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3.86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是故鄉明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月是故鄉明作文15篇

月是故鄉明作文1

那是一個淒涼的夜晚。正值白露季節,清輝灑滿大地。夜晚的風有些涼,月光如水,牽起了無限的美麗。詩人杜甫不知不覺心裏想起了家鄉,想起了遠方的兄弟。故鄉的月亮此刻應該比這裏月亮的更圓,更亮吧?

我去過山東省的.泰山,在泰山之巔看過日出。可是泰山再雄偉,在我心裏他遠不如我家鄉的平頂山。站在泰山上,來來往往的人羣,似曾相識的臉,然而卻讓我心底掀起無限的波瀾。

在家鄉,我可以每天早早的起牀。跑到小山坡上去看日出。去欣賞藍天白雲,在草原上盡情的奔跑。還可以用沙子堆積成小山,軟軟的沙子,就像棉花一樣。享受着這一切我內心非常坦然,並心存感激。即使是將來我走遠了,在異國他鄉我也能懷念我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裏有我永遠抹不掉的情愫。

現在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小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割不斷的情感牽掛。

因為這種情愫,含着笑含着淚,我可以縱容自己那份偏執的認知:月是故鄉明。這份偏執,只因為熱愛,只因為那是我自己的家。

記得那年奶奶過生日,我們在外地,所有人都沒有回去給奶奶過生日,我非常難過。奶奶給我們打電話,説自己在家鄉挺好的,沒事兒,不用我們惦記。然而,電話這頭的我們,彷彿聽見了奶奶孤寂的淚水滴落的聲音。其實我也非常想去奶奶身邊,回到奶奶身邊為她過生日,因為那是我的家鄉,家鄉里有奶奶。

每每想起這件事情,我內心都非常的難過。

月是故鄉明。因為熱愛自己的家,所以天下最美的風景,在我的內心深處。因為深愛,所以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2

天涯共明月,每當望着那輪皎潔的月,故鄉的影子也漸近,清晰,佔據她的全部視野。

中秋,裹挾着桂花的香氣,款款而至。傍晚時分,天色暗了,室內卻燈火通明,歡聲笑語間充滿了團圓的喜慶。

晚飯後,我悠閒地踱到卧室,哥哥弟弟正在熱火朝天地打遊戲。正欲坐下,姥姥端着一碟子瓜果月餅,推開門,用她極洪亮的嗓門喊了聲:“走,拜月去。”

不滿與厭惡從心中徒生,彷彿一片揮散不去的陰雲。哥哥和弟弟狠狠地丟下手機,從牀上蹦下來。嘴裏不停唸叨着,可也只能乖乖跟到陽台上去。

此時窗外,一片烏雲正在啃噬月的一角,圓圓的月豁了一個大口子。姥姥小心地放下瓜果,切碎了她家鄉特有的一種月餅。那是一種比普通月餅兩倍大的月餅,金黃明亮,香氣撲鼻,正如一輪明月。姥姥抬頭望月,發現月已被烏雲吞食了一半,一絲失望從眼角流淌過去,化作一聲歎息從咽喉幽幽散去。

拜月,就是盛上瓜果月餅,靜靜地望着月。身旁的哥哥弟弟一遍又一遍地看錶,我用左腳與右腳打架,只有姥姥,虔誠地望月。忽然,我聽見她蒼老的聲音響起:“還是我們老家的月,又大又圓又亮。”我望向姥姥,她用渾濁的眸子照亮天上因烏雲遮掩而暗淡無光的月,乾癟的嘴脣扇動着,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月亮聊天:“以前在村裏的時候啊,孩子們還小,每過中秋節,月亮把院子都照得亮堂堂的。拜月的時候,老三最愛亂跑,還偷吃月餅呢。”她又歎了口氣,我聽見身後哥哥弟弟靜了下來。姥姥的眼睛裏,分明淌出了一條思念的小溪,流向那明朗的'月裏。我彷彿也能想象到,在一個寧靜的小院子裏,一個日夜操勞的女人,帶着幾個孩子,充滿喜悦地望着天邊的月。那月很大很圓很亮,用銀白色的光,點燃了女人眼睛裏的幸福,化成一朵温暖的火焰。現在年華已逝,那乾癟粗糙的雙手再也握不住故鄉的月光。

我忽然明白,姥姥拜月,只是為了通過這輪月看見自己故鄉的影子,渴望再次碰觸故鄉清甜的月光。故鄉的月,已在她心中紮下太深太深的根,留下了沒有什麼可以比過的明亮月光。

我轉過身,開了口:“明年中秋,我們回家過吧。”她看向我,充滿驚喜,眸子裏映着故鄉。

月是故鄉明。她望着皎潔的月,極力地追尋故鄉,只是渴望回到那片土地上,那讓她魂牽夢繞的地方,再賞那輪明亮的圓月。

月是故鄉明作文3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看完20xx年中央電視台的中秋晚會,媽媽讓我讀了杜甫的這首詩。我問媽媽,為什麼月是故鄉明,天上的月亮不是都一樣明亮嗎?媽媽説:“這是作者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因為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家鄉的`一切是最好的。今年中央電視台的中秋晚會在媽媽的故鄉江蘇淮安舉行,看着電視上那美輪美奐的場景和變化巨大的淮安市貌,媽媽也覺得為家鄉自豪”。“既然媽媽的家鄉是淮安市,那我的家鄉是哪裏呢?”,“傻孩子,你的家鄉當然是江蘇省蘇州市啊,具體來説就是蘇州市的吳中區了,吳中現在也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一樣熱愛和珍惜這片土地”。媽媽笑着説。

月餅是中秋佳節的必備甜點,中國有很多人離開家鄉去世界各地,或為國爭光做貢獻,或為家庭幸福而努力拼搏,每逢中秋節,漂泊在外的遊子們,也會對着明月,吃着月餅,懷念家鄉、思念親人。中秋節的下午,媽媽帶着我去學做月餅,從準備餡料、包月餅、做造型、刻字、烘烤到出爐包裝,都是我親手製作。這過程雖然辛苦,但自己做的月餅吃起來特別的香甜可口。望着天上的一輪圓月又不經禁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故鄉明”,我似乎明白了,無論貧窮或者富裕,生你養你的地方就是你的家鄉。看着吳中繁花似錦、燈火通明的街道,也讓我倍感自豪,我愛你,吳中,我的家鄉!

月是故鄉明作文4

何處都有月亮。但是,月是故鄉明。

童年時,我站在月光之下,亦可痛快玩耍。加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在小院中捉迷藏,你站在那,我躲在這。月亮不説話,靜靜地看着我們玩耍,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條小小的玉帶,引着我長大。月是故鄉明。

大些了,我躺在月光之下,亦可聆聽妙樂。爺爺搬着大鼓來了,“咚咚咚”得通了樂。為我唱起了詞:“鐵如意……酣暢淋漓……”聲音如那雄獅出叢,低沉有力;唱高了,又如那黃鶯出谷,清脆悦耳。月亮不説話,靜靜地聽着爺爺唱詞,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條小小的玉帶,引着我長大。月是故鄉明。

幾年前,我坐在月光之下,亦可書寫奇丈。吸上墨,取來桌椅與筆,我寫起了隨筆。船與大海在詩歌中游蕩,等待最好的你出現;老桐樹落了葉,曾祖母走了,寥寥幾筆的記敍抒情亦是美好;行星與飛船在三維與思維中摺疊,科幻小説起了航。月亮不説話,靜靜地讀我的文章,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小小的玉帶,引着我站長大。月是故鄉明。

而現在,我伏在這考試卷上,不知可否再見到我那小小的月亮?夜很黑,如那幕布,罩住了我的樂趣與希望,罩住了我的.月亮。在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作業與試卷成了我們唯一的伴侶。興許你出來了,而我卻看不見你。興許我看見你了,而我卻不能欣賞你,只是匆匆地扭過頭去。興許我有時間欣賞你了,你卻變了樣,我也變了樣,只能淚眼凝噎,卻道不出一個字。興許道出了,又何用!

月是故鄉明,我愛的只是家鄉那輪小小的明月。不是學校的,不是他鄉的。我或許見過更大的月亮,或許去過更有趣、歡樂的地方,可每到夜晚,我無數的心緒,都只會被那家鄉的明月吸引走,我無數的思想,都只寄託在了遠處那輪小小的月亮上。我沒了月亮,或者是月亮沒了我,都會是無限的歎息與悲傷。

一次又一次的,我會望向那個方向,指南針告訴我,星星告訴我,那是樂清,是樂清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但,卻是我的樂園,我的聖土。

無妨,我或許再也見不到家鄉,見不到家鄉的月亮。但繫着那北斗七星,繫着那無限土地。我的心,始終在家鄉,始終連着我的月亮與親人!月是故鄉明,或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在悲痛是時的吟哦,或是頓悟中的歡悦。我愛,我的家鄉,我的月。我愛那“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5

上一個世紀90年代初,這個農村依然貧窮。道路坑坑窪窪,下了雨更是泥濘不堪,一不小心摔個跤,站起來和非洲土著沒什麼兩樣,有一輛象樣點的摩托,就是富翁了。

走在街上,房屋大多數是磚瓦平房,外表髒兮兮的,裏面一張桌子、一個櫃子、兩片用雜草鋪的席,連廁所也沒有。只能到一條村一個的公廁去解決,公廁的屎尿還有人去偷來做肥料。唉!窮呀!有一次,我小姨和太奶奶在家,小姨在搖籃撒了尿,直接流進了太奶奶褲管裏,太奶奶又急急忙忙跑去拿盆子接來做肥料,晚上又興高采烈告訴外公。家家燒乾枯了的稻草做飯。收稻時期,每家稻草都得歸公,有時“貪污”了半擔子,就罰三擔子。有的實在沒稻草了,甚至會跑到“稻草收集點”去偷,偷了罰,常常有人“要稻沒稻,要命一條。”不但如此,燒稻做飯,天空常常烏煙瘴氣。

十年過去了,家鄉放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昔日的泥水路變成了柏油馬路。家家都用天然氣,天空明淨了許多,屋子大都變成了兩房一廳或三房一廳,在高級的就像我家是五層別墅,大型立體彩電、冰箱、DVD、沙發、席夢思、檀香木傢俱已經走入平常百姓家。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片被暴風雨打擊的土地。”這是艾青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家鄉,你就有着責任、義務去建設好。

天黑了,掛在天際的新月是那樣亮,那樣明,老家的月亮,一定也是這樣的吧!

月是故鄉明作文6

“月是故鄉明”,杜甫在顛沛流離的動亂年代曾這樣説,而在如今白鴿飛滿藍天的時代下,腳步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國人依舊可以這樣説,只是這“明”的不只是月,還源於一份來自文化的自信。

從清朝閉關鎖國到後來的崇洋媚外,一路走到21世紀,中國人變得更加理性和包容,歡欣而好奇地面對這異域的浪潮與流行。“韓風”“日系”等詞語熱度久久不退,一檔音樂節目《中國有嘻哈》在紛雜的浪潮中突出重圍,一躍成為年度爆款節目,嘻哈也隨之走入了大眾的視野,源於美國街頭文化的嘻哈綁着髒辮,帶着叛逆的氣息饒舌,這似乎與國人喜聞樂見的風格有所差異,但這也恰巧反映出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節目高手如雲,不乏外國歌手,但最後勝利的冠軍之一卻是那個高喊着“勒是霧都”學不來低調的重慶男孩GAI,這體現的不僅是他個人對本土文化的自信,更是無數中國觀眾在異域嘻哈大風中仍保存的一份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我們漸漸地發現,在歐風美雨中,中國文化像一股清流,如同嗩吶在世界之音中脱穎而出。現如今的我們不再會因為怕而關上國門,更不會在紛雜浪潮中迷失本我,我們自信地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向世界開放,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展示出“中國味”。中國更加開放了,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但依然有人船上了漢服,捧起國學,夢想有一天“帶着地球去流浪”,這才是真正的自信,不在於你有多驕傲自豪,而在於世界浪潮的'衝擊下你仍堅守什麼,熱愛生命。

中國人常言,沒有比較,就沒有差異,對任何事物都是一樣的。我們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但也不完全肯定本土文化,在傾聽他過世界之音後,我們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立足於傳統,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經過細緻雕琢而煥發生機與活力的文化,才能讓我們從內心深處對它保持信念。

在日益開放的生活中,如今的“月是故鄉明”更代表着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自信與堅守,代表着在見識過大千世界後的希冀與歸屬感。張開雙臂,擁抱世界,在世界之林中走好自己的文化自信之路,才能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月是故鄉明作文7

季羨林寫過一篇文章 《月是故鄉明》、同是遊子 、只可惜、我永遠寫不出他那麼動人的文章、只可惜、我只是一個卑微的學生。月是故鄉明、關於我的故鄉、我只是依稀記得門前那條汩汩的小溪、依稀記得我站水中撿石頭 、母親在溪邊洗衣、依稀記得那個熱鬧的大院子、依稀記得媽媽抱着我在門前照的相 、依稀記得那個拄着枴杖、背彎彎的奶奶 、依稀記得那顆鋪着霜的.白梅、關於老屋、這是我而今僅存的記憶 。我是一個不那麼幸運的孩子、在我沒有出生之際、甚至自我出生以來、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只是姐姐很小很小的時候見過爺爺、哥哥和我對這位老人都素未謀面、而關於奶奶、她在我的生命中存在過6載多的光陰、卻與我的生活格格不入。我不像別人的孩子那麼寶貝、我自幼就沒有爺爺、沒有奶奶的疼愛、我不像別人的孩子那麼幸福、我不是一個可以捧在手裏珍惜的明珠 、儘管父親最疼的是我、我也不像別人的孩子那麼嬌生慣養、我最聽不慣大人們告訴我 、他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會做這樣 、做那樣、因為我也可以自豪地説、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懂得照顧自己、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會做飯 、煮菜 、我不是一個温室裏成長的花朵、儘管我也一樣脆弱 、我不是一個能夠無憂無慮的孩子、儘管我也一樣太小。我的生命中、父母親並不是永遠在我的身邊、儘管我那麼幸福、可是、在我需要母親和父親、在我需要爺爺和奶奶的年代、在我還是一個孩子、在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被迫經歷同齡人那些沒有的悲傷。儘管她一度説我太早熟、儘管她不忍看到我消沉的樣子、只是、現實就是如此、我在需要愛的年齡 、在作為一個孩子的時候、在身邊應該有很多玩具、有愛包圍的年齡、就開始了我獨立的生涯。月是故鄉明、中秋之夜、我依然一個人、伯父去了中山、爸爸媽媽在增城、我依舊是一個過中秋之夜、我還是那個落寞的女孩、儘管我知道自己不能這樣 、但我還是喜歡 寂寞 這個名詞、儘管我從不快樂、但我還是嚮往 快樂 這個名詞、儘管我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錯 、卻也告訴自己、這也不是我的錯、我們誰也沒有錯。月是故鄉明、但願微光此刻、能照耀在老屋上空、甚至老屋的每一個角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8

大約從我記事時起。我對月亮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每逢月圓之時,我總是喜歡依在奶奶懷裏,聽她講着有關月亮的傳説。因此,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還知道了在那月宮中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於是,月亮在我的心中早已成了既神祕而且又令我想往的地方。

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故鄉的高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於是再看月亮只能等到入夜之後在高樓的夾縫中去尋找與欣賞了。

這兩年我在無意中發現了一處賞月的聖地。那就是在離我家不太遠的一座小公園裏。這個公園裏有座六角型的涼亭,這座涼亭坐落在一個土坡之上。不過現在的土坡上早已被綠樹和各種花草所掩蓋。坡下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流過這裏,為這本來就已十分美麗的地方又加上了動人的一筆。

又是一箇中秋之夜來臨了。我來不及吃晚飯,帶上兩塊北京中秋特有的月餅,自來紅、自來白拉上爺爺急急忙忙地來到了公園的涼亭之上。

此時,太陽還有些戀戀不捨地在西山頂上露着半個笑臉,而那輪令人盼望已久的明月已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我高興極了,又蹦又跳,手裏舉着月餅大聲喊着:“你好月亮,咱們一起吃月餅吧!”

天漸漸地黑了,那輪明月也慢慢地爬上了空中,越來越顯得潔白明亮。她的身影也映在了涼亭下的`小河裏,天上、水中的月亮相互交映着連我都不知道看哪個好了!

這時我發現天空中飄過來幾朵白雲,那輪明月在潔如蓮花般的雲層中穿來穿去。我都看花了雙眼,也分不清是彩雲在移動,還是月亮在奔走了。總之看到了在天空中呈現出一副彩雲追月的美麗畫面。

涼爽的晚風陣陣襲來,如銀的月光籠罩着涼亭,置身於如此美好的中秋之夜,真是花好月圓,實為人間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啊!

“楠楠,咱們該回去吃飯了!家裏人一定都等急了!”是爺爺在催我。

對呀!家裏人為了讓我高高興興地賞月,把晚飯時間都向後推移了。我想此刻家中的餐桌上一定備好了豐盛的美食,是該回去了。於是,我和爺爺約好,明年的中秋之夜一定再來,爺爺高興地答應了我,我這才戀戀不捨地拉住爺爺的手向涼亭下走去了。

我愛故鄉的明月。

月是故鄉明作文9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汾河的水與空中的那一輪明月交相輝映,散發着一種清淡的香氣,伴着河水中月亮的倒影,在寂靜的空中久久不散……

我想到了記憶中的故鄉,一條小河旁邊長滿了綠草,在綠草中點綴着幾朵忽隱忽現的.小花。我坐在那棵大柳樹旁,抬頭仰望月空,此時,它是那樣的幽靜。

皎潔的月光悄悄灑向人間,它身披銀紗,為大地萬物撒上一層白燦燦的銀色,光彩奪目,好像仙境一般。月亮是淒涼的,在寂靜的夜空中,孤獨地望着人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優美的詩句不正是表達古代詩人對月亮的情思。月光如水,情深如詩,在清涼的月光下,我靜靜的沉思着……

月兒,像一位温柔的母親,靜靜的陪伴着我,失落和焦慮一刻間煙消雲散。

月光如畫,它是多麼的美麗,筆畫都難以描繪出她的漂亮,月亮如歌,它猶如一個五線譜,裝飾着一個個如音符的星星,譜成了一首又一首優美的樂曲。

看着潔白的月亮,想起了月亮上的嫦娥娘娘,她抱着玉兔,看着遠在人間的后羿,聽着吳剛的一聲聲砍樹聲,每發出一聲,就又過了一個夜晚。他不停砍着,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夏秋冬。

月亮,美輪美奐,散發着多少童年記憶,記載着多少美好的回憶!

月是故鄉明作文10

曾經以為,故鄉只是我的一張明片;曾經以為,故鄉只是我腦海中一葉小舟;曾經以為;離開了故鄉後我會把她慢慢地淡忘……我的故鄉是靠近海邊的小鎮上,我的童年曾經在那裏度過,雖然闊別了多年,但記憶深處還殘留着依稀的記憶;彎曲的小巷、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海岸邊上那高大的防護林、涼爽的海風、那童年的夥伴……這一切都是我殘碎的記憶的拼湊,竟然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曾經我到過很多地方,看過無數次月出月落,還是故鄉的`月特別親,特別亮。讓人思念與嚮往,多次在夢中夢到故鄉的月亮,那故鄉的月襯影着故鄉的山和故鄉的河,還有那在月光下行走的故鄉的父老。都是如此親切啊,好想回去看看啊。記憶中,那故鄉的月光灑落在幽深的小巷裏,與一排排石頭徹成的瓦房是那樣錯落有序,襯映出曖曖的柔情;那門口那幾塊青石板條上,坐着幾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談論着逝去的往事,或者家長裏短議論鄰居的故事;另一邊,老爺爺給我們的童年的夥伴講述那百聽不厭的神仙的故事,頭上的月光,透過榕樹;灑下點點的光斑,落在他們的身上。偶爾飛過螢火蟲,夥伴們爭先恐後的追趕、喧譁,給寧靜的小巷帶來歡樂;這時,一位老太太指着月亮對孩子們道:“你們仔細看啊!上面的有嫦娥和玉兔!”孩子們的眼睛便盯着月亮,指點着月亮上點點斑痕,夥伴們爭論着那個是嫦娥、那個是玉兔……

前不久終於回到了故鄉,那裏的一切已是物是人非,但我總感覺這一草一木仍然熟悉:腳上踩着那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撫摸門口那棵大榕樹,回憶我那美好的童年。天暗了下來,月亮出來了,月光靜靜的灑落在我的身上,我彷彿聽到了兒時那老爺爺講的故事,彷彿看到了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的情景,這時我彷彿看到月亮上的人兒,在寂寞的看着這寂寞的土地,向我述説着曾經這裏的祥和,興衰:啊,這地曾經是那麼美,可如今卻如此悲慼,只剩你和我了。我心中只有後悔,為什麼我沒有好好珍惜這美麗的月亮,為什麼當初匆匆地離開這美好的故鄉呢……望着這明亮有孤寂的月亮,劉歡的那首歌在我腦海中盪漾着:啊?我故鄉的月亮,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幾多惆悵、幾多留戀,那一段美麗的時光何時才能夢迴,那難忘的記憶,像一輪明月縈繞在我的心頭。

月是故鄉明作文11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一邊誦讀一邊領會杜甫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抬頭看看窗外,月亮快變圓了,突然想起中秋佳節就要到了!

上中學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老家,讀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懂什麼是中秋節,只知道那一天可以吃美味的月餅,而且晚上奶奶會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讓我吃個肚兒圓。吃完飯後,奶奶會搬幾把小椅子到房頂上,喊我和爺爺一起賞月。爺爺在賞月之前,會先打着手電筒,去屋子旁邊的菜園那兒摘桂花。那裏有一棵爺爺親手移栽的桂花樹,中秋時節,樹上掛滿了小小的花朵,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我在屋頂上都能聞見。

爺爺特別愛喝茶,也很講究喝茶,家裏有一個專屬他的櫃子,裏面擺滿了各種茶葉。他摘桂花,也是為了配茶葉喝。奶奶在屋頂上望着他忙碌的身影,一邊嘴裏埋怨着:“白天不摘,偏晚上看不清了去摘”。一邊走下去幫助爺爺。爺爺笑着説:“你懂什麼,新摘的桂花泡出來的茶才好喝呢!”我在屋頂上開心地玩耍,等着他們回來。

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光灑向大地,我們三個悠閒地坐在一起,喝着鮮香的桂花茶賞月。最後,我躺在奶奶的懷裏甜甜地睡着了。

一眨眼我就長大了,在城裏工作的父母把我接到城市讀中學。父母工作很忙碌,中秋假期也抽不出時間帶我回老家,我現在的學習任務又非常重,今年的中秋肯定是回不去了。一年又一年,月亮始終高掛在天上,可它的光輝為何顯得那麼清冷呢?老家的爺爺奶奶身體還硬朗嗎?他們還會到房頂上賞月嗎?我歎了一口氣,目光又回到了手中的課本上,輕聲朗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是故鄉明作文12

做這個主題是與本學期第八單元的習作相關的,正在吟誦梅花主題古詩的時候,翻看習作閲讀備課,這裏要求學生根據提示的幾句詩句查找資料,結合自身的理解寫一篇學習彙報。看到這兒,我就想,與其只停留在查找資料理解詩句,不如結合晨誦,於是將這裏的幾句古詩拓展為全首,進而根據古詩的內容和主題再拓展為主題晨誦。因為詩句裏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因而就將主題確定為“明月”“送別”主題。

定下主題,我開始上網蒐集相關古詩,翻看《唐詩三百首詳解》、《宋詞三百首詳解》、《唐宋詩詞十七講》等相關古詩書籍資料。這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最有名,就配上王菲的《明月幾時有》作為主題開啟曲,和第一首《水調歌頭》的背景音樂,後面背誦當中背景音樂就選了《春江花月夜》,詩詞選擇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王昌齡的《出塞》,當然還少不了李白的《靜夜思》,讓學生在這幾首古詩中感知明月,感知作者筆下思想的情緒,感受古人那濃濃的鄉愁。“送別”主題呢,由於學生的人生感悟不多,我就用開啟曲——毛阿敏的《思念》創設情境,在音樂中感受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激動,從而引入“送別”主題,背景曲就選用了李叔同的《送別》,在歌曲和文字的感知下,在主題旋律的回想下,我帶領孩子們感受王安石《送元二使安西》的悲壯滿懷,感受高適《別董大》的激情豪邁,當然還有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贈汪倫》的深情厚意。由於有了前面詩配畫的練習和鋪墊,這時再做這個作業,學生就顯得輕鬆自如多了,為了配合習作,我特意加上了查找古詩資料,寫上詩句理解額外加星的獎勵,更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創作,學生的作品內容豐富、詳實了許多。

回顧這學期的主題晨誦,由於學習認識的緣故,我開始的較晚,雖然也有主題的探索,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思考和實踐,但整體來説,還是顯得有些隨意,有些受正常教學的影響。其實,這是與我沒有提前熟悉教材,做到將整冊教材爛熟於心直接聯繫的。在今後的實踐中,爭取和課堂教學相得益彰、互為補充,讓學生的生命在我的課堂上得到豐盈和充實,讓學生的思想在我的課堂上得到淨化與提升。

月是故鄉明作文13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題記

曾記得,有人説,家鄉的水是仙水,家鄉的土是金子。那麼,家鄉的月又如何呢?是否更悠,更美?

但是,如果偌大的天空只有一輪明月,未免顯得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的詩文中,月亮總會有什麼東西作陪襯,最多的景物便是山水,例如“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真是數不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江南丘陵上,水多,山也多,像蘇東坡説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的景色,我是常常可以撞見的。

古往今來,月是美的,不過八月十五的月更美,牽動着無數人的心。對於我這個深處異地的人兒,中秋節時總是望月思鄉。上回的中秋夜,我沒能回鄉。記得,那晚的月兒姍姍來遲,也不如往常那麼圓,那麼亮,不知是沒有化壯,還是為我們那些遊子孤身一人而傷心落淚掉了粧。那時,我想:月,家鄉的月是否也如此的“缺”呢?不,不會的。家鄉的月兒一定特別得圓,特別得亮,一定正撒下一縷縷淡光,給人們送去一片片情思。那會兒,我才真正懂得“不到異鄉看看,不知道故鄉的.美麗”。

的確,在那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那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那碧波萬頃的灕江,巍峨雄奇的廬山上,這些月亮可以説是美妙絕倫。但是,有人説,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遠遠不及他心中的那個小月亮。你能説他不懂欣賞麼?不,這只是因為“月是故鄉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朦朧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惆悵美;“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美……月往往是詩人情感的寄託處,這也是因為思鄉,思親的情感,因為天下共一月。

月是故鄉明,而今我在家鄉故里,悵望南天,心中有種莫名的感覺……

月是故鄉明作文14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想不到,此時的我,也竟要與月、影為伴。我抬頭一望,白露依舊是如此之純淨,而月也是如此之嬌美。然而,一個固執的聲音卻穿過了我的耳畔: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是啊,儘管有康橋明媚的柔波,儘管有夏威夷熱情的沙灘,儘管有加利福利亞明媚的陽光,但,這些都遠遠抵不上家鄉的那一輪明月。不是因為什麼,只因只有它才能撥動遊子心頭上的那一根弦,而這一根弦,名曰思鄉。

思鄉?是的,正因它,才使得文人騷客們心存餘悸,才使得那原本虛渺的景象在他們的筆下柔情似水,才有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小調,才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驚世之作!

月,自古以來,便是家的`代名詞。月升月落,時間的流逝,有如白駒過隙,然而,流逝的時光,帶走的是年少的稚氣,揮之不去的,還是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而今晚,月色正濃,身處異地的遊子們,不知你們是否和我一樣感慨萬千呢?

離家已有些時日了,不知我那年邁的老母親身體是否安好?不知她是否還時常佇立在家鄉的那一座小橋前,等待着她的兒女?

想到這,我的心中一片酸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那能千里共嬋娟的明月,能把我的思念,深深地寄給我的母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用它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而我想説得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苦短,又有多少個月明的日子?人在世,莫在於珍惜每一個有月相陪的日子

月是故鄉明作文15

開頭:天空的月亮不往常的圓,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一縷又一縷的月光。月,是橘黃色的,茫茫中,透漏出一陣慘慘的白。往日羣星璀璨的天空,今天,只剩下月姑娘在天空中獨守空閨,在一片漆黑的布塊下無法識別方向。

窗外,一輪明月在空中盪漾。

屋內,洋溢着一陣濃濃的親情。

我們一家人坐在陽台前,有説有笑,眼睛盯着天空中的圓月。是的,今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天空的月亮不往常的圓,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一縷又一縷的月光。月,是橘黃色的,茫茫中,透漏出一陣慘慘的白。往日羣星璀璨的天空,今天,只剩下月姑娘在天空中獨守空閨,在一片漆黑的布塊下無法識別方向。

今日,這個月圓人員的日子,月的夥伴們離開了她,在這個舞台上的她開始不知所措,顯得有一絲絲的憂傷。不知為何,我的心中總是似乎少了些什麼,剎那間,感到一片空洞,思緒一片迷茫。

“我想,沒有誰的家可以比我們的家更温馨了”不知是誰在不經意中説了一句。

是的,我所在的家庭的確是很温馨、幸福、美滿,但不知為何,當我聽到這個字時,我感到一絲絲的憂傷,嘴中不停地重複着一個字——家,腦海中繼而浮現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詩句,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就似放電影一般接二連三地在我眼前徘徊。

一條彎彎地延伸到遠方,牧童趕着黃牛與山羊在附近遊蕩。牛羊們歡快地在草地上舞蹈,盡情地啃食着這片河邊的一望無際的綠地。孩子們在河邊溪水遊玩,把這清澈見底的河水弄得叮噹作響。啊,這裏正是孩童們的天堂!

那是個貧窮卻又快活的村莊,沒有宏偉的高樓大廈,只有破舊的紅磚瓦房。儘管無情的`歲月使它們留下了一道道傷疤,但它們仍駐守在各自那聖神的崗位,英明神武地注視着遠方。

……

喲,這不正是我的故鄉嗎?瞧,這以青山作衫,以綠水為裙的村莊,無不顯示出大自然的絕妙風韻,成為了村民們的天堂。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生我養我的故鄉。

當我回過神來,再次凝望天穹時,天空中乙零零散散地出現孒幾顆閃爍的星星,由他們啲陪伴,月姑娘將不再孤單。那我呢?是否也能圓我的夢?

中秋,月圓,人圓,但我與我的家卻不能團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