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未必不可雕_800字

來源:文書谷 9.98K

在我們英語課本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為Martin的男孩不喜歡學習,每天都惹上許多麻煩,後來他父親死了。他仍然不悔改,他的母親一直不放棄幫助他。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Martin瞭解到了他的母親一直在幫助他,深受感動。於是開始努力學習,後來還成為了班裏的尖子生。

朽木未必不可雕_800字

在這裏,我先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同樣也沒有必要去論它。因為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並不少見,甚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事情了。可是,我還有一些話要説。

在故事中,説早期的Martin被視為“朽木”我想沒有人反對:他不務正業、不專心學習、老是給自己和家人找麻煩,這些事例都證明了Martin當時確實被視為“朽木”――“不可造就的人”――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和“聖人”孔夫子當年説過的“朽木不可雕也”來講,Martin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可是,Martin最後不但可以被“雕”,並且“雕”出了美麗的形狀――他成為了尖子生。

這個事例説明:朽木未必不可雕。

拋開也許是胡編亂造的故事不説,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關於人的例子我想應該都聽過不少了,比如説愛迪生牛頓等等。也許會有人説“孔子説的是朽木,是實實在在的朽木,你卻把它引申為人,本身就不對”。好,我再給你舉個例子。N長時間以前,我在某報紙上看到某人在某地(記不清了)開了一個店鋪,專門賣朽木雕成的工藝品,他賣的工藝品看起來雖然都是朽木雕成的,看上去卻有一種視覺美,所以他的工藝品賣得很好,甚至遠遠超過了比它更大的店鋪。

這個事例又説明:朽木未必不可雕。

我們都公認:學校是培養國家“棟樑材”的地方。説到底,老師才應該是培養“棟樑材”的人。在學校中魚龍混雜,難免會有一些老師説的所謂的“渣子生”。也許是深受孔夫子的影響,在老師眼中他們是“朽木”,是“不可雕”的,是“社會的敗類”。殊不知,有多少學生的這種情況是被老師逼的,老師認為他們是“朽木”,便判定為“報廢品”――不予考慮了――老師根本沒有想過去嘗試着“雕”。如果他們去嘗試,或許會像那個開店鋪的人一樣,“雕”出極富有價值的東西。可是他們並不去嘗試,在“朽木不可雕也”觀念的影響下,他們,毀了一個又一個孩子,而這其中或許會有像愛因斯坦、比爾蓋茨那樣偉大的人物……老師們,我想告訴你們:朽木未必不可雕。可你們卻不嘗試着去“雕”,是你們,毀了多少有才華的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