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的成語典故5則

來源:文書谷 1.9W

“大”是古代成語故事裏面經常出現的字,那麼關於“大”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精選整理的含“大”的成語故事精選,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含有“大”的成語典故5則

【成語】: 大逆不道

【拼音】: dà nì bù dào

【解釋】: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原作“大逆無道”,見於《史記·高祖本記》:“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秦朝末年,繼陳勝、吳廣揭杆而起以後,不少英雄豪傑和諸侯也都紛紛起兵抗秦。其中勢力最大的要算劉邦和項羽領導的兩支隊伍。陳勝、吳廣死後,原來六國的一些貴族各搶各的地盤,秦將章邯、李由等則趁機打擊起義軍,予以各個擊破,這時,項羽的叔父項梁召開了會議,讓大夥推選一位楚王,以便統一領導抗秦的力量。找來找去,找到了楚懷王的一個13歲的孫子,於秦二世二年(公元220xx年),立為楚王,也稱為楚懷王。當時,包括項羽、劉邦在內,各路反秦軍隊的將領在表面上服從楚王的領導,楚王也和大家約好,誰先進秦都咸陽誰就為王。後來,劉邦先進了咸陽,項羽對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變原來的盟約,誰知一請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約,誰先進關誰做王。”項羽一聽火了,就奪了楚王的實權,尊他為義帝。後來,乾脆指使人把楚王殺了。

不久,劉邦興兵攻打項羽。當時,有一個被人稱為董公的三老(縣或鄉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對劉邦説,打項羽得找個名目,並給劉邦出主意説,可借義帝被殺這件事做點文章。劉邦一聽有道理,於是就大舉為義帝發喪,並且派人告訴各路諸侯説:“義帝是大家立的,現在項羽指使人謀殺了義帝,真是大逆不道,我願意和你們一道去征伐殺害義帝的人。”

在以上這個故事中,“大逆不道”這句成語是指嚴重違背某種封建道德。後來,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專制者對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成語】: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釋】: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叫崔琰的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刀,不喜歡讀書,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拜師學習。崔琰很聰明,再加上他學習很刻苦,後來成為一個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不愛説話,看起來呆頭呆腦的,所以有許多人都瞧不起他,説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崔琰卻説: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等崔林年紀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後來,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時做了司空,並被封為安陽侯。這個成語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名較晚。

【成語】: 大義滅親

【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解釋】: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衞國的州籲殺死哥哥衞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籲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衞國的大臣石碏,怎樣鞏固州籲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説: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説: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説: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衞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説完,搶着説:你是説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籲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衞國派人去陳國,把州籲處死。衞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 以小見大

【拼音】: yǐ xiǎo jiàn dà

【解釋】: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出處】: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瞭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舉例造句】: 以小見大,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成語】: 知小謀大

【拼音】: zhī xiǎo móu dà

【解釋】: 指能力太差,不能勝任重大的任務。

【出處】: 《易·繫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