要確定一個讀書座標。

書海卷軼浩繁,讀無止境。必須把書籍分類,規劃。從而一類一類的循序閲讀。

二、在時間上要善於擠和鑽。

要養成手不釋卷,巧用點滴時間的習慣。

三、在態度上要敢於下吃苦的決心。

面對書籍的知識高地,要敢於橫下一條心,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的韌勁,以頭懸樑,錐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個個知識高地。

四、要勤於動筆,善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遺忘是讀書的大敵,動筆則是加深記憶的良方。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把讀書心得、啟迪隨手記下來,把重點語句圈點劃線,是深化大腦記憶痕跡的有效途徑。因此,手中的筆墨是苦攻書籍最直接的利器。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網文上的一段話,相信很多老師都看到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做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知識淵博,這就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不斷讀書,用一生來學習相關知識,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教育方法、心理學等,力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教育能力。打鐵需得自身硬,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斷的小溪。用終身的時間來擴大知識的海洋、持之以恆地體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用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善於總結自己的貨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徐家灣鄉松木學校四年級語文學科教師史海濤)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讀後感 今天晚上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二條,這一條是一位前蘇聯女教師給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封信中的事,內容卻帶着質疑的味道,我覺得很有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務,還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等。學習的時間從哪裏來的呢?但不學習,不充電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的,特別是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甚少,不學習是絕不行的;中老年教師在教學中感到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學更不行。要想教好學生,只有做到天天學習。那我們怎麼學呀?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間斷地讀書,只有每天不斷地讀書才能匯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學習、讀書,上好每一堂課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準備,打鐵需得自身硬,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教學一書的提高,就要靠不斷的讀書,不斷地學習,這樣才可能達到樂中求學。

(徐家灣鄉松木學校五年級數學學科教師秦運虎)

讀《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有感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列舉了很多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生動精闢,給廣大教師排解煩惱、指點迷津。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學習、讀書。上好一堂課,要靠平時的知識積累,要用一輩子來備課。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長流不息的小溪。教師要把教育工作當成自己的一生去努力的事業去奮鬥,而不是簡單地當做謀生的途徑。所以。作為教師要用一生來學習相關的知識,不僅是文化知識,還有教學所需要的一切知識。力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隨時解決學生的疑惑,讓學生愛上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學科。

(徐家灣鄉松木學校三年級語文學科教師馬新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談到教師,人們經常會説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説,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你可別誤人子弟;家人們説做老師脾氣要好,你這脾氣要改改了;俗話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很多時候,大家對我們職業的評價都是多餘神聖化。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瞬間讓自己覺得亞歷山大。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説,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説“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説“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温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説“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説“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閲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説,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敍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己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知道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並且每一條建議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己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

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裏還應該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着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符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閲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 “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通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暑假中再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我認為在每一頁中除了寫着“愛心、良知、思考、責任”以外,還充滿着智慧的火花。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的標準也是除了“學識淵博、正直善良、很熱愛學生”以外,還有“很有智慧”這一條。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做個充滿智慧的老師。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李老師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個個棘手的教育難題。例如在“萬同偷隨身聽”事件中,李老師開始是非常嚴肅的告訴萬同,遊賢的家長報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經來到了學校,當萬同承認是“我與遊賢開玩笑”後,李老師馬上順着他的話説是有誤會,於是下面就用更緩和的語氣來處理完了“失竊案”。再看看關於程樺的教育。當程樺驕傲自滿的時候,李老師沒有簡單的用一句“勝不驕,敗不餒”來説教,而是用充滿智慧的頭腦給程樺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奮鬥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樺交流的過程中,李老師既列舉了許多傑出人物的事蹟,又從理論上給他解釋了“成熟”的.含義,使程樺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飛後,變得更加矯健,最終取得了成功。從以上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出,李老師無論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還是在對優等生的培養中,除了他對學生有一顆負責任的愛心,還有他的智慧在裏面。

當前眾所周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而正確方式方法的選擇就要靠我們的智慧,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育,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就要有敏鋭的觀察能力,縝密的思考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我們才能知學生所想,解學生所為,才能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讓犯錯誤的學生能比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點……

但是有許多時候,苦於找不到好的方法。從李老師的教育手記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學生得學會尊重學生、表揚學生。做老師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出現的問題。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裏需要滋養的禾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涓涓春雨,要比電閃雷鳴傾盆暴雨更能滲入土壤。還有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多一點人情味,大人有時也會犯錯,何況是還是孩子的學生呢。因此利用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許多時候比老師苦口婆心的説教強很多。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之愛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把學習滲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讓教育智慧流淌於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點一滴,每時每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