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世界作文

來源:文書谷 2.4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意的世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詩意的世界作文

詩意的世界作文1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能正逐詩意的漸入侵我們的生活。從家中的掃地機器人,到圍棋屆打敗天下無敵手的AlphaGo,人工智能以驚人的速度以及霸道的方式取代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如此,機器人三大定律的存在使我們大可不必擔心被機器人統治,然而正如蘋果公司CEO庫克所説,真正讓人擔心的是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身處碎片化時代,我們的思維是否正與計算機同化?身處信息的海洋,我們的思考是否變得微不足道?在碎片化時代,我們很難利用好完整的一段時間,總會被外界干擾,因此短暫的碎片化時間似乎顯得彌足珍貴。我們利用它來讀書、來學習但往往都帶着功利性的目的。這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如今的我們在任何事上幾乎都帶着功利性的有色眼鏡去分析、評判。計算機會分析出最優解,而我們也習慣尋找最利解對自己最有益、最有利,似乎社會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簡單的劃分為有利和無利。這樣浮躁的社會風屢見不鮮,人們也默認了這樣的生存方式,並努力使自己符合大眾潮流,排擠一切異己。薩特曾感歎過:所有的人把時間花在了互相解釋以及慶祝他們意見相同上。我的天,他們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見相同’這件事。我們應當做的,不是隨波逐流,與現代社會同化,而應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精神判斷。

古之學者治學以務本為基石,在心無旁騖潛心鑽研的同時,與紛繁的世俗有所隔,才能有所成就。他們退守自己的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的限制絕斷。比如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他們高呼禮數豈為我輩所設,正是擺脱了世俗價值觀的限制,巍然獨立於天地之間。在做學問上,我們應當學習蘇軾所説的:信於久屈之中,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發於持滿之末的精神。只有與物質世界有所隔,我們才能使個人修養和道德境界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人人思維都正與計算機同化的今天,我們也變得如機器人一般冷漠無情。面對公共場合的受害者,我們熟視無睹;經濟利益面前,親人間反目成仇。這類新聞數不勝數,更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仿若計算機一般,精確計算着既得利益,忽視心中的牴觸情感。《美麗新世界》中的'人們便是喪失情感的一類人。自小的睡眠教育使他們熱愛自己的階級,而統治者認為情感是破壞穩定的首要因素,便將人民設定成厭惡情感的狀態。人們看似更加幸福,實則只是變成了一味咀嚼精英留下的殘羹剩飯的嬰兒。未來的我們,是否會變成如此?被利益表面的幸福所欺騙矇蔽?失去感情意味着失去感受七情六慾的能力,失去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能力。我們不需要冷冰冰的計算機,我們需要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正因為有了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我們的社會才能夠飛速發展;正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我們的世界才會在每一個領域都建樹頗豐。因此,我們需要李白,需要他的瀟灑自放;我們需要杜甫,需要他的沉鬱頓挫;我們需要章太炎,需要他的狷介狂傲;我們需要陳寅恪,需要他的謙沖自牧。我們需要每一種情感,需要每一種藝術,因為我們的世界不僅是科技的世界,更應是詩意的世界。

當然,科技與詩意,本應是一組並列的詞語,而不應站在彼此的對立面。孔子説過: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正是説明把握平衡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推崇的極高明而道中庸,同樣闡示了把握平衡的意義。中庸不是指中間,而是指達到最恰當的程度,達到一種最具合理性的平衡。如果我每個人都能達到自身的平衡,我們的世界定會日益美好。

王小波説: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不僅僅是藝術,更是每一個人思想與情感的彙總。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思想與情感,每一個人便有了無窮的可能性,每一個人都充滿成功的希望。在科技的世界中,我們應當保留自己詩意的世界,因為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

詩意的世界作文2

我的讀書生涯是從國小開始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生在農村,家中根本就沒有書。我把能碰到的帶有文字的紙張都看了個遍,課本中的古詩,暑假作業上的文學小故事,就連黃曆上的對聯,都能帶給我極大的樂趣。那時我在鄰村的一個國小混日子,學校裏除了幾間漏風的教室之外,別無他物,更不用提圖書館。還好我哥上了國中,我就央求他從圖書館給我借書。於是,在國小的最後階段,我讀了一些關於文學的趣味知識的讀物,一系列的“幽默故事”、“諷刺故事”、“機智故事”,還有一本又一本的《十萬個為什麼》。每次我哥把書帶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地一頭扎進書裏面,看得如痴如醉,常常忘了吃飯。從那時,我初識了迴環詩,知道了什麼叫宇宙速度,也懂得了一個屋子由餅乾做成的、河裏流淌着牛奶的國度,懶惰的人是永遠也找不到的.。

我的國中是在鎮子上度過的,那個小鎮只有一條街,漫天的灰塵籠罩的是柴米油鹽的店鋪,在那裏,是一家書店也找不到的。所幸有些同學家裏有些存貨,於是我就不斷地向同學借閲各種書籍,《西遊記》《紅樓夢》《家》……就這樣和我結緣。後來有位大叔馱着一自行車的書,不定時地來我們學校擺攤叫賣。每次大叔過來,我都會和同學一起跑過去,以犧牲一週生活費的代價咬牙選購幾本。買書的次數多了,便和大叔混得熟起來。以後再買書,大叔都會附送我一兩本雜誌,我還一直記得雜誌的名字叫《中學生閲讀》。正是從那個小小的書攤開始,我有幸接觸到了魯迅、錢鍾書、小仲馬、莫泊桑、曹禺,知道了《悟空傳》《我愛陽光》和新概念作文。雖然我從來不知道大叔的名字,甚至現在也記不得他的樣子,但是每次回憶起國中的生活,我都會想起他那老式的自行車和鋪滿一地的書,還有蹲在書堆前挑挑揀揀的好日子。

在我年少時期的有限閲讀中,我很慶幸是魯迅的作品給了我稚嫩的心靈以最初的震撼。至今我都還記得閲讀《藥》《祝福》《風波》等作品時的悸動,雖然盜版的《魯迅全集》裏面錯字漏字連篇,可就是通過這樣的文字,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對人生嚴肅而深沉的反思,第一次試着藉助文學的力量回望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鄉。年少的我第一次懵懵懂懂地意識到,即使歷史注入了扛起黑暗閘門的人的努力,在我的周圍,現實仍然押着魯迅筆下那種國民劣根性的愚昧的韻腳。也是從那時起,一種嚴肅而悲涼的心理狀態便成為了我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繼續閲讀《紅樓夢》,這種遍佈華林的悲涼之霧更是使我欲罷不能。我常常在傍晚的時候,躲在教室的某個角落,沉浸在另一個世界裏,感受着美麗文字和純淨情感的雙重洗禮。有時從書本中回過神來,看到温暖的陽光一束束灑在教室裏,恍惚間,身邊的人和物都蒙上了一種不真實的幻覺。在深深的失落感中,我不知今夕何夕,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這樣美妙的閲讀經驗陪伴着我的啟蒙歲月,讓我體驗最純粹的精神至樂,使我能超脱於現世的侷限,不至於沉溺於庸常的瑣碎生活。

後來高中、大學一路念下去,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對讀書的興趣。買書方便了,讀書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可讀書帶給我的精神的愉悦一如既往,而且變成了一種習慣,兩天不讀書便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看得多了,有時便會手癢。從高中起,我開始自己動手寫點文章,通過不斷的閲讀和練筆,慢慢尋找自己的風格。雖然不敢言什麼成就,可因為之前的閲讀積累,我始終對文字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對文學抱有一種嚴肅之情。做一個有文字道德的人,這是我的寫作準則,而這準則來自於經典作品的閲讀。

我一直覺得,是讀書塑造了現在的我。我無法想象,如果不讀書,沒有感受過文字的魅力,我這個貧窮農家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王小波説:“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我是幸運的,因為閲讀帶給了我那樣一個詩意的世界,它讓我在塵世的生活中踮起腳尖,看見了精神世界美妙的一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