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1.05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

寒假裏學校組織了教師學習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國小教師專業標準》,我的感觸很多。

《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為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國小教師隊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點,學習後深有體會。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國小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國小生,尊重國小生獨立人格,維護國小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國小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國小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國小生。

2、"師德為先"。 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準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範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瞭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國小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國小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實際行動詮釋《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師必須做到的!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鍊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鬥。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2

我比較喜歡讀書,與書為伴,讓我在文字的海洋中盡情的徜徉,我常常感到是一種享受,是與智者面對面的交談。促使我對生命和人生深切地認知和感知。

回想我從事教育事業這些年來所走過的路,其實就是一條學習的道路。尤其是今天所面臨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多讀書,讀好書,要堅持不懈的讀書,已經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與書為伴的人生,一定是有質量,有生機,這樣的人才一定有內涵,有發展。

教師是學校最豐富、最有潛力、最有生命的資源,沒有高品質的教師,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而要有高的品質,有豐富的內涵,有教師的人格魅力,就得經常閲讀,不斷提升個人的文化內涵和修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細水長流,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博天下書,採百家長,不斷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運用書中的知識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去面對解決現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多閲讀,多讀書,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學生知識面廣,思維也較成熟,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對一些事情的態度,觀念,做法,我們也不能用過去的老皇曆去對待,此時,作為教師的,就要有豐富的知識,包括本學科,邊緣學科的知識去幫助學生解答,這樣的教師才是學生最喜歡的,在學生心中有位置的,最受學生尊重的`。面對特別有個性的“問題”學生,我可以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去贏得學生的信賴,走進他們的心裏,和他們成為好朋友,進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博學多才的好老師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恆的讀。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我也贊同有人把知識分為根的知識和葉的知識兩部分這種説法,通過閲讀,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採擷自己所需,若得根的知識植入心裏,它會讓我更加聰慧,生長出新的知識,在工作中得心應手,若得葉的知識,雖然它不會再生,但可以豐富我桶中之水,讓它總是充滿,讓我的學生盡情取之。讀好書,好讀書,真是受益匪淺。

做一件事容易,最難的是堅持做下去,讀書亦如此,堅持每天閲讀,即便是一小段,貴在堅持,慢慢的就養成一種習慣。讀書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你可以只是閲讀,盡情的欣賞文詞的華麗,體會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情懷,或是走進文中的情節,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你也可以讀寫結合,記載對自己有所觸動的精典部分,抒發自己那激動不已的情懷,做到讀有所感,讀有所悟,真正做到閲讀成果的有效轉化。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3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

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藴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4

很偶然的機會,打開了這本《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剛剛打開就被書中的精彩描述深深吸引,無法放下。深吟淺唱地翻過書中的每一頁,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了“生命化教育”。在字裏行間不停地穿梭,就不由得把“生命化教育”當作一種信仰。這是一本讓人流淚着又微笑着。痛並快樂着的書,但不管你是流淚還是歡喜,這本書都會讓你迷戀上人的成長……。

這本書其實是福建20位教師踐行“生命化教育”以後得出的教育智慧的結晶。書中篇篇精品,當然如果你對此有所懷疑的話,你打開扉頁或是任意一篇都會給你一個很好的證明。可以很明確地説,只要你讀了《迷戀人的成長》,你心中就會充滿了對“生命化教育”的信仰。書中的20位教師都是眾人皆知的名師,他們是積極的生活者。真正的博學者和優秀的教育者。他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生命的珍視,通過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親切自然,讓我這個剛從高校畢業的新人在踏入教師隊伍之前就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師形象。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工作的愛,達到一種迷戀的程度,因此,能在如此平凡瑣碎的工作中得到如此多的精彩發現。現在選取幾個“發現”的片斷,與大家共同感受“生命化教育”的魅力。

發現一:“回想我十年來的教學生涯屯有不少理智控制不住感情的衝動行為,也有不少在情急之下所做出的莽撞行為,現在是後悔莫及呀!但我慶幸,參與生命化教育實驗,我不再粗暴,不再簡單,我變得成熟,變得有智慧了!在今後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直麪人生,以成全每一個富有個性的人的發展為自己的價值取向。”

一個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但很少有人能這樣勇敢地分析。解剖自己,這樣真誠地直面錯誤,立下要培養富有個性的人的諍諍誓言。發現二:真誠的“美化”。

教師的愛能創設一個愉快的教育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煩惱。焦慮。緊張。害怕。反感等情緒是心理疲勞的主要因素,在這種脾氣和情感狀況下學習,將會抑制智力的活躍;相反,在愉快。心平氣和的心境下學習,則往往伴隨血液循環的亢進。大腦皮層得到豐富的營養,從而使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下而不易疲勞。當教師微笑着走進課堂時,學生們便也露出笑臉,教室裏陽光燦爛,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因此,我想,任何一位教育者都應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用智慧。用技巧。真誠地去“美化”學生的過錯行為,用尊重。信任。激勵去喚醒每個生命個體。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説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説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語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自己是壞孩子。惡劣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

如果所有的教師都能勤於研究,勇於實踐,把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運用於實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師生關係會更和諧,我們的課堂會更加富有人性。

發現三: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理解作為生命表達的教育。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

馬克斯?範梅南(加拿大)説:“教育智慧與其説是一種知識,不如説是對孩子們的關心。”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孩子們的心靈。”教育的智慧,不在乎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在乎如何協助孩子培養智慧,因為知識都是舊的,生命卻是新的學習是種邁向未知的智慧和勇氣,只有時刻注重孩子的體驗。感受,讓孩子們真正地“做自己”,教師才能因着孩子的快樂而快樂,師生才能共享生命化的教學課堂。發現四:把課堂當成生命中的一種美麗探險。黃瑞夷老師説,其實教師日常上課在愚鈍和機敏之間往往也是這一念之差。全力關注學生我們就機靈了,全心關注教學環節我們就愚鈍了。看來要讓課堂富有生命的活力,教師必須做到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的:只有當教師所要教的教材在他看來淺顯得如同識字課本一樣時,他才能把精力從教材上轉到學生身上,才是用一輩子來備課。教師教學要從關注“錯”與“對”中轉向關注差異,只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才能成全學生,才算尊重個性,才是“目中有人”的教學,反過來學生的差異也成全了教師,一個教師的成長必是在錯綜的學生差異中獲得成就的讓不一樣的學生都有相應的發展,是對教師的挑戰,挑戰使他變得敏感。聰慧。富有才華;關注學生差異的課堂是開放的是無法預設的,它只能憑教師的才情。文化的底藴。教學的素養。生活的積澱,依學生的個性藝術化。個別化地處置,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成長。關注“錯”與“對”的教學,只能使教師的匠氣日益加深,教學會讓教師沒有靈氣,甚至走向反教育的一面,自然對學生是一種摧殘。因此,生命化教育課堂提倡成全學生就是要成全學生的`個別。成全學生的差異,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學。生命飛揚的教學。

這20位老師的這些質樸真切的文字,來自於他們對生命及工作的深切感悟。智慧與激情。這些文字告訴我們:那個能夠不斷啟發。感動。刺激教師的課堂其實是教師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從哪一頁打開,都充滿了對人的成長祕密的感歎和眷戀。教育的發端是愛和責任:對自己。對所有的生命。對探求未知的努力。對我們虔誠地期待又無法預知的未來。

生命化教育行動沉潛而細緻地深入到這20位教師的課堂。他們的教育智慧和創造力,他們富有生命真情的文字,以他們的堅韌與耐心,預示着生命教育值得肯定的美好可能。

最後,我想用這本書的主編張文質先生的一段話與已經在教育崗位上奮鬥和即將加入教育大軍的同學們共勉:

從關注每一位學生開始,從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始;

從善待每一位學生開始;

從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要求開始;

從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開始;

從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開始。

輕輕地合上書,另一個教育世界卻在我的世界打開。“生命化教育”留下的智慧不由地在我腦中激盪。當然書中也有缺點,誠如體系比較混亂,沒有對“生命化教育”作系統詮釋。但這絲毫不損它的魅力。捧起書的瞬間感悟,正如“漆黑的夜裏,一根火柴劃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輝”;追尋中的豁然開朗,就像“走進五月的果園,各色各樣的果子累累垂掛在枝頭,你打開你記憶的袋子,任意盛裝採擷來的美好的果實”;掩卷後的理性思考,又似“走進上帝的伊甸園,你大膽摘食了智慧的果子,於是你通曉了一切。”

那種對生命意識的尊重,會使你在潛默化的被“生命化教育”感動直至把你的生命意識喚醒,同時又悄然地把“生命化教育”作為你對教育的信仰。打開《迷戀人的成長》,開始迷戀人的成長吧!讓我們一起體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喜悦,感受美麗的教育人生!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5

暑假期間,閲讀了朱永新先生編寫的《教育的奇蹟》一書,感悟頗多,感觸頗深。十八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創造了教育的奇蹟,真的讓人刻骨銘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執着教鞭、耕耘杏壇時,怎樣將教育新理念落實到課堂上,讓學生易於接受,進而成長與進步,創造自己的教育奇蹟呢?我想,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聽,樂於聽。怎樣使學生“會聽”呢?根據朱永新教授的論述,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想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應該吸引學生。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有飽滿的激情,要抑揚頓挫,情真意切。朱永新教授指出,聽意味着心靈的溝通。要使學生的心靈在聽課的時候與教師的心靈相通,教師首先要以自己的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語言,也可以輔之於身體語言,如手勢、眼神等,尤其是教師的眼神,在講課時要儘量與每個學生多進行交流。教師飽含激情的講課能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將注意力集中於教師。長此以往,一旦養成習慣,他們就做到了“會聽”。我在每一節課走進課堂時,都保持飽滿的激情,以此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也激情飽滿的開始45分鐘的學習之旅。正如學生給我的信中所説:“我從沒遇到過這麼有個性的老師,激情總是滿滿的,精神總是很充沛,故事總是深入人心,課堂上我都會積極地思考你提出的問題,也很期待每一次的下一節課,我越來越喜歡語文了!”

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如,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精神要飽滿,眼睛應該有神地望着對方,要邊聽邊進行思考。精神飽滿能保證持久地聽清他人的'講話;眼睛有神地望着對方,一方面是對説話者的尊重,另一方面,聽的時候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邊聽邊思考,能弄清對方講話的條理和目的等,及時獲取有益的信息。關於聽的習慣,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常抓不懈。因為聽的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終生受用。在每次提問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我都是專注地看着他(她),回答問題後,十分中肯的給予評價,指出其優缺點。老師做好榜樣,提出要求時,學生才能做得到,良好的習慣才能逐漸養成。

再次,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及時反饋聽的結果,也有利於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有時,語文老師只顧自己講,而不讓學生髮表聽講後的想法,一節課過後,若作個調查,就會像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一樣,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學生印象不夠深刻。課堂教學過程只有成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才有利於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提高。教師講了,請學生説説有什麼收穫和想法;同學講了,請其他同學評一評、議一議。在互動的過程中,因為人人要參與講評和議論,學生自然就會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了。在未來的社會,“會聽”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培養,並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辯論法,分組競爭法等調動起學生的説的興趣、聽的興趣,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xx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xx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xx,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6

説話是一項技巧,和成人之間的説話需要技巧,和孩子們之間的交談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對於一些語言還沒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且更容易受到話語的影響。這個假期,我閲讀了《如何對幼兒説好話》這本書。閲讀此書的經歷,我覺得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台,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我們配合。掌握了“如何説?”“怎麼説?”的技巧,幫助我們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這本書讓我有兩個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們要把握好語言的時機。比如説,在户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一直走在較高的地方,特別的危險。你告訴他讓他儘快下來,卻發現他並沒有聽從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佈了指令,這時候孩子才下來,你認為他的這個行為,你會給予鼓勵還是批評?在沒有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鼓勵,因為他聽了我的話並且那樣做了。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他並沒有遵守我活動前強調的規則,並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時候,他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選擇停止這項危險的行為。對於他的這種現象我們是不應該給予肯定的。

第二點印象深刻的是形態與語氣的一致。和孩子説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情態和語氣的一致。當你面帶微笑的説“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和你表情嚴肅的説“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所接受到的信號也是不同的。當你們笑着説的時候,孩子們並不覺得這件事情危險,而當你嚴肅的説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閲讀、借鑑、運用,同樣也適合我們教師用來教育幼兒。書中的那些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經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是陣陣欣喜泛漣漪,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大相徑庭時,反思中慶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但即便我們學習了這麼多教育方法,溝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來與孩子相處。其實一開始做不到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儘量地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我想孩子還是願意和我們好好的交流的。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多思考自己有沒有想到孩子的情緒,接納沒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犯錯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泄一下不滿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更大的問題。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裏,瞭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給孩子合適的教育,還孩子一個陽光笑臉!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7

這個假期,除了做網課的教學工作,我個人也是去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培訓,自己同時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通過讀書來讓自己得到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穫,我也是對於這次的讀書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讀書讓我感受到別人的工作經驗,很多是以前我不怎麼了解,或者是在工作裏頭察覺到,但是歸納不了的一些,通過讀書,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其實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看了一些優秀老師寫出來的書籍,讓我明白,要我做到這種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歸納出書去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我是還做不到的。

甚至裏面講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麼的.懂,同時教學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續的,堅持的做下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是做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他們的經驗豐富,遇到的學生問題也是很多,去解決了,也是分享了出來,讓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後不會遇到,而遇到了學到這些經驗,也是能有一個方法去解決,即使效果不一樣,但是也是會給我一個思路,讓我更好的把教學做好。

通過閲讀別的老師的教學經驗的書籍,也是讓我明白學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的教學也是比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變化的,讓我更知道,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問題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雖然課堂上是隻需要兼顧到大部分的學生,但是課後的工作,卻是同樣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師,豐富的經驗重要。

但積極的心態,多去學,多去做也是特別的重要,沒有誰的經驗是一開始就有的,都是通過不斷的去嘗試,去做,來讓自己的經驗豐富,變得更加的優秀,而通過閲讀,通過看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從中學到的,也是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裏頭去運用才行,這樣讀了的書才不算是白讀了。

讀書,不但是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同時也是讓自己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是哪些,以後又是該如何的去改進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後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來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8

我感覺《如何説,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現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章,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全書中最為重要,是後續溝通的基礎。它提出了幾個觀點: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第二章,合作更詳細説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書中體現出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為,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説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為。”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雖然短時間內出現的不良現象減少。但這是一個指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現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出現過,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學的那種。讀着讀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認為很好的處理了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傷害了這些孩子的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首先認同他有這個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納我們後續的建議。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日後更大的問題。唯有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傾訴表達的對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裏,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説吧!這樣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學講話時,我們可以不用厲聲喝道:xx,閉嘴。嘗試着説:“有些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告訴大家,等會下課我們來分享一下。”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改變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必然會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9

最近翻閲了xx翻譯的《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指南》一書,閲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一些國小英語的教學原則和外語教學的各種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學理念更加清晰,可以為我日常的英語教學找到切實的理論依據。對我們國小英語教師來説,是一本指導性很強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五部分。旨在促進中國小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它從教授的對象,教學方法與語言技能,資源世界,教師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師的個人與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歸納,同時也提供了大量鮮活的有效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案例。這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書,對於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來説,是我們最推崇和喜愛的,也是一本使我們受益匪淺的好書。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指南》的第三部分資源世界,給我們介紹了各種最新的英語教學資源以及選擇教學資源的原則。對歌曲、韻律詩、遊戲、故事等教學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並詳細介紹了在英語教學中怎樣使用新技術。而我對其中的歌曲、韻律詩這一方面最感興趣。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這一方面,我自己也做了許多的嘗試。

學生們喜歡歌曲和韻律詩,強烈的節奏感,押韻的字詞,琅琅上口。也是平時教學中最常見、運用最廣、操作最簡單的'一種課堂輔助形式。

如在上課起始階段,為了調節情緒,營造氛圍,我會穿插地給孩子們播放節奏感強、朗朗上口的兒歌,他們會更加興奮。

在英語教學中,有時感到記憶單詞很難或句型難以掌握,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進行創造,自編兒歌,利用兒歌來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點,對鞏固記憶有一定效果。

當然歌曲和韻律詩運用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它還可以進行課外拓展的運用。我不僅在課上讓學生使用歌曲和韻律詩,還鼓勵學生在課後多編、多説、多演,體驗英語學習就在生活中。

我常常能聽到學生念着課上的歌曲和韻律詩歡快奔出課堂,看到孩子們在課間用自編的歌曲和韻律詩開心地做遊戲。這就是歌曲和韻律詩具有濃郁的趣味性和極強的魅力,恰當地使用它,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突破教學難點,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

這個假期,除了做網課的教學工作,我個人也是去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培訓,自己同時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通過讀書來讓自己得到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穫,我也是對於這次的讀書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讀書讓我感受到別人的工作經驗,很多是以前我不怎麼了解,或者是在工作裏頭察覺到,但是歸納不了的一些,通過讀書,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其實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看了一些優秀老師寫出來的書籍,讓我明白,要我做到這種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歸納出書去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我是還做不到的,甚至裏面講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麼的懂,同時教學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續的,堅持的做下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是做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他們的經驗豐富,遇到的學生問題也是很多,去解決了,也是分享了出來,讓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後不會遇到,而遇到了學到這些經驗,也是能有一個方法去解決,即使效果不一樣,但是也是會給我一個思路,讓我更好的把教學做好。

通過閲讀別的老師的教學經驗的書籍,也是讓我明白學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的教學也是比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變化的,讓我更知道,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問題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雖然課堂上是隻需要兼顧到大部分的學生,但是課後的工作,卻是同樣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師,豐富的經驗重要,但積極的心態,多去學,多去做也是特別的重要,沒有誰的經驗是一開始就有的,都是通過不斷的`去嘗試,去做,來讓自己的經驗豐富,變得更加的優秀,而通過閲讀,通過看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從中學到的,也是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裏頭去運用才行,這樣讀了的書才不算是白讀了。

讀書,不但是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同時也是讓自己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是哪些,以後又是該如何的去改進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後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來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1

今年教師節,我們收到學校贈予我們的一份禮物:一本老師的心靈聖經——《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就如同這冬日裏的暖陽,和煦絢麗,沁人心脾。它用温情、智慧和愛,詮釋了教育的真諦,用一個個生動而真切的教育故事,抒寫了教育的篇章。滌盪着我們的心靈,催促着我們奮起。更有那如珍珠般的“共同品悟”,字裏行間,藴藏着最温暖的心靈物語,飽含詩意,富有哲理,扣人心扉,浸潤心田。

書中“愛是最好的教育”“成為傑出的班主任”“累,卻快樂着”等11個章節的每一個教育敍事,都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深思。

還記得那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嗎?他希望家境貧困、衣着單薄的曉宇能過上一個温暖的冬天,特意在班裏設立寫景描寫作文競賽。讓曉宇感到驚訝的是一等獎的獲得者竟然是她,而獎品是她最需要的帽子、圍巾和手套。她不再寒冷,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直到春暖花開。“雪在掌心,會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多麼美好的語言,多麼美好的老師。他讓曉宇感到,那不是施捨,那是應得的獎勵,給予了愛,更給予了尊重。以至於成就了大學畢業後的曉宇一次一次地往福利院跑,以同樣的方式給孩子們最需要的東西和最温暖的愛,讓愛延續!因為她懂得如何把這份快樂悄悄滲進孩子們自卑的心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還記得那位胖胖的中年女教師嗎?她在上長度測量內容時,不僅不介意學生提出測量她的腰圍,反而一次次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興趣,保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她一次次綻放的笑容,折射出她的寬容、智慧和博愛之心,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自由而快樂的課堂。

還有“公主教師”袁文婷、善於傾聽的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擁有完美性格的陸老師、將愛無私奉獻給教育的劉老師……品讀着,總是帶給我們很大的心靈震撼。

每個人都有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跌倒的時候,希望有人扶持;憂慮的時候,希望有人分憂;痛苦的時候,希望有人陪伴;失敗的時候,希望有人鼓勵;成功的時候,希望有人分享。

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是被無盡的師愛暖暖地包圍着。記得國小時經常全身發紅發癢,鄭老師不止一次的用自行車載我回家。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背;每每學校水井抽不上水,我們沒水蒸飯,拿着飯盒向村裏的農家討水時,住在學校不遠的潘老師總是為我們早早準備了一大缸的水,還親自為我們舀水淘米;還記得陳老師把在外地讀書的姐姐寄給我的信轉遞給我時那滿臉的微笑和温暖的話語;忘不了九年級時英語老師不辭辛勞,為我們參加縣英語競賽補習到很晚,讓我一生受益;更難忘在金師讀書時,恩師突然來學校看望時候的驚喜……記憶中的很多老師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曾經對我無私的關愛,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裏。生命有限,教育常青,愛將永恆。

著名教育家巴特爾曾經説過:“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那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僅僅投向學生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她帶給學生的是精神導向和支持。”是啊,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暖人心者,莫過於愛。

老師的生活是瑣碎的,忙碌的,艱辛的,因此我們在愛工作的同時,也要愛自己。雖然我們的物質不富有,但是我們的精神很富足,我們桃李芬芳,他們茁壯成長!瞧,我們多麼幸福,這麼大的校園都是我們的,我們有各種運動的器材和場地,我們有足夠空間為自己的健康和活力加分。讓我們擁有陽光容顏,陽光心態,沐浴冬日暖陽,感受鳥語花香,浸染琴棋書畫,投懷碧海藍天。用心工作,愜意生活,潤澤生命,感動心靈!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2

培根的一段話尤為精彩:“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變……”就是讓我們博覽羣書,如果我們能多讀書,相信我們的生活就必須會充實幸福。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我為誰工作》,慢慢細閲,頗有感觸。就像書中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的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們説人生是一條路,而這條路確實是無數本書鋪成的。如果沒有了書,那麼它就失去了本身的好處,就會永遠只是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會變成一條被人們遺忘了的路,一條被人們丟棄了的路。

《我為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就應把心態迴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時常處於消極頹廢的心理狀態中,覺得社會太大,自己所學、所想的在現實中經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離自己更是遙不可及。於是,便有些垂頭喪氣,駐足不前,面臨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時候,對自己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導致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這樣,抱怨與痛苦就產生了,在這個時候,一本好書,它能夠幫忙我們,它啟示了我們的思維,掀起了我們久違的'熱情,亦詮釋了某些灰與黑的現實本質。

那工作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工作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如果沒有機會工作或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處,他們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達某種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也有自己的夢想,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到達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為和諧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為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種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着生活的質量。

我們要明白,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為誰工作,讓我們一齊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齊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理解: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個樸素的人生理念,職責、敬業、忠誠就從而誕生了。敬業,鑄成燦爛人生。愛崗,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在平凡中創造着不平凡的輝煌,勤奮努力、自強不息,要明白我們不是在為誰工作,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們是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們要把自己當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從中獲得發展的機遇。

很明顯,我們是為自己而工作,在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負起天經地義的職責,義不容辭以誠信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盡心盡力,忠誠第一,忠誠於工作,忠誠於同事,誠實坦率,視誠實為生命,敞開心扉,坦蕩處世,率直為人,把職業當作生命的信仰。記住,我們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齊努力,為建立和諧社會而盡我們自己的職責。

8月14——17日臨沂市第三屆國小語文青年教師讀書會在我們沂南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屆讀書會,心靈頗受震撼。郯城、沂水等縣區的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名家教育思想闡述,讓人茅塞頓開;蘭山、沂南的老師進行的經典展示,讓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幾位教師的《西遊記》、《論語》、作文、《在仙台》教學讓我們對經典閲讀有了新的思考……市教科研陳科長對此屆讀書會進行了總結,進行了精彩點評,並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學習這些名家,更重要的是要多讀善思,並實現自身的成長。此會很好地提高了廣大青年教師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激發了青年教師讀書學習熱情,促進青年骨幹教師快速成長。

“與名家為友,與經典同行”此次盛會,收穫頗多。特別是通過聆聽臨沂八中王立華老師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報告,使我真正明白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真正成為一名合格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應該是專業人員

教師工作是一種服務公眾的形態,它需要教師的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而這些知識和才能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與研究,方能獲得專業人員的經驗,因此,我們應當把教師工作看作是一門專業,但如果一名教師不具備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才能,他(她)就不能從事教育工作,否則會誤人子弟。

二、教師應是發展中的人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教育的理解力、對教育的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師的學歷水平、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集中代表了教師發展的意義。

三、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

教師與其他職業一樣,是一種學習的職業。從業者在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有機會定期更新和補充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果一名教師只滿足與現狀,沒有及時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去為自己“充電”,那麼,他(她)將是一個教師戰線上的時代落伍者。作為一個專業教育者,教師應具有不斷地專業化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也是教育不斷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在現代終身教育的改革中,教師的學習首先是作為一種終身學習的形式而進行的,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有可能為兒童一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師應是教育與教材的研究者

在《課程研究與編制導論》一書中,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條途徑:

1、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

2、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

3、在教室裏檢驗已有的理論。

在觀摩田娜老師的讓我們捧起《西遊記》課堂教學時,很明顯的能感覺到田娜老師對《西遊記》這部經典早已是爛熟於心,這就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説教師必須是教育理論與教材的研究者。

一提到成為研究者,老師們通常有兩種想法。一是“不敢”研究,把研究看做是理論工作者的“專利”,認為自己只是普通的一線教師。另一類雖然“敢於”研究,但把研究狹隘地理解為正規的試驗研究,因此他們進行研究時,往往要求自己遵循嚴格的研究程序,如專門立項、數學統計、撰寫研究報告等。

那麼,教師到底有沒有進行研究的“資格”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保證教育研究的科學化和規範化,最根本的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對研究內在精神的尊重——研究作為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科學和規範的核心仍是對事實的尊重。因此,教師完全可以成為教育研究者。

總之,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能夠讓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自身具有很高的語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代新思維、新形象的語文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有深度、有思想、有魅力的語文教師。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3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為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細節。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行為榜樣。對於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講大道理,提要求,學生都懂,那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那麼他的板書也應字跡工整,美觀大方;讓學生注意教室內外衞生,那麼老師只需一個小動作“彎腰撿起字紙扔進垃圾桶”,就會使學生看在眼裏,並主動撿起身邊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時,要求學生早進班,不遲到,我就將自己的表調快5分鐘,不論早操早讀上課,都提前進班,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學生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長,學生們自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為,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為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為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生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着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4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撐。培根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脱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脱穎而出。

利用一學期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

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多種素質和條件。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

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5

《教育的本質》是大學入門叢書當中的一部,作者是中國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賈馥茗女士,這本書是其集六十餘年教學與研究經驗寫成的,該書的副標題是——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質也好,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也好,這都應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應該追問的問題,而且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不僅是應該也是教育者必須去追問的問題。如果一位教師不能徹底的追問這個問題,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從事教學工作,也免不了貽誤學生的前程,甚至是耽擱學生的生命的發展進程。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也就是對於生命發展方向的認識。

目前,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愛的.教育,生命教育,賞識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等等,但都只停留在教育的形式方面,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在討論“教什麼”和“怎麼教”上下功夫,但也卻如作者所言,更多的教師將“為什麼教”這個問題視為“理所當然”,忽略了“為什麼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也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教育本來是為了使生命逐漸走向強大,但卻造就了生命的越來越脆弱,造就了越來越多的人厭倦學習,逃避學習的情況的發生,造就了大學生沒有能力就業。如果教育者能夠從生命進入教育開始就能引導生命熱愛學習,讓新的生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感受到自己變得強大和有力量,那麼就不會有如今大學生畢業就會失業,高學歷愈冷,或“海歸”變成“海待”了,能這樣就不會有逐年增多的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和人羣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我以為都是教育出的問題,是教育者對教育的本質認識不夠所導致的。

作者不僅能夠看到這一點,而且能夠從國學當中找到充分的理論依據,並能透徹的分析我們民族自古以來教育演變的原因。實為難能可貴。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能明白和理解教育的本質,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接受有效的成長指導和教育,就會不再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就會體味到學習和求知的快樂與幸福,生命也就會享受更充分的自由。所以,我真誠的推薦各年齡段的學生家長,所有的教育者,包括大學生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它會給我們更有益的啟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