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的作文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2.4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底色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底色的作文通用15篇

底色的作文1

盛唐之下,有“且樂生前一杯酒”的青蓮居士,獨自風流,不慕榮利;宋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東坡,我行我素,淡然自若;北末南初,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他們時刻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底色,縱然有狂風暴雨,心也歸然不動。

我們也需要底色。

一、尋找

五花馬,千金裘,卻換美酒同飲。這樣的灑脱我們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樣的抱負我們也沒有。於是我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平庸於世,無所作為。可並不是只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熱門品質”可以成為底色,底色其實就是我們由內而外散發的對自己有促進作用的精神。也就是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堅持的東西。我們可以執着於什麼?

二、尋得

執着於心中的善良。這種善良不是傻白甜的愚蠢無知,你的善良要求你用感性理性相結合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事物。無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在需要我們施與援手時我們從不吝嗇,但記住善良不意味着犧牲原則傷害自己,你需要堅守的就是這個原則底線;

執着於青春的一腔熱血。這不是古惑仔的肆意妄為,你的青春要求你將汗水灑在陽光正好的拼搏之路上,要知道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功成名就,更是為了磨礪身心,讓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時,我們作為21世紀的弄潮兒本就有的朝陽般蓬勃向上的生機,我們讀萬卷書,更應該去行萬里路,如徐霞客那樣親自尋山訪水,切身實踐,你需要堅守的就是現在的這股朝氣。

這比我們單純的誦讀聖賢偉人的高尚情操要實際的多,也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我們或許暫時做不到狂風暴雨後露出一道宜人的彩虹以示輕鬆,但至少在被積雪壓過後可以抖抖肩膀依舊挺直腰竿。由此可見我們為自己尋得自己的精神底色是多麼重要。

三、迷失

堅守底色,反之則是遺棄與迷失。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到後來逐漸沉迷於歌舞笙蕭,最終推了一把唐的衰落;牛頓因為堅信科學的步伐開啟了經典力學新的篇章,可晚年時沒有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研究毫無成果,結果放棄了科學之真,反而去苦苦的證實上帝存在,最後抑鬱而終;現代,本該懷着仁心教導指引學生的學校,近期所暴露出的種種虐待體罰學生的惡行,以上個人或團體的“失禮”行為其本質便是迷失了精神底色。

所以才需要堅守。

四、後記

水滋潤萬物,不與萬物論短長是“上善若水”,我們也需要尋找並堅守底色,使自己的生命有過盡千帆後的坦然自在,然後就可以一路高唱山歌出發前行。

底色的作文2

“底”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下也”,意思是東西最下面的部位,“色”即顏色,底色是一個人最本質最重要的背景色,因而塗好孩子的人生底色至關重要。

家長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底色,為塗好孩子的底色,家長應努力做好榜樣,因為一個新生命誕生時大多像白紙一般,家長往往是塗好底色的第一人。《布魯克林有棵樹》中弗蘭西的祖母雖然沒有文化,卻建議弗蘭西的母親每天堅持給孩子讀《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好讓孩子處於困境中不至於沉淪,每日一頁讓弗蘭西收穫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為她的人生底色抹上了最為明亮的一筆。正如卡拉馬佐夫兄弟所説的“一個好的回憶,特別是從父母家裏留下的回憶,是世界上最強烈最健康而且對未來生活最為有價值的東西”。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深受積極樂觀的外婆的影響,儘管兒時生活拮据,卻能意識到貧窮或富有並不是決定內心的精神力量。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説的就是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但是僅僅靠家長的修養還太單薄,社會的力量也會決定孩子的底色。當下,一切都在飛速的發展,高鐵動車飛機能讓你説走就走,與人聯繫只需在手機上輕輕點幾下即可,空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社會急功近利的心態折射在孩子底色的塗抹上,君不見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速成班鋪天蓋地,彷彿天才如雨後春筍,一夜之間就漫山遍野。然而孩子的的教育欲速則不達,否則,孩子的底色就會變得單調乏味,甚至是荒腔走板,生命一旦陷入速度的泥淖,就像法國電影《雲上的日子》中一句經典的台詞:“腳步太快了,靈魂跟不上。”

為讓孩子人生底色變得飽滿,放慢前行的腳步就夠了嗎?不,更重要的是從古典文化中汲取養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王維的底色,“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是屈原的底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李白的底色,誦讀唐詩宋詞能使孩子的底色更加深厚,心靈更加充盈。作家蔣勛曾經説過:“生命中碰到事業失敗,至親亡故這些事,如果能想起些詩句,或許會有面對生命的平靜。”國學之所以深深吸引着現代人,不正是因為古人的底色在閃閃發光嗎?讀萬卷書,與古人相對接,提升孩子的修養與格局,何愁孩子的底色沒有光芒?

孩子的底色需要家長、社會和古典文化共同塗抹。

底色的作文3

游魚戲水,落花旖旎,荷碧搖曳。一派怡然之景在北宋畫家劉宷的筆下顯得靈動而不僵硬。何以構造如此之妙趣?定睛細看,原來整幅畫中並無一絲水紋,只畫魚兒不畫水,全然以宣紙的本色作底,卻別有一番風味。

古人講究留白之美,畫魚常無水而遊,畫竹則有無風而動,每每手執這樣的畫幅便有清朗明逸之感油然心生,真可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確,諾大一張畫卷中清明純淨的底色更增添一番淡雅之趣。

然而底色並不僅僅存在於尺寸畫幅之中,每個人的生命畫卷上也有自己的底色。

有的人偏愛濃墨重彩,有的人欣賞清麗潔白,底色裝點着我們的一生,無論如何着墨,都因為底色的存在而藴含着我們獨特的性格與情感,當我們走至人生之盡頭,留下最後一筆墨跡,也許,多數人都不會滿意:因為喧囂的色彩早已奪去一幅畫應有的美感,只有少數人用平淡恬和的筆觸適時留白,才留下意藴無窮,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拍遍闌干,這便是淡雅之人生。這淡雅的畫卷中,那些貌似無趣之處,也彷彿若有光。而那熠熠生輝着的,是仁者之智,是道法自然之美。所以清麗潔白才是人生該有的底色。

當我們迷惘於燈紅酒綠之中,領悟本心,聆聽心靈的聲音,依心而走。大多時候,因名因利,人們讓心靈蒙上一層薄薄的塵土,一次次,一層層,直到心徹底被慾望矇蔽。固然,聲名遠揚的人生是濃墨重彩的,但這也就失去了人生原本的平和寧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遵循內心,終得留白之境。

一心向陽,無畏悲傷。人生中太多苦難與悲傷,我們要讓心中住進陽光,用温暖和煦的樂觀之情,慢慢淡去憂慮的深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終以修得心之廣闊,容納萬物之胸懷,不在乎因為情感的噴薄而玷染了純白的底色,在茫茫塵世中,尋找心靈的瓦爾登湖。

自然界裏,有萬事萬物本真的模樣。花一天時間,心無旁騖的端起一杯茶走在亭院裏,走在樹林中,傾聽萬物生長,注視時間流轉,接受心靈洗禮。“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遠離世間的紛紛擾擾,讓一切都歸於寧靜淡雅的本色,令風兒輕輕搽去那些不該留下的痕跡,這便是心靈之昇華,底色之潔白。

從古至今,無論是“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的傲視凡俗,亦或是“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的恬淡寡欲,這些都是純白的人生態度,是生命的留白之美

當每個生命的畫卷都歸於潔淨,那時候社會的畫卷也就變得美好與和諧,一幅幅拼接起來的那些神祕的潔白,以龐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靜,純銀般安謐寬仁的光芒,夢色絕塵般的巍峨與澄明,讓整個世界變得無為而美,成就世界的純淨底色。

底色的作文4

廚房,大概是人間煙火氣息最重的地方。油鹽醬醋,鍋碗瓢盆,於方寸之間為人生上一桌酸甜苦辣。那裊裊炊煙,不僅瀰漫廚房,更瀰漫在平頭百姓的眼前。

敦實的身材,粗糙靈巧的雙手,在廚房裏日夜忙碌。那是奶奶,她用精湛的手藝喂大了兩代人。樸實温馨的飯菜香氣,瀰漫着她的人生。

父親常常回憶起他的求學時代。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連再簡單不過的烤紅薯,在奶奶的手裏也能散發誘人的芳香。都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奶奶自然比巧婦更勝一籌。在那口土灶旁,簡單甚至簡陋的家常小菜,成為父親一週的期待。等到父親背井離鄉,外出求學,那一瓶瓶醃菜可能代表一個不識字的母親最大的期待。從這些瓶子裏,彷彿能窺見哪一方煙香四溢的土灶,和灶邊哪個忙碌的身影。

後來,父親來到南京工作,直到現在。城市裏的生活總是緊張匆忙的。每當我們過年也無法回老家時,奶奶便來看我們。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乘坐十幾個小時的大巴,從千里之外的湖南趕到南京,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

即使中國的交通飛速發展,奶奶也不坐高鐵。這並不意味着她被新時代遠遠甩開,而是隻有大巴,才能容許她把家鄉味道大包大包地搬過來。當她端着菜從廚房裏出來的時候,食物蒸騰的熱氣暈染了她的雙頰。那親切驕傲的神氣恍惚令我回到了十年前——那時,她依舊以之為豪。但鄰居的老太太為她不值。她們認為南京作為大城市,自然是什麼都有,哪用得着你千里迢迢來送吃的?奶奶總是笑着,帶着難以言説的樸實與自豪:“城裏的雞都是洋雞,哪裏有老家的土雞好!”

我上了高中,一個星期只有兩天在家吃飯,從前對父親的期待落在了我頭上。每到星期五放學,我總是歸心似箭,也從不在路上買小吃。因為我知道,家裏有比路邊小攤更美味的佳餚在向我招手。奶奶總是想着法子給我做吃的,她甚至把吃作為我為數不多的休閒。雖然那些珍貴的食材不常有,但每一道菜都宛若陶器,既實在又精緻。

奶奶常説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但我不這麼想。奶奶認為,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也確實如此,當我們風塵僕僕地回家,最期待的,不是一桌熱氣騰騰的家常菜嗎?奶奶放棄了自己在晚年本該清閒的時光,為我們全家的生活鋪上底色,我們才能做出精美的圖案,她是那個最該收到尊敬和感激的人。

奶奶的一生都帶着老家臘菜的香氣,淳樸厚重,那是隻有經過反覆炙烤,幾經周折才能形成的。她或許沒有文化,但她甘願成為家庭的底色,她甘願將自己的希望寄予小輩們身上,她一定充滿奉獻精神,或許還有大智慧。

底色的作文5

秋風卷着落葉,雨點滴打着裸露的枝頭,穿透着,啪塔一聲,掉落在地面上,也在我心中的湖面上驚齊了一圈圈漣漪......

殘餘的黃昏灑下了一片光輝,卻為我增添了幾分哀愁......,似在為我的青春抹上一筆憂傷的底色。

推開柴門,已無力再望外婆那慈祥的面龐,沉重的腳步伴隨着我到卧室,撩起被子,蒙在頭上,一陣嗚咽的聲響傳過來,外婆輕輕地走到牀邊,輕撫被子中的我,慈愛的説:“沒事,哭出來就好了。”處在黑暗中的我,感到了一陣温暖,這,是温暖的底色。

初秋的早晨,帶着絲絲涼意,伴隨着“茲茲”的聲響,我醒了,揉着哭腫的倆隻眼,走出卧室。

只見,小瓦屋的磨盤輕輕地,緩緩地轉動着。

外婆穿着藍布褂子,頂頭上的銀絲盤成一個小發髻,露出兩截青筋密佈的瘦弱手臂和寬大粗糙的手掌,就這麼一步步的,踏着他平日勞作的節拍,推着磨盤轉圈,偶爾哼兩句婉轉的歌謠,奶白色的豆漿就清清靜靜,滴滴答答地落在了小木桶裏,漸漸充盈,伴着豆香,再用奶白色的絹布慮上一遍,除去豆糜,外婆便要我般些柴火,升上水,開始在灶台上煮豆漿。屋外,炊煙裊裊,屋裏飄香漸濃,墨綠漸深.......

望着鍋中咕嘟咕嘟冒着奶白色的小泡,我不經陷入沉思,原來,那麼美味的豆漿需要經過錘鍊,提取最好的豆汁,在經過高温的熬煮,才能散發誘人的香味這正如我們的青春一樣,沒有痛的領悟,哪來不悔的青春,哪有最精彩,最值得懷念的青春......

這是必不可少的青春磨礪的底色......

待得豆香勾人,外婆這才取出逢年過節才用的青花碗,撒上一抹細細的糖絲,用葫蘆瓢輕輕一澆,一碗氤氲着熱氣的豆漿端到我的眼前。

碗底開着青釉雙蓮,喝到最後方可顯現,我總是將最後一點舔乾淨,最後總是格外的香甜,格外的香,雙蓮也在初升的陽光下顯得特別典雅,一直開到心上......

外婆望着我,和藹的説“孫兒,你該知道我的用意吧,即使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不盡人意的事,也不要氣餒,因為那是上天給你最好的禮物,這是青春勇往的底色。”聽後,我緊緊抱着外婆,謝謝外婆,清淚順着臉頰流下。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我們應當抱着隨遇而安的態度,不要去抱怨那些不盡人意的事,事情來了,就要盡力去做,這才是青春的底色。

底色的作文6

一個人坐在靜夜的窗前遐想,卻總被汽笛彼伏的聒噪紛擾心緒;一個人倚在清晨的簾前沉醉,卻總被情人那肉麻到掉渣的情語擾亂心境;一個人透過灰漬的窗子發呆,卻總被對窗那洗不淨的衣物打擾心情。凝望着這車水馬龍的街道,我邁開了沉重的步伐,走進了那密集洶湧的人潮,只為尋找一雙赤子般透澈明淨的眼睛。

我為這年少漸長,而心靈逐漸扭曲的世界感到惶恐,我為這不再皓潔,蒙上塵埃的心靈感到悲哀。本以為這座座大廈的興建,不僅會拉近我們路程的距離,也會消除我們心靈的隔膜,但這些卻都只是本以為,現實總是殘酷的。

面對自己內心的浮躁,我們指責汽笛的聒噪;面對自己內心的孤單,我們責怪情語的肉麻;面對自己窗子的污垢,我們嘲笑對窗衣服的不乾淨。哦!我們這是開始對他人有偏見,對世界有偏見了嗎?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不可以這樣帶着有色眼鏡去看人,摘下眼鏡,讓別人看到你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這是對別人最起碼的禮貌,也還自己一片綠水藍天。

有時候,給別人一個公平的眼光,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釋然。如果我們用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我們就會對他產生排斥心理,逐漸地,你會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本來辛勤勞作了一整天,身心也早已疲憊,這樣不是對心靈的一種折磨嗎?倘若我們消除偏見,回到家中,隨手擷一本書卷,打開窗户,拂一縷清風,嗅着書香的'氣息,猛一抬頭,望見對窗燈火闌珊處,一位年輕的少女正在陽台晾曬衣物,順勢而下,只見一位陽光帥氣的大男孩正在下面幫少女遞衣服,看到這樣温馨和諧的畫面,我們的心靈也得到一份慰藉,這時,再帶一股温情深入到自己的書卷中去,豈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放下偏見,給他人起碼的禮貌,也還自己一片綠水藍天。當我們對他人產生偏見時,我們內心的小世界也會佈滿烏雲。在這個雨季,淋雨一直走,時間久了,我們會感冒發燒,同樣,如果我們脆弱的心靈也被這樣長時間的浸泡,那我們的心靈也會生病。倘若我們放下偏見,讓陽光驅散走所有的陰霾,還內心一片藍天白雲,我們會發現世界如此美好。

那麼,我們不妨放下偏見,用客觀的眼光去對待身邊的人或事,讓那些榮辱、悲歡、名利、乃至容顏的消殞都不再來打攪我們純真的世界。回到原點,重拾本真,永遠保留心底裏那抹純白的底色,在某個微寒的清晨,閉上眼睛,釋放自我,用心感知世界美好猶在!

放下偏見,讓眼睛的光芒亮一點,再亮一點。

放下偏見,讓我們的距離近一點,再近一點。

站在人聲嘈雜的街頭,聽風湧起,待雨來過,我只保留心底裏那抹純白的底色。用我最閃亮的眼睛,最純真的初心去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哪怕我們素昧平生。

底色的作文7

方寸之間,是時代最生動的記錄,人們用目光穿越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四十年,華夏日益新,中華兒女亦順勢而變,用他們不斷更新的知識、不斷改變的觀念、不斷創新的精神鑄就了日益輝煌的中國。

“十年”沒有讓知識青年喪失理想,十年艱苦生活也沒有讓時代青年自暴自棄。改革開放之初,祖國求才若渴,而一代青年不忘初心,求知若渴,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國運。20xx年,“影像鑑證40年”全國攝影大展的一組照片記錄了那段歷史。1979年清華大學了77級學生上課,階梯教室座無虛席,大家專注的目光,認真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眼睛,訴説着對知識的渴求。這代青年用他們的知識智慧,用他們求知若渴的精神,為偉大中國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科學的知識,更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不斷更新的知識促進了新思想的產生,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解放思想。中國首次油畫大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傷風敗俗”等落後思想被拋之腦後,人們愈來愈能順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越來越寬容與理性。教育、思想文化的創新早已與時俱進,我們已經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各國互幫互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是時代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不僅被國民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傳播出去,孔子學院、唐人街等,各國的思想文化都在相互交流,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知識豐富了,思想解放了,自主創新迎來了春天。《輝煌中國》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自主創新所取得的累累碩果。自主研發達到世界水平的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飛馳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已成為一張中國名片。飛馳的高鐵、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貫穿各大城市的共享單車……中國,這頭雄獅開始醒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日益可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絕非空想,自主創新正全力推進夢想的實現。

影像,記錄着歷史,記錄着不斷髮展的潮流,時代在變,人們也在慢慢改變,只有刻苦努力、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個人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社會才得以進步,國家才會日益強大。

少年智則國智,國家命運與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命運緊緊相連;少年興則國興,國家的興旺離不開華夏兒女共同的努力奮鬥;少年強則國強,在國家如此繁榮富饒的今天,我們更應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增添一片燦爛的陽光。

底色的作文8

喜歡老一輩人的愛情,喜歡從前的愛情。正如木心的哪句:“此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是愛情的底色,是愛情最初的模樣,

從前的愛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許聽來荒唐,卻不乏培養的認真而忠貞的愛情觀。譬如我的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是經媒人介紹在一起的,兩人彼此並不認識,只是媒人介紹後便由長輩定了婚事。那時候,爺爺是幹部,奶奶是普通家庭婦女,婚後一直是奶奶服侍爺爺。至少在我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這樣,我以為爺爺一直都是老幹部的樣子。

直到那個冬天,奶奶摔了一跤,醫生碩要在牀上靜養,我終於打破了對爺爺的這種印象,也讓我看到爺爺表達愛意的那種不經意間透露的底色。

那天早上回老家,爺爺從廚房裏端着剛熱好的牛奶,有些蹣跚,但手中的碗卻穩穩當當。送到卧室的牀邊,輕聲扶奶奶坐起來。或許的確是老了,成了奶奶口中的老頭子了,爺爺扶着腰受傷的奶奶多少也有些力不從心,而奶奶臉上的表情確實讓我感到她的疼痛,也不經意地傷着爺爺的心。

我鼻尖一酸,趕緊走過去搭了把手。爺爺把碗放在奶奶手上,又遞過去一隻勺子。讓我要喝的話自己去熱一下。然後轉身坐到那張長桌前,認真地敲着核桃,力氣不大,卻很用心。

一錘一錘,彷彿敲在我的心上,看着這樣的爺爺,我知道他很在意奶奶,很心疼奶奶。

我知道,奶奶分明也是在意你的。低眉喝你剛熱的牛奶,卻悄悄抬眼,偷偷地看你,看你的認真,看你的關懷。儘管眼角皺紋深陷,仍然阻擋不了奶奶心中那滿滿的欣慰與滿足,嘴角不經意間上揚的弧度難以掩映那愛情最美的輪廓,那愛情最為絢爛的底色。

恍然間,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看你了。從前討厭的會刺痛人的黑鬍子早以花白,頭上甚至找不到一根青絲。我幾乎討厭這樣的自己,不知道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變老,頭髮什麼時候開始花白,眼角什麼時候開始深陷,手掌什麼時候開始粗糙,我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我討厭這樣的自己,因為沒有好好關心你,從未真正認真地觀察你的一舉一動。

心中潛藏的情緒終於是抑制不住,迸發出來,在我眼眶中製造着一片濃霧,濕漉漉地惱人。我於是趁着爺爺認真為奶奶取核桃仁、奶奶在滿心享受爺爺為她準備的熱牛奶的時候偷偷跑出房間,釋放了心中的後悔與遺憾,以及那份感動。痛哭一場,從現在起,珍惜陪伴爺爺奶奶的時光,好好關心孝順他們。

我們從來不是時間的對手,它悄然來過,在你身上留下一道道皺紋,又悄然遠走,無聲無息,卻總讓人傷痕累累。但愛情的底色卻在這一路磕磕絆絆中走了過來,只留下最初的純真與美好。

底色的作文9

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上,青年的作用可謂濃墨重彩。無論是五四運動的愛國情懷,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勤勞樸實,無不閃爍着奮鬥的青春光輝。反觀當下,“佛系青年”“積極廢人”……這些熱詞聽起來就讓人有種喪喪的頹廢感,但這些青年“人設”大行其道,廣泛傳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

有的人會説,這些熱詞不過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這麼嚴重呢?

確實,單獨看來,這一系列“喪系”名詞,更多的是帶有一種自嘲的意味。但是,當這一堆“喪系”名詞頻繁地在社會生活中出現、流行乃至火爆時,它就可能不是一種人的自嘲自解,而可能是一個羣體的自哀自憐。這些青年“人設”,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消極等待、追求安逸、不思進取的想法:我已經足夠努力了,歇一會兒理所應當。而且這樣的想法在羣體內不斷得到響應,在不知不覺間腐蝕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着青年人的鬥志。

如果放任這樣的“喪系”思想傳播,會懈怠了氣力,軟化了精神。網上流傳的“三和大神”,本是深圳市龍華區三和勞務市場靠打零工為生的“農二代”,他們奉行“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的生活原則,找工作,要來錢快、活輕鬆、工資日結;幹一天玩三天,消極度日。與懷抱“東南西北中,發財來廣東”的壯志雄心的“農一代”相比,他們得過且過、無所事事的生活狀態與行屍走肉沒有多大區別。他們離繁華雖近,但離幸福很遠,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年輕人應有的精神狀態。

放眼望去,“三和大神”似的“佛系”思想無處不在!許多年輕人寒窗苦讀十餘載,鯉魚躍龍門沒有立刻變成現實,慢慢地,心靈受到創傷,愛上了“宅”。他們沉迷遊戲,不再為自己的人生做遠景規劃和長期投入。這些人和“三和大神”一樣,一面想着改變自我,一面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陷入一種“低慾望的狀態”。

奮鬥進取型的“人設”才應該是青年們的標杆。出身寒門的河北女孩王心儀,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在一家教育輔導機構打工;出身寒門的雲南小夥崔慶濤,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建築工地上攪拌砂漿。他們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很多人獲得了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雖然做一名保安並沒有什麼不好,但積極進取、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樣子更美!對於每一位年輕人來説,青春時千萬不要放棄奮鬥,因為奮鬥是青春的底色。

今天,中國正在新時代的路途上昂首闊步前進,國家日益富強起來,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躺在先輩創造的美好世界中,放寬心,睡大覺。青年一代,千萬不要信奉“今天歲月靜好,自有人替我前行”的理念,要時刻警惕被“喪系”“頹廢”情緒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

底色的作文10

《道德經》説:“強者易腐,弱者永恆。”我們不妨用“柔和”作為背景色,用世界變得柔和,用馳騁的世界變得堅定。

玉柔軟乾淨。玉是以“柔軟”為基礎的,以抵禦這樣的高温融化,並把它變成一個潮濕,圓和和諧的外觀。它可以保存在世界上,成為“美”和“高貴”的象徵。玉是用來滋養人的,玉是用來專事德行的,玉是以“柔”為基礎的,這是讚美和流傳的,“柔”是一種用來堅持自然的智慧修飾。

“除了水,水對一切都有好處。”潺潺的流水將“柔和”的智慧與清涼和聰明結合在一起,滋潤着世間萬物。穹頂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流水的痕跡。藍天之外的所有生命都依賴於水。長久以來,水以“柔軟”為底色,以“柔軟”為形式,與萬物完全緊密相連,不可分離。試想一下,如果地震來了或者火山爆發了,有人還能活下來,但是如果水退出了世界舞台,無論發生什麼,無論發生什麼。“柔和”是一種聰明的方式來顯示它的重要性和在世界上的亮點。

過去,屈、與周瑜握手時,都是高擎着手沉思。蘇軾對赤壁笑了笑,談起了過去和現在。陶淵明在南山用鋤頭在月亮上種豆子。陶朱公有三個分散的家庭,在西湖上划船。梭羅拿着他的斧頭走進了森林,這是一個安靜而自然的日子。面對黑暗和不公正的世界,他們不是用“鋼鐵”和“堅貞”來反抗世界,而是用一種“柔軟”的態度悄悄地遠離塵世的喧囂。他們表現出軟弱,但他們緊緊抓住以“柔軟”為背景的第一顆心。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天賦的學者和聖人就像枝頭盛開的花朵,這些柔軟的花朵以一種“柔軟”的方式避開了泥土、灰塵和泥土的命運,枝頭上的花朵顯眼而危險。他們守護着清澈明亮、繁花似錦的欒月和純淨的水蓮。他們與天地同在,廣漆與日月同在。“柔和”是一種明智的安全方法。

然而,現在,在巴赫金的“混亂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憤世嫉俗的軍隊。他們以所謂的“僵化”為背景,以“堅定”為態度,堅決反對生活。事實上,只是憤怒和敵意過早地感染了他們的年齡。他們所謂的“感受世界的荒涼”只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柔軟”是生活的真正本質。為什麼不試着讓焦慮和滿是灰塵的心放下來,以“軟”為背景,看3000英鎊的軟水呢?應該注意的是,太多的韌性有時並不能展現你的“英雄品質”。相反,它會把你推向和諧的深淵。與其爭鬥、奪取和失去你真正的心,失去你的未來,甚至失去你的生命,不如用“温柔”作為基礎,保持你最初的心不變,尋求生活的平靜,甚至成為一個令人欽佩的堅強的人,擁有“温柔”的態度。畢竟,滴水可以磨掉石頭。

“柔軟”的靈魂一定會被朝露和晚霞所祝福。以“軟”為背景,它必將帶來一個開放與和平的新世界。

底色的作文11

“下雨了!”外面孩子們的笑鬧聲引起了我的驚奇與詫異。我不喜歡下雨,拘於城市的鋼筋水泥,疲憊於城市的光怪陸離,盲目於生活的急促與不屑一顧,我已不能再忍受秋雨滑涼的觸感與秋聲凜冽的氣息。

可是......冰冷的防盜窗外是孩子們的王國。她們笑着,鬧着,衝進迷濛的雨簾,找個雨水最旺盛的屋檐下,擺上從爸爸那偷來的啤酒瓶和從媽媽那竊來的小碗。雨聲脆響,檐下人醉,秋葉搖搖欲墜。這宇宙空間永恆的自然之聲,使我沉謐,靜默如謎。

恍惚之間,我看到了天地混沌、鴻蒙初闢的大同狀態。這樣的孩子,這樣瑩明澄澈的心靈,只怕放到陽光下,都是透明的。它們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棲息嬉戲。以宇宙洪荒、造化自然所賜予的樸野底色,在天地間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沙沙的熱烈的雨點向我急切地訴説着那屬於我的生命底色:我曾攀山渡水,穿梭於雲霧繚繞的青山;我曾於花台小草叢雜處,以草木為林、以蟲蟻為獸;我曾於晚霞燦爛的遲暮,吻到山的脊背顫動......“裁花為衣,摶山為缽,扣石為鐘鳴,拂花為琴音。”這是我,這真的是我!

吾心若掛鈎之魚,忽得解脱。我真想當即找一個螢火飛揚,清風襲來的夏夜的小河,在沉靜的天河下,撐一支生命的長篙,劃開河水,每走一步都像敲碎了水晶似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但我不能。在“不忘初心”的時代呼喊下,在“迴歸本真”的人生憧憬中,人們又走進了城市,走進了一個個水泥方格子裏,投身於忙碌的生活,留給山川草木的只是匆匆離去的背影。歷史時長是荒誕的,人生有時是荒繆的。難怪歐陽修道:“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宜其沃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在歷史的洪流下,在所有人都無法改變的命運之前,迴歸生命底色,有時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難怪木心有這樣的人生追求:“萬樹攢動火樹銀花不必等我,如欲相見,在各種悲喜交集處,我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這句話道出了當代欲歸底色而不能的人們應有的最佳生活狀態,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也不是別無先擇。

不能“採菊東籬下”,那隻能在心裏修籬種菊,只能愛着當下,愛着我們經歷的一些悲歡,愛生活饋贈的一切,對生活抱以積極的態度,虔誠地愛着這個時代。雪飛炎海,此心安處是吾鄉。江山板蕩,銅駝荊棘,胸懷迴歸本真的樸野底色,進入嘈雜的人世修行,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活着,走着,看着,愛着,欣喜着,懷有一分“看山青,曉山長”的生命底色,實在是一種美麗的生活姿態。

底色的作文12

破舊的老屋前,只有兩樹白梨。

梨花樹下,坐着一對老夫妻。

這對老夫妻正如這低矮的老屋般,在歲月中飄搖。歷經風雨的洗禮。風一吹,似乎能聽見吱吱呀呀的歎息。但無論何時,總能看見他倆形影不離,如門前兩樹白梨。

此時時光正好,春風習習。陽光不偏不倚,穿過梨花的縫隙,灑下一地斑駁。兩人就這樣半躺在椅子上,呼吸着春天香甜的氣息。對坐無言,心中卻早已寫滿詩意。

這時,他直起身,拿起枴杖,準備進屋,卻被她輕輕拉住。他低下頭,只見她微微踮起腳尖,努力地直起佝僂的背。仔細打量着她,和自己一樣的蒼老,髮絲在陽光中閃爍,皺紋在枯黃的臉上肆意張揚。而她正一手扶着自己,另一隻手緩緩抬起,卻又止不住地顫抖。感覺發絲被輕輕觸動,恍惚間,看到她指尖的一瓣梨花和她美若梨花的微笑。

那一刻,他覺得彷彿連時光都靜止了,陽光正不偏不倚的佛在她的臉上。天地間彷彿只有那兩樹梨花,潔白無瑕,暗吐芬芳。她露出光溜溜的牙牀,深陷的眼窩中卻掬滿春光般的温柔。

一瞬間,他以為又回到了從前,那時她還存留着屬於自己的記憶,那時的她會每天和自己打趣鬥嘴,那時的她很愛管着自己,那時的她……那時……

接着他又想起自己當年娶她的情景,當時的她並未尊崇父母之命,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愣是看上自己這個窮小子。那時的她,敢愛敢恨,耿直率真,從不計較什麼家世地位,金錢聲望。儘管婚後和自己過了不少苦日子,但嬌生慣養的她卻從未埋怨半分。

思緒跳轉到眼前人,他嘴角微揚。現在的她,更像是孩子般無助地依賴自己。雖然還是會偶爾懷念以前的她,但現在他也依然會陪在她身邊,照顧她。從前是深愛,現在是依賴。但不管你忘記多少,我都願陪你一點一點找回從前的記憶。他在心中暗暗承諾。

老伴,你還記得嗎?這兩樹梨花是我們當年親手種的,當年你説你喜歡梨花,因為你覺得它們潔白無瑕,老伴,你還記得嗎?當年你也可不是現在這樣,替我拿掉頭上的梨花瓣,而是“欺負”我,把花瓣撒在我的頭上。老伴,你還記得嗎?老伴……

潔白的梨花樹下,他早已泣不成聲,而她只是陌生的打量着他,驚恐的眼神有一絲心疼,像哄孩子般,替他擦掉了眼淚。

破舊的老屋前,兩樹白梨細密地織着陽光,成不了永恆,卻成為最難忘的瞬間。

兩樹梨花,白得耀眼,也許那就是愛情的底色。

底色的作文13

底色,顧名思義,底子的顏色。餘秋雨説,以一種底色貫穿始終,比色彩斑斕的人生高尚得多。我説,值得我們貫穿始終的底色,就是內心深處的那份純淨。

兒童崇拜者豐子愷,穿越濁世,歷盡劫波,卻把純淨的底色貫穿了一生。他曾説:孩子才配稱得上是最完整的人。幸運的是,生活獎勵了他一大批“小燕子似的子女”,他也用畫筆把自己的“孩子們”獻給了全世界:阿寶,軟軟,詹詹……畫裏的孩子正如作者本身,純淨且純粹,給我們帶來生生不息的希望。

保持純淨的底色,可以使人格更加高尚。穿梭歷史的筋脈,栩栩如生的畫面依次展開,屈平寧願葬身魚腹,也決不隨波逐流,改變志向,他堅守人格的純淨,一頭躍進奔流不息的汨羅江水,為他的底色抹上了一份厚重;未曾隔絕紅塵的李叔同,書法作品張揚絢爛,出家後,他藏鋒稚拙,歸於平淡,把最初的底色歸還於心,最終“一輪月明耀天心”;哲學家第歐根尼看遍世間污濁後仍發出聲

如果可以,我真想看看張志和怎麼泛舟垂釣,陶淵明怎麼育菊釀酒,陸龜蒙怎麼赤腳在稻田裏驅鼠,張岱怎麼茶淫橘虐,又怎麼夢尋西湖。純淨如斯,美麗如斯。他們因秉持純淨的底色而從未被時光遺忘,純淨的底色,終會在生命激情散盡後,幽幽地浮現,穿越時空,熠熠生輝。

保持純淨的底色,可以使精神更加飽滿。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屈原沒有投江,也許中國的歷史上只多了一個不得志的平凡人,如果李叔同沒有歸依佛門,那麼我們就無法欣賞到更多的文章與書法,如果莊子接受了楚莊王的厚祿,他也註定無法逍遙遊一生。幸運的是,他們堅守住了內心的底色,守護住了與生俱來的純淨。他們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常在想,如果世上多出一份“豐子愷式精神”,多出一份“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心境,恐怕阿韋,詹詹就會滿地跑了吧?

也許,因為純淨,我們會生活的很平淡,甚至很卑微,但我們大可不必為自己的一份平常生活而自卑,為自己沒有高貴的社會地位而自輕,在心靈的庫房裏堆滿沮喪和歎息。因為純淨,我們可以讚美他人的成功,接納他人的富有,但絕不會彎下我們的脊樑。

反觀當下,行浮塵世,多少本該透明純粹的心靈變得渾濁,他們沒有底色,或者説,他們生來是有的,只不過早已被抹黑,抹糊。正因為我們有純淨的底色,我們更需要學會過濾自己的心境,經常打掃心靈的庫房,把昨日的煩惱清掃出去,騰出心靈的空間來存放更多的今天的快樂。雖然我們不能停下奔波的腳步,但我們能掌握腳步的節奏。

人生如夢,如壯闊之山河,唯有守住那份純淨的底色,“何妨吟嘯且徐行”,待到歸去之日,終會“也無風雨也無情”。生命的腳步因純淨而多了幾分穩健,那也是一份動人的美麗。

底色的作文14

長夜漫漫,攬一袖月光,頌千古的詩情,閲今朝的哲語,見紅日初升,頌聲亦清朗,青春如朝花,奮鬥是五彩斑斕的底色。

差強人意啊。那是淚光閃爍中,聽過最温和的話,朗誦的夢想,是在鬨笑聲入耳的那一剎那就幻滅了。再也,再也不要朗誦了,原本想奮力拼搏參加比賽的念頭,也打消了。

一雙温暖的手搭上肩,柔和的話語在空曠的教室裏小有餘音:“放棄啦?”我聞言,含着淚光重重點頭,但還是心有不甘。我終究是愛極了朗誦。老師微微屈身,澄明的雙眼捕捉到我心底的不捨,輕歎一口氣,還微笑,尚如暖陽金光漫溢:“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幸福。”她的眼神,信任而親切。

這是《千與千尋》的台詞。“聲音難聽”“重輕不辨”“不適合”,這些惡意的嘲諷再次襲來。他人與我而言便是最荊棘之處吧,可若是不論旁人,奮力搏呢?心動搖,卻又在她信任的目光後堅定,我正青春,何不奮鬥,為自己平淡的花季點染春秋呢!

寂夜中的舞台冷清,有月幾兩似水灑下。我站在唯一的燈光下,挺直了腰背,抬目遠視觀眾席間空無一人,我卻緩緩露出微笑,空曠的禮堂,只有我的迴音。“霧來了,邁着小貓步。”温水潤喉後聲音自是清亮,可空音中卻無一絲意境。我皺眉,卻又舒展,眼前浮現出陰灰天裏早來的霧,神祕而壓抑,但霧輕輕地來,幾分靜謐。又重咳嗓:“霧來了,邁着小貓步,它弓起腰坐下……”忽然又想起清晨時清爽而泛涼的霧氣,卡爾的《霧》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反覆誦讀,一定要尋詩情,正如無數個尚暗的清晨,我讀着不同的詩,有時是席慕蓉的婉約,現代詩多有深意,更愛李白的飄逸。天邊放出一絲魚肚白,我執稿,該走了。

“霧,來了。”當我站在燈光下,面向評委與觀眾,在悠揚的配音中慢聲輕語,我眼前有霧,乳白色,淺淺地罩住城市,像神祕的女郎戲水時四散的水霧,又像迷夢之境中薄如蟬翼的森林外衣。待霧氣退散,“它又悄悄地走了,”我苦練許久,重音自重,頌亦有情,而台下掌聲如雷,贊聲嘈雜,複賽過後,我只願拼盡全力,走向決賽。

我比站在原地幸福,至少我曾在黎明將曉時字字斟酌,句句復念,我曾用我美好的青春與困難博弈,我不會輸,因為我拼盡全力。

看遠方薄暮未明,胸有詩書氣自華,柔聲推敲轉豪情,風華動,乃是青春自譜,奮鬥為色。

底色的作文15

憶往昔,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那時的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執着的目標——大學。因為那份追求,我們倍感精力旺盛,衝勁十足。當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必然存在,當大家都置身書海之時,那些以前蹉跎時間的青年也仿似迷途知返的野馬,拼命的向前追趕,一分恨不得當作幾分用,看書,做題,考試,備考,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着。

我來自西部偏遠的一個農村,沒有豐富的閲歷和個性的生活,只為實現這僅僅的夢想,在而立之年可以擔負家裏的大梁,報答父母多年含心之苦,可能這也與我的出生息息相關,因為我只知道生活的不易,印象之中,父親總是烈日當下的黝黑身影,母親點點燈光印出的鬢髮蒼蒼,使我不斷鞭策自己,不能忘記他們的恩德,當然,我也曾引用古人的話語不斷安慰自己,故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等。求學期間,我遇到了太多困難,我妥協過,差點就要放棄,就在我一蹶不振的時候,是我的老師和同學幫助我克服它們,“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老師告訴我的,這也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所以,自此以後,我不管何樣都不會氣餒,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朝着那份陽光之地不斷前進,奮鬥。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也有了對人生的新的感悟,那就是黨和國家需要我們行動,我們都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雖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我相信,如果我們都投入愛國大潮之中,中國特色之路必然驚天動地。偉大的國家,無私的黨,十幾年如一日的頒佈優惠政策,不斷的資助,千萬人中幸運的我也深受其益,既然提供給我們安逸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我們還有理由不去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嗎?蒼天不負有心人,我也如願考上了大學,之後,我更懂得了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所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知識強化自己,朝着夢想不懈奮鬥。夢想的羽毛因為責任和擔當的負載會產生新的蜕變,現實只是一隻前行的蝸牛,也許更多的笨拙,但是每一步都寫滿踏實;也許沉重,但是每一行的觸動都顯得格外有力;也許速度滯緩,但是始終沿着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在最高點乘着葉片飛翔,領略那片蒼穹,那片不一樣的風景。

一羣意氣奮發的青年,懷揣遠大的理想,不倦的追求,向夢想彼岸遨遊,雖然在生命中一次次迎來挑戰,荊棘滿地也不曾使他們退卻半步,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結果顯得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因為我們享受整個的過程,不奮鬥,不拼搏,永遠不會成功,奮鬥才會有希望,奮鬥才會有未來,我們,始終堅信自己是明天的主人,奮鬥會是青春永不褪變的底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