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橋作文7篇

來源:文書谷 1.0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橋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橋作文7篇

家鄉的橋作文1

在我的家鄉——酒泉最大的小區“康盛花園”裏有一座人人知曉的“大橋”,這不但是我最熟悉的一座石拱橋,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座橋。因為,在那裏我把我最天真、無邪的幼年的快樂留在了那裏。

這是一座無名的石拱橋。橋的底下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有噴泉。春天,我常常穿着薄毛衣,套着小外套,扎着兩個小辮子跑去橋上看老爺爺給池子裏面放水。夏天,我又穿着漂亮的連衣裙,蹦蹦跳跳地跑到橋上看噴泉,有的時候,一股水就突然噴了過來,嚇得我拎着濕乎乎的裙子哭着就去找媽媽了。而秋天呢,我又小心翼翼地走在橋上,生怕像夏天一樣忽然又有水噴過來,可是年幼的我哪裏知道,不知早在哪一天噴泉已經不噴水了,而我卻還小心的張望一下,然後快速地跑了過去,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我那時很“笨。”咦,雪花怎麼這麼快就飄下來了!肯定是冬天到了。在我那小小的腦袋瓜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於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絨服來到橋上,我調皮地坐到橋的最高處,然後快速地滑了下去,滑到下面的亭子裏時,就會摔一個大跟頭,但是,小時候的我是一個不知道疼痛的小娃娃,所以,摔倒後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拍掉身上的雪,生怕被媽媽發現又對我嘮叨一番。可是現在想起來,我才會感覺到那是媽媽對我的關心與呵護。

哦,幼年的我把美好、快樂的時光留在了石拱橋上,可是不知為什麼,當我再一次走上大橋的.時候,一點也找不到以前的一切了。當我春天去大橋時,對放水一點也不感興趣了;當我夏天去大橋時,早已知道噴泉會噴到哪裏了;當我秋天去大橋時,再也不會怕那些不會噴水的噴頭了;當我冬天去大橋時,一點也不想玩小時的“滑梯”了……

哦,幼年的記憶,我不是讓你乖乖地呆在橋上了嗎?你們怎麼可以這樣不聽話,難道就這樣消失了嗎?

江南水鄉素以“小橋流水”吸引了大批五湖四海的遊客。我的故鄉——南京的文德橋讓我感受頗深,讓遊人流連忘返。

文德橋在夫子廟的秦淮河上,青石鋪就的橋面承載着人們或急或慢的腳步,它安靜地似乎在等待着什麼。古老的它與熙熙攘攘的遊人宛如在兩個世界,卻又不知怎的與人們和諧地融為一體。晚上,文德橋上燈光閃耀,燈光好似它張開着的手臂,熱情地擁抱遊人。

文德橋不寬,只能容兩輛汽車並排駛過。在月光下,它好似披上了一層如夢如幻的輕紗,籠罩着遊客。河水中映着一輪明月,平貼溜滑的青石橋邊,我斜倚着橋欄仰望夜空,一切都顯得寧靜,平靜的水,靜謐的月光,如夢如幻的橋身,都使我陶醉。

每天上學時,我都要經過這座橋,在橋上觀賞“二龍戲珠”的壁雕成了我最大的樂趣。我喜歡一個人坐在厚重的橋面上,看人們怎樣治理秦淮河,使河水淨化,看平靜的水波上映着遊人的笑臉,還有燦爛的陽光,當然其中還有我。

我對文德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漸漸長大了,自己回家時也不能從那裏走了,可我和父母常去那裏散步,看水中的幻影。

文德橋是實實在在的,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它卻是神祕的,也許是因為它的靜謐吧!

家鄉的橋作文2

家鄉的小橋,對於孩子們而言,是他們小時候的玩具。長大些,橋上的故事成為記憶里美好的懷戀。故事的人和事也是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和思考。

站立在家鄉村外的橋已經進入老年了,雖然説它是站立的,實際上站立的只有那堅韌的橋墩,而橋的脊背是彎曲的,就像一個老人彎腰的模樣。

對於我們孩子而言,橋是我們的玩具,橋上的玩耍是我們童年裏最清晰的記憶。橋頭夥伴的呼喚,夜晚站在橋上賞月的情景,頑皮的我們在橋上的塗鴉,都成為橋伴隨我們成長的痕跡。

放學了,揹着並不多的書本從橋上經過,偶爾把眼睛投向橋下的流水,腦袋也隨着移向橋邊,希望自己的臉龐印在陽光下的河水上,我們尋找着最佳的位置。流動的河水是映不出來我們的笑臉的,我們就在橋上的欄杆縫隙處一個一個嘗試着。直到橋頭,一個完整的臉也沒有找到,但是我們並不懊惱。因為明天放學還可以尋找,不過我們要從另外一側尋找水中自己的影子了。

就這樣,橋成為我與夥伴的玩具,這個玩具是固定的。特別是中秋月夜,我們習慣結伴到村外的橋上尋找月亮的影子,直到月亮在水裏的`位置移動了許多,大人們呼喚我們的聲音從遠處飄來的時候,我們才會離開小橋。

夜色下,橋像一個疲憊的老人彎着身子也要睡去似的。我們在朦朧的月色中,祝福着橋,讓明月伴它入眠。

暑假到來了,最熱鬧的地方還是村外的小橋旁。最高興的是坐着小船從橋下的水面上飄過,清亮的水面藉助陽光把影子折向橋頂,似乎讓我們進入童話的世界。小船停了下來,影子晃動着,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從橋的底部生長的草垂落下來,我們從來沒有看過倒長的草,那些寬大的葉子貼在磚縫處。它們可能每天都會把水面作為鏡子,從早到晚定會在水做的鏡子裏照個不停。

橋洞還成為魚兒的一把大傘,試想,要下雨了,躲在橋下的小蟲、水中的魚兒,還有那長在橋下的小草、水邊的小花,橋可以讓它們不經受風雨的打擊。

有時在橋旁我們也會互相打着呼哨,橋上的孩子大聲地呼喊着,我們用口哨應和着。一陣呼哨,一陣笑聲交替在水聲裏,清脆的旋律就這樣陪伴着我們,陪伴着這座橋。

冬天的橋被雪覆蓋後很沉默,怕冷的我們只是在每次經過橋欄杆的那一刻,伸出手來把厚厚的積雪推向橋下。我們側着耳朵,聽那雪下落的聲音,但雪落的聲音很細微,也許只有橋才能聽到。

雪下過了,天晴的日子我們最快樂,搶着鑽到橋洞下的冰上,把雪堆起來,堆成一個可愛的雪人。雪人存在一週以後,越來越小,直到太陽再次出來了,它就化成雪水飛走了。它沒有消失之前,我們每天都要來到此處觀察它的大小。

偶爾,寫生的大學生被老師帶着來到小橋旁,他們支起畫夾,用彩筆勾畫着,橋在他們的手中變得越來越神祕。有時我們也站在橋上自由地擺姿勢,想成為畫的一部分,但是畫面上都是橋的身影,看不到孩子的身影。我們有時在失望裏尋找着,但是畫面上還是隻有橋的影子。

橋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記憶裏的一個重要部分。

家鄉有了小橋,那些離開家鄉的人就多了一份回憶和思念。

啊,家鄉的小橋,你是系在家鄉村外的一個紅絲帶,呼喚着遠行的人們,祝福着每一個從你身邊經過的我們。

家鄉的橋作文3

橋是河流永遠的戀人。家鄉大大小小的河流多如牛毛,因此,在三千五百平方公里古蓼大地上,橋自然也就隨處可見了。

家鄉的橋,種類不同,形態有別,各具風姿。有獨木橋,很隨意地搭在又窄又淺的溪流上,展示着古拙樸素的美;有石板橋,架在滾滾東去的急湍上,讓來往行人感受到平坦和通暢;有石拱橋,別緻大方,巧奪天工,將“長虹卧波”的詩情畫意渲染得淋漓盡致;更有高數十米、長十公里的淮河特大橋,筆直、寬廣、偉岸,氣度非凡,堪稱橋樑家族中的偉丈夫。

家鄉的橋,多是依着所在河流命名。“灃河橋”、“汲河大橋”、“牛角河大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這些橋,無不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所在的位置,赤裸裸地表達着對心中河流的痴愛。

也有少數橋是取人名的,比如霍邱一中校園內的“何林橋”。“何林”指的是霍邱籍着名文學評論家、首任魯迅博物館館長李何林,他一生着作頗豐,二十九歲就編着了中國第一部關於現代文藝思想論戰的史料集《中國文藝論戰》,隨後相繼寫作出版《魯迅論》、《近二十年中國文藝思潮論》等一系列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據重要位置的光輝着作。李何林曾在霍邱一中讀過書,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校內的小河上建了一座橋,並用他的名字命名。橋因人而得名,人為橋而添彩,確是耐人尋味。其實,在家鄉,像李何林這樣的英才又何止一個兩個?蔣光慈、台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韋素園、王冶秋、徐貴祥、柳冬嫵等享譽文壇的文人墨客是霍邱人,陶勇、楊國夫等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也是霍邱兒女。他們用自己的.文才武略,從精神層面上架設起家鄉的另一類橋樑。

家鄉的橋,連通着許多美麗的故事——有捐資修橋的善舉,也有浪漫動人的神話……

我老家附近的幾座青石板橋,傳説就與一條善良的青龍有關。在民間最為流行的版本中,這條青龍因為在大旱之年憐憫百姓,私自下凡行雨,結果觸犯天條,被處以極刑。青龍死後,魂靈不散,其身軀化為我家鄉的老街,眼睛變為甘甜的龍井和温泉,爪子則成為河流上的一座座石橋,千百年來一直為老百姓帶來諸多福音。這個傳説,未必經得起考證,但確實為家鄉的小橋抹上了濃厚的傳奇色彩,引發人們幾多感慨幾多嚮往幾多遐思。

然而,並非每條河流都能感受青龍的神奇。記得我讀師範時,第一次去淮河,但見水流湍急,奔騰而下,兩岸阻斷,咫尺千里,一撥撥過河的人們無奈地等候着渡船的到來。當時我想,倘若青龍真的有靈,也該在此化爪為橋、方便民生才是。

可惜青龍始終沒有前來顯靈。直到幾年前,國家投資數億元,修建了一座雄偉的淮河特大橋,兩岸人民祖祖輩輩夢想的“天塹變通途”才變為美好的現實。“一橋飛架南北”,交通方便了,人流物流加快了,家鄉與外界的距離一下子拉得近而又近。撫今追昔,天壤有別,父老鄉親們又有誰不由衷讚歎家鄉的橋樑呢?

家鄉的橋作文4

每年春節回家,少不了要去看看家鄉的正陽橋。

漫步在那清幽迷離的鄉間小道,聽着呼呼的松濤聲,我的心又回到了孩提時代:

也是一個春天,要寫一篇參觀記了,老師便帶着我們參觀正陽橋。像一羣快活的小鳥,我們在春風中,在這迷人的小道上跳躍。老師叫我們注意觀察沿途的風景,弄清參觀的次序……我第一次被正陽橋的雄姿巍峨震撼了:在深山溝壑之間,她宛如一道亮麗的飛虹橫跨於合口兩岸。我們飛也似的跑向她,脱了鞋踏在平滑的石板橋面上,小手不停地撫摩着橋欄上栩栩如生的.石獅。“咦!這裏有一條巨龍!”不知是誰的驚叫聲把我們吸引了過去。是的,在橋的左側,迎着來水方向的,正是一頭威武的龍。他雙目有神,翹首西望。龍鯪龍角無一不是精雕細琢,煞是鮮活。我有些驚歎:天下竟有這樣的能工巧匠!……

不知不覺到了墮石巖(這是眺望正陽橋的最佳位置,其名來源於此處半壁懸空,巨石相疊),兩眼彌望的是一湖綠綠的清水,數艘漁船盪漾其間。我知道我要看望的正陽橋早已因修建魚跳電站而被水淹沒了。

水庫要蓄水了!正陽橋兩岸的人奔走相告。一羣又一羣的人來到橋上:祖居正陽的鄉民,在外地工作的正陽人,聞名而來的他鄉客,他們久久地佇立在正陽橋頭兩岸,不知是遊覽還是留戀。市政府、文保局的人來了,説正陽橋是市級重點文物,將採取就地淹沒保護。十二塊記載着橋史的石碑從橋頭運到了山頂,一篇《正陽橋淹沒記》鑿在了懸崖峭壁。

那些日子,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天天站在橋上望着水位一釐米一釐米地上升。他叫王橋,是遠近聞名的老中醫,也是遠近聞名的泥腿秀才。就住在正陽橋畔,小時拜橋為乾爹,故取名王橋。我不知道他到底與橋有多深的感情,但我確信正陽橋是他一生的記憶。“王老師,真捨不得這橋?”“是啊!一輩子與橋為伴,眼看這橋就被淹了。唉……”“橋淹了,這裏也成了寬闊的湖泊,又是一翻好風景,説不定這裏還會成為我市著名的風景區”我不知是憧憬還是安慰。他無言。良久,他突然興奮地對我説:“楊波,咱們也為這橋留下點什麼吧!”“你説怎麼做,我支持”“咱們把橋中央的題字拓下來,我題詩你做序鑿在石壁上。” ……

這字就拓鑿在擦耳巖上方的石壁上。擦耳巖在墮石巖下十來米遠處,因其地險路狹,行人經過必擦耳得名。信步來到擦耳巖,只見“正陽橋”三字蒼勁有力,真有原書風采。旁邊一首七律。詩曰:魚泉鳳嘴合口逢,綠浪影搖幾岸鬆。橫水一橋通南北,飛虹三拱向西東,憑欄獅笑留騷客,翹首龍威驚漁翁。峽湖漣漪山川秀,任她陸上與水中。王老師已仙逝一年有餘,這首七律該是他一生中的絕唱吧!

“又來看正陽橋啦?”一位鄉親的招呼打斷了我的沉思。“是啊”我搭訕着,“沒有了橋,不習慣是吧?”“開始有點,現在不覺得。你看,有大大小小的船隻,水上交通可方便了。這裏都快成江南水鄉了。”看着鄉親倖福的表情,我知道他們生活也越過越紅火了。“我請你吃魚。”我一眼瞧去,只見他簍子裏裝了滿滿一簍魚。

家鄉的橋作文5

懷着敬佩之心拜讀了國中班主任張長源老師的作品《故鄉的橋》。張老師,是您,勾起了我對故鄉的嚮往;是您,勾起了我對故鄉父老鄉親的思念;是您,也勾起了我童年時代難忘的回憶。更是通過充滿愛國情懷的作品讓我看到了故鄉經濟的騰飛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那年我六歲,過春節的時候,離我們村十幾裏地的大同鎮鬧社火。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河西娃私下裏勾搭好要去看社火。誰能想到過獨木橋時因為害怕,帶頭的小哥哥命令一個拉着一個一起過,可還沒過到一半,有一個小朋友因為暈水噗通一聲掉到河裏了,其他連到一起的小朋友也一個一個下餃子似的全被拉下去啦!頓時莊浪河裏驚叫聲、哭喊聲、流水聲混成了一片。一位鄰村姓劉的叔叔看到後,奮不顧身的跳進大冬天的莊浪河裏救出了我們。雖然我們凍得瑟瑟發抖,嚇得哇哇大哭,但還是害怕挨家長的打罵磨磨蹭蹭不敢回家,等回到家時已經把整個人凍成冰疙瘩了。那次真把媽媽嚇壞了,不但沒有打罵我,而且還哭哭啼啼地説:要不是有人救你,哪裏還有我娃的命呢?以後過河一定要小心!媽媽先把我放在火爐旁的熱水盆中暖過來,然後又焐在熱炕上,還給我衝了一杯熱熱的紅糖水喝。儘管這樣,還是沒躲過一場重感冒。至今,聽到過獨木橋我還毛骨悚然。那位救我們的劉叔叔,四五十年了,我仍然記着您。

閃閃橋其實是鋼索吊橋,跟現在越國開心農場的網紅橋一樣。在當時是為了解決過河的難題,還算新鮮事物。閃閃橋修好後,不但全村的人搖過了河,搖出了快樂,而且上下十幾裏的人都特意來搖一搖,膽子大的`還在上面騎自行車通過。慢慢地,因為過橋的人太多,閃閃橋的鋼索拉長,木板破損掉落,過橋時一旦站不穩,就隨時有搖下河的危險。閃閃橋隨之也就成了擺設,但在我青春年少的記憶裏卻充滿新奇,好玩,驚險,刺激。多少迴夢裏回故鄉,閃閃橋上搖晃盪。

八十年代末,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村幹部不怕吃苦,多方努力下,全村人都樂此不疲的投入了建橋事業,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就連上學的學生每逢週末,也都去幫助家長撿石頭、拉沙子。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結實美觀的水泥石橋完工了。石橋剪綵通車時,鑼鼓喧天,載歌載舞,祖祖輩輩的大橋夢實現了。真是:

一橋架東西結束辛酸過度史,大道通南北開創美好新生活。

那時,我已經參加工作了,每天騎着爸爸給我買的飛鴿牌女式自行車暢通無阻的過橋回家吃媽媽做的飯菜,多麼的自由快樂,多麼難忘的幸福啊!

故鄉的水泥石橋歷經三十年的風雨滄桑,在與絲綢之路無縫對接的便利條件下,在偉大祖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下,故鄉已經步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村容村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村裏的金鳳凰飛出去了,國外留學的小夥子回到家鄉發展了,家家户户都蓋起了磚瓦房,大多農家門前都停着小汽車,農業生產也步入了現代化,各種蔬菜瓜果都在我們村豐收,村上出了名的丁娃燒餅也遠銷國外市場。

《故鄉的橋》是一部橋的發展史,也是我們這代人的成長史,更是祖國繁榮昌盛的見證史。如今,大石橋看起來雖然有點衰老憔悴,但依然為村民奔向小康,走向幸福默默奉獻。

家鄉的橋作文6

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也是我的家鄉。作為一個迷人的海島城市,家鄉最令我讚歎的還要數那數不勝數、造型各異的橋了,它們有的如飛龍出海、有的如長虹卧波、有的如玉帶橫亙於碧波粼粼的海面上,更有那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統的高架橋如陸上旱龍蜿蜒穿行於城市之中。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廈門變大了。從一個靠一條海堤和大陸相連的海防小島,到由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以及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的翔安海底隧道把廈門本島和環東海域的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幾個片區連在一起的大廈門,廈門已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廈門驚人的發展速度令世人矚目,這樣的變化恐怕僅憑一個“大”字也是無法全部概括的。廈門人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聽爸爸説原來廈門人腦海裏的“廈門”僅僅是島內中山路所在的一片小小的中心區域,星期天要從廈門大學這邊去中山路購物常常會習慣性地對別人説要去廈門,所以當時外地人常戲稱廈門人為“小廈門”,如今有了這麼多方便快捷的橋樑,越來越多的廈門人不再侷限於島內這有限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廈門人到島外購房,更有越來越多的廈門人通過空中那無數隱形的橋樑到世界各地經商、學習、旅遊,到處都可以看到廈門人忙碌的身影。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廈門的交通更快更便捷了。新落成的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和原來的廈門大橋三橋並駕齊驅,使人們擺脱了北部出島幹道天天堵車的窘境;越來越多四通八達的立交橋解開了道路交通樞紐上的一個又一個的癥結,讓人們不用在一個又一個的紅燈面前消耗太多的時光,讓司機師傅抱怨的“英雄難過XXX”成為過去的歷史;同時快捷的BRT城市高架快速公交系統保證了普通市民出行的便利,從輪渡到前浦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下減到十幾分鍾,讓人恍如坐了趟時空飛車。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漂亮了。廈門海滄大橋具有東渡飛虹之稱,現已成為廈門二十名景之一。白天,在藍天碧海之間,大橋宛如一條美麗的長虹橫卧於水面之上;晚上,橋上燈火輝煌,宛如節日裏舞動的閃閃發光的龍燈。站在橋上縱覽城市燈火,真像夏夜銀河星空,顯耀閃亮,美不勝收。杏林公鐵大橋那駝峯線型的`橋身呈M字形,彷彿一條調皮的長龍在水上聳動起伏,飛躍嬉戲,令人忍俊不禁。城市高架橋上都裝有LED燈,每當夜幕降臨,橋上光芒四溢,和周圍建築上閃爍迷離的夜景工程交相輝映,到處流光溢彩,呈現出一派迷人旖旎的夜色。

家鄉的橋是迷人的,它那美麗的身姿吸引着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家鄉的橋是動人的,它無時無刻不在默默地為人們提供着便利。現在海峽兩岸提出要建設廈金大橋,這將是一條更令人激動的橋,相信未來的廈金大橋將會成為一條團結的紐帶,把血濃於水的兩岸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讓祖國統一的日子早一天到來。我愛家鄉的橋,相信它還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家鄉的橋作文7

家鄉的橋

家鄉的府河上要建一座橋!

消息如開壇的酒香,很快便在府河兩岸散播開來,人們沉浸在驚喜和興奮之中。橋啊!便利家鄉人們的橋,促進府河兩岸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橋,終於有了音訊。

家鄉的府河,是溳水的一支。溳水在雲夢的護鎮分支,其中一支東南流,經長江埠,雲夢和漢川的邊界,過王家灣船匣,匯入漢北河的,便是家鄉的府河。在長江埠到王家灣船匣之間的10公里的`府河段面,此前沒有橋,只有渡船,我童年的美好回憶都於這河和河裏的船有關。

在河畔長大的孩子沒有不會游泳撐船的。夏天,我們在軟綿綿的沙灘上築房子,我們在清凌凌的河水裏扎猛子,我們蕩着小船去上街……走親戚後回來,站在河對岸大聲喊:過——河——囉!對岸的小茅屋裏就走出一位老爺爺,慢悠悠地划着小木船來接我們,返航時,若自認為老爺爺動作慢,便會親自上陣,船尾就分出兩條明顯的水線,呈八字鬍擴展開來,小船如一頭老水牛呼哧哧向前跑。

那時,家鄉還沒有公共汽車,而河裏的船,便是我們進城的交通工具。坐船,我們可以上到雲夢,隨州,下到漢川,漢口等一些更遙遠的地方。在船上,我們可以欣賞到沿途旖旎的自然風光,還能聽到外面世界的一些奇聞軼事,而腦海中忘不了的,是關於道人橋的美麗傳説。

相傳在很久以前,鎮上來了一位築橋的道士,在雞鳴之前要在府河上修一百座橋,築成功了,這一百座橋便會永固不損。一天晚上,道人把橋從上游一直修到了下游的道橋鎮,眼看這第一百座橋就要建成了,忽然,一聲遼遠的雞鳴聲傳來,天邊出現了魚肚白,所有的橋在瞬間化為烏有。雖然這一百座橋最後一座也沒有築成,但道人的一片真心卻感動了府河兩岸的人們。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道人,把府河岸邊的一個小鎮取名為道人橋鎮(現道橋鎮)。

這個美麗傳説讓我意猶未盡,為什麼道橋鎮就築不成功這最後一座橋呢?以前,溳水的水主要從府河經過,上游的高山洪水在每年的五月會衝將下來,河水氾濫,水流湍急,要在府河上修一座橋並非易事。我想,那道人大概就是因為洪水才沒有築成這最後一座橋吧,定不會是那一聲雞鳴讓道人功虧一簣。

1958年府河改道,再加上兩處人工河道的開通,如山野丫頭的府河在家鄉人的梳理之下脱落如秀麗端莊的少女,裊裊娉娉。

我在漂泊他鄉的歲月,總情不自禁的感歎着橋的發達給當地人們帶來的便利。那陸地上的立交橋,那江河上的鐵路橋、公路橋等,無不縮短了地與地之間的距離,加速了城與城之間的經濟發展和繁榮。

沒橋的府河給了我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但心中卻依然渴慕着什麼時候家鄉也能有一座橋。改革開放之後,府河上游陸續有公路橋,鐵路橋建成並開通。但在家鄉的府河上,仍沒能建起一坐橋。

今天,昔日的道人沒能修起一座橋的地方——道橋鎮也要築一座橋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心情激動。盼來了,終於盼來了,我夢中的橋!我家鄉的橋就要開工建造了。

20xx年的冬天,道橋鎮府河大橋奠基時,府河兩岸的人民走上河堤,目睹這歡欣鼓舞的開工儀式,共同祈禱着大橋的順利施工,一起期盼着大橋能早日竣工。

歡歌起舞,鞭爆的噼啪聲把人們的喜悦心情帶上了碧海青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