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記憶作文

來源:文書谷 1.6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記憶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記憶作文

從我有記憶以來,家鄉的祠堂就屹立在村子中心。我不知道它已經屹立了多久,但是我知道它見證了這個村子從古至今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在祠堂裏玩耍。年少無知無畏我們,感受不到那份屬於祠堂的莊嚴、肅穆。古樸而厚重的木門每次推開時總是伴隨着吱吱呀呀的響聲,好像祖先的魂靈發出的一陣陣呻吟。若是晴天,抬頭便可以看見那從屋頂投進的陽光一絲一絲地照在天井裏佈滿苔蘚的青磚上,綠得刺眼。天井裏還放着一口盛滿水的大水缸。下雨時,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讓雨水從暗溝流向院內天井,也可以聽見雨水掉入天井時擊打青磚的輕響。小時候我,總喜歡靜靜地看着屋檐的水一滴一滴地掉落,靜靜地享受着水滴在天井裏敲出的那一曲曲悠悠的江南小調。

在我的記憶中,平日裏的祠堂是冷清的,只有在過年時或村子裏有人娶媳婦時才顯得熱鬧起來。我記得,每到過年時,村子裏的每一户人家都會提着自家的酒菜來到祠堂祭拜祖先以祈求來年一家人的平順安康。祭拜時,先擺好早已備好的菜品和三個酒杯,然後用自家釀好的水酒斟滿酒杯,點燃香火插在牆上的那個高高掛起的香火罐上。點香前還有規矩:三柱香要齊平一起點燃。老人們總是會從香火燃燒的齊平狀況推測來年的平順,甚是謹慎。最後點燃鞭炮,像是用鞭炮聲告知祖先年關已至,以求庇佑來年的福祉安康。鞭炮放完後,領上自家的酒菜回家過年。在大人們看來,這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程序環節、儀式。我也記得,我總是喜歡在除夕那天早早地換上新衣,然後等着父親提起裝着酒菜等物品的籃子,跟着他一起去祠堂。那時太小,並不懂那樣虔誠的儀式代表着什麼,但還是會學着大人的樣子在插上香火時向着眼前的火光拜三拜。慢慢長大了,我就會在這簡單的三拜中加入一些自己心裏的默願和祈禱,內容無外乎是關於家人來年的安康平順。

長大後,我長年求學在外,沒有在家待過多長時間,自然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的喜歡流連祠堂。再去看它時,大吃一驚,它真像一個苟延殘喘老人的樣子出現在我面前。雜草遍佈了牆角,斑駁的牆面坑坑窪窪,倒塌的牆體摔成了一堆堆廢土,廢土上又長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破敗的屋檐在風中搖搖欲墜,閉上眼睛,好像就能聽見空氣中飄蕩着它一聲聲微弱的呻吟,心底裏壓抑得讓人們喘不過氣來。大門上不知何時貼上去的珠聯璧合,不見璧合,只有褪色的珠聯在隨風搖曳。璧合不知何處去,珠聯依舊在笑看門外那一年四季時光的變遷、人們思想觀念的發展。我看到,過年時,人們不再進去祠堂裏,因為它太老了,好像隨時都會倒下。人們不願意冒任何風險,於是都在門口象徵性地完成過去的那套程序、儀式,過程中虔誠不在,有的是滿滿的漫不經心。那些我兒時見到的謹慎老者也像老祠堂一樣紛紛老去,歸於塵土。那些他們所堅持的謹慎和虔誠也跟隨着他們離別而被掩埋在時光的塵土裏。我也看到,村民的心態,會對很多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心,比如村子裏誰家又掙了多少錢,買了什麼車,做了什麼樣的房子。唯獨不會對修復祠堂這件事而上心。大家都認為它太老了,像一個年邁的老人一樣沒有任何用處了。沒有用的東西就應該讓它自生自滅,不必為此費神。對於那些冷漠的聲音,我想發出自己的反駁,可是我的反駁在傳入他們耳朵之前,就被淹沒在下一場關於金錢和財富的討論聲中。

我開始不敢再去看祠堂了。我怕我會看見下雨時水滴在天井濺起的朵朵漣漪;我怕我聽見它靈魂深處發出的委屈哭訴。因為我知道,那份見證、那份哭訴是它重生的夢想和希望。而作為它的見證者、傾聽者,也許,我什麼都做不了。

也許,最後,老祠堂會在某個狂風、雷雨交加的夜裏徹底倒下。但是,記憶裏的老祠堂會一直完好地屹立在我心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