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初心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1.18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初心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學初心心得體會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無法正常開學,但是停課不停學,我已經通過網課開展教學,在教學迷茫期,很高興名師之路的各位專家以網課的形式對我們一線教師進行了指導,讓我們在迷茫中看清前面的道路。在本次學習中,我最有感觸的莫過於顧亞龍老師《把握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的“六個度”》,每一個“度”都值得我們反覆研習,反覆思考。

我們都知道,書寫教學設計是教師備課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不少教學設計往往停留在教師已有的經驗層面,備課時常常是“跟着感覺走”。由於實踐總是具體的、個別的,在這裏,理論不如技術,技術不如方法,方法不如經驗,甚至“跟着感覺走”也無可厚非。但是,“感覺"畢竟是感性的,而且“感覺"有時候未必靠譜,尤其是“感覺不好”,甚至“沒有感覺“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因此,教學設計如何在“跟着感覺走”的基礎上,進一步由感性認識上升為一種理性的思考,乃至策略呢?

顧亞龍老師通過分析研究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的一些成功案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嘗試將這個相對穩定的“常模”概括為數學教學設計的六個度”,即邏輯的力度、思想的高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寬度、學生的參與度與知識的通透度。

一、邏輯的力度

提高教學設計的邏輯力度的策略之--:用“情境鏈”串起“問題串”。通過生動有趣又相對完整的“情境鏈”,將相關數學問題串成“問題串",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全課主線簡明,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的“問題串”能吊起學生的胃口,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思想的深度現象:

將數學知識作為現成的結論,告知”學生去頭掐尾,燒中段知識”.忽略了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生長特性,在教者眼裏更多的是一種知識的積累,而非思維的'提升,智慧的啟蒙,素養的滋潤。

三、文化的厚度

“叩問”知識的形成過程,以文“化”人,追溯數學知識的文化淵源,利用數學文化展開育人視界。

四、生活的見度

生活是數學學科發展的原動力;豐富的現實生活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彌足珍貴的資源。“學生活中的數學”不僅指孩子的、當下的或現實的生活,更要追溯到人類發展數學這門J學科的源頭,這裏是許多數學思想方法的淵源所在;這不僅是一種數學知識的習得,更是一-種數學文化的傳承。

五、生命的温度

數學,常常讓人覺得是單調、枯燥;是不容置疑的一堆“真理”象高掛在天上那個冰冷的月亮一樣,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果能展現數學知識“温情”的一面,感受數學獨特的思維方式,讓學生穿越歷史和思維的限制,獲得超越知識的價值認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懷,這是數學學科深層次的教育價值和意義所在。

六、知識的通透度檔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融會貫通”是教育教學尋求的理想境界。

通過聆聽顧老師的講述,讓我們更能尋根溯源,瞭解教學的初心,把握好教學設計的內容,教學設計的這“六個度”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關聯,彼此融合的整體。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針對不同的內容,我們要深入思考,靈活使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