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演講稿

來源:文書谷 4.33K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故鄉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故鄉演講稿

我的故鄉演講稿1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讀着席慕蓉的《鄉愁》,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我的體內發作,如五臟俱焚,神魂顛倒,分不清朗朗乾坤,欲罷不能。這種思念,這種離愁在夜闌人靜、孤獨寂寞的時候尤為清晰和真切。

異地他鄉工作多年,時常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印在我的腦海,千迴百轉,夢牽魂繞。鄉愁湧起的時候,我常常向着北方眺望,在渭北旱腰帶上有我的家,那裏有我的親人和朋友。親人和朋友那殷切的目光就是那牽引着風箏的線,我感到我就是線頭那飄忽的風箏,永遠都離不開那根線的牽引。故鄉就成了我魂牽夢縈的眷戀。

真想回老家看看啊!一睹老家是否風采依舊?猜想老家的綠水是否盪漾碧波千里?猜想老家的.青山是否還是當初的綠意盎然,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天然氧巴?兒時親密玩伴多年後相逢是否見面曾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慨萬端?初離家親自栽下的垂柳是否高大、強勁、依依如風姿卓約,姿態端方?

……

我是如此地強烈地懷念着家鄉的一切啊!感觸老家的點點滴滴都是我的珍愛……

那一年四季唱着歡歌的小溪流飛快流淌向遠方;那錯落有致、長滿青草上下起伏的田埂;當初在家牽着的老牛,慢悠悠地隨我去老地方吃着可口的草,我則懶散地在太陽的餘輝中躺在鬆軟的草地上,仰望着晚霞滿天的天空,任思緒飛揚在無垠的雲霧中。愜意的感覺,妙不可言,至今回味無窮!

離開家鄉後,也曾回鄉探親幾次,每次回鄉都有了不同的感覺。記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回到家鄉,人們已經把工作的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家鄉的父老已專心抓生產,受盡貧窮的鄉親們終於填飽了肚子,臉上露出了笑容,再也不用為吃飽飯而發愁。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又回到家鄉,鄉親們再也不為吃穿發愁,通過種植蘋果、搞多種經營,口袋裏也有些錢,經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跨入新世紀,我再次回到家鄉,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蓋起了一排排嶄新磚房,用上了高壓電,自來水,鋪設了水泥路,建成了優質富硒蘋果園,新鮮果品源源不斷運往各大中城市。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推廣,家鄉人民更是喜笑顏開。種地不用納税反而有了補貼,60歲以上的老人和城裏人一樣領上了“工資”,住院還能報銷,難怪種了一輩子地的三大爺説,我活了一輩子還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政府。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知識素養迅速提升,眼界越來越寬闊、雄心越來越大、創業的思路、方式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城市學習、上班、在城市成家立業。年輕人到影樓拍婚紗照,旅行結婚。着裝五顏六色,髮型異彩紛呈。

看着家鄉的變化,我內心感到無比欣慰,把淡淡的鄉愁化成了對家鄉美好未來的嚮往。

我的故鄉演講稿2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XX我的第二個故鄉》。“人是故鄉親、水是故鄉甜”。談起故鄉,我們心中不由會產生一種温暖、依靠的感覺,因為是故鄉養育了我們,是故鄉塑造了我們,它就象我們的媽媽,給予我們需要的一切,在故鄉,有我們的根。但有人卻離開了故鄉,不是他不愛他的家鄉,而是為了追求,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追求更廣闊的天地。

20xx年7月26日的凌晨兩點,一個江西小夥在愛情的呼喚下,經歷了一條長長的旅程,隻身踏上了XX這片土地。深夜的路燈格外耀眼,點綴着這座陌生的城市,也給這個異鄉人無盡的遐想。XX比小夥的家鄉要小,人口也少。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座小城,曾經位於全國百強縣的行列,真是一片創業的熱土啊!這就是寧國給他的第一印象。很快,小夥順利地找到了工作,開始了他在美麗山城的新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組名為《寧國滄桑十年》的相片,山鄉的鉅變又給了他一次心靈的震撼。

十多年前的XX是那樣的寒酸,沒有像樣的街道,沒有幾棟樓房,可就在這短短的十來年間,一條條寬闊的大道四通八達,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住宅羣落遍地開花……整體形象的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凝結了38萬寧國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目光。可想而知,這其間它演繹了多少波瀾壯闊的精彩故事啊!小夥被這一切所感動,他想起了四年大學的菁菁校園,當時小夥和同學們有過許多關於未來的美好憧憬。小夥沒想到,他為着純潔的愛情來到寧國,在這裏也追尋到了他的.關於未來的夢想,小夥漸漸地乃至於執着地愛上了這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山水小城——XX,坐落在羣山之中,XX河畔,湛藍的天空之下,碧綠的山巒綿延不斷……

小城是如此的美好,它山川秀美,青翠欲滴,讓我們享受着陽光雨露;它晶瑩剔透,靈氣動人,讓我們感受着鳥語花香。青春的XX,正當鳳舞飛天;開放的XX,更是百舸爭流;飛速發展中的XX,已吹響了“決戰十一五、重返百強縣,打造新XX”的嘹亮號角,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小夥也在感受着它豁達、包容的寬廣胸襟,他正豪情滿懷,準備和勤勞樸實的寧國人一道勇立時代潮頭,建設美好新家園。在小夥心裏,寧國,已經成了他第二個故鄉。

今天,小夥很有幸地站在XX的演講台上,向大家傾述他對寧國的這一份情感。説到這裏,大家都知道了,這個來自千里之外的江西小夥就是我。在此,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XX的這一片熱土上,用青春和激情譜寫更加動人的樂章!謝謝大家!

我的故鄉演講稿3

雁南飛,東風歸,歲月的年輪又沉澱下斑駁的印記。夜寂人靜之時,客居他鄉的遊子,那顆早已看穿時間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蒼穹中的圓月深深打動,泛起層層鄉愁的漣漪。秋月樓中,春水東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後主在東風中輕撫心頭,淺吟低唱思鄉愁緒,那是怎樣的婉轉動人?那是怎樣的悽美如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卻又似東風般婉轉。魂斷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那是他對南唐,對人民的思念,字裏行間,也透漏了那很無奈與懊悔。那是對自己靈魂的懊悔,對現實江山的無奈。那別是一番的滋味,那千絲萬縷的鄉愁,包含了多少遺憾,夾雜了幾多淒涼,李煜的鄉愁雖不算完美,卻也足以顯現這一份悲中徹悟的悽美動人。塞下秋風,四面邊聲,是誰在長河落日的孤城中獨自流淚?濁酒一杯家萬里,何時得歸,羌管悠悠,奏不盡他心中如水般的鄉愁。他是寂寞的,家鄉遠在萬里,親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邊關,保家衞國。將淚化作相思雪,霜雪滿地,卻無法湮沒男兒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鄉愁,它飽含對職責的肩負,對國家的忠誠,對正義的堅定;這一份鄉愁,也是白髮將軍夜夜不寐的想念。無花歲月,霧渙風月,故鄉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曲終人未來,壯士只感到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聽罷,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敵方,待到功成名就時,舉酒把家還。這一種寂寞的鄉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無怨無悔,也正因為如此,仲淹的鄉愁也便成為一種壯美遼闊。

別家園,出雄關,昭君琵琶馬上彈。女兒情,連胡漢,從此長城無烽煙。含着淚眼,揮手作別長安,縱馬離別。來到大漠,寂寞難耐,你,心中何時不是充滿這那淡淡的卻無窮無盡的鄉愁,大漠孤煙,夕陽下的你,孤單瘦影彷彿已飄向長安,何時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難求。難道你未曾想過離開,怎會沒有,可是人民與國家,在你心中早已超過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輕搖銅鏡,獨自歎息,爾後滿心都是一股催人淚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斷的鄉愁。古來皆道昭君怨,誰知紅顏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鄉愁,勝過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恆。撕開鄉愁,若能仔仔細細地辨認,分明是兩分的無奈自責,一分的借酒澆愁,卻有七分的美麗動人。這酒是早已釀製於心中的,為的是微醺自己,讓鄉愁更有一種意韻,一種滋味,一種長久的撩撥。於是,鄉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幟,在所有異鄉人的心中召喚,飄揚。

李煜鄉愁的悽美動人,仲淹鄉愁的壯美遼闊,昭君鄉愁的唯美永恆,都清晰地向我們訴説,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人生處境何如,鄉愁都是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鄉愁是線,也是風,人生這一枚風箏,便能永遠高高地飄蕩在空中。

我的故鄉演講稿4

我的故鄉在美麗的安澤縣,那裏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去了那兒,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它。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清晨,公雞伯伯用它那嘹亮的歌喉喚醒睡夢中的人們,大約四、五點鐘的樣子,這裏勤勞的人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吃罷早飯,孩子們就三個一團、五個一夥地玩了起來。他們時而在草坪上豎蜻蜓,時而在樹枝上盪鞦韆,時而又在土坡上翻跟頭……他們和大自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風景畫。

再看看農田裏,辛勤勞作的人們,有的在翻土、有的在播種、有的在除草,有的'在灌溉,還有的在施肥,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農民伯伯們幹完活,便在田埂邊坐下,打開揹包,拿出早上帶的乾糧,美美地吃了起來。大夥兒吃完飯,有的聊天,有的吸煙,還有的乾脆就躺在樹蔭下打起盹來……

我們再將視線轉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那麼地開心,那麼地活潑。城市裏的孩子真應該放下練習題、走出輔導班,和這些農村的孩子們一樣,在大自然中無憂無慮盡情地玩耍。

夜幕降臨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陸續回到家中,紛紛奏響了鍋碗瓢盆的“交響曲”,家家户户房頂上都升起裊裊炊煙……晚飯過後,大夥兒搬着凳子湊到一起,在院子里拉拉家常、哼哼小曲,一天的勞累就在此刻煙消雲散了。

夜深了,人們進入夢鄉,夜空中繁星點點,明天又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喜歡這個美麗的鄉村,更喜歡鄉村淳樸的人們!

我的故鄉演講稿5

她是我生命裏的一棵常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中的一株水仙花,無論風疏雨驟,永遠給我帶來陣陣明媚春意。那絲絲縷縷、繾綣不絕的鄉愁。

故鄉是個山水田園小城,美景如畫。正是這迷人的眷戀,伴隨我度過了我的十餘載無知童年。故鄉雖然不大,但總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讓遊子魂牽夢繞。那也便是鄉愁,美麗的鄉愁。

説實話,直到三個月前,“鄉愁”對我來説,僅僅只是虛無縹緲的文學詞彙罷了,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知道它可以是“歸雁洛陽邊”的企盼,“龍鍾淚不幹”的悲涼,“相憶在江樓”的温馨以及“月明人盡望”的美好祝願。但三個月後的今天,身在異鄉求學的我,卻久久有鄉愁縈繞在思緒裏。鄉愁,這時我想也便是説得清、道得明瞭。

籠屜裏飄來的陣陣香氣彷彿在我鼻前回旋,大街上小販的陣陣吆喝迴盪在我的耳邊。宿舍裏,晚上熄燈後,牀上總是輾轉反側,那天時地利人和的景象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

也許,故鄉便是你小時候想要離開而長大後卻要屢屢盼歸的那一方淨土。余光中曾經寫過:“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我想説的是:“求學時/鄉愁是一座高高的`秦嶺/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

正是因為這絲絲縷縷的鄉愁,讓我有了獨在異鄉的勇氣,也激勵着我不斷地奮勇向前。感謝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感謝那鄉愁。

鄉愁是一首歌,唱盡思念。鄉愁是一首詩,頌遍感恩。

家鄉之戀,戀山戀水;羈旅之思,思景思人。懷揣這絲絲縷縷的鄉愁,我大踏步地走向遠方。

常想起村口那棵常青樹,那是我美麗的鄉愁。

在這安靜的夜裏,輕輕吟誦起席慕容的《鄉愁》,遙寄我的思念: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

我的故鄉演講稿6

小時候,“余光中”這個名字並不被我熟悉,《鄉愁》這篇思鄉佳作也未見過。然而,當真正離開了自己生根的家鄉,不遠萬里來到異地時,才知思鄉之痛,才知戀鄉之情,才知隔着千山萬水遙望家鄉的難……

20xx年的夏天,還穿着稚嫩童裝的我踏上了火車,駛向了陌生的城市———蘭州。

那一夜,無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睜大了雙眼,彷彿想像余光中一樣,“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鄉的一輪明月。

心,在燦爛星空中彷彿脱韁的野馬,向遙遠的家鄉奔去,向燦爛的海灘,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不知為何,此時突然想要爬上母親的背。想從她那兒感受到外婆的愛與温馨,想在她的背上盡情地睡,盡情地想,想家,想家鄉的山與海,家鄉的花與草,家鄉純樸的人,家鄉的每場雨,家鄉的每一次成功與遺憾;還想家鄉的每一幢樓,每一座橋,每一條路;更想家鄉的小吃,家鄉的海鮮,家鄉的名菜;甚至還想翻開地圖,饕餮那小小的板塊上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縣,每一個小鎮。

我希望自己有一雙千里眼,那雙遠望家鄉美景的眼睛,從廈門到武夷山,從鐵觀音的產地安溪,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再從閩江駛船,直到台灣,去盡情遊覽東南的美景與人文。

家鄉,家鄉,這個令我熱血沸騰的字眼,看到是那麼的温馨、如此的貼心,我希望,能夠用這飽蘸熱情的文章,轉換成一雙翅膀,飛向我魂牽夢縈的家鄉,飛向我出生的地方。飛向雙鬢斑白的外婆身邊,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潔的一輪明月。

我的故鄉演講稿7

我出生在江南一個小小的村莊,父親是一個四海為家的地質工人,在我童年的夢裏,父親和他所居住的城市一樣遙遠。第一次認識玉溪,是在父親來信的信封上;第一次認識聶耳,則是在國小的課本上,我常常在想:那音樂天才該是怎樣的山水孕育?

在我十一歲生日的那一天,我第一次踏上了玉溪這塊陌生的土地,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嵌在小小盆地中央,四周是不高但線條柔軟的起伏山巒。這個小城,安詳雍容,陽光攜了白雲,梧桐挾了暖風,在這裏安心落腳,穿城而過。處處街道乾淨,人羣面孔悠閒。我看到了一個不為我所瞭解的世界:穿着民族服飾的各族兒女,獨具特色的花燈小調,酸辣可口的涼米線……就在那一瞬間,我被這座城市深深地吸引了。當我徜徉在這座城市之中,我更驚喜地發現,原來,國歌的作曲者聶耳就在我的身邊。我瞻仰過西山的聶耳墓,參觀過北門街的聶耳故居,也認真拜讀過聶耳的生平資料。駐足在聶耳銅像前,我不禁感慨萬千,聶耳留給我們的何止是一筆音樂財富,他更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玉溪的山玉溪的水,玉溪歷經數十載的風雨歷程,多少仁人志士不懈的努力,正抖落從泥濘和坎坷中走來的一身風霜與塵埃,微笑着,毅然前行……。羣山在綿亙中訴説它的偉岸,江河在奔騰中書寫它的恢宏,藍天在寧靜中袒露它的曠遠,而歲月就在悄然中見證着它的歷史。歷史的車輪已經轉到21世紀的今天,玉溪何去何從,玉溪人有着自己響亮的回答:“與時俱進,打造玉溪人自己的'品牌。”這個品牌,就是聶耳。聶耳,是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名字,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樂曲就譜自於這位天才音樂家之手。他23歲短暫生命中留下的樂章,奏響了中華民族解放的最強音,激勵着一代代國人不斷前進!。是他,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紮根民族文化,大膽創新;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底層,傾聽來自大眾的呼聲;也是他,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吹響了抗戰救國的戰鬥號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聶耳就是玉溪人心中一面鮮紅的旗,一首永恆的歌。他勇於奮鬥、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他愛國愛家鄉愛人民的精神,正是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體現,他正激勵故鄉人不斷開拓奮進,創造新的輝煌。你看,音樂造就了聶耳,聶耳輝煌了玉溪,聶耳故居、聶耳公園、聶耳廣場、聶耳大道、聶耳塑像……高歌響驚雷,落地在玉溪。玉溪——以聶耳為榮。

二十多年來,我有幸目睹了玉溪的悄然鉅變:治理玉溪大河,一條“碧玉清溪”的生態之河已開始流淌; 撫仙湖——星雲湖出流改道,一曲改水治污、調水興城的壯歌正在譜寫;雲南第一村大營街的崛起,演繹着中國農民自己創作的神話……玉溪因為有了“國歌創始人聶耳”而流芳百世,因為有了“雲煙之鄉”而倍受世人關注,因為有了“花燈之鄉”而令人嚮往,從此名揚天下。我們在遍佈古生物化石的帽天山上,找尋玉溪童年的靈性;在代表古滇文化燦爛輝煌的李家山上,驚歎玉溪少年的熱情;在璨若星辰的秀山上,品味玉溪青年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上,打造玉溪壯年的成熟……這塊純樸而美麗的土地哺育了多少英雄兒女,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我為自己能融入這片熱土而感到幸福,為自己能在這片熱土上奉獻青春而感到驕傲!

玉溪!多情的土地,我深愛的第二故鄉!

雲煙之鄉——玉溪!您的兒女為您自豪!玉溪!——花燈之鄉,您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人傑地靈的土地——聶耳的故鄉,我將竭盡全力,為了你的振興,我將不用揚鞭自奮蹄,與你共同向前進!前進、前進進!

我的故鄉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尋求着一滴滴滑落的淚痕,尋覓一處處思念的土地,滿天的花蕾綻放開它的心扉。踩在這片深厚悠遠的大地上,在地平線的交點,埋葬下我的深愛。

你曾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鎮,悄悄地在這邊紮下深根。瑟瑟的風吹着一樽樽矮矮的小樓閣,路旁歪歪斜斜的小樹枝。深褐色的泥土地上,我們踩下一串串不曾動搖的腳印。

你曾是茫茫土地上的一墩矮土,黯然卻又堅定。傍着歲月的蹉跎,伴着年華的流逝,卻自始至終,沒有停下追逐的步伐。

多年後的你,正以驚人的,令人稱讚的速度,一點一滴的,展開了夢想的旅程。

迅速崛起的高樓大廈,彷彿一顆顆茁壯無比的萌芽,正以蓬勃,生機的形式,怒放着生命。

筆直交錯的公路,像一條條灰白色的綢緞,瀟灑地在這片土地上編織最絢麗的舞蹈。

鬱鬱葱葱的樹木,好比鱗次櫛比的守護者,用閃爍着堅毅的目光,直直地眺望着地平線上第一絲灑在這片土地上的陽光。走進精緻的綠博園,看着綠色風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畫的濰河,如大自然調色盤上最濃重的那一筆色彩,深深地鑲嵌在你的眼中。以多情,迷離的眼神,征服每一名他鄉人。染色般的綠水,安靜得徘徊在平原腳下,蜿蜒曲折地,卻又不顧一切地,駛向希冀的遠方。

絲綢飄飄的倩影,織五彩的夢,綠色的江北名城,新世紀的景。文人的筆墨揮寫不盡這份獨屬於你的壯美,騷客的紙硯留不住這場獨屬於你的舞會。我相信你是一個安靜的女子,有着眉間淡淡的`哀愁,有着指間殘留的墨香。會將菊花醉成酒,會將詩情綴成舞。你能夠文靜,能夠堅韌,柔中帶剛是你的本性。你不會屈服於現狀和挫折,你會選擇義無返顧地奔向最美的地平線上。也許你一向很平凡,很普通。沒有那瀰漫着古典氣息的老北京醉人,也不及那洋溢着物質氣息的上海那般誘人,你只是默默地,默默地,走着這條路。

當我重新去看這塊難以忘懷的故土,它帶來了,早已經不是當年稚氣的它。它長大了,成熟了。可是我深刻得感受到,它那仍然豪情萬丈的血脈,在深褐的土地下緩緩流動。它的夢想還在繼續,一向,一向,不曾改變過。

你的世界,很大很大,大得寫不下我對你的深情。你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得能夠珍藏在我的心房中。

多謝你給予我的一切,看着你朝夢想飛奔的身影,我們都笑了。

你一向很安靜,一向很執着。有一天你必須會看得到,地平線上的交點,是如此的美。

昌邑,小小的我,大大的你。

夢醒來,黃花未開,執着仍在,希冀仍在。

我的故鄉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故鄉與我的中文情懷。

我是個潮汕人,我聽着戲曲長大,是的,潮劇是潮汕人的驕傲,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還記得那時候戲班來我們村招收演員,當我穿上戲服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站在舞台上演員,那聲聲含淚含情的唱腔,那一句句古典的詩詞歌曲,讓我彷彿回到了那個衣袖飄飄的時代。可是,再三抉擇之下,我最後還是沒有選擇那一條路,但是我從此與文學訂下了永久的契約。

正是這樣特殊的成長環境,讓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香瀰漫的生活。我一直覺得書裏有一個世界,那裏有海的動靜,星月的隱顯,節氣裏的風霜雨露,甚至是一片花瓣偶然的歸處。書中一定有另一個我,她在替我感知另一種生活,就像在舞台上一樣,我扮演的不僅僅是她的造型,我唱出來的更是她靈魂的聲音,即使穿越千年,依然通過這些古典戲曲,這些詩詞歌賦,讓人們知道她的存在!

其實,説實在的,我的故鄉,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地方。這裏樸實的農民,他們沒有給我知識和財富,但是他們給了我一種力量,一種破繭而出的力量。每當我拿着書在院子裏讀的.時候,耕種歸來的農民叔叔總是會很欣慰,有時會給我一個番薯,或給我一些豌豆黃。他們覺得書就是這個故鄉的希望,他們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都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忽然明白了,自己讀的那些書,農民們或許誰也不懂,但是,他們希望我讀,鼓勵我讀,幫助我讀。我隱隱約約感到,自己已經得到了一種真正屬於人民的默契,為人民找回自己的文化的精華,他們無法改變的,讓我們,去實現!

在寂寞的夜裏,在一盞孤燈下,我不止一次問自己,是否願意忍耐寂寞?是否能夠吃盡苦頭?當我看到父老鄉親們在欣賞我獲獎的文章的時候,當我看到漢字裏墨香温存的一筆一劃的時候,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因為,那些我親筆寫下的文字,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下定決心要用一生去精心呵護它成長,不管前方如何風雨兼程。

這,就是我的中文情懷,它深深地紮根在潮州的土地,讓我的文字得到一種有根的生存!

謝謝大家!

我的故鄉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的記憶深處,總有一個亮點,它伴隨着外婆輕哼的童謠,映襯着我天真無邪的笑臉。熟悉的牛車,碾出一串我成長的足跡。

哦,故鄉。

故鄉的春來得總是那麼輕盈。不經意間蒼白的天空飄落了一絲絲、一縷縷的春雨,如煙似霧,相互纏綿在一齊,讓人感覺彷彿在投入大地的那一剎那便消釋在空氣裏,昇華為一個個水的精靈,融入了人們的心裏。

你看,那河面,半蹙着眉尖樣的散開了一圈圈的漣漪,又似綻開了一個個笑臉,那麼令人愜意。偶爾的三四點雨,涼涼的。舒心的空氣,構成了故鄉的詩情畫意。

踏着石板橋,嗅着雨後的'芬芳,回頭望去,眼前呈現出一條蜿蜒如玉帶的小河。它如一汪目光含笑的注視着我們,扭動着身子向遠方延伸。典雅、美麗的身影中幾條小魚在嬉戲,自是樂在其中。

“小橋流水人家”,故鄉的小河,你沒有一瀉萬丈、浩浩蕩蕩的氣勢,也沒有掀起萬丈狂瀾的氣概,但你有你的可愛。河的另一頭是一排排參差不齊的樓房。那灰白的房瓦,黃色的土牆,彷彿在訴説她的歷史。如果説城市裏的高樓大廈是一個盛氣凌人的男士,那麼。故鄉的樓房便是一個温婉典雅、透着幾分江南風情的女孩。因為自然將和諧賦予了我的故鄉。

故鄉最柔情的深處是熱情的鄉親們。熟悉的笑臉,親切的問候,無比的喜悦醖釀在笑臉背後。所謂“人傑地靈”,故鄉將她最優秀的品質匯聚在了她的兒女之上。他們才是故鄉最美的靈魂!

故鄉喲,故鄉!你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你是一首典雅、婉轉的詩;你更是我心中永存的記憶!

我的故鄉演講稿11

一張無意中手機拍的照片,欣賞之餘,讓我時常看着思索……。

那是去年正月了,去大台山,女婿買的一處改作榛子園的撂荒蘋果園,給清理扔了多年,裏面長出的雜柴。初春乍寒,歇息之餘,站在果園的半山處,面迎悽悽的北風,眺望山下。北國的早春。回家過節的人走啦、出門打工的人也陸續走啦,擺弄地的時候還不到,田野,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有那依河的莊繭公路,偶爾有一兩輛車駛過。過去不是這個樣子,自莊蓋高速通車以後,這條寬寬的柏油路,就很少有行車啦。靜寂的環境並不影響山鄉內在的美。山下,偏坡子河和半截溝河交匯,冰還沒有融化,那冰封的交匯的兩條河,恰巧是一個諾大的“人”字,書寫在山間大地上。特別是那“人”字的一撇的頂端,剛轉彎被遠遠的國小教學樓遮擋,轉彎正在寬處露留一彎尖,如帶筆頓筆,“人”字頓筆挺勁,走筆任意,猶如毛筆書寫一般,陽光下,晰晰發光,十分搶眼。我掏出手機,站在看果園子的破房殘壁後面,拍了下來。

回家欣賞時才發現,眼前這堵殘垣,有礙大雅。後悔,怎沒躲開。再看遠處,人字的頂端,蓋了不過十餘年的國小教學樓,曾經的希望工程,現在並校了,人去樓空。再後面就是那從包乾到户後就閒置起來的囤塌院荒的糧庫。

前景、人字、遠方,看不到一個人影的公路、大地……。哦,本來是好靜的一幅美麗圖畫,卻把我帶入另一番意境。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隨上社會發展大潮,進城了。現在農村環境也在改變,我支持二女兒一家在農村發展。這片果園,面積上百畝,原先是政府一個部門,承包了山下村民組的一片山嵐建的一大片蘋果園,後轉包給私人,幾易其手,因山高坡長作業不便,加之蘋果落價,勞務費用上漲,都賠得不幹了。果園承包期六十年,每年承包金3500元,一年一交。當時合同已經過去了十七年,期滿還有四十多年,就是我的女兒女婿他們要到近八十歲才能到期。我算了一下,十年、二十年後,3500元承包金是什麼概念?物價要變化,錢的價值也會改變,那時候,不就是一頓飯錢嗎?在我撥弄的如意算盤裏,女婿把合同從政府手裏接了過來。

家鄉,一切都在變,山在變,水在變,路在變,村子也在變……。不止這些,生活環境,還有人,人的理念……。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從生產隊、到大隊,到政府工作,風風火火幾十年,累累在目。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工作盛傳一個順口溜:“人上環,狗帶牌、扒死屍,要小錢。”即計劃生育、犬防疫、殯葬改革、收鄉村提留,四項硬性工作,農村,幹羣矛盾尖鋭。沒想到社會發展進步這麼快,幾年工夫,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劃解了。計劃生育,為了孩子的生活質量、教育質量,年輕人有的給他們二胎指標都不要。林業工作,頭六七年還是山區老大難工作,封山禁牧,抓濫砍盜伐,現在大不一樣,村民房屋大都改造、家用電器普及,家務煙嗆火燎蹲灶坑,都嫌埋汰,也再沒人願意出砍樹、撈大柴那份力啦。幾年工夫,山綠啦、樹密啦,山林,又恢復到史上原始生態美的狀態。村民世代賴以生存的柴山、一項被視為綠色銀行的自留山、責任山,樹木到要長大成材時,竟沒人經管啦。看到村民對山林資源的淡漠,滿腹憧憬給女婿參謀的那片山,栽上了近萬株大榛子,扔進十餘萬投資,如今倒成了一個燙手的地瓜,棄之,不捨得,經營,刨一遍樹盤子要幾千元錢,打一遍藥也要幾千元錢,況且這些活,年輕人不稀幹,老年人不愛幹。老百姓説:“再過一二十年,我們這茬人幹不動了,那時地都沒人種了,還會有人在乎山嗎?”我不知道,包下這片還有近四十年的山嵐,是揀個便宜,還是一個虧?

農村,人,都去哪了?

家鄉的屯子,與附近屯子相比,不算小,有名字就算,七十來户,二百六七十人,但常年在家的不足百人。年輕人成了市民,五十左右歲的也要進城打工,給孩子攢樓角,進城給帶孩子。種地,大都是數了一輩子苞米粒的`六七十歲的這代人,這個羣體,現在給冠上一個新名詞——留守老人。我退休,看重山村自然環境,天然氧吧,本以為回鄉過過清閒日子,同時也想讓操勞了一輩子的老伴歇下來,可是她不肯,成天上下八溝的跑,給人家稀蘋果、蘋果套袋、大棚黃瓜授粉、西瓜領秧……。有找工的就幹,他説:“嘎街居鄰的,一家家都很忙,咱能好意思呆在家裏呀。”當我提到女兒的山上有那麼多的活需要幹,她眼睛一瞪,圓圓的,你猜她咋説:“看眼前的吧,現在錢好掙,幹一天,就掙個百八的,她那塊山,你成月在裏面,能幹出點啥名堂,鼠年馬月能見回頭錢呢?”

家鄉,人少了,資源相對豐富了,有不少人看到這一點,但願呆在這裏的人卻越來越少啦。伯父的孫子,十幾歲就進城了,唸完技校,分配在大連九塑,不幾年廠子改制下崗。打工、練攤,一混就十幾年,結識一位在超市幹了十幾年的吉林姑娘,結了婚。去年,小倆口看哥哥扣大棚挺剩錢,好大的胃口。跑了回來,一下子就扣了九個大棚,種植西瓜和蔬菜制種。倆人,十幾畝大棚,幹不過來呀,本應找個長工,但是跟前沒合適的人選,能行的都自己幹,餘下的都不肯操那份心,擔那個風險。沒辦法,小倆口就自己幹,時間長了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早上四點來中就起牀,胡亂帶點吃的就進棚,一干就是一上午。婆婆身體不好,幫不上忙,又是氣又可憐,説:“人家孩子都能出息走出去了,咱家孩子轉了一圈,又轉回家了”。是呀,家鄉,確實很少能看到這樣的年輕人,即使有幾人也很少有能服這樣的辛苦的。

我的家是在屯子後面的小北溝裏。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正是我國人口的膨脹期,為了少佔耕地,新建民房都被攆到山上或山溝裏,從此那條水溝就是我家出行的路。夏季下過雷雨大雨,山洪來兮,泥沙俱下,帶下的那些山石,搪塞了河道,七高八矮,別説騎自行車子,就是步行都很困難,況且還是在溪水裏。冬季好歹把道扒拉光糊了,又結上冰,這些坡坡坎坎的冰雪小道,在上面走都打晃,時常有人揚草木灰或者沙土。並鄉前,我在3公里外的單位上班,這區區二百多米的水溝,要佔去我上班路上的三分之一時間。20xx年,國家投資七八千萬元對家鄉土地進行綜合治理,逢水築壩,見河搭橋,改善山裏人生產和生活環境。我上下班走了一輩子冬冰夏水的壕溝,如今水泥路鋪到大門口。我好事,給大門口拉了電燈,夏日,屯裏人都喜歡這裏潔淨的路面,喜歡這裏的的環境,老者裏乘涼、打撲克,也學城裏人跳廣場舞。不止這些,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向農村傾斜的投資力度,家鄉也一樣,油路到屯,水泥路進户,還有不少屯通了自來水。現在的家鄉,距縣城七八十公里,坐班車一個點就到了,去大連二百多公里,也不過三四個小時的路程,偏僻的山村也不偏僻啦

俗語説:“道走直,水繞彎”。家鄉的道直了,走路省勁了,但方便的是進城,人的流失。道上腳印少了,偶有行人,腰也彎了。家鄉的河經過治理也直了、寬了,流暢了,汛期再無山洪災害,但是河套再留不下潭汀溏灣,山洪突來即逝,小時候學會游泳的的地方找不到了,小魚小蝦也沒了生息地。

夏季,葱蘢的羣山之中,大台山下,依河而建,同地相交的莊繭公路和半截溝村路,與河重疊,加上路樹護岸林鑲嵌點綴,那“人”字,被濃濃的描粗,更為壯觀。但是那破房殘壁還在,那人去樓空的國小操場堆滿了小山似地砂石料,眼下,想起鄉愁,未來它將怎樣續寫?

我的故鄉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麗的故鄉,故鄉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你的故鄉美嗎今日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我的故鄉。

故鄉的早晨可忙着呢!路邊的流動攤鋪都吆喝着。早上時不時看見大人嘴裏念着:“又要遲到了。”説完跑到一個攤鋪買了東西就跑。還有一些起的早的學生,蹦蹦跳跳的上學去了。

故鄉的午時可熱鬧着呢!城區裏的大街小巷都有許多的人,兩大街都是賣衣服,賣鞋子……河邊要的年輕人正在打牌,聊天,説笑好不快活。郊區的河邊有一片大的草坪。有些人在上頭放風箏,有些人在上頭吃東西,還有的人在上頭做遊戲……玩的“不亦樂乎”。

故鄉的好玩的地方,好吃的水果多着呢!不必説又大有黃的臍橙,又紅又大雜柑,又大又黃的伏季;也不必説氣勢宏偉的三學寺,高聳入雲的雲頂山,可是那美麗的炮台山、五鳳古鎮,梨花溝就有無窮的樂趣。

今日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金堂的飯館和小吃,住處。正餐的'話就去北一橫道,如果是晚上就去好吃街。午時能夠去在清平街路口上去吃一、二個金堂的名小吃——蘭烘糕,那又酸又甜的味道,相信你必須會愛上它的。住宿的地方就太多了,在新城區很多商務賓館,五橫道附近有個謙誠賓館還是不錯,如果想住星級酒店就去六橫道的金裕大酒店。

這就是我的故鄉,期望大家來我的故鄉遊玩,我的故鄉必須會它最熱情的一面來款待你,讓你從此愛上這個美麗的地方——金堂,啊!我愛你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演講稿13

客居壯鄉多年,歲月流逝中,總憶起故鄉的美食,齒間的留香,穿腸過肚的痛快,是地域靈魂灼灼其華的外華,是心底鄉愁綿綿長惆悵的寄託。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除了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時的家常,和青團丸子一樣鮮綠,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漿調和而成,做工更簡單,去菜地裏挖艾草,清洗乾淨,用工具將它的汁液擠壓出來,米漿當天製做好,用調料盆將兩者混合,搓到柔和為止即可,將它摸成形狀,一個接一個放置好,就製作成了生的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樣的方法,二者在氣質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團丸子更樸素,更接近大眾的顏色。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曾記得,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好青團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團丸子在籠裏蒸得呼呼地冒着熱氣,母親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團丸子的味道就會改變,所以要用小火來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這樣,味道聞起來才會香,吃起來才會更酥軟,到了正午,青團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學回到家門口,跟我同行的孩子們聞着香味來到了廚房,正是青團丸子飄逸的香味,它們等不及起籠,直接打開籠子,夾起就吃,燙得雙腳都跳了起來,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親指責道“你呀!小孩子頭的,真是個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笑的我不説話,我知道母親裏話中有話,心裏也沒有那麼委屈,就因為我是孩子裏的那個,母親罰我清掃後院衞生,正午過後,大家張羅着擺好桌椅,很明顯就要開餐啦!

民以食為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個飽口福的小鬼好玩多,來到廚房看看吃的,青團丸子在灶王爺的爐子上吐着打泡泡小泡泡時,整個故鄉都是綠油油的,立咬春捲、立夏吃鴨蛋、端午吃粽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餅、冬至喝釀酒……美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故鄉的很多節日。

美食的張力很大,看到廚房裏的采地菜煮蛋熬湯,那是三月三的食物,從腦袋回憶間跳出,家鄉各節的美食,農曆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湯也屬於故鄉習俗,花香氣弱遊絲,不靜下心懷不會記得它的氣味,“弦外之音”是此話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綠,豁然如雨花石,祛風去毒,母親囑咐,雞蛋、鴨蛋各吃一個,如此習慣後,頗具有神祕感。用菜地水給孩子們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和疹子,要少綠綠的草湯,澆出一段清爽舒暢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團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優雅的姑娘,文文靜靜的站在那兒,在太陽底下猶如一位陽光的少年,想象在綠油油的艾草間曬着金色温暖的太陽,看看近旁的美景,遠處被太陽照耀得一閃一閃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着眼睛,何等舒適,洛陽春光無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來,打了一勺湯喝了起來,這久逢的.味道,只有過節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好香啊!這是什麼味道?”我順着香味來到姑姑所在的廚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嗎?”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準備煮好了,你去後院幫忙吧!等會就可以吃了”我並沒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確定一下而已,我來到後院,看着一羣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有點不好意思,就去幫了忙,我將廚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覺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為客人上菜,“青團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湯”……等等各種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節大眾最喜愛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着蒸,嫩嫩的,像急着想看外面美麗的世界——小草,灑少許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樣的好顏色,米粉肉要趁熱吃,能吃出一臉美好幸福來,而我還是偏愛青團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時候,把嘴咧開,吐出綠綠的舌頭,去嚇唬在搖籃間的嬰兒,把嬰兒弄哭,我心裏感到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特開心,好的話還得零花錢。一到晚上,用爐裏的黑炭塗滿臉部,把頭髮散下來,穿着白大衣,躲着牆角中,不被人發現,看着斷斷續續來往的親人們,看到表姐抓住機會,心裏偷笑,向前嚇去“啊……”表姐的一聲尖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紛忙跑過來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裝扮嚇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時的裝扮,偷笑着,母親看向我,一眼識破“你多大了還玩這個鬼不鬼的遊戲,有沒有禮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對不起,表姐”表姐搖了搖頭,勸母親不要再罵我,散後,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間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團丸子、艾米菇,瞬間心情活躍。

故鄉的食物隱藏着故鄉的靈魂,樸素、平實、一抬頭,它就在屋檐下,離開故鄉八年,對故鄉美食越發眷戀。舊時風物,在回憶的光影裏此消彼長,或許這就是鄉愁的味覺化吧,卻比單純的味道更頑固、更執着、更誘人。

我的故鄉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在秦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緣,有一塊古老而又充滿朝氣的地方,古塔清流,梨雪似瀑,千般風情收眼底,這就是我的家鄉,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鄉是蒼溪》。

曾經經典與唱響,點燃了我們對未來家鄉的希望,田野上,千里嘉陵紅軍渡,古韻悠揚西武當。蒼溪以它特有地理位置,政治經濟,風土人情,世態民風為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以全新的農家氣息被世人所感歎,安於勤勞的家鄉人呤出了晉代陶淵明“晨曦理茺穢,帶月荷鋤歸”的隱逸生活,村落和諧勾勒出家鄉“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的獨特地形。

昨天的家鄉以鮮花,因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與鮮豔,天空因有了白雲的打掃,才顯得靜穆與安祥,大地因了有了萬物的搖籃吻,才顯得和平與馨 香,這是何等的自然和諧的美呀!一個人,一個字家庭,一個城鎮,乃至一個國家,不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顯現出五彩斑斕的和諧振嗎。

昨天,我們唱着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勤勞樸實的家鄉人在悠悠嘉陵江水的滋潤下揮舞着手中的鐮刀 ,鋤頭,改變着它的命運,在這片熱土地上進行創造、思索、改革、開拓。創造屬於我們生存自然和諧而又寧靜的家園,思索現在將來統一完美可持續的發展,改革與實際相符合的前行,開拓未來更加美好的蒼溪。

如今的家鄉下發生着翻天地的變化,紅軍渡西武當,國家四a級旅遊開發區,梨文化博晌園,故鄉同根溯源,亭子口水電站,蘭俞鐵路持續發展,正以飛越般的速度展示着蒼溪人民的進步文明與和諧。

如今,人們追夢田園是一種生活的.選擇,是一種生活的休憩,更是一種對地域文化的開掘,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歷史,數千年行走步履的痕跡,由小到大, 由盛到衰的起落變化,承載着社會昨天和今天的發展。

21世紀的人民的正以勤勞雙手在這片補嘉陵江所滋潤下的田野上,辛勤的耕耘着,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繼承着中化五千年的精神文明,更偉承並創造明天蒼溪人民的精神文明,請伸出我們的雙手,盡情的為我們的家鄉梳粧打扮,家鄉的明天在我的頭上,家鄉的未來在我人肩上。

謝謝大家,我演講完畢.

我的故鄉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故鄉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令人陶醉,令你流連忘返,依依不捨。那就讓我來為你介紹一下吧?

春天像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還像一個人一樣活潑,把人間變成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民伯伯在田間播種,小草偷偷露出腦袋,古木蒼天的大樹長出了枝葉,婀娜多姿的柳樹的枝條隨風飛揚。

夏天像一位温柔可愛的`姐姐,把人間裝扮成奼紫嫣紅的花的世界。那一朵朵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開了兩三片,有的全部開放,亭亭玉立。微風輕輕一吹,好像仙女披着輕紗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金黃色的稻穀沉甸甸的,把稻杆的腰都壓彎了;高粱漲紅了臉,好像喝醉了酒。果園裏滿樹的海棠果,像一個個小燈籠。趣味極了。

冬天是白雪皚皚的季節,鉛灰色的天空中烏雲密佈,風和雪這兩個頑皮的好朋友,滾着團,擰着勁,肆無忌憚從遠處跑來。還有一棵棵高秀挺拔的楊樹筆直得像一位軍人那樣直。看來我們要像楊樹一樣有高尚的品質!

故鄉的四季是美麗的,多彩的,我愛故鄉的四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