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88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

xx年6月22日上午在中心三樓多媒體培訓,聽陳不換領導講座,收穫很大。教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新課程下如何上好教學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就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對於如何的上好公開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所有參與討論人員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公開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緩慢的。並非一下就立杆見影的,要經過一朝一夕的漫長的過程的。

從公開課的類型上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校內的公開課,一種是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鑑和研討,並從中找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發現的快樂,也有創造的快樂;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與展示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節公開課會傾注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精心雕琢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啟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公開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後,也可以從評課老師那裏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智慧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生長。今年我們的片區教研有個不錯的創意,即針對某一教學內容,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提交到整個片區研討,然後由某個老師綜合大家意見再設計,然後進行教學觀摩,再由大家進行反思,我覺得這樣的公開課更有意義,沒有修飾與表演,有的是嘗試與反思。”這位老師對這種公開課的讚賞代表了所有教師的心聲。教師需要公開課,但教師需要有實效的、真實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公開課,那種表演、作秀的公開課也是老師們強烈反對的。

説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迴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於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師範大學課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為,一節好的公開課,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應是一堂有效的課;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四是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公開課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從而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常規課好比家常菜,一説到要上公開課,就像家裏要來客人了,自然要精心準備一番。時常聽到客人説:不必那麼麻煩,你們平時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吧!話雖這樣説,可是我們仍然免不了要準備幾個拿手好菜!也許,這就是常規課和公開課的區別吧。參與討論的網友黃國才老師這樣比喻。正因為公開課的特殊,所以把公開課打造得更精細一些,體現出理想課堂的色彩是應該的,但這種理想並不是作秀與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開課的真實並不排斥集體備課,達到這種具有理想閃光的課堂,光靠教師個體是做不到的,所以公開課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如果備課過程變成了某一權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授課教師,不去考慮授課教師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導致教師上課“賣教案”的情況,沒有了授課教師自己,那教師就只能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表演。

如何上好公開課,“一是聽設計,二是聽生成”。那些事先演練好的、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的課,並不被教師買賬。教師要求的真實課堂,就是具有真實事件的課堂,而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課堂。“要聽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課堂應變的能力”;“我聽公開課會帶着自己的想法去聽,比如他是如何設計課堂的,怎樣設置問題的,怎麼樣的上,怎樣的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生會怎麼表現,等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點,從這些點上找到對自己的啟發。”設計的精心與完美,課堂上真實的動態生成以及教師應對課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師們最想從公開課上得到啟示的地方。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2

伴隨着新課程改革在我校的逐步開展,對於新課改的瞭解在慢慢增加,對新課改的感受也在豐富的活動和全新的授課理念中轉變為渴望,同時也感受到了來自於時代的壓力,新課程改革目標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目標。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對此我的體會如下:

一、教師應定位於資源的開發者;

新課程倡導的是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發揮主體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讓多樣性的知識成為學生提高認知能力的途徑;讓學生能從自己所處的周圍社會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使教師成為課程資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政治、理解政治,同時把學習到的政治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政治,感到學習政治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二、為學生知識更新、親身體驗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課程內容繁、難、偏、舊,主要表現在內容陳舊,以學科經典內容為主,缺乏反映現代性。課程的難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學生成為學習的失敗者。這也是造成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就是説,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要求接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將課程內容生活化,注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使課堂教學更富於生活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設計活動,不會設計活動,只會照劇本演戲的教師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而這種設計活動並非意想的,而是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對生活體驗而積累的經驗並加以反思所產生的結果。同時,教師也必須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和行動研究,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的教學內容。因為,新課程的內容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核心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對教材熟悉,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

三、樹立高層次的目標,追求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指導學生直到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的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平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時,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瞭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啟發學生,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最終由學生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體現了新課程體系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建立起新的"學習共同體",倡導合作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總結來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3

新課程改革培訓在網上展開,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在專家的講解以及課改區老師的現身説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對課改的渴望,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來自未來的壓力,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沒有知識和能力是不夠的,那麼如何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應從基礎作起,從學生的教育做起,從課改作起。課改不改課就行!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在新課程改革下:

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對於課堂教學,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總之,21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數學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外,還應更深入進行體育教學實踐,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成為實施創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質的重新型的教師。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4

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如下認識:

1、體現了基礎性和時代性: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新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瞭解物理學的基本觀點、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拓展了“知識與技能”的內涵,要求瞭解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反映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關注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物理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及應用。

2、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3、體現了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為使教材有利於不同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且對不同區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屬於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4、在課程實施上更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現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同地區課程資源,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髮展提供空間。強調可操作性注重繼承與發展開發教材輔助資源、

5、高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第四教學評價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都要跟隨課改的變化、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歸宿也是人的發展。“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5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脱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這樣才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悦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1)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6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鑽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現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國小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7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平等對話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

1、給學生機會。比如在教學問題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時,通過“競選焦作市市長”的情景設計,使學生體會地理學對決策的貢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考查了學生收集的資料,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而且變老師枯燥的講解為學生自主地我想説,我能演。再通過讀書,進一步瞭解煤城焦作。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使師生、生生、生文對話達到融合,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學習。發散學生思維。平等對話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把自己想説的,能説的都説出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2、虛心請教。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

二、 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地理、理解地理,同時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地理,感到學習地理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地理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

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8

自從實行課程改革以來,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這樣的現象: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這兩種現象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不少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生本教學以生為本,主張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是很常見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亂説”的現象。

這就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的.機會。並且對於正常的 學生插嘴是學生正在積極參與學習與獨立思考問題的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一種途徑。教師應予以解決。幫助學生解決或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並給學生以鼓勵;當學生出現亂説現象時,教師應及時控制讓學生很快地停下來,或轉化為積極的提問。那麼教師應怎樣才能使“亂説”變成積極的“學生插嘴”呢?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要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我們老師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馬上急於告訴學生,沒有必要的。面對學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自由想象的時空,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做,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生本教學中數學課堂上的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經常為學生喝彩;這是因為:喝彩,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產生積極的、主動的、衝擊式的學習慾望。,大膽想象、大膽猜測,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探索、發現與解決。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9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這種轉變不但在於新課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讓任教的老師真的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傳統教育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隨着教育實踐的發展,這種認識受到了挑戰,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薰陶。教師要創造性選擇和應用教學材料,而不能跟在資源後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並不是像填鴨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以上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的正確全面評價,又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師泛泛而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還應該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要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説:“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

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着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0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把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要害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解題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熟悉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聰明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四、讓學生“玩”得愉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學生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自己親手製作教具,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分子與原子這些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同學動手製作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物質分子模型,製作材料各式各樣,有的小組用紙製成的紙團來製作,有的小組用玻璃球製作原子,有的小組用橡皮泥自作原子,還有的小組用筆畫出原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1

兩個周的新課程通識培訓課已經結束,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環境的影響,我也沒有認真聽進去。本來,我對教育也挺感興趣,可是因為諸多原因,我並沒有很刻意地去關注,而是偶爾在遇見各種現象時,內心獨自感慨,立志將來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當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從國小上到大學,從家庭到學校,迄今為止,我們仍然是被教育的對象,儘管我們已經成年。有一天,我們走出社會,也仍免不了學習,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終生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後來的每一次心靈的自我發現。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很難跳出來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現存教育本身的各種優缺點,儘管我們會懷疑,甚至會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但我們卻很少會想,我們應當接受怎樣的教育,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甚至於一種教育方案實施的方法和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克服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新課程通識培訓課給我們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們應當如何去把教育辦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適應每個人的自身發展,同時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應當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個性發展,培養自我發現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興趣,並在快樂中學習。如此,才能讓每一孩子都有稜有角,有自己的特長,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要求應試教育必須向素質教育轉型,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減輕壓力,注重學生多方面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養,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學知識的教授上。培根曾説:行為播種習慣,習慣播種性格,性格播種人生。因此,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是決不能忽視的。作為一個負責的施教者,必須考慮到自己在哪方面影響了學生,從而間接的`影響着未來的社會。美國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説: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教育。個人覺得,一個人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説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隨着人的一生,並對人生施加強有力的內在影響。一羣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響社會,教育有什麼理由不去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培養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這一階段時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時期,教育更應該投入更多力量到學生性格的培養中。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有了以人為本,注重對學生性格培養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設法貫徹落實和實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機制,保證整個教育體系順暢流通運行。其次,建設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更不容忽視,尤其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遠山區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最後,教育發展應當受到社會上每個人的關注,家長和老師應當避免走極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要立足長遠,更需要當下從事教育的人們或將來有志於從事教育的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金錢物質和待遇的回報來影響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選擇和決心。

我深深感動於寧夏一中的校長所做的演講報告,感動那個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設身處地的着想。有誰,不是從高中的課堂走到大學的講堂?看了那些孩子們成長記錄袋,我深深感到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和悉心疼愛,以及師生間感人至深的情感。當下,很多人都厭倦了作為初高中老師的繁忙,厭倦了作為國小老師的無聊,很多人都羨慕大學老師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課少,輕鬆閒逸。然而,這卻未必是最真實深刻的體會。我要毫不客氣地説,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適合做任何老師的,甚至幼兒園的老師也不要做,除非轉變觀念,否則不可能稱職。

想像着當你站在那麼多孩子中間,看着那麼多雙純樸明淨的眼睛深深地注視着你,你感受到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渴望以及對你深深的期待,難道這不是愛嗎?難道這不是生命的魅力嗎?生命的價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來衡量的,也不是有閒暇時間的多少來劃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實地度過了每一天,感受到這世間的愛與温暖,並深深的眷戀,然後不求回報地投入。馮驥才曾説,永恆沒有終極,只有它燦爛而轟鳴的過程。這一代又一代温暖與愛的傳遞,便是永恆。我相信,人類文明是因為有愛和温暖才更加輝煌燦爛的。但願每一個有感於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時,我也要向那些奉獻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們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謝我的高中老師對我的培養,是他們促成了我眾多重要價值觀的形成,讓我感受到生命,愛和温暖。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2

現在國小生接觸新事物越來越多元化,在這個教育變革的時代,知識的吸收,應該有更合理科學的引導,大膽的嘗試,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無論對與錯,不嘗識永遠是錯,是對現代教育的一種犯罪。我們肯定一切變革的勇氣和膽識。

通過一段時間的課改,我的感觸頗深,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老師真的輕鬆了嗎?

新課改課上,有時候一節課下來老師説不了幾句話,有時候也就是一兩句,與以前的課堂相比老師的教學任務輕了,但是老師們真的輕鬆了嗎?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用雙色筆作預習筆記,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預習提綱包括:預習目標、預習重點難點、預習過程、預習方法、拓展提升等由於教師備課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着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並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

二、學生們真的是“瘋”了嗎?

新課改課上的學生們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綿羊,他們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乾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絕説個不停,這樣的課堂難道不是學生“瘋”了?不是的。學生們上課形態各異,幹什麼的都有,好像很散亂,但他們都圍繞着學習目標而動,精力集中,所以神並不散。相信學生,相信我們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讓學生去親自經歷知識,獲取知識,而不要我們教師再一味的去灌輸給孩子們知識。當然這還要先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全員充分發動學生,讓學生們先“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積極參與每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力爭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動中學”、“容量大”、“落到實”、“高效率”、“快節奏”、“收穫多”。

三、創新離不開雙基的落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展示課上不論是語文課堂上學生自創的詩歌,小品的表演,還是數學課上體現出來的積極的思維,敏捷的答辯,都離不開紮實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夯實基礎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課堂任何地方都是學習的天地,我們可以利用黑板、地板、牆壁等等讓學生寫、算。有佈置就一定要有檢查,有反饋,可以發動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來幫助老師檢查,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教師不要再只靠自己單幹,要相信並培養班幹部、課代表和小組長,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特別是小組長的帶動和管理作用。落實"兵練兵,兵強兵",使更多學生有提高的機會。

四、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讓每個人都動起來

1、每一個小組中,都有好學生也都有許多較差的學生、其中還有這樣許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沒問題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願意在班內表現自己、針對這種情況可由組長選出最活躍的和最不活躍的學生各一個、幾天下來,效果不錯、因為他們也都意識到,這樣的確能讓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

2、善於激勵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及時的肯定是讓他們動起來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最可怕的是諷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學的發言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當堂予以明確的否定,並表示出對該生的不滿,甚至讓他難堪,那麼這位同學將永遠不會在你的課堂上主動提出或回答問題,也就是説因為你的一句話或一種態度或者是一個表情,都能影響該生的這一節課或者這一門學科。

3、要有耐心

沒有比學生更堅強的意志,是不能讓他們動起來的。關鍵時刻必須挺得住。當學生不想開口或不習慣開口的時候,當學生停停頓頓、結結巴巴地讀句子和課文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之後剩下的就是啟發和等待了。只要問題適當、時間充分、善於啟發,學生很快就會奮起而參與。這時候教學就開始輕鬆愉快了。

課改的大潮湧動着,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儘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3

帶着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在經過這次培訓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切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性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隨着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改革和創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採用了“走出去,聽進來”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謂“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多去聽學校“老”教師的'課,走出校門多去聽的優質課。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聽進來”就是即要聽取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要多讓別人聽自己的課,聽取別人的評論,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英語教學採取了導學——獨學——互學——評學四部教學。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五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採用多樣性的評價機制。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盯、觀、跟,並且講解不能超過15分鐘。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