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1.1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飄香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5篇)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

記憶中的清香,是粽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還有些涼,當我還沉浸在夢鄉時,奶奶已經揹着小筐,來到了河邊。清晨的空氣中,氤氲着一股濕意,熟睡了一夜的魚兒又開始在河中招搖,賣弄着它們柔軟的姿態。奶奶捋起褲腿,光着腳丫在並不深的河流中走動,待到蘆葉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選着蘆葉,把最嫩最青翠的蘆葉放在籃筐裏。忙碌了一個清早,奶奶滿載而歸。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掛着微笑……

太陽已攀上樹梢,我被清晨的鳥鳴吵醒。起來坐在桌角,猶帶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粽子。奶奶輕輕地將一片已經洗淨的蘆葉拿起,將它的一端捲成漏斗狀,接着用勺子將米放進“漏斗”中,再把其餘的部分捲上“漏斗”,最後用一根粗線將其系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蘆葉越來越少,奶奶的動作越來越嫻熟,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幾十個。奶奶又開始生火,待水煮開後將那些胖乎乎的粽子倒入鍋中……

粽子的'香,飄蕩在那口大鍋的四周,飄蕩在農家小院上空,飄蕩在我歲歲的童年裏。我總是忍不住那粽香的誘惑,不顧剛出鍋的粽子燙手,慢慢解開它的“腰帶”,脱掉它綠色的外套,輕觸它潔白的肌膚。忍不住咬它一口,滿嘴都是粽香,令人回味無窮。我幫奶奶也剝一個粽子,遞到她的面前。奶奶會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窩在我眼中卻依然很清晰,她彷彿是為我的懂事而笑。

現在的河流越來越髒,再也採不到以前那樣新鮮的蘆葉了。端午節,也只能外出買粽子吃,再也嘗不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了。可甜美的回憶,温馨的畫面,總會在夢中出現。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2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個“魔術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麼把戲粽葉就捲起成了圓錐狀,有時捲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後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看着奶奶這麼容易就包了那麼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的故事,我聽着屈原的悲壯故事,想着划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粽葉一邊看着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説你先吃。我跟媽媽説:“奶奶不愛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粽子,只是捨不得吃,留給我們吃。”

哦,原來粽子裏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麼好吃!我愛端午節,愛好吃的粽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説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説:“你想包粽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説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粽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往“漏斗”裏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着就開始包粽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説:“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着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裏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沒等到粽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粽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4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思量當年,端午起源,汨羅江畔,楚國屈原。

江中的波濤如聚如怒,狂風劃過你的臉頰,那個吟唱着“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嗎?那為什麼任那江水浸濕他的足跡,任那西風撩亂他的髮絲,任那波濤沖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敵人踐踏楚國的尊嚴?別了,我的祖國;別了,我的故鄉;別了,我眷念的山河!

隨着一塊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軀沉下了,靈魂昇華了,你化作一縷粽香,雖然淡不可聞,但卻經久不散。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連篇累牘,迴歸正題。於是,五月初五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了別樣的色彩。

“粽葉香裏説屈原,聽取鼓聲震天。”號令起處,千舟競渡,分開波濤,踏起重浪,萬龍競躍。一點雄黃,幾裏飄香,驅走百毒,帶來安康。

但端午節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怕仍是那粽子吧!

你看那粽葉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隻只碧綠的稜錐;你看那線繩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誘人的香粽;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鍋鍋四溢的.粽香。

一手執粽,一手剝皮,糯米微露,粽香四溢,輕聞其香,心曠神怡。

現在,我正坐在考場上,端午的粽香已隱隱飄來。況且,今年端午節與父親節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濃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猶如一片大海,而端午節恰似這汪洋大海上的一葉龍舟,千百年來未曾沉沒,反而更加絢爛多彩。中華文明又如一隻茶壺,粽葉便是那香茗,經過歲月的浸泡,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覽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續不斷者,唯我中華文化,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粽香悠然飄來……啊,又是一年端午粽飄香!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5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當大街上孩童們唱起了這首歌謠時,我就知道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了。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給我包粽子吃,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已經忙開了。

你瞧,奶奶先把粽繩、粽葉煮好洗淨,剪去粽葉兩頭,然後把米洗淨,把紅豆、紅棗和糯米混合。奶奶説:“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邊做示範動作邊説,“卷好的粽葉裏放上糯米,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我認真地聽着,眼睛盯着奶奶變魔術般的雙手。最後,奶奶在中間放了一顆紅棗,用線繩纏繞兩三圈,系成活釦,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奶奶包得那麼得心應手,我也忍不住想露兩手。奶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温和地説:“玲玲,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看着點,跟我一塊兒包。”我愉快地答應了,心想:包粽子一點也不難。

奶奶先把粽葉平放在左手心,然後用右手捏住粽葉的邊,向裏翻轉捲成冰激凌蛋筒形狀。“放糯米,壓緊!”,還沒等奶奶説完,我的米“嘩啦”一聲撒了一地。頓時,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奶奶微信着對我説:“遇到困難,不能輕易低頭,每件事從不會到會總要有個過程。”聽了奶奶的話,我繼續包起來,經過反覆實踐,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裏樂開了花。

粽子出鍋了,滿屋皆是清香四溢。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覺更是香甜無比!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啦!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

媽媽早早就把菖蒲艾草掛在了家裏大門上,門口縈繞着一陣陣淡淡的艾香。傳説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寶劍戰勝水怪,拯救了老百姓。後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保護財產和生命。我把豆豆送我的五色絲線栓在手腕上,這可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呢!按照家鄉的習俗,端午節要回外婆家拜節,媽媽説,在古代這也叫“歸寧”。

在外婆家,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粽子。青青的粽葉,雪白的糯米,綠豆,紅棗,擺上滿滿一桌。我也會和外婆一起學着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放進去,我還在米中間藏了一顆胖胖的紅棗。咦?這是怎麼回事,米怎麼在變少了?低頭一看,哎呀!不好,米在往下漏。我趕緊補救把粽葉卷好,總算不漏了。我把粽葉尾巴全部捲起來,用手指壓住,用棉線開始捆粽子。一來二去卻總是捆不好,好沮喪!只好向外婆求助,外婆笑眯眯的'接過我手中的粽子,三下五除二像變戲法一樣,就把粽子捆好了。我們分工協作,不一會兒盤中的粽子就變成一座小粽子山,太有成就感啦!

吃粽子咯,外公端出熱騰騰的粽子,我顧不得燙手,拿了一個粽子解開棉線,剝開墨綠的粽葉,趕緊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潔白的米團裏露出了深紅油亮的紅棗,哇,我吃到“寶石”啦!我心裏想。

外公告訴我,在他的家鄉汨羅,每年端午都會在汨羅江舉行紀念屈原的活動,最隆重的就是賽龍舟了。我多想也去汨羅江觀看賽龍舟呀!

掛艾蒿,吃粽子,賽龍舟,原來這就是家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7

説起端午,你肯定會説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粽子賽賽龍舟?這樣説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裏,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説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説,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説“端午安康”。

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眾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為“九”為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同理,“五”為陰數,五月初五為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裏,“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通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為傳統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為安。為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着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着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説“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藴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8

偶然間,飄來一陣陣桂花香,眼前彷彿浮現那晶瑩剔透的桂花棕,清甜在味蕾上翩翩起舞,心頭卻泛起絲絲苦澀……

端午節,或是遊子歸家的期待,或是全家團聚的歡喜,或許是一個人心中那抹濃濃的思念。而我,有份思念想寄予您。

記憶中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還記得您回眸時慈祥的微笑,還記得您手中停不下的動作,拿、卷、包、放,行雲流水般嫻熟的手法不禁讓我眼花繚亂。那飽滿的`糯米,在您手中輕輕掂量後,被送入棕葉的懷抱,恰如其分地安在最適當的位置,再輕輕翻折,繩子一緊,一顆完美的粽子便躍入了盆中。

您知道我喜歡小小形狀的粽子,粽子在您手中便變幻出小巧玲瓏的模樣,一個接着一個,一串跟着一串。您知道我喜歡門前桂花的香氣,您便把桂花蒸熟、濾出汁液,拌入糯米,開蓋後,那熱氣升騰的小粽子便帶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每年端午,我都嚷嚷着要您教我包粽子,每一年我都半途而廢,最終爬在椅子上等您在我的碗裏放上一串熱氣騰騰的小桂花棕。

望着桌上這一袋包裝精美的粽子,硬繩捆綁着、塑料膜包裹着,比您做的粽子大了幾倍,沒了清甜的桂花香氣。現在的我,再也聞不到那誘人的棕香了。

太奶奶,我想您了,我想您的小桂花棕,我想您慈祥的笑,我想與您共處的時光。記憶深深淺淺,模糊而又清晰。清晰的是您的模樣,模糊的卻是我再也觸摸不到的桂花棕中濃濃的慈愛啊!

最最親愛的太奶奶,我總能在端午時想起您,可思念着您的心又該飛往哪兒呢?

端午,願你與你想念的那個人,一切安好。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9

一個個香噴噴的粽子,一場場鑼鼓喧天的龍舟賽,一張張興高采烈的笑臉,勾畫成了今年多姿多彩的端午節。

這幾天一直雷雨不停,如瓢潑一般,上天是開心了嗎?原來是端午節來了!

今天早上,我家裏也忙碌起來了。早晨,媽媽的`喊聲打破了家裏的寂靜:“快點起牀,包粽子啦!”語音剛落,我一下子從牀上彈了起來,衝到了餐桌上。“哇!”桌上擺滿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大盆糯米擺在上面,還有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金黃的鹹蛋黃……奶奶動作嫻熟,把一小團糯米放在粽葉上,然後加上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鹹蛋黃,接着又加了一片細長的粽子葉,三兩下就成了一個像金字塔的形狀,最後,又用牢固的繩子,一圈又一圈地把粽子捆了起來。才僅僅過了半小時,鍋裏就擺滿了粽子。

媽媽調好了火,開始煮粽子。剛開始,聞不到什麼香味,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粽子慢慢地開始散發出清香。終於,粽子煮好了!當媽媽揭開鍋蓋的那一刻,粽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大家都陶醉在了其中。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圍着灶台打轉,只等媽媽一聲“好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我剛想伸手去抓來吃,可馬上被媽媽制止了:“小傻瓜!你以為自己是‘鐵砂掌’啊!你會被燙傷的!”我吐了吐舌頭,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過了一會兒,我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仔細地看了看,再小心地把粽葉慢慢剝開。啊!粽子馥郁的清香再一次撲面而來,我咬了一口,白晶晶的糯米,軟軟的,特別香,特別甜。我享受的表情浮現臉上,心情也頓時變得更加愉快了。

端午粽飄香,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笑臉,就是端午節那幅最生動優美的端午畫啊!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0

又是一年五月五,粽香悠悠,記憶的精靈帶着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

早晨的小院裏,我坐在木凳上,歪着小腦袋,看着奶奶包粽子。一盆昨夜泡的糯米,一把鮮綠的粽葉和一盤紅紅的棗兒擺在奶奶面前。只見奶奶將三片粽葉在手中排好,中指和食指一夾一轉捲成漏斗狀,然後將糯米放入其中輕輕壓實,又拿起一顆棗放入其中,再將粽葉神奇地轉來轉去,接着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三下兩下,繞來轉去,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就呈現在我的`眼前了。

看着奶奶手中翻飛的粽葉,嫻熟的動作,讓我佩服極了,這哪裏是在包粽子,在我的眼中,分明是在製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那情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那時只想着吃粽子,並不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奶奶一邊忙碌着,一邊給我講着。我從奶奶那裏知道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當粽子的香味飄滿小院的時候,奶奶把粽子端到了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拿一個剝開粽葉,裏面白白的糯米露了出來,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咬上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如今,我在蘇州讀書,每到端午節沒有機會看奶奶包粽子了,但腦海裏總會浮現出小時候奶奶為我包粽子的情景。

現在我吃過很多花樣的粽子,但我始終覺得奶奶包的粽子好吃……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端午節作為我國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於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於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着無比的悲憤,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地百姓聞得屈原投江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於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裏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取來米飯,用葉子包着,用絲線扎着,以免鬆散,然後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着“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後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風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又如解粽節、菖蒲節、浴蘭節等。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讓我們品着粽子,聞着艾草菖蒲的清香,聽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收穫知識,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戴五彩線,喝雄黃酒,吃粽子,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

一大早,媽媽就着手準備包粽子了,我在旁邊給她打下手。首先,媽媽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這個時間我和媽媽把粽葉洗乾淨,把火腿和蜜餞切成丁。一小時後,把糯米和花生裏面的水倒掉,然後把火腿和蜜餞一起倒進去,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就緒。

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兩隻手上下翻轉,把一片粽葉折成漏斗狀,把剛才拌好的食材放進去,再把鬥狀尾部的粽葉往回折,蓋住米,用細繩纏繞並綁好。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大約兩個小時後,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直接放進鍋裏煮。我守着灶台,聞着飄散出來的陣陣粽香,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約一小時左右,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剝開粽葉,露出白裏透紅的粽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紅紅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小朋友們,趕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吧!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3

“仔仔,吃粽子啦!”聽到媽媽這句話,我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興奮地跑向飯廳,哈哈,又到夢寐以求的端午節啦,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這實在是太棒了!

記得第一次對端午節有印象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吃粽子的由來。曾經有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為被皇帝冤枉,他悲憤之下跳了汨羅江。後來百姓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用粽葉包上米扔到江裏餵魚蝦,從此包粽子的習俗就沿襲了下來。之後的兩千多年裏,人們每到端午節就會包粽子吃粽子,以此來紀念屈原。而我第一次在吃粽子時還很遺憾:哎,要是吃到這好吃的粽子,也許屈原會放棄投江也不一定呢!

每年我最喜歡的`除了吃粽子,就要數看着姥姥包粽子了。她總會在包粽子前先給綠盈盈的粽葉洗個澡,然後雙手靈巧的一卷,粽葉就變成了一個錐形的桶,然後把白白的糯米放進去壓實,加一些豆沙,最後用粽葉把糯米裹得嚴嚴實實,再用白線纏繞紮緊,一個可愛的綠粽子就成型啦!等到出鍋後,冒着呼呼白氣的大粽子,慢慢的剝去它們的外衣,露出亮晶晶的白糯米,香噴噴的味道聞起來會讓你饞的受不了,輕輕地沾點蜂蜜咬一口, 黏黏的、糯糯的,好吃極了!

又到粽葉飄香時,聞到香噴噴的粽子你怎會不愛端午節呢?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4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回來的艾草插在門上,説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兒只是感受着其中的熱鬧,不懂其中的含義。

説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其樂無窮。每當端午一到,媽媽便在頭一天晚上,抱來一盆糯米浸入水中,準備好各種餡料。第二天早上,我們把洗淨的糯米瀝乾,我便用綠的棕葉,包成三角形狀,裏面放上糯米和大棗,或者醬好的五花肉,或者蛋黃等等,喜歡什麼就包什麼餡。包粽子的時候,媽媽就講起了粽子的由來——傳説中,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亡,老百姓為了不讓大魚吃敬愛屈原的身體,就在江中投入了好多粽子,給大魚吃。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追問着,屈原的故事,在故事中,包完了粽子,還總是意猶未盡。

粽子包好了,我們開始一鍋一鍋的煮熟,放在大鍋裏煮上三四個鐘頭。把煮好的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桶冰水內。涼了以後剝開竹葉,咬上一口白白嫩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害羞地露出了頭,蘸着白糖吃,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尋味。細細品嚐,你能品嚐出春天的味道。鹹粽子吃起來也非常的可口,裏面的肥肉,以肥而不膩,在上面澆上醬油。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還有很多剩餘的粽子,我跟着媽媽一起饋贈給親朋好友,收穫了一片歡聲笑語!這時候我就感覺特別自豪和幸福,這裏面可也有我的辛勤勞動呢!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15

“五月端陽節,家家粽子香。”歷代詩人對粽子情有獨鍾,在端午這天,飲酒品粽之餘,還以粽子為題材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做粽子的情景。粽葉要用新鮮的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她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煮粽子時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燒開了後換小火慢慢煮,爺爺奶奶們習慣用土灶,把粽子煮好後就放鍋裏燜一個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

大文豪蘇軾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餞為餡的粽子,留下了“時於粽裏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醃酺貴,知味易牙同。”寫盡了火腿肉粽的妙處。粽子不是相思物,兩字相思寫不成。唐代殷堯藩詩云:“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説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表達了背井離鄉的遊子,重返故里時的激動之情。清代儒學大家謝墉筆下的粽子另有一種情調,在京城做官時,他念念不忘家鄉的粽子:“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借粽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餈粽美,青青米果新。”粽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成為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