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根作文

來源:文書谷 2.5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根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根作文

關於根作文1

人類有一種內在的生命欲求,那就是“尋根”的意識,人生中的“根”意識。美國作家哈利的小説《根》風靡全世界,經久不衰;香港鳳凰衞視攝製的電視專題片《逝去的家園》,使多少人感慨、讚歎、沉思?餘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千年一歎》,又讓多少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徜徉、回味、留連忘返?這些社會與人生的現象,本質上都是我們人類共通的“尋根”意識的表現。

當然,人在剛出生時,沒有生命史,沒有文化的意識,不會去尋根;人在少年、青年時,風華正茂,所關注的是當下,所瞻望的是未來,不願去尋根。可是,當人們進入了中年,特別是步入了老年時,一股濃郁的尋根意識便逐漸地凝聚凸現出來:思鄉之情越來越強烈,回顧過去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時彷彿覺得現時似乎已不重要,逝去的年華則是那樣誘人。人生的“根”意識是隨着生命的流逝而漸趨強烈的。

實際上,不唯個人之生命有其“根”,一切自然物的形態都有“根”;順着“根”,人們可以追溯其最原始的存在狀態。人類創造的一切文化的樣式更是有其“根”,所以,文學有文學史,哲學有哲學史,歷史學本身也有一個史學史。民族有民族之根,文化有文化之根,精神也有精神之根,國家自然也有其根。萬物皆有“根”,萬事皆有“根”,於是,尋根意識成為人生中普遍的也是必然的觀念。

那麼,被認為專注當下此在享受的現代人為何也會有強烈的尋根意識呢?實際上,現代的“尋根熱”有非常深刻的背景,那就是人類生存方式的困境——孤獨。

葉梅在小説《五月飛蛾》中描寫了農村姑娘二妹,因賭氣獨自一人離家到了城裏,徘徊一整天都找不到親戚,最後坐在路邊,看着車水馬龍的人流,心裏想:“為什麼在石板坡,方圓幾十裏的大山只有幾十户人家,但隨時都能感覺到人的存在,某人唱支山歌某家爭個嘴大家都知道,某人去砍柴去走人家,大家也都看得明白,而在城裏卻感覺不到人呢?密密麻麻走來走去的人是不是都匯到那層網裏去了呢?”在滾滾的`車流人流物流的裹脅中卻感覺不到有人,在冷僻的山間村舍小溪旁卻始終瀰漫着一種人情味,這是何故呢?因為現代人的生存領域無數之多,要做的事無比繁雜,人們沒有時間、沒有興趣,也沒有心情去關心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人和事,人人如此,造成人人都覺得無比孤獨與惆悵,教育論文《人生中的“根”意識》。

所以,現代人的孤獨,不是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的缺失——如被拋棄到荒島上的魯濱遜式的孤獨,而是身處繁密的人際交往之中,身居熙熙攘攘社會裏的孤獨。在存在的層面,人們熱鬧得很,每天也許要與數百人打交道;可是,在人生的層面,人人都不關心他人,他人也不關心自己,所以,在內心世界,在人的精神領域中,人們倍感孤獨。這便激起人們一波又一波的故園、故鄉、家族史、生命史等等的尋根熱。而這一切,又無不都是人生之“根”意識的表現。

不過,人們去尋根,不能僅僅是回顧過去。正如現代生命科學已經證明了的,決定一切生命體的是其剛剛形成時所含藴的“基因”。所以,生命之根是“基因”,它決定了生命體的性質、發展等;而文化的樣式、精神的樣式、實物的存在,可以説皆有其內含的“基因”,是這些東西決定了它們的存在及發展。因此,尋根者,並非僅僅是追溯萬事萬物的最初形態、最先的存在樣式,而是尋找其“基因”,以把握事物的性質及發展變化。

在人生中,每一個個體瞭解別人易,理解自我難;認識社會易,看清自我難。人要真正認識自我、掌握自我,從而規劃自我的人生之路,就必須不斷地回顧過去,反省生命的歷程。這是掌握自我人生性質的主要方式,也恰恰是人們把握未來發展方向的最佳方式:走何路,如何走,以及怎樣發揮自我的長處,避免弱點。因此,人們若能不斷地“尋根”,必可為人生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於根作文2

每一片葉子都是泛黃而落地,每一片樹皮都是帶着不可洗脱的黃色,每一條樹根都是與泥土融為一體的。

中國人的皮膚為什麼是黃色的,興許已經有了不少的科學解釋,但奶奶——一個一輩子作為農民的人説,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就紮根黃土,這個顏色就是我們的跟,多少人啊,早就忘記了。

沾土的萌芽

出生在一個農村裏,我似乎沒有選擇的要參加勞動。因為農村人的腦袋裏千百年來就種下一顆種子——只有耕田,才能活口。誰人家也不會懶,即便我們姐弟三人,也不例外。

誰家的孩子去了,自然也幫不了什麼大忙,就愛着田裏的田埂上挖黃鱔。打小我就好動,看着會動的什麼東西都不會,為了一隻青蛙,我們奔騰在這一片看似骯髒,卻養育着我們的這片泥田裏。不時還一個倒栽葱,嘴裏還能咬着一把泥土,也管不了什麼了,卻在一個傻勁地在笑,也不知道身上已經沾滿了泥土的氣息。

“幹”了半天活,收穫確實卑微,只是一直樂乎了一整天。母親和奶奶看着我們三個的樣子,氣急敗壞的,揪着我們三個到小溪裏頭,把我們洗個乾淨,趁早太陽的光了,還把衣服洗了,掛再樹上。小溪不是很深,只到兒時的膝蓋,倒不至於把我們沖走。雖然太陽已經偏離了正上空,往西邊跑去,母親還是要繼續把田練好。太陽這麼猛烈説不定要鬧乾旱,得儘快插上秧苗。

路過的耕作人看着我們三個,也不免説母親生了三個勤娃娃。母親通常尷尬的回答,誰叫他們生活在這種黃土上,命啊!奶奶對我們説的,卻又別有一番感覺,她常提起過去他們吃糠團的日子,吃上頓愁下頓,我們是辛福的。

紮根的樹苗

或許真正是辛福吧,村子裏的人大多離開了村子,留下了不少土地,我們卻多了不少土地,可惜荒廢的依舊是那麼多。

奶奶的眼睛已經沒辦法看到這一個世界的.光明,我沒法想象她內心的那一份孤寂與悲涼。我們三個確實也長大了,自然我們的勞動力就不容忽視。

太陽正準備爬上東方上的一頭,我們已經爬在了田崗上,帶着一絲泛黃的肌膚已經溢出的汗液落在黃土上,帶來一絲鹹意。確實,別人家的孩子此時在幹什麼,我不得知,但農村孩子像我這樣。

趁着太陽還不是很兇猛,在田崗上的人都得抓緊手腳。農田可能會乾涸,必須趕緊把田練好,插上秧苗然後引水進田。所以母親不會輕易讓我們歇息的,手停口停嘛!

廄得曾經鄰居的孩子回來,説回來當做旅遊,我確實不禁有一些疑惑。但也我們三個確實很是不習慣他們回來,他們的孩子皮膚白皙得像在牛奶浴裏找不到人,而我們,趴在地上,渾身黃澄澄,能與大地融為一體,興許才過去才知道有個人在。且他們都是纖纖細手,看似是一塊水中的豆腐,毫無瑕疵,在我們眼裏,這已經是一種境界了。再看看我們的手,像城裏的公路,又像黃土的沙土,更像刀槍不入的銅皮鐵骨。

每次這麼跟母親説這種是,母親都説,應該好好唸書,將來離開這裏,不然日後有你苦的。這個大概也是所以農村父母對孩子説的話吧!

根離黃土的樹

我們確實有好好唸書,我跟姐姐考上了市裏的高中,自然就要別離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了。但依靠我父親微薄的收入,很難供我們讀書,按照村裏的慣例,母親就應該出去打工了。這樣家裏的田就得荒廢了,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這麼做了,在別人看來這確實是一種光榮。

但是奶奶就得留在家裏,雖然説弟弟他在念國中,一週還是會回來兩天,但奶奶的眼睛,確實叫人擔憂。姑姑説要接她去住,住在大城市裏,奶奶就是不肯。父母叫我勸勸她——因為打小我就跟奶奶睡一個窩裏頭,她疼我。

那晚,奶奶依舊提起過去的事兒,這次也不例外,她説:

“奶啊!這棵老樹早就紮根在這裏了,拔不動了!”

突然,我如夢初醒般。

離開的那天,我看着那荒廢的農田上長滿了綠茵茵的芳草。

“不知道離開黃土後,我們的皮膚還是不是黃色的?或許是白的了,可是跟離了黃土,葉子還會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