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由來

來源:文書谷 1.62W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由來

  在電視或電影的古裝戲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兩個人交頭接耳密商事情,然後其中一人對另一人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再告訴其他人。”此外,古籍中也有記載,如元朝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我叮囑他這樁事,則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麼,為什麼古人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呢?
  其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是有典故的,出自《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弘農郡華陰縣人。他為人公正廉潔,不謀私利,是難得的清官。楊震從少年起就聰明好學,他通曉經傳,博覽羣書,對各種學問都深入鑽研。
  楊震未當官前非常熱心教育事業,在家鄉辦學,來自四方的求學者絡繹不絕。他教學有方,堅持有教無類,不分貧富,因此名氣大,學生多。當時,人們都稱讚楊震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由於楊震辦學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因此聲名大噪。當時的大將軍鄧騭也聽説了,他很敬重楊震的學識、賢能,就徵召楊震到自己府內任職。上任不久,楊震又被推舉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後升遷為襄城令、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再調升為九卿之一的太僕、太常,後又晉升為三公的司徒、太尉。
  楊震在赴任東萊太守途中,路經昌邑。當時的昌邑縣令王密,是他任職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的官員。王密聽説楊震路過本地,為報答當年楊震的提攜之情,於是白天去謁見楊震,晚上則準備了白銀十斤想贈送給楊震。
  楊震對他説︰“我們是老朋友,我很瞭解你的為人,你卻不瞭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説︰“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説︰“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説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完後,慚愧的離開。
  後來,楊震調任涿郡太守,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請託、謁見。他的子孫和平民百姓一樣,常吃蔬菜,出門步行,生活簡樸。有老朋友、長輩想讓他為子孫購置產業,楊震不肯,他説︰“讓以後的世人稱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我用這個留給他們,不是也很豐厚嗎?”
  楊震自大將軍鄧騭徵召入府任職,到被罷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為人剛正不阿,為官克盡職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為世人所稱讚。因拒收王密賄禮,説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義饋贈的典源,後人也引用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極重要祕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