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的心得體會(通用7篇)

來源:文書谷 1.45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庭的心得體會(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庭的心得體會(通用7篇)

家庭的心得體會1

作為國小班主任的我,知道家訪對開展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家訪,我們可以瞭解到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長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情況等等,可以對每個學生對症下藥。尤其是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我們及時告知家長,使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豪感;當學生犯錯誤時及時通知家長,讓家長彌補孩子的過失,從而使孩子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但在暑期走進學生的家庭,對於我還是第一次。通過對二十多個學生的家訪,我收穫頗豐。

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搞好家訪,密切了師生關係。學生放假時間很長,我們學校又地處農村,學生居住地分散,學習環境較差。為了真正瞭解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學習實踐活動的效果,領導提出了搞好家訪的工作思路,此活動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有利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與幾位教師,走村下户,對學生進行家訪。一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二是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家庭背景,以便更全面的瞭解學生,使工作更有針對性。三是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相互配合,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與精神面貌,掌握學生在家的第一手資料,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四是瞭解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家訪中,不少家長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為我們今後的學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學生自發地組織學習興趣小組,採取自學和共同討論相結合的辦法,放鬆學習;有的家長反映,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少的疑難問題,急切需要老師能幫助解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組織各科骨幹教師,隨時走進學生家中,認真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教給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在解答疑難的同時,還適當調度學生的學習進度。

在家訪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學校內沒有發現的情況,例如瞭解到一些同學的家庭特別困難,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存在不少誤區,有些家庭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等。這些情況告訴我們,在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下,要適時地改變教育教學工作思路,因材施教,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工作。

家庭的心得體會2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他們“生活缺照料、學習缺輔導、安全缺保障、心理缺依靠”被稱為“四缺兒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家鄉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讓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裏。為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利用暑期對“留守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我從學校拿到我村所有國小生的住址,然後按組(我村共有六個小組)走訪了“留守兒童”的家庭,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

二、開辦“留守兒童”補習班

從調查中,我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部分在班級里居中下等。這跟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重“養”不重“教”等原因有密切聯繫。我決定利用暑假期間針對“留守兒童”開展補習活動。通過跟“留守兒童”監護人的交流,我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在村委會申請兩間閒置的房間當教室。我將來參加補習的“留守兒童”按年級分成兩班。根據學生的需要,低年級重點補習拼音和數學,高年級重點補習作文、英語和數學。通過一個月的補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日常生活中,在家裏“留守兒童”很少體會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便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在給留守兒童上課期間,我沒按正常的上課時間和課程來安排。班會課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傾訴機會;課後輔導時,讓成績落後的同學排在最前面;課餘時間,組織各種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細緻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關愛時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合作力量

在原來普查的基礎上,定期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臨時監護人(爺爺與奶奶)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同時,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時間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交談,通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從這次活動中,通過與“留守兒童”的密切接觸,我真心感受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解決。從家庭方面來説,父母應將眼光放在孩子的長遠發展上,而不應只顧眼前的金錢利益,工作之餘應更多的陪在孩子身邊;爺爺奶奶作為“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不應過分地溺愛孫子,改變重“養”不重“教”的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從學校方面來説,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上,紮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從社會方面來説,“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應對他們嚴慈相濟,使“留守兒童”感受到與其他孩子一樣的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兒童”學會自立自強自律,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茁壯成長,讓青少年社會問題逐漸消失。

家庭的心得體會3

在我們東方情緣的課程裏提到過西方的禮儀的問題,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不屑的表示疑問:什麼禮儀,全是小氣,該怎麼活怎麼活,我就要找一個按照我中國人生活方式,不拘小節的人來過日子,我不想活那麼累。

遇到這樣的人這樣的論點的時候,我會表示理解,因為我本身就是不拘小節的人,我喜歡隨意的生活狀態,但隨意不代表着不要去學習修養,為了讓對方能更明白我的用心,我會反問一句,那你到我這裏來幹什麼,你是確定要到西方去生活嗎?入鄉隨俗,學學,有沒有什麼壞處?

我問過埃裏克覺得最不好的餐桌上的舉動是什麼,他想了想説,不喜歡大聲喧譁,不喜歡動作粗魯不顧忌他人的吞嚥動作,尤其不喜歡餐廳的招待不和就餐的人溝通,只是為了點菜而點菜的匆忙方式和態度。

印象很深的還有晚上洗手間和馬桶的使用,假如半夜裏起夜,開關門的聲音,沖洗馬桶的聲音會不會影響到別人,似乎都要引起注意。

Fannie告訴過我,即使是兩個人在家的時候,埃裏克也會輕手輕腳的上樓和下樓,似乎保持安靜已經是一種養在骨子裏的習慣。

時刻考慮會不會影響別人的休息,時刻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要給別人增添麻煩,似乎是每個荷蘭人從小就要學習的功課。

我們三個人都不是那種喜歡買名牌的人,所以Fannie幫我們制定的旅行計劃裏就沒有購物的一項,關於消費觀念,她説,埃裏克是那種5元的衣服可以穿十年,都不捨得扔掉的男人,但他要出去旅遊,酒店要住最好的,舒服的,在外面用餐或工人來安裝什麼的,服務滿意,小費也是很捨得給的,家裏裝修大物件都要最好的,比如頂樓那個大窗户和屋外的遮陽傘花全貴得離譜,還有就是Fannie兒子的學費,多少錢他都捨得。

埃裏克很願意給妻子買各種漂亮的衣服,過節和生日一定會有禮物,Fannie有了工作以後,自己花錢買衣服,多貴他都不會吭聲,還説你花自己的錢,你值得擁有,只要你開心,即使説這個話的時候他自己缺錢也這樣説。

家庭的心得體會4

中國傳統禮儀的內容博大精深,古代有五禮,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由古至今,中國的科技不斷變化,而禮儀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發生了變化----禮儀的範疇逐漸縮小。 中國的禮儀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徵,對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禮儀範圍 之廣讓我無法在一篇文章中詳盡的敍述。而家庭禮儀是整個社會禮儀的基礎元素。它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是維持家庭生存和實現幸福的基礎,能使家庭成員之間達成和諧的關係。在家庭中提倡講究文明禮貌對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能為家庭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和歡樂。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家庭禮儀吧。

家中如果有客人來拜訪,你會怎樣招待對方呢?如果能夠有禮節的招待客人,不僅會增加你的個人魅力,更能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接待前室內的空氣要清新,要在客人到來之前將房間收拾得乾淨整潔,客廳的桌子上要準備好相應的水果、食品、餐具等,主人也要着裝得體,準備工作越是充分、詳細、具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程度就顯得越高。

迎客時,如果來的是一對夫婦,則首先兩位女士互相問候,其次兩位男士向女士表示問候,後是兩位男士相互問候。但是在接待客人時,還要看幾位客人與主人的關係及客人所站的先後位置。客人到來後,做好介紹:不管客人是男是女,主人都應先將客人介紹給自己的妻子,除非對方是一位長者或地位很高的人。但妻子無論對什麼人都應先向來人介紹自己的丈夫。介紹後丈夫及時伸手錶示:“您好!快請坐。早就聽她提起過您,很高興認識您。”如果來的客人比較多,應按照介紹的禮節進行介紹。若家裏還有其他人,則要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熱情地招呼客人入座。如果客人帶來了禮物,主人接受客人帶來的禮物時,眼睛注視着對方並雙手接過禮物,還要表示感謝:“何必這麼客氣,讓您破費了。”中國傳統習慣是接過禮物不打開包裝,等客人走後再打開。

家庭的心得體會5

有時江江會拿着緊剩的一塊餅乾問:“爸爸,你要不要吃,媽媽,你要不要吃?”我們的回答總是要吃啊,他會分成大小不一的三塊,還不忘提醒我:“媽媽你吃中的,別把大的吃了,那是爸爸的。”有時看到他特別不捨得還分享的表情,真的很開心,孩子會分享了。其實和小時候給他聽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分不開的,還記得那時的他還套了故事中的語句“融四歲能讓梨,江四歲能讓餅”總是在笑聲中讓我們家長成長,感恩我們的孩子!

前段時間在幼兒園學習了要幫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有時早上會盛好稀飯,用稚嫩的聲音説:“爸爸,這是給你盛的。”“謝謝!”順便誇他一下比以前進步了,更懂事了,學會關心人了,聽到表揚後會更高興的幫媽媽也來一碗。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是一個大步,微笑的伸出你的大拇指!

有時小傢伙會説我要喝水,媽媽會笑着對他説:“你是在命令媽媽嗎?”“媽媽,請你幫我倒下水好嗎?”江江一改語調,江媽也會告訴他,媽媽很樂意幫忙。有時喝好水後半天沒反映,江媽會對他説:“少爺,謝謝啊!”似乎反映過來了:“媽媽你搞錯了吧,應該是我説的,謝謝你,媽媽。”“下次應該接過水杯的時候就説謝謝哦。”我們都笑了,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找到樂趣,其實孩子比我們的接受能力強多了,習慣就成自然了。

家裏準備了一個儲蓄罐,是讓他用來幫助別人用的,讓他想投幣的時候念“願意為需要幫助的人奉獻一份愛心”有時在外面看見路邊老人乞討,江江就會問我們要一塊錢,爸媽都會欣喜的拿給他,有時會去路邊買點食物給他們,告訴他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有愛心的人很重要。他總是會“哦哦”的應着,雖不知道他懂了多少,他的行動足以證明!

江江有很任性的時候,他有次把東西掉地上了,就是不肯撿起來,生氣的我們就打了他的屁股,讓他站到了門口,一直站到他同意回來撿為止。當我蹲下來對他説:“對不起,媽媽不應該打你。”江江委屈着説了句“沒關係”,眼淚就出來了。在聊天的時候問他:最不喜歡爸媽什麼?江江會告訴我:打人,也許我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可孩子意識到了,有很多時候家長比孩子還任性,我們需要向孩子認錯,給他們正面的力量,媽媽也會做錯事,並不是只有江江會做錯哦。

孩子是我們家庭的天使,他給我們一次次的機會學習,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灣,它既是遮風擋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飛理想的錨地,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鏡子,文明禮儀從自己做起,在愉快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啟蒙,創造一個和諧尊重,理解信任,感恩寬容,禮貌微笑的氛圍,讓孩子飛的更高更遠,讓我們一起重視家庭文明禮儀教育,讓我們把自己一家的幸福變成大家的幸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家庭的心得體會6

100户“最美家庭”,100個“最美故事”。作為人類社最基本的構成因子,家庭隨着人類社會的誕生就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內涵:互諒互讓、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甚至捨命相護,人類用真情甚至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最美家庭”的絢麗詩篇,即便,她可能是含了血和淚,但從來都阻擋不了她那耀眼的光芒!人類也正因為有了這些耀眼的光芒,才成了一個充滿温馨、充滿愛的温情世界,也才構成了人類文明最基礎也最核心的家庭文化。

5月15日,由全國婦聯舉辦的2015全國“最美家庭”評選揭曉儀式在京舉行。獲得評選的100個家庭從不同側面生動演繹了我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家庭文化,無異於是一次正能量的集中釋放,對我們每個人甚至我們這個民族來説,無疑,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她的舉辦,從某種程度上説,也是我們整個社會對傳統家庭文化的一次深情呼喚:在這樣一個社會裏,我們,很多東西在逐漸淡化、消磨甚至慢慢流失,我們需要找回,同時也找回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熱切呼喚。

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充滿愛意,充滿温暖,家庭成員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肝膽相照更感人,更動人,更温馨的了!“家”是什麼?家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是我們舔洗傷口的地方,是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地方。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都絲毫阻擋不了家的温暖的光輝,也絲毫阻擋不了我們對家的熱愛和嚮往。而這個家裏的每個成員,要為這樣一個家去共同付出、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也共同營造。我們沒法要求其中某一個人為了這個家而無怨無悔地去付出,雖然我們應該這樣去付出。但我們需要心靈的迴應:迴應是我們繼續努力和前進的`最好、最強動力。所以我們每個成員必須同時在努力、在付出甚至做出某些犧牲!也正是這些付出、努力甚至犧牲,我們每個家庭才充滿了愛,充滿了力,我們才能得以安寧下來,才能讓心靈的殿堂不至於坍塌——心靈的殿堂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基礎。

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家庭裏的每個成員為了這個家而日夜奔波、日夜操勞、殫思竭慮、奮勇直前而更讓人為之動容的了!100個“最美家庭”,譜寫的就是100曲這樣的奮鬥之歌、奉獻之歌、愛人之歌!也正因為這100曲蕩氣迴腸的愛之歌、奉獻之歌甚至是近乎悲壯的犧牲之歌,才凸顯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生死與共的傳統美德!這個美德,是我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的重要根基,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並必將是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之夢的強大動力!所以品讀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在教育我們熱愛家庭,熱愛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不僅是在激發我們為家庭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的潛能,更是在呼喚我們把丟失的東西找回來,把我們丟失的心靈找回來,讓我們永遠有一個根,更永遠有一個清晰的、明確的前進方向!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過得更好、更幸福。也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持續美好起來,持續進步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這個幾千年的古老民族,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激發出新的動力,並最終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家庭的心得體會7

20xx年7月4日至8日,大家訪第二小分隊在領隊喬永春同志的帶領下,頂着烈日酷暑,展開大家訪實地走訪活動。小分隊主要走訪的地點為石家莊市和廊坊市,我和徐越羣兩名同志為一組,在廊坊地區四個縣市走訪了畢國浩、田東春、李丹陽、劉姚、劉玉婷五名學生,均為家庭貧困的同學。圓滿地完成了活動任務,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通過走訪困難學生,瞭解了很多“背後的故事”,對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思想根源都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講不只是作為老師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是一種思想的歷練、一次生動的教育、一種現實的考驗。這次活動我體會最深的有三點:

一、情感是教育的橋樑

俗話説“情感是教育的橋樑”, 現在的聯繫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為什麼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顯然不同。在走訪過程中,每次我們踏進學生的家門,學生們都非常感激和興奮,比在學校見面時還要親切,各位家長也都為我們遠道而來感動,見到我們非常熱情,所以聊天的時候非常誠懇,學生也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我們真誠地交流。一個眼神、一句肯定、一條建議、一次微笑都是那樣的真誠,有的學生和家長臨走時都熱淚盈眶,緊緊握住我們的雙手,一再感謝,這份真情必定會為我們在校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架起堅實的橋樑。

二、精神上的支持與物質支持同樣重要

在走訪過程中,我非常深切地感受到,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雖然家境貧寒,但往往都很有志氣、品學兼優的佔相當大的一部分。這些學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會有一些自卑和焦慮的情緒,對於這樣的同學,老師們應在日常教育時多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自強自立,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同時在經濟上,學院和老師應提供一定的幫助,例如提供勤工獎學的機會,或在助學金和獎學金評定方面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予以照顧,這樣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順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三、師德師風堅決不能丟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與學生家長耐心細緻地進行了溝通和交談,表達了學院對困難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傳達了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和家長的問候,對一些特別困難的學生,隊員們還自掏腰包給學生家長購買了禮物,表達心意,為困難學生家庭送去了絲絲的暖意。在家訪中我們恪守學校紀律,不在學生家中吃喝拿用,不收學生贈送的任何財務,在訪問廊坊霸州某個困難學生家庭時,學生家長看到老師們頂着酷暑坐公交車返程,就掏出幾百元錢讓老師打車用,被隊員們婉言謝絕,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隊伍的形象,我們不能做有辱師德師風的事情。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在今後的學生工作中,我會借鑑本次家訪的經驗和方法,加強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溝通,跟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我院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