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總結9篇

來源:文書谷 9.83K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總結9篇

作文教學總結1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對3~4年級的習作是這樣要求的: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寫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從中可以看出,三年級的習作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有寫作的願望和信心,寫作不拘形式,樂於分享習作,會使用冒號和引號,會修改習作中的明顯錯誤。

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及學生的現有水平,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對於三年級的習作,可以這樣來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創設輕鬆愉悦的寫作情境,給學生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是克服學生畏難情緒的一個好辦法,也能激發起學生表達的慾望。

多媒體集圖片、動畫、聲音、文字為一體,變抽象為形象,變平面為立體,教學時可以利用它來創設優美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寫作的衝動。不能忽視的是,大自然是位好老師,孩子的天性就是親近大自然。我們當老師的,就應該把孩子帶到大自然當中去!大自然那青山綠水,茫茫田野,綠樹紅花,小橋流水,鳥叫蟬鳴,都是可以和孩子對話的。那初升的朝陽,落日的餘暉,閃爍的星星,濛濛的細雨,飄飛的雪花,都是令孩子神思飛揚,流連忘返的。大自然真是天然的情境,教師不能浪費了它,要先到實地去考察,優選場景,帶着孩子進入場景中,用鮮活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鮮活的語言。

二、積累材料——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們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材料,是寫不出作文來的,為此,平時要注重材料的積累。我認為,可以分兩條途徑來積累材料,一條是書,一條是生活。

教師要指導學生讀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健康書籍,讀一些經典書籍,讀一些和教材有關的拓展類書籍,培養他們做筆記的習慣,把好詞好句好段好篇章摘抄下來,到時寫作文就能派上用場。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成誦,寫文章時就能信手拈來。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事、景和物。引導學生去欣賞大自然中的花紅柳綠、草長鶯飛、落霞孤鶩、春花秋月、小橋流水等;引導學生去感受同學之間純真的友誼、父母親慈愛的嘮叨和老師循循善誘的諄諄教導等;引導學生去了解各種動物、昆蟲、鳥類的可愛和對人類的好處,瞭解環境遭受的各種破壞等。教會學生通過寫日記、寫片斷的方式記錄下平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

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作文的目的是為了表情達意,也就是説,通過文字,把我的情感思想傳達給別人,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內心的共鳴。因此,寫好你要傳達的東西,是作文成功的關鍵。而寫好“要傳達的東西”的重要標準,就是“言之有物”。而中學生因受生活環境的限制,作文最容易犯“無病呻吟、言之無物”的毛病。那麼,中學生的作文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呢?

1、描寫要有形有色,反對閉門造車。描寫是學生常用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無論是寫一次日出,寫季節的變化,還是寫自己的生活環境,都要運用描寫的手法。有的同學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生動細膩;而有的作文一看就知道是閉門造車。描寫粗線條,老套俗爛,沒有鮮明的感覺。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留心觀察”。要培養學生養成平時留心觀察的習慣,讓學生有一雙敏鋭的眼睛,有一顆敏感的心靈,親近自然和社會,在郊遊、散步、購物、候車等日常活動中,用心去觀察,用心去傾聽,在單調的生活中發現並不單調的東西。同時,要善於運用聯想和想象,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感受到的在寫作時都能調動起來,並用自己的感覺去捕捉。這樣,你所描寫的對象才會生動可感,給人以具體形象的感覺。

2、記敍要有血有肉,反對記流水帳。學生在日記中,經常記敍一些學習生活內容,如“今天早上我起牀後,就去刷牙洗臉,上廁所,然後上教室,放學後,我又和某某同學去打球”。本來這些都是學生親自經歷過的,應該有內容可寫。但有的學生寫出來的往往只是一個過程,沒有多少生動具體的內容。有的學生不懂得,過程不過是串聯文章內容的“一條線”,而線上還要有一顆顆的“珍珠”。而這“珍珠”往往是人事方面的細節。細節從哪來?細節來自生活。如日記《打球》,寫我“打籃球”過程,作者通過仔細觀察,記錄下一個個生動的動作的細節,如“轉身投籃”、“三步上籃”等。

3、抒情要有憑有據,反對無病呻吟。如果一篇文章沒有感情,即使用了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也打動不了別人。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性格和語氣説話,寫出自己獨特的生活和感悟,抒發自己獨有的生活情感和體驗。寫作文就像和好朋友談心,要娓娓道出心中的情感。一次學生以“令我難忘的一件事”為題寫作文,質樸的語句和情感,讓筆者感動了好久。有的學生在作文裏寫道,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地打工,只有爺爺奶奶在家帶我們,有一次我半夜發燒,奶奶整晚沒有睡覺照顧我,第二天還沒好,又趕了幾座山路把我送到了鄉衞生院,我非常愛我的奶奶。”雖然他們的書寫不是那麼美觀,有時句子也不通順,還有錯別字,但那真摯的情感確實可以讓人感動很久很久。

四、巧用修辭和寫作技法,美化作文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在寫作文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採用這些修辭手法來把作文寫得更生動、更形象、更逼真。而且,三年級已經學過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技法,教師告訴學生學着採用這種寫作技法,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條理清晰了。平時結合實際,給他們一些練習的機會,教師可給出開頭,給出中心句,如:“山上的花真多啊!”、“夏天的田野裏可真熱鬧呀!”、“春天是個花的季節”等,讓學生展開想象來分寫。

通過作文教學,我發現,雖然未教學生仿寫,但是有些學生已經在仿寫,他們根據語文書中例文來仿寫,有的仿寫得很成功,有的仿寫得鬧出了笑話。教師可以抓住契機,根據具體內容來對學生進行仿寫指導。

五、樹立寫作信心——我能行,我真棒!

樹立寫作信心,我認為,有兩條途徑。第一,給學生寬鬆的寫作環境,不拘形式地寫。第二,積極地反饋。

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寫作文,要指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鼓勵他們樂於表達,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下有趣的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讓他們不拘形式地寫,不要限制太多,不出一些死板的題目,要給一些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題目,讓他們人人有話説。

對於學生的習作,教師要認真及時地修改,寫上積極肯定的評語,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國小生更是如此。有的教師批改作文時,看到寫得不通順或者抄錄的文章,隨便寫一個“閲”字或者“補寫”,這樣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教師要以和藹的語氣,提出修改的建議,讓學生知道怎樣去修改。對於一些寫得好的文章,教師要讓他們在班上朗誦自己寫的作文,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分享習作的快樂,為其他同學樹立寫作榜樣,也讓其他學生知道,寫作文並不是一件難事,我的同學能寫好,我也行。

六、培養寫作好習慣

俗話説:“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平時讓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好習慣。通過自己改、同桌改、班委改、教師改等多種形式的修改來改出好文章。修改的時候,教師要教會學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如:①修改標點。方法:藉助標點歌(標點符號很重要,組成文章不可少。該用哪種小符號,都要認真來思考。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喜怒哀樂感歎號,提出問題用問號。並列詞語用頓號,並列分句用分號。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後加上書名號。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號。標點符號用準確,文章清楚都稱好)來修改。②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幾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可以用“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這個句型來套,看看句子成分是否殘缺,不會改,可以請教同學或者老師。一些詞語是固定搭配,不要把它用錯了。比如的有點句子用詞重複,意思相近的選擇一個就行,把另一個去掉。③修改段落順序。寫作文是切記東拉西扯,要根據內容來安排,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分段,也可以按空間順序來分,可以按事件的發展來分,等等。

平時,要求學生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可以讓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總而言之,激興趣,細觀察,練説話,導想象,勤積累,是三年級作文指導有效途徑。

作文教學總結2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還沒等我晃過神來, 一個學期馬上又要結

束了。我不得不感歎時光之匆匆!驀然回首本期的工作,有喜有憂、又笑有淚、有付出有收穫,有欣喜可也不免有一絲困惑,真可謂是感慨萬千!

基於我校教師編制不夠的緣故,本期我不僅擔任了五(1)班的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還兼任了學校圖書室管理員一職,工作量不小吧。

作文歷來是國小語文教與學的重點,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家中更為孩子的作文擔憂。目前,我們學生的生活比較單一,基本上每天都是“家——校”兩點一線的奔波,加上他們仍然受着“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負擔過重,對於自然事物、社會生活觀察瞭解不夠,課外書籍閲讀不多,作文缺乏素材,寫作時無話可説。而教師的作文教學仍在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跟不上現實的步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考試而教,忽視了作文教學;有的對課程標準研不夠,對教法掌握不力,對學生指導不得法;有的對學生要求過高,缺乏循序漸進的訓練,致使學生對作文望而生畏??在師生雙方的影響下,作文成為學生最頭疼的事情,不少學生常常敷衍了事,甚至乾脆不寫作文,嚴重影響了語文成績。這是同當前大力倡導的素質特別是語文素質的城北湘威人文實驗學校 吳珍良(2013、1、11)

提高相違背的。為扭轉這一局面,本文從六個方面論述了優化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語文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是長久以來困撓着師生的一道難題——學生苦於無話可寫,寫不好作文;教師苦於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該如何教作文。這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在從事了多年語文教師這個職業後,對於作文教學,腦海裏一直存在着許多困惑,學生寫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困惑一:學生厭煩寫作的情緒嚴重 每次一上作文課,就會看到有許多學生皺着眉頭,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文毫無興趣,一節課下來只寫了寥寥幾筆,拖到最後草草上交,應付老師。學生並非出於自願,似乎都是老師“逼”出來的。比如學校經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老師們在開之前就要求孩子們認真觀察,為寫作文做準備。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活動的興趣,也影響了寫作的興趣。

困惑二: 多數學生生活中缺乏觀察,寫作素材少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作文課上,老師佈置了寫作要求,

很多同學遲遲不肯動筆,問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寫什麼!”其實作文題目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卻感覺無內容可寫,更有甚者天馬行空,胡説八道,亂寫一通。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要求寫一篇觀察日記,提前一週我就佈置學生認真觀察一種植物。上課時,我花了很長時間把寫作的順序,注意事項板書了一黑板,結果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文內容十分簡單,一看就知道是瞎寫的,沒有進行認真觀察。

困惑三:作文內容空洞,題材陳舊

批改學生的作文,深感現在的孩子“言之無物”、“小題大做”、“無病亂呻吟”現象非常普遍。並且文章單薄,語言缺少美感;例如一個學生在《美麗的公雞》作文中寫道“公雞非常的可愛。它身上毛的顏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輕輕一碰,它的眼珠會動。”作文時,儘管學生抓住公雞身上比較有代表性的特徵來寫,但是,描寫時,沒有一些優美的詞語或修辭進行描寫,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雞”,淪落為呆頭呆腦的“死雞”,自然,這樣的公雞也就談不上可愛。如此的描寫既沒有生活美,也缺乏語言美,導致了作文的了無情趣。學生作文內容上千篇一律,對於“題材新穎”的要求差之甚遠。比如有一次佈置寫“媽媽的愛”這個主題的作文,多數學生寫的都是“生病時媽媽揹着我去醫院,晚上又在我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我醒來了媽媽卻累的倒下了。”??像是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除此之外,學生作文語言貧乏,且組織語言的能力較差;假話、空話多,沒有真情實感;缺乏想象力等等諸多問題讓老師們在對待作文教學上倍感棘手。儘管如此,作文教學依然是語文學科的重點,還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尋找作文教學的新出路。

優化作文教法的有效途徑:

一、創設情境,開展活動 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上述例子可以説明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會事半功倍,而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有樂於表達的願望與衝動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使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

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有句俗話説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的“米”就是素材。學生習作中最大的困惑就是習作沒有素材。素材哪兒來?人們常説,生活是創造的源泉,是靈感的源泉,也是創作的源泉。可見,要想獲取寫作素材,應當從生活角度考慮,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學生的愛好,精心設計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活動,並做到:在活動進行之前提示觀察要點、提出寫作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細心觀察,並認真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指導學生積極總結、歸納,並立即寫下作文。這樣同學們寫出來的文章就比較真實,思路清晰。總之,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讓每次活動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讓每篇習作都在輕鬆愉快中完成。這樣作文課會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們不再厭煩作文課。

以下是我在教學中所舉行的.幾個典型的活動。

1.“招聘大會”讓學生説真話。

學習《珍珠泉》後,我召開了“招聘大會”。首先我宣佈:老師

要當開發商,我看準了“珍珠泉”這塊美麗的景點,想把“珍珠泉”這個村莊開發成“珍珠泉兒童度假村”,我要招聘各類職員。第一輪招聘設計師,徵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師把“珍珠泉度假村”的設計方案畫出來,然後寫成書面文字,誰設計的合理,就予以採納。孩子天生愛比賽,任務佈置後,學生只利用一個晚上,就畫出一張張圖紙,並作了文字説明。競聘大會上,孩子們策劃的度假村佈局合理,設施

一應俱全──有娛樂場所,有圖書館,有醫院,有的還設計了垃圾處理站,這些創意出自幾歲孩子之手真令人驚歎不已。

接着招聘廣告設計師。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宣傳度假村,要求學生寫出具有鮮明特徵、突出地方特色的廣告詞。學生們這樣寫到:“這裏草兒青青,這裏水兒綠綠,這裏是兒童的天地。”“珍珠泉是夢裏的仙境,珍珠泉是優美的詩畫。”“這裏是學習的境地,這裏是知識的海洋。”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些詩化的廣告詞,讓人拍案叫絕,贊不決口。招聘完畢,學生又隨即寫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了三次練筆,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所以大家文思泉湧。孩子們在寬鬆愉悦的氣氛中拓寬了思維空間,獲得了習作的成功。

2.表演童話劇,讓學生吐真情。

學習了第五冊第五單元童話後,在班級組織一次“童話表演劇場”。我把學生分成八個組,要求每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在準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童話,創造性地編出自己的童話,並對製作道具、服飾、美工、配樂等都做了合理安排,彙報表演十分成功。這些童話有關於環保問題的《地球的呼喚》,有體現團結友愛的《小狗請客》,有做事果敢的《烏龜的好朋友》。演出中,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洋溢着無窮的創造力;巧妙的構思、精美的道具設計,包含着學生的情感和靈性。活動後又讓學生圍繞這次演練進行習作,學生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寫作熱情迸發出來,

作文教學總結3

一、寫作情況的簡介

提起作文訓練,很多學生都感到頭痛,他們不知道怎樣去構思,如何去下筆。提及到寫議論文,學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感覺難以下手。勉強完成了訓練,也出現了“前言不搭後語”,不知所云的情況,甚至經過了幾次訓練,我們吃驚地發現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出現的論據可謂是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鑑於此,我們進行了課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不知如何進行議論文的寫作,87.7%的學生不知道論據應該從何而來,不知道如何恰當使用論據,甚至喪失了寫作的信心,有些“望文生畏”。我們想了一些方法,嘗試着去實行,以便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再一次讓學生敢於提筆寫作。

就學生寫作而言,經過訓練我們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和總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文不夠流暢,語病太多,很多錯別字。

2、的提出不夠合理,甚至論點的提出不夠明確。

3、論據少的可憐,確切地講應該是相當缺乏,不夠具有代表性。

4、文章寫作缺乏辨證思維,缺少對問題深層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課外調查新發現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們發動了一些老師在其它班級、年級進行課外調查瞭解,瞭解的結果令老師目瞪口呆、瞠目結舌。我們的很多老師經過研究,找到了一些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首先,很多學生受地方語言的影響,很多文字的書寫不同標準漢字,然而這些學生自小接受粵語教育,導致他們現在自然而然將“粵”字寫在作文中,因此,在學生作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老師不認得的別字,經過確認,我們才瞭解學生已經習慣了。

其次,很多的學生不知道論點在一篇議論文中的“靈魂”作用。課外調查中發現,我們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提出觀點,有時觀點的提出不夠新穎、明確。而且觀點的提出連學生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確、符合規律,甚至有時會發現一些不符合科學的主張。

再次,他們在閒暇之時只看些娛樂雜誌、明星追蹤性質的文章,在學生的表層記憶裏很少有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瞭解的不夠深入,在學生的寫作訓練中用到的論據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尷尬局面。

最後,對於辨證的思想,我們的學生是這樣解釋的“我們的為人處事應該是中庸一點好”。難怪他們的文章中對於很多問題的論證不是非常的深入,而且有一點含糊不清的感覺。因為他們平時就缺少刨根問底的習慣,他們習慣於不求甚解了。至此我們找到了事情發展的根源。

三、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興趣的幾點嘗試。

針對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的老師精心商量了一些改變現狀的`措施,可以這樣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實施起來感覺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作為這一職業的從教者,我們還是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以達到改變現狀的目的,具體嘗試如下:

1、兩分鐘的演講。

具體來講就是提供一個話題給學生,讓學生即興準備,可以商量,然後找一些學生進行當場的表演。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提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獨特見解和看法。比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談“勤學”和“效率”,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列舉自己所知道的事例,進行簡單的分析,同時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去談及到學習的高效率。經過這樣的鍛鍊,我們明顯的感到學生對於問題思維的角度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2、互相批改作文,找到不足。

我們進行這種活動的目的並不是想老師偷懶。首先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後同學互相批改作文,找到文中明顯的不足,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今後再寫作文時,會時時刻刻注意到類似的問題,大大減少類似毛病的發生率,而且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學習別人作文中好的語言,好的論證方法等。我覺得會修改別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會寫文章,發現別人的優點,你能夠得以借鑑,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對於學生的幫助很大。

3、課前名人名言

針對學生論據過於少的特點,我們發動了學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並且讓學生進行課前的演講,談談學生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當然還要聯繫現實。以前學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現一些名句,他們的語言總是顯得非常的蒼白無力,語言顯得非常乾癟。我們採取分組搜索有關話題的文字,最後找出一點時間全班進行學習和認識。在我們用了這種方法以後,絕大多數的學生感覺在實際寫作中理論論據豐富了許多。

4、組織學生分組收集論據。

論據是為了文章的觀點來服務,為了論證自己的主張來服務。所以我們的論據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學性、典型性。針對學生的事實論據過於少的特點,我們給學生分組收集論據。分組不是無目的的,而是給每一個小組一個話題,然後再搜索相關的論據。我們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準備,再集中找一個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而言,可以説是很有幫助的。一個小組收集幾十個論據,全班分為5—6個組,那麼,每次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將要掌握幾百了論據,如果半年下來,學生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在作文中無話可談的局面。這也應了那一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也可以説成是“資源共享”。

5、觀摩辯論比賽。

俗話説“事實勝於雄辯”,但是在議論文中的確存在着辨證思維的過程。而且我們的學生缺少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於是我們組織學生觀摩辯論比賽。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辯論雙方的辯題就是自己一方的觀點,論證自己的觀點正確需要有充分的論據,而且更需要辯手有清晰的辨證思維。而這一切正是我們的學生非常薄弱的。例如這樣的一個辯題“玩物喪志”和“玩物未必喪志”,學生在作文中辯的不很理想,於是我們發動大家去準備一次辯論比賽。我想對於學生而言,正也是一種鍛鍊。

四、興趣培養初見成效。

經過半個學期的協調,我們的努力可以説是已經逐漸取得回報,而且我們的學生可以自覺地進行寫作,而且他們再一次敢於拿起手中的筆,去迎接新的挑戰,挑戰自我。具體效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了b)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多變c)學生的寫作內容豐富了d)學生的欣賞水平上升了

很多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雛菊》文學社,並且在上面發表文學作品,(3)班的馬秀冰同學代表去參加順德區組織的作文競賽,取得不錯的成績,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回答問題的能力在一天天進步,作文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在20xx—20xx學年度的第一學期全區統一考試中,兩個班的語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高二(3)班語文的及格率在全區排名第四、優秀率第五、平均分第五,並且作文的平均分達到33分,最高分39分高二(6)班語文的及格率全區排名第四、平均分第8,並且作文的平均分達到31分,最高分36分。成績的取得除了有一點偶然的因素之外,我想更多的還是師生的努力。當然,我們的研究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些操作的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有些具體的工作還需要上級領導的進一步支持。畢竟,所有的創新都需要時間的考驗,都需要一步步的磨練。在新的學期裏,我們除了進行以前的工作之外,還打算進行新的嘗試。當然,改革有成功也可能會失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成功會屬於我和我們的學生。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學生繼續堅持下去,我們的工作還會再上一個台階,我們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希望師生共同努力,爭取把我們的作品展示給別人看,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作文教學總結4

作文應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但現實中的作文教況卻不能盡如人意。不同的小腦袋,寫出的文章卻有着大體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維模式”、“表達範式”,因此,作文教學必須積極面對課程改革,結合教學實踐,反思教學行為,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新思維、新方法。

一、迴歸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説

葉聖陶先生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作文是一種樸實的生活行為,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寫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表現生活、感受生活、描繪生活”這一切入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聆聽、感悟。讓陽光、雨露、鳥語、花香、親情、友誼……一一呈現在他們面前,並“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自覺、快樂地在作文中表現美、創造美。

某老師在執教《我眼中的人間天堂》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活動,讓他們任意選擇一個視點觀察家鄉。學生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純潔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拍下了許多生動真實的照片和錄像。課堂上學生主動提交收集的材料以及提供的理由。有的尋覓到了“老蘇州”、“新蘇州”的明信片,説作為蘇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光輝歷史的見證;有的拍下了許多大運河、干將河、護城河、平江河的照片,認為人間天堂與水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有的認為,現在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間天堂也敞開了她寬廣的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又煥發出青春的光彩……

接着教師選擇了四個話題――“姑蘇園林採風”、“我看東、西工業園”、“干將路的變遷”、“小橋?流水?人家”進行圖片和DV展示,讓學生敍述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留下充分的時間給他們自由發言,談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並補充。再圍繞一箇中心選擇材料,在《我眼中的人間天堂》這個大題目下,確立小標題,於是,《護城河邊逛一圈》、《古韻今風》、《週末的金雞湖》、《水文化的吸引力》等包含各種社會生活的作文應運而生。

教師的這一設計,拓寬了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渠道,讓學生脱離書本和屋子的禁錮,走進生活,用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獲得對社會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認識、理解、體驗和感悟,從中也樹立了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了他們的人格。“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當作文迴歸生活,學生們被一幕幕生動鮮活的生活畫卷所感動,他們在作文時自然有事可寫,有理可析,有情可抒,有感可發,那麼也就能成功地拓深了作文主題的內涵。

二、開放指導,讓學生一吐為快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但是我們習慣以老師的行動來代替學生的活動,指導得過多過細,有的教師甚至不顧學生實際,機械地套用一些作文教學模式,因此學生的作文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缺乏新意。怎樣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放飛他們的智慧呢?

國小生作文是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説的意思,這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學生應成為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學中,要把學生當成朋友,當成夥伴,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展開活動。要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其產生表達的衝動。

《喝可樂》是一堂中年級的以課堂動態教學為主的習作課。教師是這樣設計的:新課伊始,激趣導入:播放一則百事可樂廣告,然後揭題《喝可樂》。這時,有學生髮現了老師事先放在課桌肚裏的可樂,便迫不及待地想一解饞癮。於是習作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接着完成第一個觀察任務:把可樂倒入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中,注意觀察杯中的可樂有什麼變化。繼而完成第二個觀察任務:請學生喝可樂,在盡情暢飲的同時,觀察喝可樂的有趣事。教師在同學們暢飲可樂之時,用數碼照相機抓拍場景。最後師生瀏覽照片、交流趣事。

對孩子們來講,親身經歷的才是難忘的,才是有話可寫、有情可抒的。在《喝可樂》的過程中,教師從“獨奏者”轉變為“伴奏者”,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講話,而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培養創新意識。學生則充分發揮主體性,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看看、聽聽、聞聞、品品、想想等方式醖釀成“我要寫”的`強烈願望。孩子們樂,教師也樂,在“百事可樂”的課堂學習氛圍之下,同學們筆走如飛,一篇篇富有個性的文章寫成了。

三、合作探究,讓學生盡意馳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上。作文佔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應如何滲透這些理念,發展學生個性呢?

雖然書包在現實生活中與同學們朝夕相伴,熟悉得很,但如果用單一的寫作體裁去表達,無疑會束縛學生的手腳。根據《標準》中淡化文體,強調自由表達的精神,我在指導習作時進行了這樣的嘗試。首先,讓學生課前分組準備。先讓幾個同學當領頭羊(他們中有的寫事,有的狀物,有的寫童話,有的寫詩歌,還有的寫廣告宣傳詞)進行招兵買馬,其他同學自願選擇,找“領頭羊”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與書包有關的內容。其次,課上交流收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展示探究書包的收穫,這收穫不僅是商品,還有經驗、心得、或是美好的心願……各組可採取不同的形式彙報自己的活動方式。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説了書包的外形、特點、來歷、書包的變化等。接着進行謀篇佈局指導。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內容,還要讓他們學會多角度構思,培養思維品質的廣闊性和靈活性。於是就“怎樣進行構段”、“怎樣突出重點”、“怎樣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表達”等在課堂上佈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務。在合作探究中,同學們各抒己見,通過分析、比較、補充,不斷將探究向前推進,以求得最佳的構思。

這種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思想,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營造一種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氛圍。當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展示探究收穫時,同學們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一下就打開了,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交流了與書包有關的內容。當學生收集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後,教師又引領學生第二次合作探究,進行構思寫作。在合作探究中,有學生説:“我的書包外形與平常的書包不同。”其他同學則幫助其換上“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等詞語進行潤飾。有學生寫書包的顏色:“它穿着紅紅的外衣。”可通過小組討論,他們改用了感歎句或比喻句:“書包穿着美麗的外套,紅豔豔的,醒目極了!”“書包的外衣紅紅的,多像新娘子穿的紅禮服啊!”等等。

在展示這些探究收穫時,沒有聽到教師“要寫些什麼內容”“應該怎麼寫”,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學生思維的放飛,想象的展開。在小組學習中,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每個同學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們不光成為了作文的主人,也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尊重他人,學會了與人競爭。因此,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消極學習變為積極學習,有利於讓學生體驗成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學習效益得到極大的提高。

盡人皆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潛心整合作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無拘無束地自由練筆,從而不斷享受作文成功的快樂。

作文教學總結5

國小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小生掌握知識的標誌,但這又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難點。本文從四個方面具體論述怎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水平。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三、練是關鍵,練説練寫。

四、重視作文講評,作文批改、修改。

國小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小生掌握知識的標誌,但這又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難點。這幾年來,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瞭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4、缺乏想象力。

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着的追求。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精神狀態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國小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嚮導。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想説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説》。又如根據國小生最喜歡做遊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遊戲內容,遊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遊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遊戲後組織學生説過程,討論從遊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説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國小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台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國小生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閲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閲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閲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閲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閲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閲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閲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憶爸爸》這篇課文,作者是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先總寫爸爸有什麼好品質,再舉例分述爸爸各個好品質,最後總結。其中第二部分寫得最具體,分別從幾件具體的事例,表現出爸爸的精神品質,記敍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即對寫人文章可以怎樣謀篇佈局。又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注意學習遊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閲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2、聯繫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

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例如在寫作《參觀××公園》時,學生一開頭就可以描寫參觀前的天氣情況,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第一次跳傘》中的第一自然段。雖然公園裏沒有“機場”、“飛機”等景物,但可以有“藍天上飄浮着朵朵白雲,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也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參觀劉家峽水電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開門見山的方法點題,什麼時候,我和誰高高興興地去參觀××公園。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祕在於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鋭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於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閲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閲讀課外讀物,並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閲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並反覆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湧向筆端。

閲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閲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總結6

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於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着直接的關係。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鉅與困難。那麼,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的教學?聯繫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假如學生想寫又沒有東西可寫,而老師硬要他寫,這樣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是重要的一環。學生開始作文寫什麼呢?一般説來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自已所幹、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

(一)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例如平時我注意組織學生為集體,為他人多做好事,然後叫他去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或“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的文題,學生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

(二)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建築物或某一現象,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我在觀察或參觀過程中指導,啟發思路,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具休充實。

(三)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聞、爺爺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時要學生寫這類題材,學生就有事可寫了。

(四)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已心裏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閲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注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這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東西寫下來,也就成了文章。或寫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回憶等。如讓學生寫“我長大了想幹什麼”,“老師日夜辛勘地工作為了什麼”,“你生活中有過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麼”,一這樣寫起文章來,思想就會長上翅膀,自由飛翔,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態。

(五)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已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仿寫的關鍵在一個“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動生搬硬套,或者改頭換面。使學生寫起來就有樣可依,有事可寫,有話可説,有情可抒。

二、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慾望、衝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麼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

(一)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説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迴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時才嘮叨什麼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

(二)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徵,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三)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聖陶説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三、重視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佈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覆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

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敍”、“倒敍”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作文教學總結7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六年級作為國小向中學過度的年級,如何做好國小作文和中學作文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是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是怎麼做的。

一、摸清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的學生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幾年下來,存在的問題也多了。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語不夠,想象力不豐富。

如何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平時的教學積累。

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是讓學生有説的慾望。學生有了説的慾望才能做到我口抒我心,我筆抒我口。教師要突出“從説到寫”、“先説後寫”、“以説促寫”的引導過程。

二是不讓一個學生在寫作時頭痛。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無法改變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拿同一標準來衡量所有的人,尤其是後進生。我的做法是,讓他們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逐步完善。

三是對農村的學生要用切合實際的命題。農村學生不像城市學生見識多、廣、新、奇。所以,在命題和選材上都儘量貼近農村國小生的生活環境和特色,緊扣 “農”字出題,寫出農村的特色。農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稻穀、挖花生、餵豬、養雞、趕集等等。這些農家人、農家事、農家景都是他們親眼目睹的、熟悉的、易於理解的和感興趣的真人真事。

四是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有時我朗讀學生的優秀片段或作文,有時請學生上台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熱烈的掌聲中、在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五是鼓勵寫作,推薦發表。我通常是利用學習園地,把選好的文章張貼到學習園地上,讓同學們利用課間閲讀、欣賞,然後讓每位學生寫出各自的感想、體會,指出其優點和不足之處。其次是指導並鼓勵學生積極投稿。我讓學生參加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的作文徵集,有優秀的作品還推薦投到《少年時代》、《語文課內外》等報刊。

三、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

鄉村的學生平時很少課外閲讀,缺乏寫作素材,對作文望而生畏。要是學生寫作有話可説,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素材,提倡多閲讀文章。但僅僅多讀是不夠的',在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素材的積累,讓其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並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去。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使用以下三種方法積累寫作素材:

一是在課堂上積累。我告訴學生國小課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文質兼美,不少是名人的佳作。其中的好詞佳句通過讀、品、抄、背、説話、寫片段等積累起來。當學生在仿寫和使用恰當的時候,我都會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二是在課外積累。我嘗試着每次上課前幾分鐘後都讓每一位同學到前面講一個故事或者説一段話,內容不限,古代的、現代的,國內的、國外的,笑話、寓言故事等等,或者親身經歷的,或聽説的、看到的,然後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啟示等等。我還提倡學生無論何時,無論在哪裏,只要發現了寫作素材就記在當天的日記本上,從一個表現心情的詞語開始,到表達情感的一句話,最後寫段或篇。

三是貼近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豐富習作素材。”先觀察後作文,先實踐後作文。記得有一次,我帶學生在學

校周圍觀察:到處是成羣的雞鴨,獨特的農家小院,房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成片的莊稼綠油油……天然的動植園,這正是寫景狀物的好材料。種菜鋤草、養雞餵鴨、釣魚捕蟬,這些有趣的生活場景是城裏孩子沒法體驗的。我還要求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引導他們不斷的積累材料,以備作文之需。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一)仔細審題。

學生在得到作文題目後,總是急於下筆,往往寫得精彩卻不符合題目要求,因此審題時一定要教學生審清對象、審明範圍、審準重點。

(二)認真擬題

一篇作文,題目就是它的靈魂,是引人入勝的燈塔,可有時候學生“題不對文”,題目空泛,華而不實。有些同學擔心文章標題字數太少説不明白,就硬把題目拉長。我要求學生擬題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內容;擬題要具體;擬題要醒目,有新意,要精練,不要累贅。

(三)寫好開頭和結尾

寫好開頭段,才能緊緊抓住讀者的目光。開頭方法多種多樣,我教給學生一條,那就是:簡潔明瞭迅速入題。對於結尾也沒有固定的格式,我讓學生一定掌握好常見的幾種方法,有概括全文、交代結果、寫出感受篇末點題、表達感情和願望、首尾呼應給讀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餘地等。

(四)書寫習慣方面:字跡工整,保持規範。

(五)想象作文教學

幾年來,學生對看圖作文,寫人作文,記事作文以及寫景狀物的作文基本沒有什麼問題,最頭痛的應該是想象作文。高年級的想象作文要求想象的完整性,更強調了想象的深度與具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放得太開,也不能引導太多。如何把握這個度,真的很難。如何引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我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首先,提供豐富的習作內容,幫助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知道“寫什麼”。習作內容可以是老師準備的,也可以是學生的,比如前面遊海燕老師執教的《報道作文》,課前蒐集準備了小鴨子過馬路之前、之後的幾幅圖,學生通過看圖進行想象交流,就拓展了思維。其次,

提示具體的習作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知道“怎樣寫”。剛才説到的《報道作文》,遊老師就是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圖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想象故事情節,想象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並結合學生想象後的描述表演,進行鍼對性評價、引導,使學生對“如何想象細節”有了更為直觀的體會。一句話:想象作文就是讓學生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合理想象,寫我所想,抒發真情。

五、注重作文評改

一篇作文完成後,需要的是評定,推動,我很注重後期的評改工作,主要落實以下兩方面: 學生方面:

1、作文寫好後,我總是讓學生先自主評改,通過檢查、推敲,自己去修改明顯的錯別字和語法錯誤,還可在內容上進行刪加。

2、交互評改。在自己覺得滿意後,又通過在小組中合作、相互評改中提高。當他人評價時,也能使學生得以借鑑、吸取別人的閃光點。

教師方面:在學生作文的批改和評價基礎上,我堅持精批、面批的原則。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尤其對作文能力偏差的學生更要實行精心的面批,主要批出字、詞、句、段、篇及標點存在的問題,同時又要批改學生習作中的好句和優美片段,寫出眉批、段批和總批。有時把學生叫到身邊一同修改, 使學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裏,差在何處。我一般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老師從你的作文中讀出了……”“我相信你……”“如果你在寫作時注意…… 會做得更好”這些評語看似簡單,卻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歡愉,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之路是艱難的。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注重作文評改,讓學生從“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提高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總結8

人類社會已進入充滿競爭挑戰的21世紀,教育要為新世紀的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那麼,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的作文教學該如何跳出某些習慣的框框和某些固守的偏見,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作文教學變成一個激發、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使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呢?教學實踐給我的體會是“放手做”“放手讀”“放手説””放手寫”“放手評”“放手改”,關鍵是要“放手”。

 一、放手做

新大綱要求:“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而學生的作文內容又是來自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分析。葉聖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生活充實至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所以,除課堂上“放手”進行創造性的師生表演,生生表演外,還應“放手”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實踐的大課堂熟悉生活,用慧心去體會,用慧眼去追尋,用雙手去實踐,感悟生活的甘甜,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明白人間的真情和愛心。引導他們多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如“五自實踐”活動,“小製作、小發明”活動,“募捐獻愛心”活動,“科技製作”活動,“讀書讀報”活動,演奏、歌舞、書畫、寫作、朗誦、演講以及多種遊戲,還要上好勞動課,以勞輔德,以勞增知,以勞強體,以勞益美;校外多做好事,學會服務,樂於助人,學會創造,追求真知;在家裏多幹家務活,如買糧,收拾屋子,燒菜,洗衣服,飼養小動物,培植種子,養花等。

這樣,通過學生的耳聞目睹,親身實踐,不僅豐富了寫作素材,使他們提筆就覺得有話可説,而且身心得到了鍛鍊,陶冶了情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自理生存能力,都十分有益。習作時,才能進入葉老所述的“語語摹其形,語語傳其情”的寫作境界,才能有獨道之見,有所創新。

二、放手讀

閲讀和寫作是兩種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能力。讀是知識的積累,是內在的吸收;寫是知識技能的運用,是外在的表達。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大量閲讀,博覽羣書,開拓視野,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培養觀察、認識劃新能力。比如: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閲讀的童話、兒歌、謎語、優秀作文、兒童文學、科普讀物、民間故事、短篇小説、詩歌,甚至名家名篇。鼓勵學生購訂(國小語文報)等,還可在班裏建立“圖書角”。讀後提倡摘錄、背誦佳句、精段選,學以致用。同時,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向人民羣眾學習語言。

為提高閲讀效果,還應提出閲讀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讀,比如讀書要做到“四學”:①讀中學觀察;②讀中學選材;③讀中學佈局;④讀中學表達。這樣,學生在大量的閲讀中積材又得法,讀得多,見識廣,作文時就能旁徵博引,談古論今,寫出生動、新穎、富有創造性的文章來。

 三、放手説

學生經過“放手做”“放手讀”,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習作前,先“放手”練説,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新大綱也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説到寫,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可見,説是寫的前提,也是寫的基矗一般情況下,説得好,也就能寫得好。幾十個學生在一起説,相互啟發,會產生形成創造思維的智力火花。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養成在動筆之前先練説的好習慣。那麼,讓他們説什麼呢?可以説命題,説中心,説選材,説佈局,説內容,説開頭、結尾……説的形式也可以多樣:自己説、同桌説、小組説、指名説、表演説,説局部、説全篇……

對於學生的口頭説(口頭作文),教師應熱情鼓勵,特別是對那些富有新意,敢説出帶有獨創性見解之語,哪怕是一個詞説得好,一句話説得對,一種觀念有新意,都要報以鼓勵的掌聲,給予肯定。這樣,學生才會暢抒胸臆,敢説、愛説,為寫出富有創意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矗如:我在指導學生寫(誰不説咱家鄉美)這篇習作時,先組織同學以(我的家鄉)為題,進行説話練習,讓同學們盡情介紹家鄉的獨特之處,值得驕傲的地方,盡情抒發愛家鄉的感情,然後再寫,結果大多數同學寫得情真意切,頗有新意。

四、放手寫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作文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因此,開始作文,要求不易過高、過嚴,控制過死,應當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膽”去寫,怎麼想就怎麼説,怎麼説就怎麼寫,提倡寫“放膽文”。

1.放內容

初學習作的國小生,不知道作文是怎麼一回事,到底寫什麼,怎麼寫,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難以下筆,往往產生畏難的心理。針對這一點,教師用富有啟發和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寫作興趣,解除顧慮,鼓勵他們放開膽子去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敢動筆,愛動筆,就能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顯露他們的創造才能。可以寫心愛的玩具,可愛的小動物,有趣的事,喜歡的人物等。讀完一篇文章或科普讀物,可寫一寫隨筆談,談感想,寫評論,改寫、續寫、補寫、縮寫、擴寫,給插圖寫解説詞等都可以,都應給子表揚、肯定。

2.放體裁

經常讓學生按一種文體去寫文章,反映社會生活,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乏味無新意,因而會產生厭寫的心理,不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那麼,能不能“放手”讓學生試着用各種文體去習作?如詩歌、兒歌、童話、劇本、寓言、微型小説等。同樣的內容可用記敍文寫,也可用詩歌寫;同樣的主題可用寓言寫,也可用童話寫……實踐證明、這樣不限文體地“放手”去寫,學生興趣濃,思維活躍,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會得到充分顯示,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很有幫助。

3.放形式

在作文過程中,應不拘形式,“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寫。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也可以倒敍、插敍,或是散文中夾詩歌,或是引述改轉述,或寫實,或想像……都要大加讚賞。

這“三放”要是落到實處,學生就能寫出內容豐富、文體新穎、形式多樣、新穎獨特、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

五、放手評

評習作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之樂,掌握成功的“決竅”,而且能互相取長補短,激發寫作積極性,創新能力、認識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要“放手”讓學生來評。

1.自評

自評就是要求學生自讀、自查,自己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

2.同桌互評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評價標準、認識標準,同桌相互評議作品,學習對方優點,指出不足。

3.小組評

五六名同學分為一組,將每個人的作品加以評議,評出最有創新意識的文章來,供全班品賞。

4.全班評

全班同學評析各小組推薦出來的富有創新意識的文章,評出好在哪兒,差在何處。寫得好的念全文,念片段,大家欣賞、品評;寫得差的,哪怕一個詞,一個句子寫得好,也要讓他讀一讀,讓他們感受到創新的愉悦,成功的喜説,特別對—些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品,更要大加品賞,從而培養同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六、放手改

學生評議完習作後.要“放手”讓他們修改。老師應教給他們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然後以自改、互改、小組改、全班改等形式,啟發學生“放膽”去改:改題目、改佈局、改開頭、改內容、改結尾、改遣詞造句、改標點符號……學會增、刪、調、換的修改方法。修改之後,還可以通過互相加“評語”,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這樣放手讓學生去改,不但使學生的習作信息及時得到反饋,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作文教學總結9

我從事國中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在工作中得知作文教學十分艱難,通過對學生作文訓練,我來談談自己作文教學中幾點體會: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尤為重要,學生一旦有了寫作熱情和興趣,就不懼怕寫作了。在教學中我嘗試:

1.1 在課堂內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如舉行課本劇比賽,學生參與首先要在一起討論課本情節、人物語言、動作心理、人物對白等,然後進行改編,寫好劇本,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改編,劇本的寫成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寫作訓練,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對課文不再感到枯躁無味,而是趣味橫生,使學生寫作興趣大增。

還有,老師讀作文題目後,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你會怎麼寫,你如何進行構思,你的主旨怎樣去確立。然後再讀一些範文,讓學生進行比較優缺,從中吸收好的寫作方法。或者給學生讀故事,讓學生在梳理故事中獲得啟示,瞭解作者的思維方式。還有讀故事時,不讀完,讓學生續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作文指導。

另外,通過班級小報發表本班學生優秀習作,並在學期末裝訂成冊,讓學生有“發表”作品的機會,樹立其自信心。對於作文基礎弱的同學,不從他的整篇作文評價,不評價他的錯字、病句,而是從他的閃光的一句話,給以高度讚揚。記得一個學生題為《我愛你――狗兒》的文章,有這樣一句話“它的眼睛清亮清亮的,就好像看見了純淨的夜空”,發現了學生作文中閃光之處,就鼓勵他,並把這句話抄寫在我班名言欄內。從一點一滴入手,建立其自信,這位學生從此寫作興致濃厚,建立起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對於每一篇習作,在評價同時,多讓學生進行修改,當一篇作文經過多次修改之後,就在牆上掛上學生修改好的文章,這些都不失為一種激發寫作興趣的有效辦法。我班的一位女同學的作品《母親的祝福》在晨報發表時,同學們競相傳看,極大增強了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學生一寫好作文就期盼老師給其點評,隨後《平凡的魅力》、《特殊的生日》、《我眼中的.魯迅》等作品在晨報發表,同學們的寫作熱情高漲。

到一個學期結束時,學生優秀作文集就收集整理打印出來了。一份份印有墨香的作文集在學生手裏爭相傳閲着,激勵着學生的寫作興趣。

孔子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消除害怕寫作的心理,由“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

1.2 課外活動是語文作文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堂之外精心創設條件多途徑,給學生提供感知生活的機會。這樣作文就不是無源之水。

陶行知説過:“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以及社會上三教九流,與萬物為友,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陶先生是希望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因為我們學生生活範圍還是很窄的,他們世界只有老師、家長、同學,感到所寫內容貧乏、無從寫起,有畏難情緒。這時我們不如將他們領到自然,將課內所學知識用於觀察、自然,接觸社會,把語文教學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課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各種形式課外活動,開闊眼界,豐富語言,豐富生活。

教師可以有計劃的帶領學生走出去,課外科技,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培育,如參觀、訪問、遊覽、參觀博物館。將學生置身於此環境,讓學生親身經歷,耳聞目睹,有感而發,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説,就不害怕無材料可寫,消除了寫作的畏難情緒。如七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還未上作文課學生就畏懼。看到這種情況,我臨時改變了教學計劃,利用自然優勢,將學生帶入自然,在戈壁沙石之上體味秋的氣息。這節課的寫作很順利,作文收上來有記事、有寫景、有議論,各有各的角度。

1.3 作文評改方式的改變。

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本人評改外,還採用了學生評改的形式:自評、互評。

為了發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作文興趣,培養他們批改作文能力。學生寫好作文後分組讀各自作文,評後由其他學生帶走回家進行修巧,並要寫出150字評析,附在作文後,老師儘早的利用早讀自習時間、語文輔導課時間讓學生講評,教師當堂面批,這樣學生讀的能力鍛鍊了,也修改了作文,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2.課堂教學和寫作訓練結合

用課內範文,指導寫作。用課堂內的作品,讓學生模仿寫作。在講授課文之前,做好寫作安排,分析作家如何觀察選材、構思、如何謀篇佈局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並加以發揮,最終變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的抄襲。讓學生在閲讀中,獲得知識,在寫作上得到運用,能夠學以致用。學生模仿性很強,先仿寫範文對逐步提高他們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斷到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中體會各種寫作方法和技巧語言。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無寫人的文章《背景》《台階》《老王》《信客》課文,在學習課文同時,進行寫作訓練,如你的父母現在外貌如何,找年輕時父母的照片形容其外貌,通過對比寫出和父母之間的事……並且通過閲讀《自讀課文》對寫人文章又有更深理解,模仿名家名篇,但不是死的模仿,生搬硬套,如《聞一多先生説和做》聞一多先生外貌很有特點,如頭髮、鬍子,不是面面俱到,但留給人很深印象。在寫時抓住人物特點外貌,作文也是如此,用新學到的方法仿寫文章,也是我進行寫作訓練一種方法。

3.課外閲讀和寫作訓練結合

讓學生廣泛的閲讀選擇好的內容,從中獲取了大量信息,不斷積累寫作語言,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

閲讀是增長知識的有效手段,課外科普、傳記、文學讀物的啟迪,讓學生關心時事,多聽新聞,學生訂閲了許多報刊雜誌,《大自然探索》《語文報》《讀寫月報》《讀者》《青年文摘》等等。同學們在閲讀同時,作了讀書筆記,積累了許多生動豐富寫作素材。

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要想寫作好,就必須要大量閲讀。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得寫作範例重要途徑,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許多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存儲出來,國中語文課本上所規定的書要讀,我還制定了每學期讀書計劃,除了定向閲讀,還有自由閲讀。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多看多讀好文章,並在讀好文章時,故意留下一些情節,讓學生續寫,或口頭表達,學生參與後反饋説寫文章效果非常好。注意積累好詞佳句,詩詞名言,特別是大量成語,抄寫文章比較優美的句子,每天講一個小故事,長期堅持,這些文章中的精品,一旦成為自己的,那將是擁之不盡財富。

多讀自然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是如此。

4.練筆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重要途徑

除了強化課堂計劃內定性作文,還要抓學生課外練筆,重視練筆,這是學生寫作上自由耕耘一塊田地。

練筆內容可以是課堂文章的延伸。如八年級下《春酒》,課後讓學生來寫家鄉的民俗。又如寫一些學校或班級發生事情,讓他們寫自己的話,想什麼寫什麼,講真話、訴真情。形式自由。我所帶的班,每天寫隨筆,記錄自己感悟,感受每天變化,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近。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

由於學生的層次不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成ABC三組,C組完成最低限量100字或摘抄好的句子。有了量的要求,就會有質的飛躍。創設這種氛圍,讓學生自由表達真實的自由的我,寫作水平也就不斷提高。新課標中作文教學強調“學生説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説假話、套活”,“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類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學生一旦養成勤動筆的習慣,寫作能力就不斷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要讓學生寫出一篇思想內容深刻,篇章結構完整,切入角度新穎,合理的表達形式,語言有味,書寫工整的作文。還需繼續探索出作文教學的新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