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2.35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好書能營造一種寧靜的心境,能讓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書海中我們中總能找到靈魂的歸宿,為我們指路的明燈。如果説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會讀書則是一種享受。讓我們從讀書好的思想中轉化為好讀書。

書是精神的糧食,是人類進步的台階。每當我翻開那精神的糧食,哺育我的是一個個妙詞佳句,引領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讀書猶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塊耽得太久也會膩味的,而書則不然。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與許許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這個時間上沒有書,那會怎樣呢?這個世界將不會發展那麼快,還可能是原始。讀書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樂。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打開一本書看看,把不開心的事放下,書跟你交朋友。讀書使人從無知變成有知,從少知變成多知。有一首詩這樣寫道:“書是知識的寶庫,書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書,社會才會進步,科學才會發展。朋友,讓我們一起發憤讀書吧!讀書使人有親密無間的朋友。書豐富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給過我不少的啟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讀書的時候應專心致志,除了瞭解書中的內容,好要對其進行分析,留下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讀書時時而在書上劃劃圈圈,留下些精華。每當我翻開書本,就會身臨其境,一坐就是兩個小時,這才依依不捨地象被人從那兒拽了回來。許多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裏讀書,或是在溢滿書香的小屋,或是在萬籟俱寂的午夜,遠離喧囂、嘈雜,一個人獨享那份清淨與快樂。雖然書中未必有“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我卻還是常常捧書漫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流連於皎潔月光下,徜徉於整潔的書櫃前。每至此,心靈得以平靜舒展,思緒得以馳騁縱橫。身處不同的環境對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艱苦的環境裏讀書,沒有恆心和堅韌的毅力是徒勞的,至少是讀不好書的。“頭懸樑、錐刺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流傳千年的讀書“古訓”,反映出古人讀書的環境是多麼地艱難。而追求名利的讀書,則變得過於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麼的明顯。

當今社會,無論是在物質條件還是在讀書氛圍上,讀書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書的種類也多了,而人們學習的目標更明確了,書的專業性也顯現出來,我們要有選擇地來讀適合我們的書籍。無論讀書環境好壞,並不影響讀書人的執着和對讀書的熱愛。古人在最艱苦的環境裏尚能專心讀書,在崇尚知識、崇尚讀書的今天,我們更應珍惜今天的時光,淡泊名利,遠離世俗,潛心讀書。書是人生的一個最最知心地伴侶。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個著名的班主任,都經歷由失敗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過程。

——讀《班主任工作招招鮮》

讀《班主任工作招招鮮》這本書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慣性思維。這一章作者列舉出了班級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緊貼我們的實際,每一招都值得我們去品讀,去回味,在對比中找差距,在正確面前不斷反思自己。

書中第16頁談到《學生上課不帶書,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班級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課堂上也經常會有學生忘記帶書本或帶作業的現象。比如,我要講試卷了,總是有個別孩子説試卷丟在家裏或忘在寢室等,這種情況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評他們粗心大意。雖然也常常告誡他們——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槍,槍在人在,現在人在,槍卻不在了,這像話嗎?但是,我發現不管怎麼強調,還是會有孩子忘記帶這個忘記帶那個。

在這個話題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沒有一味地責備學生,而是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充分分析了孩子們為什麼會忘記帶的各種原因,並建議我們自己準備幾本備用教材,以備急需。這個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們每次發的試卷都有剩餘,我為什麼不多帶幾張到教室,如果有學生丟失或遺忘,我就可以拿出來給他們用,為什麼非要責備他們呢?理解,原諒,同情和幫助,是我們班主任要做的事情,這十分簡單,可是就我們只重視了責備和提醒,卻往往忘記了幫助。給孩子多想個補救措施吧,不比責備他們更有效嗎?

我們的班上總是會有學生不寫作業,但作業學校是要不定期檢查的,怎麼辦?唯有罰了!很多老師都會採用罰寫多遍的方式來強制學生完成,這在一定時候是有效的,可是罰抄多遍的`方式卻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來處罰次數過多學生無法保證質量,二來對學生的思維也毫無益處。

我也深有同感,其實處罰是最無奈也最無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説罰作業的最高限額是兩遍,我們的目的不是罰學生,而是讓學生糾正不做作業的壞習慣,而糾正這個壞習慣,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做細緻入微的工作。比如協調各科老師的作業量,如果作業量超過了一個半小時,學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請“罷工“。這些聽起來會讓我們決定不可思議,但是我卻從中讀出了老師對學生的理解和關愛,讀出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和智慧。我們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先替學生着想,然後才會有學生替老師着想。

對於學生自習課説話的問題我也一直苦惱,通常我們採用班長坐在講桌上管理着全班學生,看誰表現不好,批評他或者記名字等老師批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震懾作用,但長期效果卻沒有。從書中58頁我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師讓大家討論解決方案,然後很自然地拋出自己的觀點:用筆談的方式。他們把這個方案叫做紙上談兵,對於紙條的處理也是一個智慧的點子,把紙條保留下來作為老師的寫作素材或同學間的聊天記錄。多麼好的解決方案!我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不會嚴厲禁止他們,用智慧來解決,我們的班上也同樣能做到討論靜而無聲。

這本書雖然我只讀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卻從中受益匪淺。這不僅僅是一本班級管理的智慧書,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級管理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帶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們的心靈;我們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更是我們在教育之路上責任和擔當。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

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

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暑假放假前,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羅樹庚老師編著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觸頗深,這本書給我的迷茫帶來了新的啟發。

首先,這本書是羅樹庚老師總結自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明晰了教師快速成長必備的六大素養,即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反思力。

教師成長來自內驅力。首次步入學校教書是20xx年9月,到現在已有五年整了,開始的時候滿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哪怕是代課教師,哪怕每個月拿着不到1500元的工資,哪怕遭受異樣的眼神,我還是滿懷期待的去備好每一節課,站好每一節課堂,所以即便是新老師,在最初的那幾年,我也以自己的努力經常被評為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獲得了眾多人的肯定。可是,最近兩年,我有了二胎,家庭、學校瑣碎之事頻繁增多,相比之下,精力被分去大半,原來的'那份不放過任何一個人的執拗開始發生細微變化,當初的那份初心被磨去大半,成績出現了下滑趨勢,特別是跟學校的一個資歷比較老的張老師同屆後,更感覺自己水平的不足,她非常優秀,也非常負責任,當然也非常幽默,可以説情商比較高吧!自己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候就非常羨慕她,怎麼隨時可以講出讓人捧腹大笑的語言來?但即便如此,她也從來不驕傲,每一個空餘的時間,她也都在輔導學生學習,她所任學科是相當好的。而我卻抽不出那麼多時間來輔導,再加上經驗比較少,導致數學與她差了不少,每次比較成績當然也會很傷心,可我都拿各種理由當藉口,傷心那麼兩三天就過去了。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是我心中的內驅力不夠高漲了,從而沒有做到更優秀的自己。所以,我要告訴自己,不管以後從事什麼行業,只要站一天講台,就要上好每一節課,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是沒有逼自己一把,我想,這應該是我個人成長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了。找到了原因後,就要有向上的願望並且付諸於行動了。

教師成長來自行動力。目標再高,措施計劃訂的再好,如果沒有落實到行動,那也只是空談。開學之後可能會和嚴老師帶畢業班,嚴老師和我一個班,她是班主任,也是一個在教育上有着相當高的資歷的老師,是一個十足的優秀教師,與她同班教學已經三年,這三年裏,她的所有的行動我都看在眼裏,給我樹立的是一個絕對合格的榜樣,第一次聽她的《中國結》的時候,她就成了我的偶像,她的成績也很不錯,原因在於她有着嚴格的行動能力,所以,我也不能老是拖她後退,那就給自己定個鄉級前五,為了這個目標努力每一天,希望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吧!

教師成長來自學習力和研究力。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鑽研難題,但本次升級考試和本班學生詢問的奧數知識讓自己意識到,要想快速成長,必須要視自己為教育教學的研究員,而不是執行教材的工作者,做一個研究性的老師,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一點就要提到我的第一任老師王老師了,剛進入校園教書的時候,我們帶不同班的班主任,同任教數學學科,她就是一個學習力很強的老師,不管哪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她都第一個報名參加,自己初出茅廬,也會跟着她到處學習,可以説,我的最初成長是她帶起來的。同時,她也是一個喜歡研究難題的老師,那時候我有不懂的題都是問她,她要是一時想不起來,就會在一個時間比較充足的時間專門來想那道題,自己享受最終的解題思路,這點,我是真的需要學習努力改變。

教師成長來自溝通力和反思力。即自我比較,發現問題,提升自我修養,不斷積累,不斷進步!除了反思,個人成長還需要與人溝通,溝通之後方能瞭解其中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你得知道他缺什麼,為什麼哭?為什麼老是跑神?又為什麼每次都提高不了一點成績?為什麼他的成績忽高忽低?所以,作為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哪怕只是幾分鐘的聊天,可能都會讓學生解開心結,從而讓自己和學生都可以及時成長!

結語:想要快速成長,首先要改變思想,這樣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行為改變了,能力自然也會改變。能力有了,往後的工作才會遊刃有餘,加油吧!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魏書生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説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説沒有優點魏書生則説:“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説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作家雨果説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俗話説,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權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此刻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忙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温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寒假裏,我拜讀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師》這本書。它是由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在這裏,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讀了這本書,讓人不禁為之讚歎、折服!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

在《做的老師》這本書中,李老師對教育的那份執着,對學生的摯愛讓人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如此,他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童心、愛心和耐心。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也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説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的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當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讓學生覺得你親近。童心決定着童心,我們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李老師説“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李老師告訴我們,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本書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像李老師那樣真心愛學生,把愛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對那些讓自己頭疼的學生像李老師那樣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後進生”的稱謂)都當作研究對象。這就需要我們還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師不可缺少的素質。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根本無法產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師教育學生非常有耐心,他從來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有耐心,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像李老師那樣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學的方法,才能把學生教育好。《做的老師》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為我們指明瞭教育教學的方向,使我們的心態變得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在讀《做的教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這麼優秀的習慣真的讓我們欣賞和佩服。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卻把這樣艱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樂在其中,實在讓人佩服!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倒還容易,因為作為教師每天都會上課,批改作業並與學生接觸。只要我們精心備課,就可以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礎上有長進;要認真解決學生的問題就必須瞭解學生,找學生談話,教育幫助學生。而後三個“一”,即讀一萬字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和寫一篇教育日記要每天堅持的話,是要有頑強毅力的。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肯去擠,總是有的。”其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去擠的問題。有時,我們太浮躁,不能安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我們太拖拉,總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們每天擠時間爭取多讀些書,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像李老師那樣努力“做的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如果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們就會向“的教師”靠攏。這樣我們就可以越來越好,成為自己心中的教師。許多年以後,我們雖然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讀了《做的教師》這本書,我的耳邊時時迴盪着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説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説“你是不可救藥的”。讀這本書會讓我們尋找到做教師的幸福感,會讓我們學會如何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們都可以説:教師,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時光流轉,我還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為一遍。當回憶久遠,初心始現,我做了那麼多改變,只是為了我心中不變……”歌曲《我變了,我沒變》裏的這段歌詞,是對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詮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讀書促成長。

作為教師,我是先天不足,因為我原本是一名代課教師,沒有接受正規的師範教育。但我是一個不甘落後的人。正規師範畢業生站在講台上是老師,我站在講台上也是老師。下定決心,通過後天努力。我不但要當一名教師,而且要當一名優秀教師,過有尊嚴的教育生活。

雖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卻倍感自己的教學很單薄。教學是個良心活,要麼幹好,要麼不幹,沒有第三種選擇。於是,我翻閲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專著、報刊雜誌,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比如我讀的有《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之路》等大量教育經典名著。我堅信術有專攻,有選擇性讀書很重要。專業化報刊書籍開啟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讓我的教學也變得遊刃有餘。我最想説的是讀書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寬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認真揣摩名師的教學設計,尋找自己成長的密碼。專家名師的課例展示給我打開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對教材,對學生,對教育,對人生的種種思考。在讀書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團隊助成長。

獨行速,眾行遠。同伴互助,團隊合力,助力成長。

課堂是教師教育生命的主陣地。每當遇到教學上的困惑,我都會請教業務精湛的老教師,請他們聽自己的課並給予指導。20xx年我參加了新鄉市優質課大賽,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裏講課啊,學校領導、同事連續聽了三遍我準備的課,每次都給予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晚上在家對着電腦,打開課件,我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該講的講,該停的停,該寫的寫。

第二天去新鄉的路上還接到了同事的電話,告訴我一些課堂策略,教育機智。正是源於學校領導的支持,同事的`幫助,我取得了新鄉市優質課一等獎的好成績。這對於我這個農村的國小教師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

現在,我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力爭站在教育教學的前沿,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輸送給一線教師,就課堂當中的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和老師們進行探討,交流教學感受和最新的教學方法。

3、反思快成長。

學生是老師的影子,也是老師的作品。從專家,名師那裏學到的先進理念,創新意識,敬業態度都會迴歸到學生身上。無論我帶哪個班,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那是必須的。你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你一個驚喜。是學生讓我不斷鞭策和鼓勵自己,與時俱進,是學生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甘於奉獻。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堅持寫反思,一直是我的習慣。真心感覺到用心思考了,自己會學到更多。

曾經,我追求的是要把課上好,把班級管理好,現在更多考慮的是我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更好,為什麼要這樣上,針對不同的學生和班級,怎樣管理才更科學更智慧。這也許就是對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有了研究的意識吧。

南有錢夢龍,北有魏書生,他們都是國中畢業,我深知,後天努力很重要。因此,成為學習型、反思型、科研型、專家型的老師是我的成長規劃!

成長,一直在路上,行走在經典閲讀、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的道路上,也收穫了諸多美麗的風景。我堅定自己的信念:從普通走向優秀,從優秀邁向卓越!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當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迴避的會產生許多感覺,有些感覺是短暫的,有些感覺可能就會長期沉澱固化在我們內心深處,影響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決定着我們的行為模式,影響着我們的情緒和感覺。作為一位教師需要學習的是什麼?人們當然會説,那一定是與教學有關的內容。我們不否定這個答案,但更深一層影響着教師的教學和生活的應該是人們的“認知”,這是人的幸福之本,這個問題解決了,教師職業自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那麼如何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傳統的説教效果不佳,讀書、討論--創設一個情境話題、討論平台可能是一個較好的路徑。基於此,倡導中心國小開展“教師成長自願讀書活動”,借鑑往常的經驗和教訓,這次,不要求全部參加,不佈置硬性的家庭作業,只是讀同樣的書,在一個平台裏交流。讀書組有14位成員,讀本為中央電視台首席心理專家、中國最出色的家庭治療師李子勛所著的《幸福從心開始》。學校制定了簡要的讀書計劃,14位教師分兩組,每兩週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共舉行六次。本次所選內容都是貼近生活,貼近自己,大家在討論時發言踴躍,氣氛活躍,可以説“讀書交流會”是一個快樂交流會。陸葉、易梅紅兩位組長時常拓展讀書內容,找來相關的資料,豐富大家對書本的知識學習。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讓我們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問題。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幾點

一、書中的話題直擊生活中諸多的困惑或煩惱,具有普遍性。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就深深的吸引我們想讀下去。因為,其中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同事的'問題、朋友的問題、親戚的問題、周圍人的問題,正愁無解呢。如:怎樣才能成為快樂主義者?人到中年如何減壓?我很敏感?怎樣説“不”?怎樣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網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敵?婚外情感需求?斬斷依戀?……其中許多內容是涉及親密關係的,使人們想探求但又無法説出口的夫妻情感、親密、婚外情感等問題。心理學不做道德評判,只解決心理衝突的問題。一些壓抑在內心的感受被表達出來,一些隱祕在內心深處的意識被理解和領悟,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會悄悄的發生改變。幸福也就由此開始。

二、讀書體會交流就是一個互動的平台,是深化讀書效果不可或缺的環節。

怎樣讀書?是不是就是一個人靜靜的在讀,讀後就只有自知?當然這也算是一個模式。但大家一起讀書(先分散自己靜靜的讀),一起交流討論,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就是團體的動力場。無論什麼性格的人,其實都需要交流,所謂愛靜不喜歡説話的人只不過是沒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對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樣會滔滔不絕,享受人際互動的快樂。讀書組裏一個人發言常備其他人插話,常常傳出爽朗的笑聲,輕鬆、熱烈的氣氛本身就是對內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這種感覺。

三、我們也學習、碰撞了書中一些鮮活的觀點。

心理世界存在與內心,和外部世界明顯不同。對同一個客觀存在的物體,經由人們描述就不一樣了,這是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別,外部世界是硬的,內心世界是軟的,不要以為你對現實的感受等同於別人的感受,差異是自然的。抹殺兩個世界的差異或不能很好的設立兩個世界的邊界,人們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

個人對快樂的感受是:快樂或者説是樂快,人真正感覺強烈的快樂是較少的或瞬間即逝的,當你為實現一個目標孜孜以求時,實現目標的快樂就是那麼短暫。

快樂更多的強度是淡淡的,他來源於心中的動力源讓自己有奔頭;他來源於有一個明晰的目標,引導自己充實過好每一天;他來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的探索行為;他來源於人的某種價值觀的實現。

徐玉老師的座右銘“能者安邦治國,無能者獨善其身”,按照這句話的意思,絕大多數人都是“無能者”,我們可以不追求事業成功,但可以獨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對於我來説真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沒有顯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錢。但是,你只做一個普通人,“一簞食一瓢飲”享受天倫之樂,平平淡淡、順順利利、健健康康,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們可以把工作納入到生活的範疇,我們不追求成為教育家,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為這份工作是我們生存的前提,我們滿懷敬畏去對待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這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福地”。

關於人際關係書中的心理學觀點是:不要對別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期望太多;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學會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陸葉老師的拓展發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誇事情”“直話灣説,冷冰冰的話要加熱了説”也不失為人際關係的技巧之一。

張春老師發言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一種賢達之人的開闊境界,人們需要經歷磨難,風雨洗禮。這樣才可能到達“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高度。

張翠紅老師的發言“夫妻之間需要的只是一個邊界,不要傷者自己,也不要太傷者對方”,這無疑是一個理性和智慧的態度。

四、對於敏感話題,大家變得坦然相對。

家庭的夫妻關係,相處模式(家務活分工),類似這樣的話題,從來不會在學校組織的這樣一個相對“嚴肅”的場合討論,但在這個讀書小組裏,大家就可以快樂的介紹自己家庭關於夫妻對待家庭事務的態度和狀況。只要彼此接受,和諧就是硬道理的。

關於兩性關係,婚外情感這樣敏感的話題,我們的老師也能在這樣一個場合討論,我覺得這是一種坦然和陽光。中國人壓抑太多的東西,離婚率的持續增高,婚前性行為,婚外情的蔓延…這些現象説明了什麼?我們撇開道德評判,這些應該説是一種壓抑或人性的釋放。當然作為這個社會不會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於家庭穩定和社會穩定的事情,但我們要正視它的存在。封建社會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與現在的人性解放顯得格格不入。過去婦女的裹腳也是對人性的束縛。書中的觀點“你一輩子只可能在形式上愛一個人,但在內心的情感層面或精神層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個人”“情感專一是一種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動的,它會經歷許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問題,我們不會因為小時候光過屁股就覺得一輩子丟人。學會跟往事幹杯,過去的就過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學期讀書活動就要結束了,我相信參與讀書的教師心理有所成長,學有所獲。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受益者。

我祝願大家的是:幸福從“心”開始,幸福從“新”開始。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愛的教育》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説,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説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現在把我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某些教師抱着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為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為就更為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牴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為之氣昏。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為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為,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為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為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着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為,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為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為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為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為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着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重優差生而忽略中間生的愛”。一個班中有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優差之分,當然,也就有夾在優差的兩頭的中間生。有些教師重視的大都是冒尖的“兩頭”,由於應試教育的泛濫,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總是比較喜愛品學兼優的學生,少數開學有望“尖子”平時對他們總是給予更多的注意和關心,甚至常開“小灶”而“轉化後進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厚愛” 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轉化是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而處在“中間層次”的學生,學習平平,能力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出眾的表現,但也不會帶給老師麻煩,不少老師常常任其自然,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 這樣“中間生” 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裏認為“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説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羣,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着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

教師對學生的“愛”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裏存在着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我們要改變對學生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熱門思想彙報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説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為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

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啟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眾,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中;工作總結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

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事實上,在我心裏,我一直認為,在我年輕的時候多讀書,多學習知識永遠不會錯。在踏上這個三英尺高的平台後,我更喜歡讀書、看報,因為我的事業。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事實上,在我心裏,我一直認為,在我年輕的時候多讀書,多學習知識永遠不會錯。走上三尺平台後,因為這個職業,我更喜歡看書和看報,並逐漸涉足教育類書籍和期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國小語文教師》。

一本書或一本雜誌要成為讀者的朋友是不容易的。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老師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對它的瞭解其實很平常。當我最初是一名教師,為了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邁出第一步,我經常要做一些準備。其中之一就是從學校圖書館借閲書籍和雜誌,從中提取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所有這些,我通過了國小語言。美術老師知道了,於是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近它。

有人説,教育類雜誌也應該像國小語文教師一樣,是一所教育理念先進,教育案例實用、具體、能給讀者帶來啟發的學校,是一所服務水平高的學校。文章短小、實用、易讀、內容真實,促進了教學改革和傳播。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古詩是我國文學的一朵奇葩,是我國語言文化中的精髓。不同的詩歌有着不同的時代和個人的風格,有的行雲流水,淺白通俗;有的跌宕起伏,雄渾深厚;有的則是悲涼慷慨,豪邁奔放。

詩仙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多麼的怡然自得,轉眼觀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放。但是誰人又知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一天。因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用“仙”字來稱謂他真是在合適不過了。

岳陽樓上范仲淹,岳陽樓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置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此景果真如夢如幻。可縱然有此美景,也掩蓋不住他內心的憂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着實令人敬佩不已。

當我們身處詩歌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會發現更多的樂趣,以及對古人的敬佩。讓我們一起置身於歷史之中,共享這難得的千種風情吧!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這個暑假,讀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惑受頗塗、受益匪淺。書中寫的很實在,裏面講述的一個個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鎮西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無窮智慧。

正如書本開頭的序:永遠的班主任中所寫:“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讀了這本書我在思考我常常為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例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禮物”,例如他創意編寫的“班級史冊......”序作者的這些思考帶動了我確實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為何這麼多,源於哪裏,讀完書本,我有體會,也得出了答案:這一切都有源於李老師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以融入學生當中為快樂,以從事教育勞動為幸福,當他攸着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他的.內在積極性便被充分的調動起。他的心裏理潛能便被激發出來。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發揮出來。而當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後,當他得到學生們的愛戴以後,他享受着學生們給予的關愛。體驗着教育勞動的幸福,並從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這些又激動着的他更進一步的發揮他的智慧,如此往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對照李鎮西老師我想了想自己當班主任的時間很短,但感受依舊頗塗,這兩個月的時間極其的充實,看着孩子們為跑操比賽而不斷練習,聽着他們一聲聲嘹亮的口號,我很開心開着他們為了裝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種尺寸,開動各自的智慧來想格局分佈,我更開心,看着他們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評比而調動所有可以調動的人脈,不斷的拉票,看着票的數據從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開心更多的是差異,我愛這些孩子們,不討論名次結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們為一件事全班凝聚,奮力拼搏的過程。確實,我從中得到了樂趣,也取得了繼續為他們努力下去的決心。確實“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深深體會到了。

現在推崇素質教育,何謂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同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法談起。所以,重李老師的教學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會本領,所以,未來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調整,傳授孩子們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是孩子們怎樣做人,如何做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人。

李鎮西老師説: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的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知識的人。

通過學習李老師的經驗之談,我明白了,作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對孩子的喜愛,自己的態度擺正了,工作起來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問題就自認而然也就好處理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李老師親身實踐所所鑄的書,書中李老師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們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師通過記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關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對作為班主任的我頗為受用,所以,之後,我會繼續研讀,推敲李老師的這本書,繼續學習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將李老師所述的方法融進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們的日後工作中也能擁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