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範文八篇

來源:文書谷 3.27K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範文八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我是 號選手,我演講的題目是《鋼城華麗蜕變的美好記憶》。

攀枝花——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歷經五十年的滄海桑田,這座“鋼城”正以飛一樣的速度開啟“釩鈦之都”的華麗篇章;“孝敬爸媽請帶到攀枝花,最好在這裏安個家”,這句話,讓中國陽光花城傳遍全國的各個角落。

是誰讓這座堅硬的鋼城開啟柔美的蜕變之旅?今天的演講活動與記者有關,您是不是在質疑:不會是記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沒有總結錯的話,應該是黨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誰將這一華麗的轉變真實地記錄、真誠地報道?沒錯,是記者。

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對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而感動。他們都是鋼城蜕變中的真實記錄者,而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我很榮幸,在鋼城美麗的蜕變之時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陽光花城,讓我能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們”,見證他們與歲月之間的較量、與病魔之間的抗爭。

那是20xx年的11月26號,這個季節在我國的大多數地方已經是冰天雪地,而在攀枝花卻依然陽光明媚、鳥語花香。衝着沒有霧霾的藍天、衝着明媚燦爛的陽光、衝着豐富新鮮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區的候鳥老人已抵達攀枝花開啟了他們温暖幸福的越冬計劃。在採訪候鳥老人時,我認識了83歲的曹大爺(您看,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爺),他來自成都,這個冬季,是他第四年來攀枝花療養過冬。曹大爺患有支氣管炎,歲月的年輪讓他不得不把吃藥當做家常便飯,尤其在冬季,天氣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悶地喘不過來氣,嚴重的時候還要長期在醫院裏療養,和曹大爺的交流中,我明顯能感覺到他聲音中帶有絲絲沙啞。但他告訴我説,來攀枝花過冬了以後,冬天也可以曬到太陽,空氣還特別清新,自己的身體明顯好轉,幾乎連咳嗽感冒的藥也用不着了。不知道為什麼,聽了這些話我會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許是因為曹大爺的身體好轉,或許是因為陽光花城給像曹大爺這樣的候鳥帶來的温暖。曹大爺説20xx年的冬天他還會再來美麗的陽光花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定格到了20xx年的12月2號,候鳥老人們陸續歸巢,採訪中,我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很像曹大爺,可他臉上綻放出的精神抖擻,讓我有點不敢認,我試着問:“您是……曹大爺?”“對,是我,你是那個小記者。”我高興地説:今年看您怎麼年輕了許多呢!他笑着對我説:在充滿陽光的地方生活怎能不年輕?是呀,花城在陽光的沐浴下:“天時地利人和”。在愉快的採訪交流中,曹大爺與我約好:20xx年的冬季我們又見。20xx年的冬季距離現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很期待……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繪製了“釩鈦之都”的宏偉藍圖,迎來了全國首創的20xx中國(攀枝花)釩鈦產業博覽會暨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投資洽談會。釩博會的舉辦,使國內外的客商雲集在釩鈦之都,在與客商們的採訪交流中,我認識了來自芬蘭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蘭克洛斯零件公司的總裁,他是我擔任記者以來,採訪的第一位國外友人,當時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告訴我説,他的公司與我市的釩鈦企業一直有着合作關係,此次釩鈦博覽會的舉辦,將是他們之間的又一個合作契機。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國首次釩博會在我市的舉辦,為我市建設釩鈦之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我市釩鈦企業的發展增添了一個新引擎。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真實記錄着攀枝花前進的脈搏,鋼城的華麗蜕變,讓我深刻體會到“釩鈦之都”的魅力、“陽光花城”的美妙,雖然現在的記錄會變成過去的記憶,但記憶掀起的卻是美好的未來。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我叫晏XX,現就職於xx電視台,我演講的題目是《新人、新崗、遇新事兒》

事情還要從20xx年説起。打小在城市裏長大的我,特別愛乾淨,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一個願望,以後參加工作了,別的不説,工作環境一定要好。到了台裏之後,有獨立的辦公桌,有自己的電腦,屋子裏還有空調,更難能可貴的是,台裏的領導、同事都對我這個新人倍加關照。軟硬環境都這麼好,夫復何求呀!於是,我就在這安逸舒適的環境裏每天錄稿、出鏡,偶爾出去採訪,順便跟着記者溜達溜達,看看廣袤富饒的盤錦大地,這小生活,多好!

滋潤自在的小日子就這麼一直過着,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號,這天和往常一樣,穿戴整齊的我早早的來到了單位。剛進屋,台裏的一位記者跟我説:“走啊鏡濤,跟我出去採訪呀?”我心裏一想又能出去溜達了,就説:“走着”。幫忙拿着機器就上了採訪車,跟着老記者下鄉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剛吃完飯,略帶睏意的我,問道:“鄭哥,咱下午去哪呀?” “養鴨場”鄭哥答道。

一聽養鴨場,大家猜我怎麼想,當時我就想,這一定是一個既有麻辣鴨脖,又有麻辣鴨舌,還有麻辣鴨腸的地方······想到這兒,睏意全消,嚮往之情湧上心頭。

但我還是佯裝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時候去呀?”鄭哥説:“時間緊,現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鴨脖,我來了。”

可當車拐個彎進了養鴨場之後,我當時就傻眼了,心馬上就涼了半截兒。鴨脖、鴨腸、鴨舌一樣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隻只活鴨子身體裏裝着呢。當時正好有輛貨車在裝鴨子,看裝鴨子的工人嫻熟的“一手掐倆脖”,四隻鴨子就被扔上了車。伴隨着冬天的大北風,漫天的鴨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過絲毫沒有漫天飄雪的浪漫,只有隨風飄散的陣陣惡臭。此時此刻的我,一邊哀歎鴨子命運的悲慘,一邊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來都來了,怎麼辦?祈禱趕快完事吧。

忽然,鄭哥喊道:“鏡濤啊,跟我進棚裏來”我心中暗想,終於不用忍受鴨毛滿天飛了,二話沒説,拿着三腳架就跟進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來不及鄙視自己的無知了,走進鴨架的一剎那,一股股熱氣裹挾着一種難以形容的臭,撲面而來,中午剛吃過的美味開始一個勁兒的往上反,我儘量在和自己的胃抗爭。由於室內外温差大,眼鏡上了霜,鼻子和嘴還都不敢出氣,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門口。

這個時候,鄭哥再次叫醒了我:“鏡濤啊,你往裏走走,抓只鴨子和那大哥一塊看看,咱拍個畫面。”

我愣了一會神兒了,養鴨場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猶豫和顧忌,就主動抓了一隻鴨子,見此情形,為了完成採訪任務我強忍着噁心,湊了過去。拍完這組畫面之後,一直忙碌着的鄭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説道:“鏡濤啊,你出去等我吧”當時我恨不得借倆腿跑出來,在瑟瑟的北風中,也顧不得漫天鴨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還算新鮮的空氣。

緩過來的我,透着門縫看鄭哥,他一手扛着機器,一手拎着三腳架,一樣沒有防護措施,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也難以忍受,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認真拍完每一個畫面。再看鴨架旁的飼養員,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記得在學校期末考試答題的時候,有一道題恰好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時我曾經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能沉下身子,貼近羣眾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與鴨子相伴,對我所謂的惡臭習以為常的人,不正是我們的羣眾嗎?而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當初捲紙上我寫下的話。想到這裏,我再次走了進去,第一次在惡臭中開口説話:鄭哥,我幫你拿三腳架······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這卻是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那天採訪結束後回到單位,照着鏡子擇下頭髮上的鴨毛,聞着羽絨服上散發着淡淡的臭味,我並沒有抱怨,我為自己感到高興,我戰勝了自己,挺了過來。並且我又有了一個新的願望,我要做一個貼近羣眾的人,貼近生活的人,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

謝謝大家!

xx縣電視台 晏xx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我叫餘xx,是xx市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率的一名記者。

今天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經歷。那是我從事記者行業8年來,最難割捨一段情結,也是我對愛崗敬業這一價值觀的全新認識。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們頻率進行“走轉改”,我領到的任務是“走訪留守兒童”,要求與被訪的留守兒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時以上。

説實話,這樣的採訪,以前我做得並不多。有時為了趕稿子,一天要跑多個現場。不過,既然是“走基層”,那就得踏踏實實,“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帶回來”。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縣高店鄉邵廟村。家裏有兩個孩子,是姐弟倆,姐姐上七年級,名叫靜靜,弟弟叫稱稱,當時才4歲。

這户人家日子的艱難,超出我的想象。爺爺、父親因病先後去世,少了“頂樑柱”的家,也幾乎坍了一半。母親無奈外出打工,家裏只有年邁的奶奶帶着兩個孩子。

我去的時候,給姐弟倆帶了些文具學習用品,還有幾樣點心,雖説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讓兩個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小男孩稱稱的天真頑皮,和姐姐靜靜的沉默少語,讓我的採訪很難進行,只能聽着奶奶時不時的念叼,從中拼湊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靜靜很快接受了我這個不速之客,支言片語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識和想法。令我吃驚的是,這個13歲的孩子,已對自已的未來有了一個執着的想法,她説,唸完國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會像媽媽一樣,外出打工。因為,她要給弟弟掙學費。説到以後可能上不了學,她流下眼淚。

聽着這個懂事的姐姐這個“人生計劃”,我先是震驚,繼而沉默了。我無法開導她。面對家庭的困境,這個女孩或許很難有其他的選擇。

第二天,我就要和這個剛認識的小朋友説再見了。我在她的枕頭下留下我的電話,還有200元錢。我真的希望能幫她一把。後來,她真的打來電話告訴我説:“餘姐姐,等弟弟上學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採訪應當説是成功的,稿件《暑假裏的留守兒童》也順利完成了。

可是,從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害怕再去接觸留守兒童這個羣體,因為採訪免不了要問一些問題,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願説出來的。

我一直在問自已,面對這樣的一個羣體,我的採訪,是一次次觸及他們的傷處,還是揭示了他們真實的困境,讓社會更瞭解他們,去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敬業,並不只是願意為工作花費時間和精力。敬業,應當是對崗位的正確理解,發揮崗位應有的作用。我憐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許沒有錯,但用這種情緒把自已包裹起來,而放棄了記者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失職。

記者,應當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用心去寫,用心,去鼓與呼。

在之後的幾年裏,我又陸陸續續走過xx很多鄉村,去和留守兒童接觸、交流。我始終做一名觀察者,一名記錄者,記下他們的憂愁與歡樂,記下他們的夢想與憧憬,當然,其間也有孤獨、無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號,貴州畢節發生4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的悲劇。痛定思痛,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需要引起全社會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

記者,應當站出來,為留守兒童大聲疾呼。

我再一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這一次走訪,我不再僅僅是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更多的,是把話筒遞向他們的家長,他們的老師,鄉鎮的負責人。我想知道,為這些孩子,他們應該做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打算做些什麼。

令人欣慰的是,隨着xx的快速發展,鄉鎮經濟的崛起,已有越來越多的鄉鎮工業園、農業示範園、種植養殖場,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同時,全市鄉鎮實現了留守兒童活動室全覆蓋,在這裏,留守兒童又有了一個大家園。

在這篇《xx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調查報告》的連續報道中,我在結尾處這樣寫道:“留守兒童的問題是不可忽視也不能迴避的。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家庭、學校、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為這些孩子創造條件,共同撐起一把‘心靈保護傘’”。

各位評委老師,我和留守兒童的故事,就講到這裏。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希望能為這些孩子撐起“心靈保護傘”的人越來越多。説這句話,是我的職責所繫。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20xx年,我有幸走進校園,採訪了在我市教育界屢創神話的市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實驗中學校長——孫XX。

第一眼見到他,平易近人的氣質裏隱約透着樂觀和睿智。數月的相處瞭解之後,我感歎他在教育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績,更折服於他的教育情懷和人格魅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鮮花,都有綻放的時刻。”1992年,時任市五中語文教師的孫XX憑藉這樣的教育理念,以不凡的表現多次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20xx年元旦,孫XX放棄在教育部門擔任要職的機會,選擇去偏遠的市八中任校長。有人笑他書生意氣做事魯莽,有人勸他慎重考慮權衡利弊,他憨憨地笑笑,心中那份對教育的執着,只有自己最清楚。那時的市八中,校舍陳舊、生源不足、負債累累。為籌措資金,他不知跑了多少單位,每每披星戴月回家時,身體都像散了架似的不能動彈。一天,當他又一次拖着疲憊的身體蜷縮在沙發時,女兒抱出存錢罐説:“爸爸,我這裏有好多錢呢,您拿去建學校吧。”望着女兒純真的眼神,孫校長的眼睛濕潤了。對校區進行翻新的那個暑假,孫校長几乎每天住在學校,有時還陪工人一起幹活。操場修好了,他瘦了,兩個月下來,瘦了6公斤。學校開學了,他病倒了,一直高燒不下。妻子流着淚説:“羣傑啊,你是要把命都給學校啊!”

故事講到這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這個理想路上的追夢人,20xx年8月再次啟程,接任開發區新建學校的校長。眾人不解,孫校長卻信心滿滿地説:“國家發展西部,我也要開發駐馬店的大西北,我們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曾拍下1000多張夜景照片,只為摸清學區內新建住宅的入住情況;他曾帶着攝影機蹲守在網吧門口,只為挽救沉迷網絡世界裏的少年;他開設校長在線平台,直至深夜還在回覆作答,只為解決家長的苦惱;他很少參加應酬,幾乎沒什麼娛樂活動,把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們和他最愛的教育事業。孫校長這樣對我説:“我的根在教育,我的心屬於學生!”是啊,他身上的書生意氣,讓他一路走來坦坦蕩蕩、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會堅守在這條理想的道路上,捕捉身邊的正能量,盡綿薄之力與大家攜手共建和諧駐馬店,共建我們美麗的家鄉。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我是一名來自羅江縣廣播電視台的新聞工作者XX。 我 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夢想綻放在新聞路上。 青春和夢想永遠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年少時我就夢想着 將來做一名電視人,所以考大學時我報考了播音與主持專業,xxxx年 6 月畢業後,我來到羅江廣播電視台,同學和朋友有些不解,幹 嘛到一個小縣城去啊?現在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 大舞台,有的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棄自己所學專業!

我認為,對於我們才畢業的大學生 來説,想要業務精、自身硬、最終實現自己的電視夢,就必須系統 地接觸瞭解廣播電視行業,而縣級電視台就是很好的鍛鍊平台,由 於人員有限,一個人扛起幾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攝像機 跑新聞,中午寫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寫活動策劃,睡前備稿準備 第二天的活動內容,這些都是家常便飯。雖然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 遊玩,但在採集新聞的路上,不停地嘗試,不同的經歷充實了我的 青春,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踏實感。

從第一篇不到 100 字的簡訊新聞,到今天上千字的連續報道, 我從沒想過原來自己可以走這麼多路,也從沒想過原來自己可以和 陌生人這麼熟絡地聊天。在這一年多的工作經歷當中,我感受很多, 感受到了單位領導的關愛,同事的幫助。記得第一次出外鏡,自認 為學這個專業的我不成問題,可面對攝像機拿起話筒時,我的面部 表情開始僵硬,説話變得結巴,同事安慰我説,沒啥,第一次都這樣,你把鏡頭當成自己的戀人就不緊張了。

從第一次的結巴到今天 主持大型文藝活動,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參加活動的舞 台上瀟灑自如地主持節目,當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時,是熱情 的同事幫我潤色修改,在我為找不到好的選題而苦惱的時候,也是 他們及時給我點撥提醒。在這個温暖的集體裏我感受了什麼是關愛, 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付出。

記得去年剛到單位時,正好趕上羅江“7·9”洪災,台裏的幾 位老記者迅速出動,為了第一時間瞭解災情,不顧自身的安危,深 入重災區芒江村,我記得當時我們所在地的水位已經漫過了我們的 肚臍,而且水位還在上漲,我們新聞中心的老記者張熙,卻仍站着 一動不動,扛着攝像機,就為了捕捉到重災區第一支救援隊伍的鏡 頭,一股水浪打來,他險些跌倒,我趕去扶住他時,只見他高舉攝 像機,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話是:“看好機器!” 我隔壁辦公室的彭妮娜,是電台走進鄉村節目的記者兼主持人, 在她的辦公桌下面,始終放着一雙平底鞋,剛開始我有些奇怪,後 來才明白,那是她下鄉時的專用鞋,作為對農節目的主持人下鄉是 常事, 別看她文靜瘦弱,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比我這個 90 後還跑得快, 跟娜姐一起下鄉採訪總會有農民朋友上前搭訕,向她反映家裏養的 雞鴨生病啦,地裏的莊稼出什麼問題了,外出打工遇到什麼麻煩了 等等,娜姐總是耐心地聆聽他們的心聲,詳細記錄他們反映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在金山鎮大井村採訪,村民向東説他家的雞苗大量死亡, 不知什麼原因?娜姐立即與縣畜牧局聯繫,請技術人員到向東家現場查看,原來是他把雞鴨兔混養在一起造成的,針對這個案例娜姐 製作了《盲目養殖要不得》節目,之後還做了回訪瞭解向東改進後 的養殖情況,提醒農民朋友如何科學養殖,娜姐説,做對農節目就 是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加技術講解説給農民朋友們聽,他們才容易接 受。一年了,娜姐的辦公桌下又換了一雙新的平底鞋,她説一年跑 爛一雙鞋沒啥,只要我們的節目有人聽,能幫到農民朋友那才是最 重要的。 還有一個人他的手機隨時隨地都不離身,全天 24 小時開機,無 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裏,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窩裏,他 就是我們現在的新聞中心主任楊俊。當時俊哥還是一名普通記者, 他是在去年當的父親,記得當時俊哥的妻子已經到了預產期,這時 候正是一名丈夫最應該在他妻子身邊的時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 的一天晚上,新盛鎮金龍村 10 組一汽車側翻在防洪溝內,駕駛員被 困車內,急需救援。接到熱線電話後,他沒有打擾熟睡的妻子,立 即出發,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採訪,並以那次事故為由頭, 在《羅江新聞》中播發交通安全常識系列報道,向全縣羣眾宣傳交 通安全常識。過後我們説他應該在家陪妻子,他卻説:“丈夫的責 任我確實沒盡到位,但是我對社會責無旁貸!”

我剛剛接觸民生新聞的時候,覺得繁瑣、累心,因為時常要下 鄉,要花時間,要用精力。而我們的老記者勇哥,卻時常比我們這 些年輕人精力還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為他常跑民生新聞, 接觸的人、遇到的事、處理的問題比我們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們常戲稱他為街道辦劉主任。勇哥是個事兒媽,一次下鄉採訪農 業的相關新聞時,他細心的發現有幾片田無人問津,打聽後才得知, 這户人家的壯勞力只有父親和兒子,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 病的父親不想讓兒子擔心,一直隱瞞着病情,在勇哥和當地村民的 勸説下,這位父親終於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是尿毒症!鉅額的醫 療費用讓這位父親幾乎放棄了治療,而勇哥卻在鼓勵這位父親堅持 活下的同時對降臨在這個家庭的不幸做了報道,社會的力量是無比 的強大,不僅村鎮上舉行了捐款,醫療單位也表示將按政策減免部 分治療費用。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以自己熱愛的工作為職業。我感謝 記者這個職業讓我融入在感動和温暖中,給了我更廣泛地瞭解社會、 理解這個職業的機會,對於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每天一睜開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 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採訪、寫文章,這其中 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 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裏,挑戰、誘惑也在這裏。

當一天結束 時,我會回想着對自己説: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採訪完成了, 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現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 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説的,做新聞就像談戀 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出現,每天出門 都有無數的未知等着我,在這個信息已變得觸手可及的媒體時代裏,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我為“新聞”兩 個字激動和驕傲。人生,因青春而美麗;青春,因夢想而絢爛;夢 想,因努力而閃耀,讓我的青春夢想綻放在新聞路上。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從事記者的5年來,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譭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我的筆下,曾報道過數十年如一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衞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老人;報道過西關國小執着奉獻於聾啞盲童特教事業的青年女教師。作為遂平縣電視台的一名普通新聞記者,一個可以與50多萬遂平人民脈搏一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遂平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樑、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的'羣眾鼓與呼……

一位記者,他的腳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筆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筆下有多少真情,他的報道就有多少力量!今天站在這樣的演講台上,我來説説我們記者自己的故事。

盛夏酷暑,正是煙葉生產的旺季,我的同事小馬接受了全程報道煙葉生產的任務。哪位姑娘不愛美?可是這白白淨淨的小姑娘,硬是扛着臉接受大太陽烘烤;哪位姑娘無潔癖?可是這位文弱的小姑娘,卻硬着頭皮往烤煙房裏鑽。任務完成後,她悄悄告訴我,3天啊!天天臉像個“花老墨兒”,也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流到嘴裏澀苦澀苦的,但是一想到我們的勞動成果能夠讓廣大觀眾和領導肯定,心裏又有一絲甜甜的感覺。為了一個“真”字,她,付出的是亮麗青春。

一個畫面、一篇稿件、一次活動,我們都力求新意。感動中原人物李XX的事情發生後,為弘揚正氣、樹立典型,我縣組織了宣講團,同事小李接受了宣講李XX事蹟的任務。為了將李XX的事蹟講述得聲情並茂,她投入了真情,忍痛把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斷了奶。她在母愛與事業之間毅然選擇以大局為重。一邊是孩子哇哇的哭聲、一邊是停乳後的剌痛和不適,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幾千字的宣講稿,在孩子的哽咽聲中尋找宣講的感覺,終於圓滿完成了宣講任務。

現在,如果你再問我,怎樣才是一個好記者?我想我會這樣回答你,當你勇於承擔社會的責任,由衷地熱愛這個職業渴望幫助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奔向事實真相時,你就是一個好記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7

1944年6月,中國共產黨邀請21位中外記者赴延安採訪,xxx親自擔任新聞發言人,接受連珠炮式的提問。美國記者愛波斯坦讚歎説,中國的新聞之門正在打開!在這之後的70年間,從這扇門走出來的一代代新聞人在激情、擔當和夢想的照耀下,腳步穩健,愈行愈遠。記者,在筆下堅守道義,在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我從事新聞工作二十多年,始終認為:選擇了記者,就是選擇了一種使命。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負責南昌電台温馨港灣節目的採編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聽眾的求助電話。她聲淚俱下告訴我,她兩個兒子患上血友病,大兒子剛剛病逝,還來不及悲痛,小兒子又因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現在醫藥費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絕望。放下電話,我帶上採訪機直奔九四醫院血液科。來到病牀前,看到的是一張青春卻蒼白的臉。二十歲的小夥兒虛弱的眼神裏只剩下對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華凋謝,讓人心疼!來到醫生值班室,我瞭解到小夥危急的治療狀況:左腿感染壞死,必須儘快截肢。雖然血友病人手術風險極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誰也不願放棄!

隨後我和孩子母親來到他們的家,位於永外正街一處狹小擁擠的房子。桌上的鹹菜剩飯無聲地訴説着這個家庭的窘迫。臨走時,我將隨身帶的四百多元錢全部塞進了孩子母親的手裏。在當晚的節目裏,我播放了採訪錄音,講述了這個家庭的遭遇。節目播出後引起極大反響,當晚就有的哥的姐開車把錢送到電台。當我們籌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醫院時,母親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當時就要跪下。兒子及時手術了,整整五個小時,我一直陪着母親守候。孩子活着被推出來,母親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後,孩子最終沒能闖過術後危險期,走了。得而復失的母親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沒有兒子啦,什麼都沒了!望着悲痛欲絕的母親,我感到自己是那麼無助、無能和無奈。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淚,不忍也不能打擾一個母親失去兒子的悲痛。

故事並沒有結束。之後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這位母親,帶她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正能量的影響下,孩子母親逐漸走出了陰霾,20xx年開始她主動參加志願活動,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者,20xx年她成為一名遺體器官捐獻者,20xx年又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她總是説,我已了無牽掛,也沒有別的辦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軀去回報社會!

這是一個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們的報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種姿態。儘管每個新聞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匯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無限延伸!

在我們這行,貧困出新聞,大難易成名。但切膚的傷痛豈能成為煽情的工具,悲慘的災區怎能成為個人的秀場!我不願在災難中做個新聞狂歡者。曾經,我跑過監獄,看望死緩的罪犯,告知對他家人的幫助,讓他安心改造。曾經,我跑過醫院,撫慰產後抑鬱的母親,讓她快樂起來。曾經,我跑過婦聯,給遭受家暴的農婦尋求司法途徑,為她捍衞尊嚴!

記者,用忠誠記錄時代,服務人民。我們有信念,繼承和發揚黨的新聞工作優良傳統;我們有力量,充分發揮新聞工作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我們有責任,保持媒體公信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8

作為網站記者,整天為增加流量到處搜尋名人、富人、達人來吸引網民,是否因習慣了眼球效益而變得庸俗了呢?在網絡這個魚龍混雜的輿論場中,有沒有一種清新的聲音,讓人脱離浮躁,追求崇高呢?網絡的正能量在哪裏?這些問題,困擾着剛剛採訪完郭明義的東北新聞網新聞部副總監李理。

在採訪郭明義之前,李理心裏在嘀咕,“傳統媒體已報道了那麼多,在網上寫郭明義能有人看嗎?會帶來流量嗎?”李理對網絡記者這一職業認知的轉變,源於郭明義精神的感動,也是記者自我反思、追求進步的一個縮影。

從鞍鋼回來後,“我真正懂得了支撐着他走過30多年的信念,那是來自他對共產黨員這個身份的堅守。”李理堅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説他一個網站“小”記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義的感人故事在網上傳遞,就是要將正能量在網絡播撒。

“那我該怎麼辦?怎樣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訴給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對,“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義實名微博開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發圖片,一起商量怎麼寫好微博,“我要讓老郭成為網上真正的紅色‘大V’。”

在郭明義的微博上,曬得最多的是社會上時時發生的好人好事,甚至還讓這個微博成為拯救生命的綠色通道。李理説,“我這些年的改變都與郭明義有關,而讓郭明義精神在所有的網絡傳播平台上彰顯,就是我回報給老郭的成果”。

李理説他的陣地就是在網絡上,“讓信念和情懷、善良和感動、奉獻與執着閃動在微信上、烙印在微電影中、定格在網上展館裏。這是我乃至每一個網絡新聞人不變的使命。”

李理和郭明義攜手,網絡和正能量攜手,網絡記者始終堅守責任,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網絡必將處處是明媚的晴朗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