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1.2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通用15篇)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

孝親敬老,你做到了嗎?

——觀“武陟縣孝親敬老模範教師與十佳小孝星”有感

老話常説:“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我們新時代的接班人必須傳承的優秀美德。“孝”也是一個奇特的漢字——上半部分為“老人”的“老”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為“子女”的“子”。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孝親敬老,你做到了嗎?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對我來説是莊重的,也是特別的。這節課上,我們觀看了“武陟縣孝親敬老模範教師與十佳小孝星”的視頻資料。雖然只是一段視頻,但是這段視頻中融入着愛,洋溢着孝親敬老的優良傳統,漂浮着我們又一批孝親敬老榜樣的影子。二十位十佳小孝星候選人(郭躍鍇、潘瑞芳、王笑天、孫佳興、楊浩哲、張傑、張浩天、趙婉雨、張東東、王夢玲、盧豔萍、付志行、王 菲、劉若倩、孟蒙恩、張昊鈺、安白雪、楊 丹、劉 毅、趙雅楠),都是與我同齡的孩子,他們或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勇敢地挑起家裏頂樑柱的重擔,或體貼父母、關心父母,或熱愛家庭,尊聽長輩教導……這些少年是我們的榜樣,時時刻刻激勵着我們。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之中,也流傳着許多關於孝親敬老的佳話。“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相信這兩個小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也相信大家對這兩位年紀小小的孩子充滿敬佩之情。那麼大家也想這兩個孩子那樣,孝親敬老了嗎?

三年級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可貴的沉默》,到現在故事情節還令我記憶猶新,我不得不圍這一羣可愛的孩子們感到欣慰,也不得不説,哪怕從現在開始,開始孝敬你的長輩,也為遲不晚,重要的,是那顆心,那顆用金錢買不到的火熱的孝心。

孟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老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為: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是啊,孝親敬老,並不能僅僅侷限於和我們擁有血緣關係的老人與孩子中,更應該是這社會上每一位值得我們尊敬、愛護的孩子。

“孝親敬老,我該怎麼做呢?”許多同學曾這樣迷惑。

答案很簡單,哪怕是父母回家後送上的一雙拖鞋、一杯咖啡;哪怕是為爺爺奶奶輕輕捶背、按摩;哪怕是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哪怕是為路邊過馬路的婆婆伸出的雙手,哪怕是……點點滴滴反映出我們那可貴的孝心,要記住,我們孝敬老人並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出自我們的孝心!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捫心自問:你,做到了嗎?

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不敗的話題,從古代的《二十四孝》到現在網絡上長篇大論地談論明星的孝事,我們不難看出,“孝”這個字從古至今都是用來評價一個人最基本的標準。從楊乞的“綵衣養母”到緹縈的“上書救父”再到最後李應麟的“孝感繼母”??從報紙上大大宣傳“母親節”的文章,再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有關“父親節”的跟帖,最後到教育局舉行“孝心大考場”的比賽??我們更是可以看出現代社會對“孝”這個字的重視。

天底下,“孝”無處不在,就拿前幾天在《讀者》上看到的一個名叫黃鳳的女孩來説吧,自從我看完那篇關於她的文章後,我被她的那份孝心着實地感動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嘩啦”。在黃鳳六歲時,她爸爸在打工時意外摔成高位截癱。幾個月後,媽媽離婚改嫁他人,從那以後沒再支援家裏一分一毫。奶奶眼患疾病視力模糊,黃鳳不得不獨自擔起照顧爸爸和奶奶的重擔。踩着小板凳在灶台炒菜、煮飯、下面條,摸索着給爸爸餵飯、擦拭、換洗、按摩、翻身,跟奶奶和鄰居學着打理菜園、種菜、醃菜??在黃鳳11歲時,她更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是20xx年的3月9日,黃鳳在鄰居的幫助下搭上了去上海的順風車,隨行的還有躺在鐵板車上不能動彈的爸爸和時年已七十二歲並患有眼疾的奶奶。祖孫三代準備開始過邊乞討邊求醫的生活!我被這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深深的打動了。身為同齡人,我現在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只是因為自己一個人能去趟在岱山衢山的外婆家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在華夏版圖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農村女孩比我早8年會了這些我到現在還不會的家務。

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感動的我淚流滿面,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那個八歲少年付志行,那是本該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的年齡,卻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付志行的爸爸是三級智障,媽媽是四級智障,家裏只有爺爺勉強可以幹活,因為要維持家裏的生計,爺爺照顧不了小志行的爸爸媽媽,所以每天小志行一回家,就要為一家人做飯,還要喂媽媽吃飯。他並不嫌棄他的爸爸媽媽,一直照顧着患有智障的爸爸媽媽,每天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幫助爺爺幹活,看到累了一天的爺爺回家了,忙給爺爺捶背洗腳。

他那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指引着他不斷向前行,也深深地感動了我,感動了我們每個人。我要向八歲的小志行學習,學習他那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相比小志行的條件,我們幸福多了,小志行能做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呢?我一定好好學習,在學習之餘幫媽媽掃掃地,洗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爸爸每天下班回家了,給爸爸端一盆洗臉水,每天晚上給奶奶洗洗腳、捶捶背,有好吃的讓奶奶、爸爸媽媽先吃。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2

20xx年尋找孝心少年,我看的時候眼淚忍不住往下流。因為有的小孩子的比我小,可是他們的孝心比我要大的多,他們都很可愛,特別是王帥康自己的眼睛高度近視,還幫奶奶分藥,因為他奶奶得了重病,爺爺身體很不舒服,每天自己去馬路上撿塑料瓶賣錢,賺的錢給爺爺奶奶買東西自己舍不的花,去胖發祥買吃的給生病的奶奶吃。

這些哥哥、姐姐它們家庭都是那麼慘,可他們都沒有對家庭,對社會有怨言,一心一意照顧病殘父母。看到這些,我想到了我辛苦的爸爸和媽媽每天為我們的生活操勞,為我的學習操心。我的心裏暗暗説放心吧爸爸媽媽我一定會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的,我一定會像那些有孝心的人一樣懂事並幫你們分擔一些家務活。我覺得父母的愛是至高無上的,是任何寶貝都無法媲美的,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孝心,並且別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的話我們要用全力幫助他。愛、孝,是我們最傳統的美德!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3

入選的少年中,重慶的“棒棒男孩”冉俊超與父親一起扛起家庭,用自己的雙手改善生活;成績名列前茅的上海女孩姚沁雯不僅和媽媽一起照顧年邁的奶奶和患有腦瘤的父親,還將大愛送給社會,關愛養老院的老人;廣東佛山的黃詩桓在疫情期間父親參加援鄂醫療隊時,主動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爸爸“守護大家”她“守護好自己的小家”……據悉,“棉花女孩”任立春從5歲開始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照顧雙下肢截癱的父親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她的頒獎嘉賓谷建芬奶奶的心,谷建芬在頒獎典禮現場便當即決定為“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創作一首公益歌曲。

《眾裏尋你——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主創人員介紹,孩子們質樸的眼神、天真的笑臉、樂觀的態度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英雄楊利偉為邱小華、邱萍萍兄妹頒獎的同時,也對所有青少年寄予希望,“希望所有的青少年向這些孝心少年學習,從小事做起、從孝敬親人和長輩做起、培養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愛國情懷,不但要爭做孝心少年,更要做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好青年,把自己的‘小夢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大夢想’”。

歷年來,“孝心少年”的故事和精神感動了許多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心企業,他們為孩子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助力孝心少年家庭解決暫時困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完成學業。可以看到,愈發成熟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已經成為現下開展少年兒童道德、品德教育的良好載體,在為廣大社區家庭和孩子搭建一個參與平台的同時,也為青少年營造健康、美好的成長環境,為全社會提供更耐咀嚼的精神食糧。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4

昨天,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讓我感觸深刻。這世間有些多事物可以讓我感動,可這十一位孝心少年的行為比任何事物更使我感動。“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一個字的結構就説明了孝的含義。

昨晚我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那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掉。他們每個人還那麼小,卻用自己弱小的生命和雙手支撐起最艱辛的歲月。他們這麼大的年齡,只是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時候,可這時候他們的父母倒下了,他們義無反顧的挑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從不不抱怨,只是默默付出。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孝心少年王雖然那不是她的親生父親,但是王芹秀對他比親生父親還要親,她認為是父親和奶奶給了她第二次生命,是他們把她從馬路邊撿起了並撫養大的。爸爸也非常愛她,什麼東西都給她。他從懂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身世,可他對爸爸的愛從未減少過,在今年父親節,小芹秀把自己攢下的錢給爸爸買了一雙新鞋。他們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親情不僅僅是靠血緣來維繫的。發自內心的愛和感恩才是滋潤身心最好的養料,才是最牢固的親情。

看到他們自強不息,不怕困難。我內心感到慚愧,我們有父母愛着有怎麼好的生活環境,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呢?要不然等到自己覺悟的時候為時已晚。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我們的父母雖然沒有患病,但是平時我們那一句温暖的問候,幫助他們洗衣服倒垃圾等等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情,父母也會感到欣慰!

父母的愛就像天一樣浩瀚無邊,我們用一生也報答不盡。讓孝敬之花在我們手中美麗的綻放吧!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孝”為先,“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就連動物都知道,孝敬父母,何況是人呢?

16歲的女孩黃鳳,在自己12歲時花光家裏僅存的二十七元錢,為自己高度灘瘓的父親製作了一個可以隨時推動的牀,帶上自己的父親,離開了老家踏上了赴上海之路。幾十千米的路程,他和他的父親走走停停,遇到好心的司機載她們一段路,若沒有,自己就推着父親上路,天黑了,躲在附近的山洞或有好心的家人收留他們一晚,第二天,又繼續上路,就這樣不知經過多少天,終於到達了上海這個不管什麼都走在中國前列的大城市,上海雖然到了,可困難的事又出現了,小黃鳳推着父親進到了上海大大小小的醫院幾十家,可最終的結果是:“你父親太嚴重了,我們也無能為力”,可她並沒有放棄,她始終堅信父親總有一天會好的。

東西失去了,可以再買;精神丟了,可以再找回來;可是一旦父愛與母愛失去了,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世上固然可以當你父母的很多,可是能給予你生命與愛的人卻只有一個啊。回望過去的歲月,你不知道因為父母嘮叨而和他們吵過多少次架;你不知道因為怨恨父母不滿足你的要求而多次不理他們;你不知道自己多次出手傷過他們,卻還憤然離開出走……你部回首看過,當你和他們吵架時,他們總是保持沉默;當你不理他們時,他們曾多次的抹過眼淚;當你離家出走時,他們為了尋你,額角的皺紋都多了,頭髮上又多冒出了幾縷銀髮……朋友們,若你還處在父母的冷戰中,主動的去説聲“對不起”吧,這不費你多大的力氣,只是一點口水的問題,可是,你並不知道,當你這樣做時,他們多日悲傷的臉上佈滿了笑容,學會多做一些這樣的事吧,這會讓他們的心靈給予莫大的安慰。你或許會認為回報是以後的事,或回報他們就是要幹一番大事,你錯了,早上向他們微笑地問句好,或説一聲“我去上學”,這就是回報他們的方式,做錯事了,主動承認錯誤,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用自己的好成績去回報他們。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去學會感恩,記住父母的生日,到來時,説上一句“生日快樂”這也是感恩,它不需要體現在多麼偉大的事中,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是對他們的回報。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學會感恩應該也不算太難時,讓我們用心去感謝他們吧!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6

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人們修身之準則,育德之根本,更是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在弘揚孝文化的過程中,媒體的主動參與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批新聞報道、電視節目、文藝匯演等多種形式的媒介內容,通過多角度、深層次、廣覆蓋的宣傳,為在全社會營造孝老敬親的輿論氣氛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主辦的一檔大型孝親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在對公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與核心價值觀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媒體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的過程中所應承擔的職責擔當提供了重要範本。

自20_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首次開展以來,央視便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利用自身在宣揚先進思想、傳播先進文化方面的媒體資源和社會資源,力求讓儘可能多的受眾深度參與找尋、推薦、評選等各個環節。今年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成立後的首屆活動,更充分發揮三台融合優勢,央視、央廣、國廣資源共享、聯合發力,調動多路央視記者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基層輾轉萬餘公里,親身探訪孝心少年,同時與70家地方電視台組成聯盟形成了多視角、多鏈條、多維度的全國性推選格局,並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上雙管齊下宣傳活動進度,詮釋活動,展映人物事蹟短片,發動推舉和投票……數以千計的“孝心少年”由此走入億萬觀眾心裏,帶動了社會性倡導孝親善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輿論思潮。

而在參與過程中積累的情感、凝聚的共識在最終的頒獎晚會上被推至高潮。照慣例,今年的晚會上也有10名孝親敬老、自強不息的少年楷模代表,在盛大的頒獎典禮上講述自己對“孝”的踐行和感悟,接受社會各方的讚譽。但與往屆相比,今年更加註重“人”這一概念:晚會在文藝形式上毫無花巧,卻通過純美的童聲和《時間都去哪兒了》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一次次引動觀眾的淚點;人物短片和現場提問巧妙地引導觀眾將關注的重點落在孝心少年們的可貴品質上,他們質樸的孝心令無數人動容;在頒獎嘉賓的選擇上主辦方也是煞費苦心,沒有明星,沒有官員,而儘可能選擇“孝心少年”們的“身邊人”:親人、師長、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由這些“孝心”的感受者和見證者來給予少年們以鼓勵與肯定。典禮最後,當活動主題曲《眾裏尋你》響起時,孝義禮善的種子也水到渠成地在每一位觀者心底生根發芽。

縱觀歷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不難發現主辦方十分注重以新形勢下湧現出來的人物和事件為載體,探討和詮釋“新時代新孝行”規範,通過這些真切而親切的少年模範傳播新的孝德、孝行、孝義,今年尤其如此,這一點從孝心少年的推舉上可見一斑。從小既要照顧小兒麻痺的父親,又要上山採摘山核桃貼補家用的李新穎;為了身患白血病的媽媽術後康復變身家務小能手,時刻保持家裏無菌狀態的高梓淵;從14歲開始就揹着婆婆從家裏去鎮上醫院看病,三年來共走了1600公里的李小燕;5個月內猛增18斤,用血肉換來媽媽平安和健康的覃可欣;用愛喚醒昏迷兩年的媽媽,幫助媽媽恢復記憶的小姐弟陳坤陽、陳宗陽;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媽媽,忍受種種痛苦一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隋翼遠……這些不滿18歲的少年少女,勇於承擔生活的重擔,為家庭排憂解難。他們身上昭示着當今社會最應提倡的孝道:讓長輩順心遂意,幫助親人獲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六年的砥礪前行,六年的初心不變,讓一個亮眼的公益活動成長為有高度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品牌,“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用事實向社會證明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上所能貢獻的巨大能量,也讓公眾看到了主流媒體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有的責任擔當。通過活動,少年兒童們的孝行善舉還將繼續喚起個人對家人和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凝聚社會有生的孝義力量,共同喚起積極向上、尊老敬長的社會風氣。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7

今天朋友聚會,閒談間説起了“孝心”的話題。自古至今,“孝”是炎黃子孫千百年來傳承的最大美德。古語云:“鴉有反哺義,羔識跪乳恩”。就連飛禽走獸都有感恩之心,何況情感豐富的人呢。這讓我想起了前些時看到的一檔電視節目《20xx最美孝心少年》。

節目中吳林香、黃鳳、邵帥、龍花、徐沁燁、高雨欣這些少年用他們的善良、單純的孝心讓人們明白了什麼是最可貴的親情。吳林香是一名十四歲的女孩。父母離異、外婆和外公身體不好、媽媽患了肺癌。這些因素使她小小年紀就擔負起了照顧全家的重任。她在母親病重期間悉心護理,以最美的笑容緩解母親的痛苦。當病魔奪走母親的生命後,她依然堅強面對生活。她説:“我以後要成為一名醫生,救治像媽媽一樣的病人。”這就她努力實現的夢想,也是對母親孝心的延續。

命運的坎坷,使他們承受了他人無法想象的磨難。從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父母的愛,感受到了那顆最美的孝心。

父母對子女有着不辭辛苦的養育之恩,做子女的這輩子也報答不完。盡孝是做為子女最基本的義務。那首在春晚上唱響全國的“常回家看看”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哪怕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平凡的歌詞卻唱出了盡孝的真諦。盡孝是需要陪伴的。當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變老,終有一天父母會離我們而去。所以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應驗在身才去悔恨。抽出玩手機的時候給爸媽打個電話,推掉一次聚會陪爸媽吃頓飯。在這些看似尋常的小事中,能體現出子女對父母的關愛和孝心。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8

百善孝為先,孝心不分老少,不分貧富。身邊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動;總有一些事,讓你感同身受;總有一些物質,能夠填滿你的心房。在我看完《最美孝心少年》後,有一種名為感動的東西,佔據了我的心房,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學習。在這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年齡最小的樑蓉,樑蓉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她在兩歲時,媽媽有突發腦溢血,導致她媽媽失去了自理能力,而她父親也不堪重負,一走了之。當時,小樑蓉僅有四歲,便挑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一個四歲的小女孩,便學會了做家務。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媽媽每天都要吃好多藥,小樑蓉就用a o e 把藥分開,a是早上吃的,o是中午吃的,e是晚上吃的。

還有一次,媽媽在吃小樑蓉煮好的土豆,不小心掉到地上,她很快撿起來,放在自己嘴裏,媽媽伸手要,她不給,媽媽問我什麼,懂事的她説:“不想讓媽媽吃上粘有泥土的土豆。”小樑蓉的密碼哭了,用自己的一隻手摟住了她。

看到她們坎坷的經歷,我佩服她們不畏艱辛,小小的年紀就擔起家庭重擔的責任,感歎他們的精神,他們大部分來自偏遠的農村,環境塑造了他們堅強的品格和不畏艱苦的精神。看到他們的事蹟,我同時想到了自己,我自己雖然也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但我比他們幸福多了,至少在自己成年之前,我得到了父親、母親完整的愛。以前,我覺得幫父母乾點家務就算有孝心了,可跟他們比起來,我還遠遠不足,母親現在年齡已大,我應該更懂事才行。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炎黃子孫,中華兒女,就更應懂得百善孝為先,從這一秒開始,讓我們人人獻出一份愛和關懷,填充世界,用行動孝敬孝敬父母把!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9

昨天,在家裏看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淚水橫溢。

我記得,我父親去世時,我才哭成那樣。

命運,把沉重的擔子,壓在了這11個孩子身上,可是他們卻用純真和稚嫩擔當得那麼果斷。

像這樣的孩子何止千萬啊!

孝,很難。如果不難,就顯不出孝的人品德高尚。

以前我在博文中寫過孝的不容易。

每一個孝的故事,都是用苦難浸泡出來的。

苦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他能讓人迅速成長。

我為這些孩子祈禱,他們一定能有一個並不灰暗的未來。

由這些孩子,我想到了我們的孩子。

他們是在幸福的陽光下長大的,與這些孩子比,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

説是幸福,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有大人的呵護,根本沒有嚐到生活的艱辛,無憂無慮的他們,腦子裏根本沒有“苦”的概念。他們會踩着季節綻放,抽穗,成熟!

説不幸,是因為他們少上了人生最必要的一堂課,那就是刻骨銘心地體驗苦難。人生,苦難重重。這堂課,是早晚要補上的,補得越晚,越被動。生活中,總是會有壓力重重,沒有一定的歷練,是很難一下子適應的。

這就讓人左右不是――我們當然不希望所有的孩子,從很小時候起,就觸摸苦難,就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但又不希望孩子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像温室裏的鮮花一樣,經不起風雨。

説來説去,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問題。

產生了孝心少年,固然可喜,然而,如果我們的社會保障機制很完善,還用讓這麼多幼小的肩膀來承受這些恐怕是連大人都不能承受的人生之重嗎?

善行也罷,義舉也好,是能透射出人性的輝光,也讓人體味到了人世之暖,然而,一個社會,決不能期望用這種東西來代替它所應當建立的理性的機制。

其實,產生像我們的孩子這樣一羣人,社會也是有責任的,尤其是不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應當承擔責任。大人的錯,往往由孩子埋單。教育的失衡,必然帶來人心的失衡。教育的缺失,必然帶來道德的缺失。教育的淺薄,必然帶來思想的淺薄。教育導向出了問題,社會就會跟着付出代價。

不説這些了,總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還是傳遞出了正能量,他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盪滌,面對他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盡好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單位、對工作、對同事的一份責任呢。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們的周圍才能少些哭聲,多一些歡樂。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0

今晚我全神貫注地觀看了《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孝心少年”們面對困難勇敢不屈、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們美好的人生夢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了我,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用拾撿的廢棄材料為高位截癱的爸爸製作電腦架,幫助他開網店創業的陽光大男孩鍾嶽峯;自己曾面對死亡卻與患病的母親不離不棄,夢想xx年後成為一名廚師的堅強小姑娘王丹;用勤奮撫慰重病的母親,用堅強安慰失去親人的父親,用琴聲延續着中華民族上千年孝行天下傳統美德的提琴女孩……他們的事蹟不僅僅讓我收穫到了感動,更有榜樣的昭示、愛心的傳遞和人生的正能量。

我們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我們絕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養成疼父母、尊長輩、愛身邊人的好習慣,以實際行動踐行孝道吧。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1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是呀,孝心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往往我們每一次小小的孝舉都會令我們的父母感動不已,甚至潸然淚下,但是,自從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我才深感自己的這些孝舉是這麼的微不足道,我不禁自愧不如。

“板車姑娘”黃鳳,“茶園姐弟”何秀巡,林章羽,“烤串姑娘”高雨欣,“捐髓少年”邵帥。一個個令人感動的片段如同電影一般在我的眼前不停着回放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為了父母,他們捨棄了好多好多,可是,我們呢,能為父母做的就只能是那麼一丁點的'家務,可是父母卻總是默默地包攬了家務活,能幫父母做事兒的機會是少之又少,也他們相比,我們就好似温室裏的花朵,就好似少爺小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們為我們詮釋了“孝”,其實,孝。無非就是幫父母們捶捶背,與父母們談談心,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給父母們物質上的報答,但是,我們卻可以讓父母們為我們而感到驕傲、欣慰。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孝傳萬家`!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2

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覺可謂五味雜陳。這些精心推選出來的最美孝心少年,帶給了我太深的心靈震撼。我注意到,很多媒體在報道這一新聞時,都用了“感動”二字。確實,最美孝心少年們的所作所為,非常的令人感動。但我個人的感受是: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不僅僅讓人感動,更讓人心酸。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高雨欣。她是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為了幫助右手殘疾的媽媽,她不辭辛苦的在大街上賣烤串。烤串下面的炭火常常燒到她的手上,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每次都説沒事兒。因為她每天都要照顧外婆、媽媽和小妹妹,所以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可是她的功課門門都是滿分。她的這種積極樂觀、自立自強、孝敬長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孝”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漢字,“孝”更是一個高尚的概念,是回報養育之恩的一種方式。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啊,養育我們的人是我們最值得敬重的人,如果沒有他們,更不會有我們,現在就讓我們用一個“孝”字來回報他們吧!如果在小時候不知道孝敬父母,那麼等將來父母老了,不在了,那不就晚了嗎!所以,我們一定要趁現在及早地好好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3

按照學校安排,今天下午我們學校五六年級一起到多媒體教室觀看《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一百多人一起到多媒體,剛開始有點吵雜,可是隨着視頻音樂聲一響起,全體不約而同安靜了下來,整個視頻兩個小時,當中有好幾個孝心小故事,孩子們每個都看得非常認真,感動之處,見到了孩子們眼角泛光的淚珠,結尾的那句“親情並不一定要靠血緣維繫,發自內心的感恩,那才是最牢固的親情!”是啊!學會感恩才最重要!也實在是不得不叫人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至少我們比故事中的他們幸福許多!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者德之本。”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1月14日下午,在早毓國小我與素真老師共同組織一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收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體會十位獲獎少年感人的故事。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於4月18日啟動,中央電視台派出多名編輯記者以走基層的形式在全國開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尋訪活動,經過六個多月的尋找,黃鳳、吳林香等11名少年獲“最美孝心少年”稱號,謝宇慧等21位少年獲得 “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這些堅強又孝順的孩子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着血溶於水的親情。

通過組織觀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讓學生體會來至父母的深深關愛,感受家庭的幸福。引導學生學習孝心少年的堅強品質,面對苦難時他們用瘦弱的小小身軀撐起整個家庭,用實際行動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感受了孝心少年早早地擔起了家庭重擔,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着血濃於水的親情。 一張張燦爛笑臉,一幕幕感人事蹟,撞擊着我們的心靈,鼓舞着身邊的人努力前行。

孝心少年的故事感動着每一位少先隊員,很顯然,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4

晚上八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主辦的大型公益活動《眾裏尋你——20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將在中央一套直播。

頒獎典禮由央視主持人x共同主持。x等10位少年獲得“最美孝心少年”稱號,航天英雄楊利偉、播音員李修平、少兒頻道主持人鞠萍等嘉賓到場為他們頒獎。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自20x年創辦起,每年一屆,今年是第x屆。活動致力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少年兒童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尋找最美”系列活動中持續時間長、社會效益佳、收視範圍廣的活動之一。

今年的“最美孝心少年”活動徵集範圍廣泛,參選人物事蹟多元,代表性強。最終共徵集到1000多位青少年的感人事蹟,這些青年孝敬長輩、為家庭排憂解難、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的孝親故事真實感人。

經過評選,最終x,這10位少年獲得20x年“最美孝心少年”稱號。他們中年齡最小的7歲,最大的15歲,他們生活境遇不同,故事不同,孝心事蹟也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孝親模範,能更廣泛地發揮榜樣的力量。

本屆活動的頒獎典禮由文藝節目+人物短片+頒獎+現場採訪環節組成,10位最美孝心少年分別亮相,現場播放他們感人至深的人物短片。

這些短片大部分是“走基層”的央視記者採製,他們跋涉上萬公里,足跡遍佈全國,用鏡頭生動記錄了孩子們不畏艱難困苦,愛老敬老,以樂觀的心態、稚嫩的肩膀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的故事。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15

10年前,一張照片火遍網絡:重慶棒棒冉光輝肩上扛着200多斤貨物,一隻手緊緊牽着兒子冉俊超。網友説,他肩上扛着的是家庭,手上牽着的是未來。

10年後,“未來”長大了,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如今,14歲的冉俊超,成了重慶市第三十中學校八年級年級的一名普通學生。

11月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主辦、體育青少節目中心承辦的大型公益活動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在北京錄製完成,冉俊超成為重慶唯一獲獎學生。

冉光輝夫妻沒什麼文化,但他們用自己踏實奮鬥的行動,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10年間 他成長為一名“大廚”

10年中,很多事都變了,冉俊超從湯圓都煮不熟的生手,變成了會做幾十道菜的“大廚”。10年中,不變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冉俊超對父親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敬。

週末的傍晚,渝中區新華路一棟老單元樓,4年前冉光輝夫妻倆拿出家底子貸款購買的二手房裏,温暖的燈光下,冉俊超像往常一樣,迅速備好菜,拿過菜刀熟練地將食材切好,然後下鍋。一股蒜香夾雜着豆瓣醬的香味,瞬間充滿整個廚房。

冉光輝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挖過礦,進過廠,最終選擇了棒棒這個職業。一年365天,除了春節商場放假的半個月,他幾乎全年無休。妻子瞿光芳在一家五金店打工,週末忙起來,夫妻倆晚上回家都能吃到兒子親手做的飯菜。

冉俊超的廚藝是自己在一次次失敗中摸索錘鍊出來的。

他第一次做飯是在5歲左右,那天父母一早出門工作,家裏也忘了備下飯菜。到了中午,冉俊超知道該吃飯了,在家裏翻找了半天,找出一袋冷凍的包心湯圓,學着大人把湯圓倒進鍋裏,卻不知道要提前把水燒開。

結果,湯圓外面煮熟了,裏面卻還是生的,餓得不行的冉俊超顧不上考慮生熟,狼吞虎嚥地把湯圓吞下肚子。

隨着年齡的增長,煮飯、做家務成為冉俊超必做的功課,“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也沒有人教我該怎麼做,做飯、燒菜、做家務都是自己學着來。”有時候看着父親太累,冉俊超會幫他捏肩捶背,端來洗腳水讓他解乏。

進入國小二年級,冉俊超開始主動為下班回來的父母做飯,只為讓辛苦一天的父母回家就能吃上熱乎飯。

父親的飲食喜好,冉俊超記得很清楚。“我做的菜都比較辣,因為爸爸喜歡吃。”他現在還特別喜歡做肉類菜品,因為爸爸每天下力幹活,需要補充營養。

對於孝 他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父親是“棒棒”,並沒有讓冉俊超自卑,反而很自豪,他從不避諱在同學面前提起父親,“爸爸憑勞動吃飯,靠力氣掙錢,用自己的勤勞撐起我們這個家,是家裏的頂樑柱,我為爸爸感到驕傲!”

大正市場內麪館老闆周興燕回憶,冉俊超從三四歲開始就跟着冉“棒棒”一起到商場搬貨,“這個娃兒很乖,每次看到爸爸搬重貨,就主動跑過去幫忙,能幫一點是一點。”

但大多數時候,當大人忙起來時,冉俊超就一個人在麪館呆着。“娃兒很懂事也很聰明,看到店裏忙,就主動幫忙撿碗、洗碗,等到飯點,我們就給娃兒煮碗麪吃。”

一直到國小畢業,冉俊超還會在週末時去商場幫父親搬一些貨。“國小高年級時,我一次能搬20—30斤的貨。”這個笑起來還帶着一點嬰兒肥的男孩,對此頗為自豪,還隱約有些遺憾:國中學習忙,他已少有時間去市場給父親幫忙了。

在北京參加節目錄制時,另一名獲獎少年的話令冉俊超記憶深刻,“他説孝是應該的。就像我不知道孝從哪裏來,但在家裏看到了爸爸對奶奶的孝,我想也許就是從這裏來。”

奶奶今年已經83歲,每年有兩個月住在冉俊超家,老人腿腳不好,只要出門下樓,都是由冉光輝揹着上下。

雖然功課很忙,但冉俊超已經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奶奶的孝心。每到週末,冉俊超都會抽時間陪奶奶説話。奶奶耳朵不好,冉俊超就提高嗓門。兩婆孫聊些啥?冉俊超説,奶奶不懂學習,那就擺擺龍門陣、聊聊家常,説點好吃的。

有了孫子的陪伴,奶奶的臉上總是滿滿的笑容。

冉俊超現在對“孝”的理解更深刻了,“儘可能地陪伴父母、關愛父母,對他們有耐心,在語言、行動上都做好,就是孝。”

從北京回來後,偶爾和父母意見相左,冉俊超不會再着急去反駁,而是默默點頭。“他們總擔心我穿少了,回家絕不讓脱外套,我會等他們睡下後,才悄悄脱掉外套。”

説感謝 他想和爸爸一起奮鬥

10年堅守,冉光輝扛起家庭的重負和責任,爬過一道道有形無形的坡坎後,用堅韌的背影傳遞給兒子對生活的信念。

每天早出晚歸,冉光輝跟兒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兩人聊得最多的話題,是關於冉俊超的學習。這讓冉俊超有些許遺憾,“我們兩父子溝通交流的時間不多,或許,我對爸爸的瞭解和關注還不夠。”

一次採訪中,冉俊超在給爸爸錄製的視頻中説: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你去那麼拼命。你不一定非要一個人去承擔那些壓力,我可以跟你一起。爸爸,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育了我14年,我現在很想對你説一句——爸爸,我愛你!

當初,冉光輝牽着兒子的那張照片走紅,他一直擔心孩子受到過多關注而影響學習成長,於是一遍遍地提醒着兒子,希望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

“我沒有多大文化,反反覆覆説來説去,就是希望他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學習。”

從冉俊超進校至今,班主任範麗梅也在擔心同學們會過多關注他,“在冉俊超到北京錄完節目回來的前一天,我還在班上特別強調,不要鼓掌,更不要私下去詢問他錄製節目的事情。”

班長朱峻輝説,剛進入七年級時,班上同學還私下討論過,擔心已經小有名氣的冉俊超會不太好相處,“接觸下來,才發現他挺幽默,也很容易相處,現在班上同學都用平常心看待他。”

現在,冉俊超擔任了班上的歷史課代表,責任意識比較強,在上課前5分鐘會組織同學們朗讀知識點,有時歷史老師太忙,他還會主動佈置歷史作業。

在學習上,最近一次月考,冉俊輝成績進步明顯。因為進京領獎錄製節目耽誤了幾天課,冉俊超每天都拿着書本和作業問同學、問老師,生怕落下功課。

軍人夢 他用實際行動向夢想努力

重慶市第三十中學校副書記範曉文,對冉俊超在一篇抗疫作文中的一段話印象深刻:身為一名中學生的我,雖然現在能做到的很少,但我想長大以後,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得更多。我有一個軍人夢,我會認真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份感恩心,這份愛國情,除了家庭的影響,也是學校‘三禮五心’教育結出的碩果之一。過去10年,‘三禮五心’教育已經像一粒鮮活的種子埋進了三十中每位學生心中。”範曉文説,冉俊超能學會感恩,體諒父親工作的艱辛,同時懂得愛國,樹立為國奉獻的遠大理想,父親應是無比欣慰的。

10年堅守,冉光輝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子能用功讀書,考上一所好大學。他對自己摳門,但只要跟兒子學習相關的花費,他不會有任何猶豫。

“趁我還幹得動,再幹十幾年,把娃兒大學供完,我就可以退休了。當然,退休不是説就不幹了,是可以幹得少點了。”

10年成長,冉俊超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深情付出,他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父親證明,他能扛起家庭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