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祕密作文集合14篇

來源:文書谷 3.8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蝸牛的祕密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蝸牛的祕密作文集合14篇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

一天,我看見有個同學抓了一隻蝸牛,把它放在紙盒裏。小小的蝸牛扭來扭去,太可愛了!我央求同學:“我可以摸一下它嗎?”“不行!”同學邊給蝸牛吃菜葉便一口拒絕。“哼!”我説:“你太小氣了!我也去捉一隻蝸牛,比你的大,讓你羨慕嫉妒恨!”“那就看機捉不捉得到了。”我在學校裏找呀找,就是沒找到。突然,我看到了一條亮晶晶的白線,我順着那條白線走過去,然後就發現一隻又大又圓的蝸牛。我問科學老師王老師為什麼會這樣。王老師説:“那是蝸牛身上的黏液,有了黏液,蝸牛可以到處爬,在牆上,玻璃上,都可以。”“原來如此呀!”王老師還説:“它的家要在潮濕的`地方……”

我把捉到的蝸牛放在裝了水的一次性杯子裏,它便在裏頭爬來爬去,在裏面排糞了好幾回呢!

有一天晚上,它爬出來了,睡覺的時候我很害怕。它會不會爬到我牀上來吧。第二天,我在杯子的不遠處發現了它。它已經縮進殼裏去了。幸好媽媽大膽,把它放到了杯子裏。誰知,第二天,它又爬出來了。現在還不知道它在哪裏闖禍呢!

經過這一次觀察,我發現了蝸牛的殼邊有一個小孔,那是它排糞的地方,叫排糞孔。它的糞便是條形的,還有一點兒卷卷的。你拿住它的殼,它就會掙扎,10秒鐘過後,排糞孔旁邊又會出現一個小孔,叫呼吸孔。它就用這個孔來呼吸。它最愛吃菜葉和樹葉了。什麼蘋果呀,桃子呀,它都不吃。它如果睡着了,你把它放在水中,它就又會甦醒過來。

小小的蝸牛也會有這麼多的祕密,我越來越愛蝸牛了。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2

一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在陽台上擺弄着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隻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做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先把白菜、饅頭、蚊子等分別放在抓來的幾隻蝸牛面前,他們大概都餓了,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對別的食品聞也不聞,不到一頓飯的工夫,蝸牛把白菜葉子吃光了,這下可以判定:蝸牛是害蟲。

“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的'引出來,然後用手輕輕地往頭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了,這可怎麼辦?我有點兒灰心了,這時爸爸向我走來,對我説:“怎麼,這麼一點小事就灰心啦!虧你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一個辦法從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手舞足蹈地叫起來。我用一塊小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了一個顆粒狀的東西,通過翻書、查閲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於蝸牛爬行。

“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手和小觸手,大觸手是眼睛,小觸手是鼻子。

通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祕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着解決問題。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3

上個星期五的上午,我和同學一起在牆壁的角落裏發現了幾隻小蝸牛。因為我一向害怕昆蟲,就連一隻小螞蟻都怕得半死不活的,所以我就嚇到跑到一邊去了。

我總是覺得蝸牛很不講衞生,那長着四隻觸角的地方特別難看,主要是爬過的地方還會留下討厭的粘液,説不定還會爬到我的`身上呢!想想都覺得害怕。

這時,同學吳卓凡叫住了我:“周新愉,蝸牛又不咬人,你怕什麼?”我終於鼓起了勇氣,來到蝸牛身旁仔細地看了起來。咦?蝸牛好像也挺可愛的呀!小巧而精緻的外殼,好像一碰就會碎掉;軟嘟嘟的身體,留下的黏液似乎也不討厭了,在陽光底下閃閃發光。我對蝸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撿起一根小木棍,碰碰蝸牛堅硬而脆弱的殼,蝸牛馬上縮回去了。過了好久,先露出來了四隻小小的觸角,轉了轉,緊接着把那張卡哇伊的小臉露出來,最後把身子全部露出來,然後又向前慢慢地爬行着

放學回家,我在網上查找了蝸牛的資料。原來:蝸牛的粘液是因為蝸牛的腹足皮膚一般都有大量能分泌粘液的足腺,蝸牛在爬行時,會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黏液既能保持腹足的濕潤,又能減少地面對皮膚的磨損。遺留在地面上的黏液與空氣接觸後變幹,成為一條銀白色的發光的線條。

原來,蝸牛也是一種可愛的小昆蟲呀!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4

一個雨後的中午,我在家門口的草地邊玩耍時發現了一隻小蝸牛,我把它輕輕地抓起來,放在石凳上仔細觀察。

它身長大約一釐米左右,背上有個像棒棒糖一樣螺旋的“小房子”,還有兩對觸角。一對短的像探測器似的,不停地觸着地面。另一對長的觸角像兩根小天線,上面還有一對黑黑的小點點,仔細一看原來是它的小眼睛。為什麼沒有看見它的嘴巴?它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有一串粘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這一連串的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趕緊回家去尋找答案。

原來,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裏就是它的嘴巴,它的嘴雖然小得和針尖差不多,但它卻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26,000多顆牙齒。不止如此,它小小的嘴巴里還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配合這麼多牙齒一起咀嚼食物,真是不可思議!

那麼,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一串粘液呢?大家都知道蝸牛的行動很緩慢,所以我一磨蹭,就被媽媽數落是屬“蝸牛”的。這樣緩慢地行走,腳下如果沒有粘液,可能會被粘在原地。所以,粘液的作用是降低摩擦力,增加潤滑度。不僅如此,這些粘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昆蟲對它的侵害。科學家從蝸牛分泌的粘液中提取出一種具有修復成分物質,做成了美容護膚的蝸牛霜,很受媽媽們的喜愛。

蝸牛通常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對於農業生產來説,它是害蟲,但是,對於人類來説,它又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所以又是益蟲。

可見大自然中的事物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這並不是絕對的。大自然是個奇妙無比的世界,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可以發現動物和植物的小祕密。這是我發現的,你呢?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5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在夏天的一個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於是我走出家門,來到家門前好溪邊的那棵桂花樹下。剎那間,我看見了一隻蝸牛正在桂花樹的一片葉子上緩緩向上爬行。“蝸牛到底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為什麼爬行過後還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白線呢?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屋中,問正在看電視的爸爸,爸爸笑着説:“你既然這麼想知道,為什麼不自己去探索一下呢。”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先採取了用不同食物實驗烏龜的辦法來檢測蝸牛。我先從白菜的葉子裏選了一片又綠又嫩的白菜葉子,又拿了一個饅頭和一塊中午燒的肉,又去抓了幾隻蝸牛,分別編上號,把它們輕輕放在這些食物中間。它們也許都餓了吧,爬向了自己喜歡的食物,所有蝸牛都不約而同地爬向了白菜葉子,不大一會,白菜葉子就被吃的乾乾淨淨了。這下,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蝸牛是害蟲。

接着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為什麼蝸牛在爬行過後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白線。於是我把蝸牛放在了高處,它一把身子伸出來,我就迫不及待的用手去抓它的身子,可是這隻蝸牛太膽小了,等我還沒碰到它,它就把身子縮回自己的殼裏了。真是一個膽小鬼,於是我只能出此下冊,我用鐵釘把它的殼給弄破了,然後用手指摸了摸它身體的'下半部分,只覺得黏黏的,隱約還有小小的顆粒,這是什麼呢?經過查閲書本,我找到了答案,原來那小粒的東西是它的腳,那黏黏的東西是它的排泄物,有利於蝸牛的爬行。

通過一連串的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祕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髮現問題,並學着解決問題,這樣就能走向成功。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6

以前,我對小動物都是不怎麼關心的,因為它們既膽小又不惹人注意。直到有一次,我認識了一位十分喜愛小動物的朋友,是他帶我走進了小動物神奇的世界裏。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牀。好朋友洋洋邀請我一起騎單車到小區裏玩耍,我高興地喊道:“好呀!”我們一邊騎單車一邊玩遊戲,認識了一位新的朋友,名叫妮妮。我們玩累了,就一起買雪糕吃。就在我們邊吃邊玩的時候,洋洋突然發現了一隻大蝸牛,便説:“這隻蝸牛好大呀!”我湊過去瞧了瞧,覺得沒什麼稀奇,就若無其事的説:“蝸牛而已,沒什麼稀罕的.。”洋洋又看了看,接着又叫了起來:“呀,這個蝸牛走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白色的東西!”這可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白色的,是什麼東西?妮妮也過來看了看,但她沉默着,好像若有所思。我和洋洋開始了觀察。發現這隻蝸牛好像沒有嘴巴和耳朵,我用小樹枝輕輕地碰了碰蝸牛上面兩條細長的觸角,它們竟然縮進了蝸牛的體內!真神奇!這時,我們又發現了更神奇的現象,蝸牛居然慢慢地縮進了後面的“房子”裏!一串串疑問使我們祕密不解:怎麼會這樣?

一直沉默不語的妮妮突然講道:“我記起來了!我聽我的爸爸説,那些細長的白色液體是蝸牛的排泄物,不但能幫它找到回去的路,還能有助於蝸牛的爬行呢。”我們的疑惑頓時解開了,我又問:“那它上面的兩隻觸角是什麼呀?”妮妮説:“那是蝸牛的兩隻眼睛。”妮妮後來又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説了許多關於蝸牛的知識。

這件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要你善於觀察,就會有所發現。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7

在春節時間,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讓我慢慢道來。在春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隻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着這十隻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隻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隻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和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隻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着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説,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裏,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着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隻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

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於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裏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小小的一隻蝸牛就有那麼多的祕密,我相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一定會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祕密!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8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在院子裏擺弄着綠化帶裏的花草。

然,一隻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麼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為了搞明白這些問題,我在家裏做了一些實驗。我先採用曾經在課外書上讀過的“用各種食物測驗動物”的方法去測驗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拿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後捉來幾隻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了,都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只是每隻蝸牛都爬向了白菜葉子,而對其它食物它們看都不看一眼。不一會兒,白菜葉子就被吃光了。這下,我初步認定蝸牛是害蟲。

接下來,我又進行第二項實驗,分析“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直線?”我把蝸牛舉到高處,等它把身子伸出殼時,便想去抓它的身子。可我還沒碰到它的身子,它就又把它的身子伸進去了。我連續試了幾次,可都沒成功,我真有些泄氣了,爸爸走過來説:“事情剛開始就灰心了,你長大還能幹什麼事?”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了精神。這次我用尖石小心翼翼地把蝸牛的殼敲開,抽出它的身體,用手摸了摸他的下面,只覺得黏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這是什麼呢?經過查閲資料,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小粒是它的腳,那黏糊糊的.是它的排泄物,它有助於蝸牛的爬行,那長長的一條線,就是殘留的排泄物。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我不僅知道了蝸牛的祕密,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處處有科學。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9

本星期老師讓我們觀察一下生活,寫一篇我發現的作文。我想起去花盆裏捉一隻蝸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今天早上,我到花盆裏捉蝸牛,剛開始我繞着花盆看了一圈,沒有看到蝸牛。我苦苦思索着,什麼時候才能看到蝸牛啊!等了一會兒,我感覺到了小雨點滴在我的鼻子上。天空下起了雨,濛濛細雨淋濕了我的衣服,我掃興的走了。雨停了,我又到花盆邊看了一圈,這一次我看到了蝸牛,他正在從花盆沿往上艱難地爬,我便順手捉住了它。

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只見它慢慢地伸出頭上的兩隻角,緩緩地蠕動着肉體,我盯着它看了以後,腦海裏浮現一串問題:他們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氣?他們為什麼要揹着殼呢?他們為什麼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白色的長線呢?

帶着這些問題我去問媽媽,“媽媽,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留下一條白色的長線呢?”媽媽笑着説:“小笨蛋,這殼當然是他家啦,他在裏面住得既舒適又温暖。”媽媽沒有回答完我的`問題,我又猜測難道蝸牛會小便嗎?到了學校,我問了老師,老師説:“白色的長線是蝸牛分泌的粘液,為了保護她的腹部不被地面劃傷,還有助於它向前爬行。”我聽後恍然大悟。

這次我明白了許多問題,只是我感覺到蝸牛是一種常見的小動物,他的身上有這麼多祕密,那麼神奇的大自然,豈不是有更多的祕密需要我們去探索呢?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0

星期天的早上,我在家裏閒得無聊,想去抓蝸牛玩。

我起身走向家門外,站在一叢落葉裏細心地尋找起來。突然,一隻小蝸牛剛想從我的“火眼金睛”裏“溜走”我連忙用一片嫩葉擋住,蝸牛不但不反抗,反而還十分大膽地爬到嫩葉上。我急忙把嫩葉翻了過來,蝸牛也毫不留情地在嫩葉上大吃起來。咦!蝸牛竟然可以用嘴吃東西,那蝸牛的眼睛又在哪裏呢?於是我開始了觀察之旅。

首先,我們的人類的眼睛就在嘴的旁邊,於是我猜蝸牛的眼睛就在嘴的附件吧,我找來幾隻小蝸牛,我用放大鏡在他們的小臉上仔細地尋找起來。找了10分鐘,結果很不好,我連蝸牛的嘴都沒找着。我失望地坐在家門口。

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的第二個探索目標是蝸牛的觸角,因為它吃葉子的`時候。都要先用觸角碰一碰。

又有一隻蝸牛“醒”了,我正好驗證一下是不是每隻蝸牛吃食時都用觸角碰一碰。果然不出我所料,那隻蝸牛爬到菜葉上後,便伸長了觸角碰了碰。我便用放大鏡對着它的觸角看。只見觸角的頂端有兩顆圓圓的眼睛——跟其他動物一樣,眼白中間有一點黑圓點。我帶着疑惑急忙跑到家裏上網查資料。

我“飛”上樓,打開電腦查閲,我不禁大聲讀了起來:“蝸牛的眼睛不僅不在嘴的附件,而是在蝸牛的觸角的頂端。”

哦!我發現了一個天大祕密。噓!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1

暑假的一天,天氣非常悶熱。我去花園玩我父親的“珍貴的花草”。突然,我在花的葉子上發現了一隻蝸牛。我腦海中立刻出現了三個問題:為什麼蝸牛走路時會留下粘液?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蝸牛的眼睛在哪裏?鼻子在哪裏?我想逐一解決這些問題。

"為什麼蝸牛走路時會留下黏液?"我通過電腦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蝸牛行走時留下粘液的原因是粘液不僅能在幫助蝸牛爬行前潤滑腹足和地面,而且在蝸牛的腹足下形成保護膜,使蝸牛的腹足不易被地面劃傷。因此,在蝸牛爬行的地方,它們會留下這種黏液的痕跡。

"蝸牛是害蟲還是有益昆蟲?"這個問題我看它吃青菜葉子就知道了。我把一片綠色蔬菜葉和一隻死蚊子放在它面前,卻發現它選擇了綠色蔬菜葉來吃,所以我認為蝸牛是一種大害蟲。

“蝸牛的眼睛在哪裏?鼻子在哪裏?”我用綠色蔬菜和樹葉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一片綠色的蔬菜葉子放在蝸牛面前,卻發現他用他的長觸鬚觸摸它,然後用他的短觸鬚觸摸它,然後他才願意吃它。我想:一雙眼睛和一雙鼻子。哪一對是眼睛,哪一對是鼻子?我在它前面放了一片綠色蔬菜葉和一片類似綠色蔬菜葉的蘿蔔葉,所以它的眼睛不能用。只有當它用較短的'觸鬚接觸兩片葉子時,它才開始吃綠色的蔬菜葉子。因此,我認為較長的天線是眼睛,較短的天線是鼻子。但是我不確定我的猜測,所以我回家檢查了我的昆蟲百科全書。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在蝸牛的角上有一個小黑點,那就是蝸牛的眼睛。蝸牛其實沒有鼻子,它的觸角只是起到鼻子的作用。如果蝸牛的觸角被切斷,它就找不到食物吃。因此,蝸牛的觸角對蝸牛非常重要。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我終於發現了蝸牛的祕密。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2

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冒着濛濛細雨去紅薯地裏觀察蝸牛。因為隔壁的奶奶説,蝸牛一般喜歡在夜裏的紅薯地裏出現。

在漆黑的夜裏,伸手不見五指,媽媽打開手電筒,我們就開始尋找蝸牛了。突然媽媽興奮的.叫道:“卓卓,快來啊,看我發現了什麼。”我趕緊跑過去,哇,太不可思議了,這裏不止一隻蝸牛,是有一大羣蝸牛。它們身上揹着田螺似的殼,用腹部爬行,看起來像鼻涕蟲似的,還有兩對小觸角。我隨手抄起一根小木棍,碰了一隻小蝸牛的頭,它立刻把頭縮進殼裏。我焦急的對媽媽説:“媽媽,小蝸牛是不是被我弄死了呀?”媽媽説:“沒有,它只是被嚇到了。”不一會兒,小蝸牛果然又伸出頭來,繼續慢慢爬行。它邊爬行邊留下一種液體,媽媽説這就是蝸牛的粘液。正因為有了這種粘液,不管在粗糙的樹幹上還是在坑坑窪窪的地面,蝸牛柔嫩的身體都不會受傷。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蝸牛的粘液發明了眼霜。這種眼霜可以去除眼袋細紋、黑眼圈等等。

難道蝸牛跟蝙蝠、貓頭鷹一樣是夜間動物嗎?我懷着這顆好奇的心,查找了好多資料,後來才弄明白:原來一是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裏生活,氣温在二十度左右生長最快。二是因為雞鴨等吃蝸牛的動物在白天活動,晚上睡覺,所以蝸牛晚上出來很安全。

原來小小的蝸牛也有這麼多祕密啊,看來神奇的大自然還有許多的祕密等着我們去觀察和探索喲。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3

今天在學校上科學課時,老師告訴我們,蝸牛遇見鹽水會“消失”。我聽了心想,呵!這麼神奇呀。回家我一定試試看個究竟。

星期天早晨起牀,看了看窗外,哇!終於下雨了,這樣的天氣是很容易抓到蝸牛的。我趕緊跑到樓下,在小區的花園裏輕而易舉地抓到了一隻褐色的蝸牛,隨後我摘了一片樹葉,把蝸牛放到上面,小心地捧回了家。

回到家後,我先拿來一個一次性杯子,然後往裏面放入半勺鹽,接着從屋檐下接了一點雨水,最後把蝸牛輕輕地放到鹽水裏。我開始目不轉睛地仔細觀察蝸牛在鹽水裏的反應。剛開始,蝸牛還浮在水面上掙扎着,它揹着大大的殼有些笨重而滑稽。不一會兒,蝸牛就沉下去了,忽然,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才幾秒鐘的時間,杯子裏的蝸牛除了殼,剩下的'肉體竟然都消失了!我看着眼前發生的事,吃驚極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又返回小區花園抓了一隻蝸牛放在鹽水裏,結果還是一樣的。我頓時蒙圈了,心想:我的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於是,我迫不及待的查閲資料,終於在一本書裏才得知真相:原來蝸牛表面有一層黏液,有利於運動和皮膚輔助呼吸,當你撒上鹽或放到鹽水裏後,蝸牛運動和呼吸能力降低,黏液被鹽分大量吸乾,使蝸牛身體萎縮,細胞缺水,最終導致死亡。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原來自然界有這麼多的奧祕,只要用心發現勇於探索與思考,才會有所收穫。

蝸牛的祕密作文 篇14

傍晚我做完功課,就到陽台上澆花。澆着,澆着,忽然,見到一片君子蘭的葉子上有一隻蝸牛,它揹着一個褐色的螺絲的外殼,正挪動着,細細的觸鬚微微擺動。我找來一根小棍子輕輕地動了它的觸鬚,它的頭立刻縮進了殼裏,我覺得很有趣。忽然我發現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亮亮的濕濕的道道。這是什麼東西呢?我正思考着,爸爸來到陽台上,我問爸爸:“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呢?它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留下一條濕濕的道道呢?”爸爸拍拍我的頭,説:“兒子,何不自己去觀察、發現呢?”我點點頭,答應了。

爸爸走後,我陷入了沉思:“怎樣判斷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呢……咦,有了!”我一拍腦門,便從廚房找來一片青菜葉,把蝸牛放在了上面,心想:“如果蝸牛不吃青菜葉就是益蟲,如果吃了,就是害蟲。”我心裏直唸叨:“蝸牛蝸牛你可千萬不要吃菜葉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了陽台上,看見菜葉上留下許多小洞,便指着蝸牛説:“你這麼可愛,怎麼會是害蟲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那麼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留下一條濕濕的'道道呢?我百思不解,我用手摸了摸,覺得有些黏粘的,用鼻子聞了聞,有些腥腥的,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蝸牛蝸牛,這到底是什麼熌隳芨嫠呶衣穡”我自言自語,忽然我的眼睛一亮,《少年百科全書》上不是有介紹嗎?我急忙跑到房間,從書架上取下書,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是蝸牛的排瀉物!

“哈……哈……我發現了蝸牛的祕密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