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袁隆平作文(通用25篇)

來源:文書谷 5.91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念袁隆平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紀念袁隆平作文(通用25篇)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

一日三餐,人之所需。當你手捧香噴噴的白米飯時,也許腦海中會浮現出李紳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如今我唯紀念這位“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

第一次聽到袁隆平爺爺的名字是在我上中班的暑假。那一日,也許因為天氣炎熱,當媽媽做好飯菜時,我無緣無故發脾氣不肯吃飯。媽媽勸着我多少吃點,一不耐煩,我揮手將飯碗打翻在桌上。瞬間,餐桌上,地上,一片狼藉,一粒粒雪白的米飯如星辰灑落在餐桌上。媽媽生氣地讓我把米飯一粒一粒撿回到碗裏,餐桌上沒有弄髒的全部吃完。起先,我不依,就鬧騰,媽媽拿出戒尺,“啪啪啪”三下,打在我的小屁股上。“哇”地一聲,我忍不住大哭起來。這是出生以來,媽媽第一次打我。等我抽泣完,我還是順着媽媽的意將飯粒全部撿起,伴着淚水吃完了撿起的米飯。

睡前,媽媽捧着平板電腦,走到我牀前。“萌萌,媽媽首先和你道歉。今天衝動打你了。但是媽媽希望接下來和你説的話,你要認真聽哦。”只見媽媽打開平板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位爺爺的照片,“這位爺爺,他叫‘袁隆平’,他是我們國家的‘雜交水稻之父’!”

“他是水稻的爸爸麼?”我抬起腦袋,滿臉問號。

媽媽撲哧一笑,摸着我的腦袋接着講:“袁爺爺非常的厲害。他僅僅用了世界7%的耕地,就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你還記得爺爺奶奶和你説過他們小時候吃不飽飯的事麼?”

我重重地點點頭。雖然那時的我內心並不明白為什麼爺爺奶奶會沒有飯吃。

“因為我們國家有了袁爺爺,我們才能今天吃飽,吃好……”媽媽一邊抱着我,一邊給我講述起袁爺爺的故事。

聽着袁爺爺的事蹟。我不禁有點慚愧,“媽媽,我以後一定好好吃飯,珍惜每一粒糧食。”我篤定的和媽媽保證。説話算話,至今我真的有堅持在做:不挑食,不浪費,堅持光盤,珍惜糧食。外出旅行,不論點菜還是自助餐,吃多少點(拿)多少,堅決抵制浪費行為;在家用餐,每日都是光盤行動。

時間拉回5月22日,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中午11點我參加完四手聯彈鋼琴表演剛下台,就看到媽媽眼圈紅紅的,一問得知,袁爺爺去世了。頃刻間我難以接受,因為袁爺爺的偉大,讓我以為他會永永遠遠地活着。我忍不住潸然淚下,媽媽拍着我的背和我一起相擁落淚。突然,旁邊的阿姨和我們説,這是假新聞。我一度喜極而泣,“真的嗎?是真的嗎?袁爺爺沒事對嗎!”我內心迫切地想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袁爺爺很健康,他沒有離開我們!正當我們沉浸在斥責假新聞,袁爺爺沒事的喜悦中還不足3小時,央視新聞報道:“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他把一生浸在稻田裏,把功勛寫在大地上!”我忍不住嚎啕大哭。

今天是送別袁爺爺的日子,我想:懷念您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每一粒糧食。“飲水不忘挖井人,吃糧不忘袁隆平。”袁爺爺,您將永遠在我們心中,永遠!永遠!向您致敬!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説,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裏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着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説,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裏錢多,就往哪裏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説得很好,他説: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着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説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温馨的。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3

2021年5月22月13點07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震撼的成就,為全人類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讓我們將他視作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一個精神永存的標杆,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難以平息內心的驚訝,難以起筆寫下這篇文章。我帶着一顆虔誠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顧了袁老充滿坎坷與堅持的一生,試圖從單薄的語言與真實的影像中汲取這一偉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夠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摯的情感,記錄我眼中的山高水長的袁老之風。

袁老是一位偉大的夢想者。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多麼美好的夢想,多麼動人的夢想,多麼偉大的夢想啊!從那個“塗有餓莩”,饑荒肆虐的時代到不被認可、難見成效的時期,袁老始終敢於夢想,始終追求夢想。“我們都在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袁老這些追夢人中的一員,九十歲高齡仍堅持下田,為水稻產量年年創造奇蹟,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斷開拓,不斷突破,不斷前行!

袁老是一位執着的堅滿分持者。

袁老經歷了成千上萬次失敗,承受了成千上萬次失望,卻始終堅守着自己內心的方向,從失敗中找尋經驗,在失望時愈加勇毅。數十年的風吹日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卻未能讓他的堅持有絲毫動搖。靠着這份堅持,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明知前方陡峭,偏要開路而往,用恆心培育出高產雜交稻,讓農民展笑顏,讓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個積極的樂活者。

與印象中的科學家不同,袁老更像一個樸實的老人。袁老愛好廣泛,樂於生活,袁老愛游泳,愛理髮,愛打排球,愛拉小提琴,富有情調。袁老養貓,希望貓兒長大,守護家旁的水稻試驗田。袁老愛打麻將,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堅守崗位幾年。袁老心繫水稻,心繫工作,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消除飢餓的人類的偉大事業中。

5月24日,在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中,在飄着點點細雨的長沙,壯觀的場面讓我感慨袁老的貢獻之大,更感動於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還高的稻穗下乘涼了;我們每個人都銘記“袁隆平”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

我還有萬千思緒,此刻竟無法收筆,唯道一句:“袁老之風,山高水長!”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4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脱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説:“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説好。”但他抽煙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裏那不是自己的錢。”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5

昨天,爸爸説袁隆平爺爺去世了。電視裏好多人都在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有很多人冒着雨、排着長長的隊伍,只是為了向他獻上一束花,表達自己的哀思。還有很多人在馬路上追趕着袁隆平爺爺的靈車,一邊追着一邊喊着:”袁爺爺,一路走好!”。還有的人在朗讀自己為袁爺爺寫的詩,念着念着就失聲哭了起來。

我知道袁爺爺是研究雜交水稻的大科學家,但是我沒想到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掉念着袁爺爺。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説,他小時候買糧食和在外面吃飯都需要糧票。那會兒一畝水稻的產量大概只有八百斤,後來種上了袁爺爺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3000斤。使得我們國家在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解決了我們十四億人口吃飽飯的問題,從而讓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可以自給自足。爸爸和媽媽在看電視轉播時也流下了眼淚,雖然他們是偷偷地流淚,但是他們用紙巾擦眼睛的動作讓我知道他們流淚了。

我覺得當一名科學家真的很受人尊重,我上課要認真聽講,長大了當一名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學家,做一名對社會有用和有貢獻的人。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6

説到“前輩鏗鏘行,後輩勉勵之”時,你會想起哪位英雄?

他是稻田的守望者,他是農民的依靠,他是人民的英雄——他便是能讓我們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

在我的眼裏,他便是“神農”。5月21日晚上至22日凌晨,在大理和青海相繼發生了6。4級與7。4級的大地震,22日的長沙大雨滂沱,這就是在為袁隆平爺爺而悼念。

他説過,他做了一個夢,看到了全中國人都吃着米飯,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從此,他便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他的夢終於實現了,但他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一起和媽媽去別的地方研究雜交水稻了。他這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辛苦。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他喜歡拉小提琴,打排球和游泳,還喜歡和小朋友們玩,但他在大家面前展示的永遠都只有雜交水稻。

希望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紀念袁老就好好吃飯吧!同時,我們也當繼承袁隆平爺爺的志向,學習他的優良品格,盡力做“一顆好種子”。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7

所謂“人以食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離不開糧食,保證糧食的供給是每個國家的基本國策。但問題是,中國是一個耕地面積小,但人口又眾多的國家,如何能夠保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糧食呢?有個人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協和醫院。他於1953年8月畢業於西南農學系,開始了自己研究農業的生涯。他在農業學校任教期間,發現了一株特殊形狀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測試,發現這株水稻相比於一般水稻來説有不同的性質,是所謂的“天然雜交水稻”。這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大發現,在發現“天然雜交水稻”後,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國水稻增產20%,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的農業大國。

可能大家對農業方面並沒有什麼概念,可我要告訴你的是,農業是每個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意味着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災人禍導致糧食緊缺,人民吃不飽飯才開始造反。農業與國家的國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可見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過雜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國以世界5%的耕地養活了20%的人口,創造了一個全球的神話,加速了中國現代化的腳步。

袁隆平院士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今天他雖然走了,但他科技興國,不斷奮鬥的精神將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8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國家正式宣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你一定聽過這個名字,但你可能還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離不開袁隆平爺爺的功勞,他在病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天氣,因為天氣的好壞會影響田地的生長。因為中國世界人口暴增,糧食也漸漸供不應求,袁隆平爺爺曾立下誓願,他不會讓每一箇中國人餓肚子,如今每年的糧食產量高達5億。

袁隆平爺爺為人樸素,從不擺架子。他會在下雨天騎電動車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塊錢的地攤貨,他做事從來不大肆宣揚,他的孫女曾説根本不知道爺爺是幹什麼的,因為爺爺看上去像個農民。有記者曾經採訪,問袁隆平爺爺有沒有人把他認成農民,袁隆平爺爺是這麼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覺得我像農民,這樣不更好嗎?我本來就是一個農民!我並不感覺羞恥。”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這麼多水稻肯定有上千萬的收入吧,其實並不是,袁隆平爺爺曾表明過,自己也有工作,一個月收入也才6000。袁爺爺種植水稻並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每一位中國人能夠吃飽飯。

袁隆平爺爺兩次登上熱榜,第1次竟然只是因為他買了兩部手機,有一輛豪車和一棟別墅。人們只看到了他做了這些,並不知道這兩部手機加起來才幾千,其中一部還是用來送給助理的。也並不知道爺,爺擁有的並不是豪車,只是一輛國產代步機。別墅呢是國家獎勵給他的!是爺爺應有的獎勵!這棟別墅最後給改裝成了水稻種植公司。就是因為這些,爺爺在網上受盡了謾罵!現在想想真是可笑!向袁隆平爺爺默哀!

袁爺爺,人們永遠會將你銘記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會被世人遺忘!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9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歲。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時中國就算是像我們一樣閉塞村莊,人們也都解決了温飽,開始奔向小康。作為一個90後,我從未經歷過飢餓,對於爺爺奶奶口中故事,也無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帝王,無法理解什麼是真正飢餓。

後來長大因為過敏,我曾經有過半個月忍飢挨餓時間,但這種只是忌口捱餓根本無法饑荒之時相比。

電影《1942》把重現戰爭時期大饑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給我留下了陰影狗在啃咬路邊屍體,以此充飢。從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類電影或者節目。我相信,真正經歷過大饑荒人們,肯定有過更加殘忍經歷。正是這部口碑不怎麼好電影,讓我更加深刻明白,我們如今平安喜樂並不是上天賞賜,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堅持乃至犧牲換來。

袁隆平爺爺經歷過戰爭年代,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時代,所以他最大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他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他研究出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產量,讓更多人吃飽了!

我未曾瞭解過他生平,但也能夠知道他為祖國做出了多大貢獻,為人民帶了怎麼樣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裏,把功勛寫在大地上,把幸福種子撒在每一個人心上。

有人説,他沒走,他只是帶着種子去了遠方。有人説,他進入了一個夢鄉,那裏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他走了,他又沒走,他永遠都在!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0

2021年5月22日下午,剛拿起手機的我看到了網上的新聞標題都寫着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鼻子一酸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此時我卻腦海浮現出一句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是的,袁隆平爺爺的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所付出,雖然已經逝世,但卻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會在新時代青年中繼續發揚。

認識袁隆平爺爺還是在國小課本中認識他的,當時老師説他是“雜交水稻之父”,我便知道如今我們能夠温飽都是袁隆平爺爺的功勞。但是聽老師講了袁隆平爺爺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以前嚴峻的條件下,袁隆平爺爺既要面對輿論的壓力又要似大海撈針一般的尋找“雄性不育植株”,既要有耐心又要承受得住實驗過程中的失敗與挫折,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有這樣的成就。袁隆平爺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只要相信自己,充滿決心朝着目標奮鬥,總會有所收穫。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正如袁隆平爺爺一樣,還有許許多多已經逝世的偉大人物依然都留在我們的心中。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1

今年5月22日,是一個令人傷心日子。一代巨星隕落。因為他我們不用擔心捱餓,因為他我們不用叫苦連天。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他從19歲就開始學習農業,直至現在都一直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為國家作出貢獻十分巨大。當時袁隆平爺爺是一名中學教師。他發現水稻長得又大又好,就決定培養雜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對,因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雜交,但是袁隆平爺爺堅持下來,將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袁隆平爺爺堅持不懈,將無變成有,將弱變成強。他讓飢餓全中國人吃上了當時珍貴糧食。是他這堅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結果,所以我們中國小生應該學習袁爺爺堅持不懈精神。

美國日本等國家從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是經過了幾十年都沒有成果。但當他們聽説中國有人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他們先是質疑震驚,確認這一消息後趕緊打聽是誰,這時有人就説了,這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們睜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樣子,這些這些給了那些嘲笑中國培養雜交水稻那些國家,一個有力回擊。

袁隆平爺爺,還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見袁隆平爺爺付出對全世界人類都有好處,在2019年時候,袁隆平爺爺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勛章。袁爺爺91歲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爺爺起牀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這種捨己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來學習。袁爺爺夢想我們會繼續接力下去。讓我們隨着袁爺爺夢想,繼續堅持下去!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2

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我心中是那麼的慌張與無助。教科書上的人物不幸隕落,舉國悲痛欲絕。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久久不能平靜。

這幾天我接連看到,許多關於袁隆平院士的報導和懷念,複雜的心情湧上心頭,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説起。從回憶裏挖掘,我似乎並沒有確切的記憶有關於第一次認識袁隆平院士,好像他就刻到了我骨子裏似的,好像我生來就應該知道似的,他就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我心裏始終認為像他這樣健壯的身材能夠支撐他完成一個又一個奇蹟,他能活過一百歲,真的!到那時候舉國歡慶,他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個壯舉。

袁隆平院士的豐功偉業是一種言語敍述不出來的事物,他離我們很近,在我們的一粥一飯之間,他離我們又似乎很遠,我只是在書中遇見過他。他一生樸實無華,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我很遺憾沒有能夠更早的接觸他,認識他,瞭解他……他把一輩子獻給了水稻,他扎到水稻叢中,希望着幼苗生根發芽,就像他的精神紮根到人民羣眾當中,期待它開花結果。

在眾多熱搜與新聞的衝撞之中,讓我不能忘記的是袁老在2010年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曾提到過:“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説的話,説不完的話啊。”袁隆平院士的母親給予了他一生的支持與希望。她的英語啟蒙,她的執着鼓勵,她的精神傳承……她給袁隆平院士幼年時期種下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飢餓的種子。“我們無法抵禦浪潮,但永遠不會忘記燈塔。”在農業種植的路上永遠又一個閃爍的名字,他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方向。他閃爍着零星火光,卻足以燎原。

太多的話想對袁老傾訴,卻一時語塞。這個奇蹟的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我始終相信會有更多像袁老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將青春甚至生命奉獻在農業的人才。他們經歷他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與挫折,終在來年頂峯相會,與祖國共進步!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3

這是全國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級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舉國上下,悲痛欲絕。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在各個媒體平台上出現,廣大人民紛紛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對他們的“食神”去世了的消息。

袁爺爺真的是太偉大了!

他年雖近百,卻不在家樂享天倫之福,而是終日奔波在實驗田,用慈愛的目光注視着一株株如同一隻只精靈的秧苗,在和風中翩翩起舞,那鐫刻着歲月滄桑的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爺爺畢生追求的是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我們中國人,因為有袁隆平爺爺,端穩了飯碗,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世界都為之震驚。

像這麼一位對人民做出卓絕功勛的傑出科學家,廣大人民怎麼忘得了他?請看看各個媒體平台下的評論: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稻花香處憶袁老,泣雨聲中送英雄。我們的“神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帶着種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聽聽人們的請求: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為中國人的温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的袁爺爺。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着,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着。”司馬遷也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袁隆平爺爺的死,重於泰山,而且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袁隆平爺爺生前説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將一生奉獻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説我浪費糧食,其他人沒有資格。因為是他讓我們不再飢餓,不再擔憂温飽問題。

請求國家將5月22日設為珍惜糧食日!以此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學生們應該銘記5月22日,好好學習,帶着袁隆平爺爺那份對我們的希望,為國家爭光!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4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説過這樣一句話:“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他80多歲每天還堅持打排球游泳,現在年輕已經90歲了,已經遊不動了,打不動了。但他還是在學習,他在辦公室裏全都是書,書桌上堆滿了書,書櫃裏塞着滿滿的書。老師説有句俗話叫:學到老,活到老!90多歲了還在學習,我們現在在是國小生,更應該學習!

有一天,一位記者來採訪袁隆平爺爺,記者問他:為什麼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説,因為幾十年前人們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希望長大了以後想不要再出現這種狀況,就想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經過長期研究,他最終完成了這個願望。袁隆平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在水稻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袁隆平一個人解決了半數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非常的偉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説,“我們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後,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多年過去,浪費糧食現象依然存在!希望人們不要浪費水稻,現在我們有飯吃了,卻變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堅持不懈、一心為人民的精神!老師説我們以後要光盤行動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5

袁隆平爺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了解決我國人民的吃飽飯問題,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水稻。

我國的耕地缺乏,不足世界的7%,而卻要養活超過世界20%的人口,袁隆平爺爺功不可沒。袁隆爺爺他每天都會思考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用這麼點的田地種植肥美的水稻?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將這些水稻以少變多?而且他每年都有新的突破……

袁隆平爺爺對工作無比的認真的,他不管是風雨,還是雷電交加,他都會去看望水稻,因為他想知道這些水稻擔受多大的風雨。他的摩托車也不知道摔壞了多少輛,他也毫不在意,因為他時刻惦記着我們吃飽飯的問題。

袁隆平爺爺還是一個可愛,富有愛心,和葛可親的人。可愛是,他每次成功,突破難關時,他總會像一個孩子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時那樣開心。富有愛心是從他幫助了無數人的解決温飽問題。有人説,如果申請專利,袁隆平爺爺將是世界首富。和葛可親,他是一個對別人只有關心、温暖,從不要求什麼,也沒什麼架子。

據説,素隆平爺爺有一對孿生孫女,袁爺爺則喜歡把名種零食藏在屋子裏的每個角落,然後讓孫女去找,老爺子真是童心未泯,我想這也是袁隆平爺爺之所以長壽的真正原因吧!

可惜的是,他在2021年5月21日因病逝世。他的死,讓我們的心如同晴天露霧。袁老罵鶴西歸,留下未竟的願望——禾下乘涼夢。

袁老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恩人,是我們永遠無法遺忘的人。袁爺爺放心走好,您的科研團隊會繼承您的遺志,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裏。

謝謝您,袁隆平爺爺,感謝您為我們的温飽而做出無比卓越的貢獻。感謝有您——袁隆平爺爺。希望你在天國過的無比自由,快樂,一切安好!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6

1930年9月7日,一個註定偉大的人出生了,2021年5月22日,一位享譽世界的人去世了。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出生於戰亂時期,見證了饑荒的可怕,患難時期糧食對人民的重要性,於是袁爺爺暗下決心,長大之後要讓羣眾任何時候都有糧食可以食用,要讓中國不再出現饑荒。

他努力學習,23歲時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一直堅持研究水稻產量,在田中發現一株“鶴立雞羣”的水稻,根據這株水稻,他研究出了一粒種子,特殊的種子,種在了稻田中,這粒種子,經過了一波三折,最後成長為一片稻田,長成了袁爺爺的代名詞——“雜交水稻”。

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推廣和應用,每畝水稻產量最高可達500公斤,使全世界為之震撼,養活了世界數億人口。我們所有人都所知道的是,袁爺爺他確確實實使中國再也沒有經歷過一次饑荒,他使更多的人,能吃上更多的飯。

2019年,在榮獲“共和國勛章”以後,袁爺爺依然殫精竭慮地“向着畝產1200公斤衝刺”,並且還説:“我現在是‘90後’,我希望在百歲之前,實現每公頃20噸的目標。”可是袁爺爺他食言了,這個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都吃飽飯”的老人,終究還是離開了這片——他曾用一生不悔來熱愛和奉獻的土地。袁爺爺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袁爺爺的精神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會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着袁爺爺,也會有一輩又一輩的人延續着袁爺爺的精神。我想,這應該是袁爺爺最想看到的結果,這是我們能給袁爺爺的最好的慰問。

袁爺爺他一直“活”着,活在我們心中,活在每一片稻田中,活在夢裏。

如袁爺爺所説的那樣“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他播撒下心懷人民、愛黨愛國的“種子”,用汗水澆灌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這是袁爺爺的夢,是禾下乘涼夢。“禾下乘涼夢”,我們一起追!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7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1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開始研究雜交水。成功教育了世界上第1個使用高產雜交水的品種南優2號。1976年起,在我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時,水稻的單產與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到攻關。於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分為公頃15噸的目標。他曾經這樣説,我一直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袁隆平爺爺曾經説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緊緊的扣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曾經袁爺爺和記者説過這樣一段對話,他説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他都親眼見過,大家沒有飯吃,叫花子都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記者問他,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袁隆平堅定的回答了4個字,不可能了!四字雖短卻字字千斤,與他曾説過那句: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樣的擲地有聲!謝謝您成為稻田的忠實守望者,謝謝您讓這句不可能成為實現!

我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他堅持不懈,堅定頑強的精神!願袁爺爺一路走好,感謝你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讓我們都吃飽肚子不再捱餓,你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8

今天,我在新聞上看到偉大的雜交水稻發明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爸爸找出了他小時候看的百科全書,説:“這裏面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事蹟呢,爸爸小的時候就看過了!”

於是,我翻了百科全書,找到了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事蹟。原來,1980年的時候,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創造了雜交水稻,書上説這是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明。袁隆平爺爺雖然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卻沒有放棄,始終在研究。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袁隆平爺爺太厲害了!

爸爸還給我看了一個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視頻,裏面講了袁隆平爺爺小時候熱愛農田。而且,他曾經為了研究水稻,四處奔走。袁隆平爺爺帶領他的團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得了成功。

我也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要做到光盤行動。加油,加油,繼續努力!長大後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19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峯山下,氣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裏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着苦日子。他心裏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説,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裏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他為我們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温飽問題,他用一生為我們研究水稻,他就是我們的天使袁隆平。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一時07分,離開了我們,享年九十一歲。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小時候的袁隆平,因為去農田裏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決心要在農場裏工作。長大以後,他選擇農業,不顧眾人的反對。

曾經的中國鬧饑荒,他為水稻的產量而苦惱,下定決心研究雜交水稻。十幾年時間的付出,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終於將雜交水稻研製成功。袁隆平爺爺研究出雜交水稻,為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温飽問題。

袁隆平爺爺的成就,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沒的成績,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驕傲。只要有一個人沒有吃到,他就會繼續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一個月前,袁隆平爺爺仍在研究水稻,只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裏總會留下幾顆潔白如玉的飯粒。她們在碗中痛苦地呻吟,可我卻聽不見。就在袁隆平爺爺去世的那一天,我仍悠閒地坐在桌上吃飯。一塊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經很飽了,可碗裏還有飯沒有吃完。

剛想把它們倒掉,我就聽見爸爸的手機裏響起:“我們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凌晨逝世。”這件事像琴音,撥動着我的心絃。轉頭看着碗裏我將要倒掉的晶瑩剔透的米飯,再想想袁隆平爺爺用一生為我們解決了温飽,我卻在這裏浪費他的成果。

我的痛從心底的深處蔓延開來,傳遍全身。我將飯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將一粒粒米飯送進我的嘴裏。不一會兒,碗中的飯都被我吃光了,碗麪已經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麪可以照出我的樣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雖然我明白得有點遲了,但是我相信這還不算晚,今後我再也不會浪費食物,再也不會讓任何一粒米飯留在我的碗裏。

傳説人死後會到天堂或者地獄,袁隆平爺爺一定會是天堂裏的天使,在天上永遠照耀着我們。

袁隆平爺爺雖然肉體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會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中國人將銘記袁隆平爺爺為我們做出的貢獻。讓我們再心懷感恩、深情地説上一聲:“謝謝您,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0

提起雜糧水稻之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讓我們能夠吃飽飯,讓我們的身體不再為吃不到飯而虛弱。

在其他國家還沒有研究出來水稻的時候,袁隆平爺爺就研究出來了,當其他國家得知是中國的袁隆平研究出水稻的時候,十分驚訝,因為他們國家用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研究出來,而袁隆平就研究出來了。

袁隆平爺爺把一生都捐給了雜交水稻,等每得到一筆獎金時,他就會用那些獎金種更多的雜交水稻。他講過,他有兩個夢: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雜交水稻高產更高產的夢,另一個夢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終生都在為他這兩個夢奮鬥,雖然現在每畝的雜交水稻已經夠多了,但袁隆平爺爺並不滿意,他想把每畝打掉水稻衝刺到1300千克去。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真正該追的星,要追就追袁隆平,袁隆平爺爺雖然不像那些明星一樣,會唱歌,會跳舞。但他勤勞樸素,堅持不懈,從不會為一點兒困難而放棄。他的名字都值108億,但是他買的衣服都是幾十塊的衣服,沒有買過很貴的衣服。他這種勤勞儉樸值得我們學習。

有一句話叫做“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為艱!”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顆糧食,因為它們來之不易,雖然袁隆平爺爺逝世了,但是他為人們作出的貢獻,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聽到這句話,我就想到了袁隆平爺爺。我就想起了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藉着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四億人民的温飽問題。

袁隆平爺爺是農業科學家,也有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他從30多歲開始了農業工作,至到今年,已經幹了60年了。這麼多年來,他勤奮刻苦,遇到困難永不畏懼。所以他取得的偉大成就,把十四億人民的温飽問題解決了。不僅僅是解決了,還有了更大的發展。原來他在這幾畝地上收取的稻子沒有很多,但現在,他創造的是一個更加偉大的,比以前多了許多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啊!

他去幹活時,穿着一件白襯衫。他去稻田裏工作的面孔總在我腦海裏出現,他的臉上露出的皺紋,都是他工作時留下的印記。我們應該學習他。

袁隆平爺爺靠着自已的創新與努力都綻放出了中國的奇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怎麼偉大呢,能讓全國人都吃上飽飯,是一個巨大的任務。我們應該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勇於創新。勇攀高峯的品質。他那時還見過餓死人的,他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才能讓他們吃飽飯。所以他親身見過,會更知道應該怎麼做。

我們應該致敬袁爺爺,希望你心在天堂永遠快樂!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2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讓幾億人口吃飽了飯。

中國連續三次發生了旱災。連續三次莊稼都沒有豐收,沒有得到糧食。那時候人們特別餓,有的連飯都吃不飽,有的人連飯也吃不上。袁隆平爺爺眼睜睜的看着有的人餓死。我們知道因為戰爭而死的人幾十億,就這個數字,就讓我們感覺到龐大了,而被餓死的人,整整有幾百億是幾十億的幾倍,可以感覺出有多少人被活活的餓死了。23歲袁隆平就被分配到了偏遠的安江農校任教……

袁隆平找了多少年才找到那些新的品種,然而自然災害擊毀了那些“珍貴”的糧食。有一次袁隆平爺爺那裏發生了地震,別的人都走了,可是他卻沒有走,還在研究那些新的品種的水稻。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有一個是禾下乘涼夢。這是袁隆平爺爺的一個夢,在夢裏他夢見了稻穗杆比高粱還要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這個籽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的第2個夢就是雜交到覆蓋全球夢,全世界有22億多畝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高中上打交道,可以增產多少糧食啊?可以增產一5,000萬噸糧食啊,這個夢想的實現可以讓中國的所有的人都吃飽,甚至吃撐。我在視頻裏面看,雜交水稻不僅在我們中國使用,在其他的這個國家裏也有這種品種。

袁隆平爺爺可也用新品種來賣錢,可是他拒絕了,我要學習他這種淡泊名利的精神,他是祖國的驕傲。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3

相信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爺爺吧。沒錯,袁隆平爺爺就是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為多關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長沙則是享年91歲,可惜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就這樣死了。

袁隆平爺爺為了讓我們吃上一頓飽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雜交水稻,讓我們能夠吃上一頓飽飯,所以我們以後要。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糧食,誰吃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是可恥的一種行為,你們知道嗎?15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第5屆國際海水道論壇上,通過視頻發表致辭過,指出2020年我們在耐鹽鹼水稻品種選育培根技術,土壤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績,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憶畝鹼地,慌灘變良田的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

你們還知道嗎?由袁隆平院士倡議發起的,廣州市隆平院士港農業創新發展基金於當天正式設立袁隆平院士,本人以朝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的名義捐款10萬元作為啟動獎勵廣東定龍集團向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相關資料,將袁隆平敢開展科研工作提供的保障,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説了這麼多,我們以後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每一粒糧食。要知道袁隆平爺爺每天的辛勤付出不能讓它白白浪費掉,所以要好好吃飯不浪費。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4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袁隆平爺爺不幸在長沙逝世了。而袁隆平爺爺是一個為了改變別人,自己而去認真的探索研究搞發明的人。

今天在最後一節課時,老師帶我們瞭解了袁隆平爺爺。他為了不讓人們再受到飢餓。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水稻,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之父。他19歲就考上了大學從而認真的研究水稻。袁隆平爺爺只買便宜的東西,如果價格貴的話,他看都不看一眼。袁隆平爺爺的名字值1008億,可他對自己非常的“捨不得”。他早已退休,退休後的獎金他足夠他花,甚至後代都畫不完那麼多的錢,他身上只穿一件幾十塊錢的襯衣,平時也非常的樸素,可是它的水稻非常的大方,毫不客氣。

袁隆平爺爺一生有兩個夢想。袁爺爺説過“我有兩個夢,一個夢就是高產、更高產,就是‘禾下乘涼夢’,這是真正做到的夢,在我們高產雜交稻穗下乘涼。第二個夢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走出國門,讓雜交稻為世界的糧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現在還只有幾百萬公頃,要做到八千萬公頃。”

袁爺爺的辦公室裏堆滿了許多獎狀獎盃,可他卻沒有被這一堆獎狀獎盃堆的高高在上。而是跟普通人一樣平凡的過生活。袁爺爺每天早上起牀的第1件事,並不是先刷牙洗臉而是下田!袁爺爺還説過他對待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袁爺爺不僅僅是下田,而平常也很注重鍛鍊,比如説:拉小提琴,打排球,下棋,游泳等等。所以袁爺爺身體才那麼好!

袁爺爺的身體上下內外內在都是寶,我們要像袁爺爺學習。

紀念袁隆平作文 篇25

2021年5月22號的下午一點05分,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人世。聽到這個消息後,我無法接受。他讓我們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不再捱餓。他是我們全世界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91歲的他因為多功能衰竭而永遠的離開人世。他曾讓我們讓我們不再捱餓,他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是80歲的人50歲的身體。”我覺得他的精神永存。他不管多少歲,也堅持到農田裏看看雜交水稻。他有很多個愛好,如游泳,枱球……游泳曾獲第一名的好成績。但還是雜交水稻是他的最愛。

一次外交訪談。有外國人,他覺得讓別人翻譯是一種麻煩,所以自己現場説起了英文這幾句英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了熱搜,對袁隆平爺爺稱讚。但是袁隆平爺爺卻幽默地説“我的英語只是一些破碎的”在雜交水稻這方面,袁隆平爺爺是嚴肅的,但他也是幽默的。

袁隆平,爺爺雖然你去世了,但我們會像你一樣珍惜糧食,熱愛祖國,光盤行動我們也會學習你的精神,您的精神永存在我們的心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