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來源:文書谷 1.8W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

以手撫膺坐長歎 (古義:徒,空。 今義:作動詞。)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叢菊兩開他日淚 (古義:往日,過去。今義:以後,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無邊落木蕭蕭下 (古義:樹葉。 今義:樹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古義:因此寫了。 今義: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婦。 (古義:年紀大了。 今義:長子,長兄等。)

朝來暮去顏色故。 (古義:容貌。 今義:色彩。)

又聞此語重唧唧。 (古義:歎息聲。 今義:一般指蟲鳴。)

悽悽不似向前聲。 (古義:剛才。 今義:朝着前面。)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古:黃河。 今義:泛指河流。)

(古:穀物收成不好。 今義:兇惡,厲害。)

棄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義:行,走路。)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古:供養活着的人。 今義:保養身體。)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憑藉。 今義:表示同意、認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這樣,卻。 今義:轉折連詞。)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 今義:沒有罪過。)

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製的刀劍。今義:黃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古:檢查。 今義:參加、參見等。)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義: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足,腳。 今義:兩膝彎曲,單膝或雙膝着地。)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古:安置,安身。 今義:託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櫓。 (古:盾牌。 今義:指划船的工具。)

以為桂林、象郡。 (古:把……作為。 今義:認為。)

贏糧而景從。 (古:揹負,擔負。 今義:獲得,獲勝。)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求學的.人。 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吾從而師之。 (古:跟隨並且。 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無論。 今義:沒有。)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義:許多人。)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古:風尚。 今義:道路,道德。)

國小而大遺。 (古:在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國小”。)

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不一定。 今義:用不着,不需要。)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2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製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 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寄託:古:安置,安身今:託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 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彎曲的`弧度)

(3) 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 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憑藉,藉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餘)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 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錶轉折: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⑶連詞,表並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 於

(1)介詞,從: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介詞,比: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於物也

3.之

⑴代詞: 青,取之於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

⑷助詞,用於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於之,從這裏: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於)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於”)

3.倒裝句

(1)青,敢之於藍,而青於藍(於藍取之、於藍青,介賓後置)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後置)

(3)善假於物也(於物假,介賓後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後置)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於水,介詞結構後置)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3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説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4)窮髮之北

古義:毛,草木今義:頭髮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裏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後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於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二、文言虛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於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錶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並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於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麼。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於

(1)介詞,對於。彼其於世/彼其於世

(2)介詞,在。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説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4

【通假字】

1、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3、與旃毛並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6、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顯現。

7、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8、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亡:通無,沒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0、請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異義】

1、稍遷至栘中廄監古義:漸漸

2、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相抵償。今義:副詞,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古義:臨時充任

5、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6、兄弟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

7、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於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9、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10、會論虞常古義:判罪今義:分析説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古義:去世今義:使人失望、傷心、痛苦

12、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詞使動用法,使歸

(2)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4)反欲鬥兩主鬥:使動用法,使爭鬥。

(5)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6)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動詞使動用法,使墮

(7)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着

(4)以狀語武名詞作動詞,告訴

(5)陵與衞律之罪,上通於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6)得夜見漢使名詞作狀語,在夜裏

(7)武能網紡繳,檠弓弩名詞作動詞,結網;用檠矯正弓弩

(8)及衞律所將降者名詞作動詞,帶領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後置句

(2)為降虜於蠻夷狀語後置句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見犯乃死,重負國

(3)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4)皆為陛下所成就

(5)劾大不敬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5

一、重點文言實詞。

1公

連闢公府不就 (名詞,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名詞,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魯莊公。 )

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詞,對尊長或平輩人的尊稱。 )

便可白公姥 (名詞,稱丈夫的父親。)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詞作名詞,公正無私的人。)

公車特徵拜郎中 (形容詞,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詞,公開。)

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於國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2 闢

連闢公府不就(徵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通避)

脣吻翕闢(開,打開)

闢病梅之館以貯之(開闢,開設)

辟邪説(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闢者(開墾)

3 徵

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名詞,證據,徵驗。)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動詞,表現。 )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動詞,出征。 )

旁徵博引 (動詞,尋求,蒐集。 )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動詞,徵收,徵取。 )

公車特徵拜郎中(徵召)

挾天子以徵四方(征伐)

歲徵民間(徵收)

4 制

①其牙機巧制(製作,構造)

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5 精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形容詞,精心。 )

以精銅鑄成 (形容詞,精純。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名詞,本義是精舂過的上等白米。)

齊楚之精英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精粹的寶器。)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形容詞,精鋭。 )

三打白骨精 (名詞,精怪。 )

殫精竭慮( 名詞,精力,精神。)

6、施

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動詞,設置。)

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動詞,施行,實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動詞,施加,強加。)

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 動詞作名詞,給予、贈送的東西。 )

靡計不施,迄無濟 (動詞,使用。)

未報秦施( 動詞作名詞,恩惠。 )

何施之為( 動詞,報答。 )

7 關

施關發機 (名詞,樞紐,關鍵。 )

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 (動詞,涉及,關係到。)

距關,勿內諸侯( 名詞,關口,要塞。此指函谷關。 )

贏乃夷門抱關者 (名詞,此用本義:門閂。抱關者,守門人。)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玄都觀裏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8 機

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名詞,器件。 )

衡善機巧 (名詞,機件。 )

其牙機巧制 (名詞,機件。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名詞,關鍵。 )

此子機變 (形容詞,靈活,機靈。 )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形容詞作名詞,機變:靈巧應變的方法。 )

日理萬機 (名詞,事務。)

9 雅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副詞,平素,向來。)

察納雅言( 形容詞,正確的。)

明經義諳雅故( 形容詞,舊時的。)

聞絃歌而知雅意( 形容詞,屬舊時敬辭,可譯為美好的。 )

附庸風雅 (名詞,《詩經》中的大雅和小雅。 )

二、重點文言虛詞。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於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鹹: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羣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於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併。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願將軍勿慮。

⑧莫: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着)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3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於是)

三、 詞類活用

時天下承平日久 (名詞作狀語,當時。 )

衡少善屬文(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於。 )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同上。 )

妙盡璇機之正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

大將軍鄧奇其才(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 )

四、古今異義詞

常從容淡靜 (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沉着鎮定。)

舉孝廉不行 (古義:不去 ( 應薦 ) 。今義:不可以。 )

公車特徵拜郎中( 古義:特地徵召。今義:事物的特點、徵象、標誌等。)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古義:篆,篆文。文,通紋,花紋。今義:漢字的一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

覆蓋周密無際 (古義:四周嚴密。今義:周到細緻。 )

振聲激揚 (古義: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

尋其方面( 古義:方向。今義: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衡下車,治威嚴 (古義:官吏初到任。今義:從車上下來。 )

上下肅然 (古義:整肅,老實收斂的樣子。今義:十分恭敬的樣子,如:肅然起敬。 )

中有都柱 (古義:大,音dū。又如:軍驚而壞都舍。今義:都市;或用作表範圍的副詞 ( 音dōu ) 。)

五、特殊 句式

1 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闢(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於物 ⑥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 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六、關於官職任命、調動、貶謫等的詞語。

1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2行:去應薦。

3 闢:徵召,召來授官。(被)召。(連闢公府不就)

4就:就職,任職。

5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6應:應職,接受官職。

7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8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9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0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11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12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13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15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七、 官職、年號、地名、學校及相關用語。

1、 官職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徵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2、 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 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4、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於太學)

②觀、遊(指遊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八、關於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註釋、解説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鑑》;《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曄,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