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週記

來源:文書谷 1.72W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週記。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週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端午節週記

端午節週記1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鼈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彷彿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2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説的就是端午節。據説,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然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為“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粽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粽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着綠豆糕和粽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了一個蝴蝶形的香包給我,可漂亮了。它是由紅布縫製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説,裏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着“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粽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粽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粽葉飄香,粽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端午節週記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掛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説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奶奶也包了粽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

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粽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裏美極了,因為這裏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着香甜的粽子,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美極了!

端午節週記4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準知到端午節快來了吧。

像傳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而吃粽子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也有一種説法是:以前的`人們都在竹筒裏放些糯米,扔到汨羅江裏餵飽屈原。有一天,一位姓歐的書生,路過羅江時,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他想走去看個究竟,走到跟前,老人説自己是屈原。他説人們餵給他吃的竹筒飯,都給魚蝦吃了,但有一種蘆葦葉,魚蝦都討厭它的味道。書生把話告訴人們,人們便把蘆葦葉包上糯米,投入汨羅江給屈原吃。

而我們這兒,通常是家家户户包粽子吃。原料有:糯米、紅棗、赤豆,有時還加入一些肉。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在做粽子前,先把粽葉洗淨,再用清水煮一煮。隨着一聲“吃粽子嘍!”全家圍到桌旁,吃着濃香泗溢的粽子,再在電視機前看一場賽龍舟,別提多樂了!

端午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想不想來我們這兒過端午節呢!

端午節週記6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説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7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那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包粽子,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決定去橋邊看賽龍舟。我們到了橋邊,只見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把橋擠地水泄不通。過了一會兒,幾條龍舟伴着敲鑼聲和打鼓聲向我們駛來。一條龍舟遙遙領先,後面兩條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吶喊着,拼命地向前劃,有的'甚至站了起來。這時,我們宋湖的龍舟也划來了,划龍舟的人個個身強力壯。隨着岸上的“加油”聲,幾條龍舟奮力向前衝,經過了橋下。接着,又有幾條龍舟從遠方駛來。這些龍舟你追我趕,比賽十分激烈。龍舟

濺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能贏!岸上一會兒歡呼雀躍,一會兒齊喊加油,真是熱鬧非凡。

看完龍舟後,我和爸爸來到了外婆家,看見幾個婆婆在一起包粽子。只見她們把一種葉子折成一個容器,再把裏面填滿糯米,又在裏面塞了一個紅棗,最後用葉子把陷包住,一個粽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試一試,心想:包粽子不就這麼簡單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敗了。

啊!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真激烈,包粽子真有趣,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8

端午,中國人都知道的。其實他還有其它的稱呼如:端陽,重五……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裏活動身骨,然後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捲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麼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説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户户上掛着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着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為鴨蛋沒什麼,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説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為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着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後用一個個裝在裏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裏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裏面的蛋黃蛋白後,便用清水洗淨。晚上一到,便鑽進竹林中,抓幾隻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裏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端午節週記9

今天去奶奶家的時候,在樓道里聞到一陣清香,咦?什麼這麼香?原來是每家的門上掛了一束束青綠色的葉子,那是什麼呢?奶奶告訴我那是菖蒲和艾葉,我問奶奶:“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葉呢?”奶奶説:“因為艾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而菖蒲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所以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喜歡在門口掛這兩樣東西。”然後奶奶又問我端午節的來歷,我搖搖頭,奶奶接着告訴我:“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後來他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原來是這樣,他還真偉大啊。”我不禁感歎道,端午節原來是這樣來的啊!

端午節週記10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跟球拍,準備跟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着。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着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着,我跟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粽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裏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裏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説,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説:“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週記11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接着將粽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粽子。“動手吧!”奶奶説。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着説:“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將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接着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粽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週記12

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開始忙碌起來。

今天是六月二十三日,我喜歡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一天可以洗艾澡,吃粽子,扣絨線,看賽龍舟。這天,我們家做了好多的粽子,我覺得我就像飛翔在粽子中,永遠也飛不到盡頭。我就像遨遊在粽子的海洋裏一樣。

粽子做好了,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粽子的材料:糯米、小棗、紅豆、白糖、蘆葉、繩子等。粽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放在水中泡一會,把蘆葉沖洗乾淨,把小棗、紅豆都洗一下,就開始包了起來。先把蘆葉捲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沿着邊緩緩包起來,再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不知過了多久,粽子包好了。一個個粽子像一個個吃的飽飽的胖娃娃,在一起玩似的。包好的粽子終於放進鍋裏。過了半個小時,一個個粽子包滿的出了鍋。那香氣撲鼻的粽子讓我食慾大振,我就像老牛喝水不抬頭一樣把繩子和蘆葉弄下來,那糯米,黏黏的,香香的`,滑滑的吃起來特別好吃。我就想一匹餓了好長時間的狼,像虎一樣嚥下去。糯米中還有小棗、紅豆,紅豆都把糯米染紅了,看上去就像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吃完了粽子,我們全家就坐在電視機旁看起了賽龍舟。

端午節週記13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麪、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葱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然後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食餅筒裏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裏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僅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着一家人和睦相處、團團圓圓。可是,裏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着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幸福啊!

端午節週記14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後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麪糰。揪出一小團的麪糰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裏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後彷彿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後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麪和土豆絲了。

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麪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麼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要開始做食餅筒了,先是從每一盆菜裏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許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可以放假還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説晚上還有粽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僅嚐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5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就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就是過節平常就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就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就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此時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就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説就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就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此時今後一向帶着,據説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就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就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就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就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