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的戲曲作文(通用10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戲曲作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家鄉的戲曲作文(通用10篇)

家鄉的戲曲作文1

我是一個地道的陝西娃兒,從小在周圍人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秦腔。秦腔是我國西北地區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唱腔激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每每聽到秦腔,我都會覺得熱血沸騰,無比親切。

上國小時,一有時間我便會坐在政府廣場上那一羣吹拉彈唱人的身邊,聽他們吼秦腔,常常會聽得入了迷,忘了回家的時間。最讓我難忘的是那次看他們演《鍘美案》,裏面的包拯是個大黑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他一心想為民伸冤全要頂着來自公主和太后方面的壓力,冒着被罷官或被殺頭的危險徘徊不定。只見他捋着鬍子,一會兒抬頭望天若有所思,一會兒搓手踱步,唱腔中參夾着悲憤和無奈,似乎詢問人們我該怎麼辦呀?

突然他大喊一聲“罷了”,然後摘戴官帽,捧在手中,命令手下,立斬那個拋棄妻子,殘害手下的陳世美。“好!幹得好!”人們的叫好聲,即可淹沒在隨即響起的掌聲中,我那天也異常興奮,手掌也給拍紅了。秦腔,它集西北人豪爽,粗獷,大方,奔放,正直於一身,這也正是令我喜歡着迷於秦腔的地方。如今因為學習任務重的原因,我已經很少去廣場上聽戲了,但是我喜歡秦腔的心依然如舊。

家鄉的戲曲作文2

我的家鄉,在中國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發祥地——四川。這個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優美的景色,還有我們富有特色的川劇。

川劇的歷史,也算比較悠久了,據記載,明末清初,由於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會館的先後建立,致使多種南北聲腔劇種也相繼流播四川各地,並且在長期的發展衍變中,與四川方言土語、民風民俗、民間音樂、舞蹈、説唱曲藝、民歌小調的融合,逐漸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聲腔藝術,從而促進了四川地方戲曲劇種——川劇的發展。

要説川劇的種類,那可是多了。川劇有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和為五種聲腔伴奏的鑼鼓、嗩吶曲牌及琴、笛曲譜等音樂形式。川劇音樂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國戲曲各大聲腔體系的營養,與四川的地方語言、聲韻、音樂融匯結合,衍變形成為形式多樣、曲牌豐富、結構嚴謹、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音樂。

另外,我們川劇中還有許多絕活,如吐火、藏刀、頂油燈……我們川劇還有許多有名的劇目,如《伍三拿虎》、《三孃教子》、《白蛇傳》……我喜歡川劇在於它那有趣的四川方言,令人百聽不厭。

家鄉的戲曲作文3

豫劇是河南人引以為豪的,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傳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主要在黃河、淮河一帶流行。大部分省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佈。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但是,豫劇的起源是什麼呢?這已經很難考證。一説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後,與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而成。一説是由北曲絃索調直接發展而成。

據班社中的老藝人傳説,過去的演員大多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蔣門和徐門兩家的科班,而開封的“老三班”、“義成班”、“公議班”和“公興班”,傳説都已經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

“噹噹噹!噹噹噹!”讀着讀着,我彷彿聽到了豫劇樂隊武場的伴奏聲音,是那麼鏗鏘有力。豫劇樂隊武場的主要器樂有板鼓、堂鼓、大鑼、手擦、小鑼和梆子等等。加上其它附屬板式唱腔中的各種鑼鼓點,總共不下百種。

豫劇是河南的代表,是河南的特別之處,我身在河南,為河南的豫劇而感到深深自豪!

家鄉的戲曲作文4

提起戲曲,我真的跟他很有緣。因為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喜歡戲劇,尤其是我的爺爺、奶奶,他們不僅喜歡聽戲,而且,還很會唱戲。所以下面就由我細細道來。

每次過年回老家時,我們都不會錯過奶奶爺爺唱的戲。每次奶奶唱戲時,不管角色還是唱腔,都是變化多端的。奶奶有時扮娘子,有時扮書生,還有時裝扮成少年郎。音調有細有粗、有高有低,非常的專業。有一次,奶奶唱哭戲那一段時,真的哭了出來,非常投入,迎來了很多觀眾的喜愛,所以表情也很重要的。還有那麼多的台詞,奶奶都能很準確的背出來了,我真的很是佩服她!

當然,沒付出就沒有收穫!每年大家都在家歡天喜地的過年吃餃子時,而奶奶卻在寒冷的冬天排練戲曲,一場接一場的演給大家看。家人們都在家用各種方法取暖時,而奶奶演出時穿的戲服裏卻穿了很少的衣服。為的是顯得不是那麼臃腫,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視覺效果。爺爺奶奶他們唱的戲可是老家馳名中外的。據我所知,爺爺奶奶唱戲都唱了十幾年了。難怪每次表演時台下都有很多他們的忠實觀眾。

其實,我很喜歡他們對戲曲這麼感興趣,因為每次他們聽起戲來,心情都會倍好!我希望我也越來越喜歡戲曲,讓我們把這個習俗一起傳下去吧!

家鄉的戲曲作文5

記得我小的時候,大概從三、四歲開始,就很喜歡跟着大人們,去看戲。那時候,家鄉的戲曲是雷劇。看多了,有時候不管閒着忙着,嘴裏總是哼着一些小調,即使嘴裏不哼的時候,也在心裏旋起一段段歌律,雖然那時候小,只是覺得好聽,便也哼着。同班同學也會跟着大人去看戲,卻只是在那裏玩耍,並沒有真真的喜歡,我那個時候,説不上來,喜歡那種雷劇專有的調。偶爾還能哼上兩句,雖被大多數人不解,我卻也樂在其中。

後來,大概在我五、六歲的時候,隨着搬遷,並不能跑去戲台看戲了,也只能買來一些碟片,在電視裏看,可是還是沒有以前那種擠在人海中看的那種感覺好,那個時候,都是愛戲曲的人,大家聚在一塊,邊看邊聊戲裏的內容,我懂得不多,卻喜歡熱鬧。只是,聽説家鄉的雷劇逐漸落寞,自己心裏也漸漸的涼了,也是,漸漸的,大家只是聽歌,好像戲曲都只是老一代人的時代了,我有點失落,卻也是無能為力。

可是,至今我都還保持着這個看戲的習慣,聽到哪裏有戲了,自己會立馬跑去看看,現在,看戲的人少了,可是,還是能激起我的愛意,真希望,家鄉劇能發展的越來越好,這樣,便有更多的人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家鄉的戲曲作文6

淮劇是我家鄉中戲曲劇種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戲,流行於淮陰、鹽城等地。

淮劇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員的服裝、化粧不像京劇那麼複雜、那麼講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粧也是一樣,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裝,和戴一頭假白髮,再化粧成一個老太婆的樣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劇,臉上畫臉譜,服裝還要穿得像

展翅要飛的燕子似的。

淮劇的唱聲也不像京劇那麼粗或細,而且淮劇表演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劇表演過程中基本都要唱,還要在場上在走來走去,做出一些隨表演的變化而變化的表情,可淮劇則就不那麼麻煩,只要你稍稍改變一下聲帶,做一些極奇簡單的動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較有名氣的淮劇有:《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和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後,還編出了一些現代的淮劇。這些淮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給我的家鄉的人民帶來了歡樂。

這就是我家鄉的淮劇,一個具有活力、頗具魅力的戲曲劇種。

家鄉的戲曲作文7

説到戲曲我並不陌生,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個老戲迷。

每到星期天,爺爺奶奶就打開電視,換到戲曲頻道,一整天都在看電視,看戲曲。他們一點兒也不煩,而我也很愛看戲曲。我的.爺爺奶奶看過很多部戲曲,而我只看過一部分。所以我以後還要看更多的戲曲,長更多的知識。

我們河南的豫劇很有名,我的爺爺奶奶也愛看喜劇,看過很多部。還很愛看梨園春。我們河南有很多部戲曲,我的爺爺奶奶全都看過了,也快看梨園春。我有時候也跟爺爺奶奶一起看梨園春。所以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文化很有內涵,讓我覺得我們中國很強大。

今年我們的六一兒童節就有一部戲曲,我們聽得非常認真,特別愛他。我感覺也很好聽。所以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也非常喜歡戲曲,所以我會認真學。我記得有一次爺爺奶奶連飯都不吃了,一直在看戲曲。這一點讓我感覺到了他們對戲曲熱愛。

下面我就來説一部我看過的戲曲,穆桂英掛帥,我看過這一部戲曲以後,感覺穆桂英他很偉大,而且願意幫助別人,所以我也要向他學習,以後好好學習,向他學習,而且我還要告訴其他人也讓讓其他人向他學習,所以我一定要感謝他。

我非常喜歡戲曲,而且有很多感受,你呢?

家鄉的戲曲作文8

記得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每天都會看見爺爺帶着老氏鴨舌帽,拿着收音機,搬着小板凳,坐到靠着牆邊的樹底下,收音機裏播放着“吱吱呀呀”的唱戲聲,我一聽到唱戲聲,便會爬上牆頭,悄悄地爬向爺爺靠着的那棵樹,當然我可不是去聽戲,再説我也不喜歡聽,只是湊個熱鬧,享受一下那爬上樹後的得意之感罷了。我爬到那棵樹後停了下來,手抓住樹枝,腳輕輕的踩着旁邊的屋檐,輕輕一蹬便上去了,但偶爾還是會踩掉上面的瓦,踢掉幾塊土塊,爺爺也有時聽到‘呢’的一聲便向四周看看,沒發現任何人時,便繼續聽戲,我卻捂着嘴在上面偷笑,滿心的得意和歡喜,覺的無聊了,再扶着大樹的枝,再偷偷下來。終於有一次,奶奶在我爬上牆頭時發現了我説:“看看你淨瞎跑,摔着你就不能了。”可是,我哪裏會聽,自從奶奶説過我以後,我反而不管有事沒事都上樹上去玩。

有一次,我又聽到爺爺在播放着老戲曲了,我便再次偷偷爬上樹向下一看,爺爺竟然不在樹下,那會在哪兒呢?我都聽見爺爺播放的老戲曲了,我坐在樹權中間遠處眺望,突然看到了一個小戲台,哦,原來是台上的人在唱着爺爺經常聽的老戲曲,那爺爺去哪兒了呢?忽然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背影,原來爺爺也在那看戲,我便飛快的跑去找爺爺。

哇!看戲的人真多,擠來擠去人山人海,所有的小孩子幾乎都是騎在大人的脖子上,只有我在人堆裏邊擠邊喊着:“爺爺!爺爺!”,突然有一隻手拽住了我,我心裏一慌,回頭一看,原來是爺爺,爺爺説:“誰讓你來的?不怕走丟了?”我深吸了一口氣,沒有做聲。爺爺把我舉過頭頂,騎在他的脖子上。我本是不喜歡看戲的,但是看到台上的人穿着大子,臉上畫的花臉,一會兒變成了黑色的,一會兒變成了白色的,一會兒變成了其他顏色的,顯得有些喜趣,便不再鬧着回家了。

感覺沒過多久,大家突然鼓起掌來“嘩嘩譁”,掌聲雷動,隨後一個接一個的離場,爺爺説:“走吧,戲演完了”“啊,這麼快”我吃了一驚。這是我第一次感覺看戲的時間過得飛快。爺爺説“怎麼?還沒看過癮?下次在帶你來看,説完爺爺就拉着我的手回家了。”

如今,一晃便是十年,和爺爺看戲的事依然記憶猶新。無論未來走到天涯海角,它將都是一種牽掛和眷戀,與我緊緊相隨……

家鄉的戲曲作文9

我的家鄉——重慶,是川劇的發源地之一。其實對於川劇,我還是多少有那麼一點了解的。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活動,主題為"戲曲進校園,經典共傳承",我的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首先便是經典曲目“鬧海棠”。這是一個由各種樂器組成的節目,樂器多而不雜。成功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櫃中緣,當聽到這個詞語,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櫃中緣是什麼呢?主持人講了故事的開頭,引出了一段戲曲,我特別興奮的往下看。終於知道了,一個母親要給女兒去説婚事。媽媽,傻哥哥,一起去了舅舅家提親,家裏來了個被追殺的岳飛的兒子——嶽雷。女兒意外救了他。但怕他們誤會,就叫他快走,可不巧的是。媽媽忘拿了錢包,讓哥哥回來取。情急之下,嶽雷躲進了櫃子裏。可恰恰媽媽的錢包也在櫃子裏。不管女兒怎麼做?哥哥就是要開箱子。嶽雷也因此被發現了,這時在外的老母也趕了回來。看到這一幕,就更不解了,反手給了愛女一巴掌。經過了漫長的解釋,終於把事情圓滿解決了。兩人也定了親,所以稱之為櫃中緣。

還有變臉和評戲與快板差不多的川劇,大家都興致勃勃的看着。這天太陽也是毒得要死,更何況500多人。操場擠成了馬蜂窩,試問就連在舞台下坐的我們都這麼熱了,而在台上演出的前輩們……

向國粹致敬,把經常傳承。今天的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家對經典的喜愛!

家鄉的戲曲作文10

我本來是不喜歡聽粵劇的,總是覺得曲中敲打的樂器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簡直就是在製造噪音,唱曲的人在那兒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什麼,反正就是感覺很吵鬧。我外婆卻是一個粵劇謎,幾乎每天都會去公園聽“私夥局”唱曲。看見外婆這麼如痴如醉,我懷着質疑粵劇魅力的心情,決定上網去了解一下粵劇文化。

原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説過“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把粵劇與中國最古老的崑劇相提並論,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從此,“南國紅豆”成為粵劇的美稱。

粵劇又稱“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間。舊時,佛山的粵劇戲班有一個慣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個戲班都會返回佛山,解散舊班底,重組新班。而新班的首場戲定要在祖廟萬福台上演,審閲通過之後,新班才可以乘着紅船下到廣東四鄉演出。粵劇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崑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隨着廣府人徙居海外開枝散葉,粵劇也變成了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可謂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粵劇。

看來是我不會欣賞粵劇這一人類文化遺產,是我誤會了粵曲所藴含的文藝特色。粵劇簡直一個無窮無盡的海洋世界,以後我還要多點去了解粵劇文化,掌握更多粵劇知識,讓身邊的人都認識粵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