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介紹的作文3篇

來源:文書谷 1.11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介紹的作文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春節介紹的作文3篇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1

春節是咱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咱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咱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咱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2

豬年的春節來了,我屬豬,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廟迎接春的到來,感受春的氣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輪朝陽我們來到了夫子廟,牌匾下顯赫的“春”字躍然在目,“春”字兩旁的祥雲圖中羊兒歡騰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十年了,田田都12歲了,我們一家還在這兒拍張合影吧!”媽媽牽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張全家福,見證了我成長,定格了20xx豬年的春……

還是十年前的夫子廟,還是我們一家人,那橋、那燈、那亭台樓閣看似沒變,但沐浴着春的陽光,它們滄桑變化,分明更生機勃發,熠熠生輝。這是春的活力,這是時代的發展!

時近正午,夫子廟已經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國人、外國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春風般的笑臉,我猜他們的心裏都裝着滿滿的`喜事吧!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買點特色小吃嚐嚐,如狀元豆;有時停下來欣賞路邊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最後媽媽為了新年討個好彩頭,給我買了一頂狀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廟的花燈就全點亮了,花燈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築,好看極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時機。我們買了畫舫船的票,畫舫船是一種裝飾精緻的小船,用它來夜遊秦淮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經過很多橋,每座橋都有它的一段歷史和傳説

其中最神奇的要數文德橋,因為它處在正日子午線上,所以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後,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上各有半邊月亮,又稱“文德分月”,這種其妙的景觀令人驚歎,也讓我對古時的能工巧匠們充滿了敬佩!文德橋對應的是武定橋,夫子廟是為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為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過文德橋的時候必須下轎,武官經過武定橋時必須下馬,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之後我們又看到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家的後花園—白鷺洲公園,還有明末“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的故居。還有江南一帶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這座考場有30萬平方米那麼大,有2萬多間的考間,每個考間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着畫舫船,看着秦淮河兩邊美麗的夜景,耳邊聽着娓娓道來的歷史傳説,已經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畫舫船已經靠岸了,但我的腦海還一直在秦淮河的歷史中暢遊!

河兩岸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龐,畫壁上兩條金碧輝煌的巨龍述説着家鄉的鉅變,半空中綻放的禮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户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説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將一年的收穫與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裏。同學們,説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説,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鬱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餘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將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着熱氣騰騰的火鍋,聽着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説,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與諧與安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