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即文章

來源:文書谷 2.5W
生活處處即文章

杭州蕭山黨山中學鄔昌玲
在雜誌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學生一篇命題作文“牛”時,寫牛不講究衞生,身上整天髒兮兮的,還寫了牛身上很多毛病,結果遭到家長的反對。在家長的指導下重新立意構思,定位為讚美老黃牛的奉獻精神、吃苦精神,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在家長看來,一篇結構嚴謹、有意義之作才是讓人滿意的文章。”讀了這樣的故事,我們並不覺得陌生,因為我們身邊甚至自己經常在演繹這樣的故事。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家長總覺得自己比孩子們更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作文。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多彩的,從多角度立意,讓學生在作文中吐真意,發真情,放飛自己的心靈,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許,我們才會看到久違的令我們感動的靈性及悟性……
新課改中,對中學生作文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條理,語句流暢,語句優美,書寫工整,會寫標點符號。”與以往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學生寫“有意義的事”相比,《標準》要科學得多。硬要學生去寫“有意義”“能教育人”“從別人的眼裏看世界”的事,學生往往沒有明顯的這方面的內容,苦苦尋求的事也絞盡不少腦汁。如果學生在作文中寫的內容是他的積蓄,從兒童心理學的觀點看,他們是有表達慾望的,順利地得到表達,能使他們得到快樂和滿足。“積蓄”有“積存”的意思,一般指“積存的錢”。這裏指的學生“積蓄”用葉老的一句話正好概括:“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蓄。”如何從“積蓄”入手,以下是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學習新課程的理念所做的總結。
一、儲存“積蓄”
閲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閲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閲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三五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閲讀,在讀中靜心,在靜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養豐富的情感。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裏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針對七年級學生,我在引導學生讀書、營造濃郁書香氛圍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
這個嘗試分三部曲。首先,我在班中建立一個圖書角,開辦跳蚤圖書書市。學生把家中的課外書帶到學校,與其他同學交換看,好書與大家分享。其次,老師結合課文幫助選擇適合學生閲讀的課外書。如課文中有很多經典的童話,我們就建議學生課外看童話故事,課文裏還涉及到很多成語和諺語,老師就讓學生看成語小故事、收集諺語等。再就是老師指導學生每天看課外書後寫下點滴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你看了什麼書?你看懂了什麼?很多學生樂意做這項作業,寫出的感受也是各有千秋。有的學生會勸小貓要一心一意地釣魚,同時告誡自己做事要專心;有的學生寫了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充滿了同情,知道了要有一顆同情心;看了成語故事的學生,不僅知道了成語的來源,成語的意義,還會從課外書籍中明白了其中的內涵。大半個學期下來,同學們已經把讀書的感受寫了滿滿一本。我們共同取了一個名字——隨想錄。老師每天都在分享着他們的喜悦、傷感和從孩子的視角發出的獨特感受,同時,我明顯地感覺到,通過這種嘗試,同學們的視野開闊多了,練筆的機會也多了。目前,一股爭讀書、愛讀書的氛圍在我班已經初步形成。
二、搭建“積蓄”的舞台
南宋文學家謝枋曾説道:“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小心,——由粗入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
讓學生寫放膽文就是讓學生自由地傾吐心中的積蓄,放膽寫作,不要顧慮寫作的各種條條框框,也不要害怕表達得是否恰當準確。
由於所帶的班級是七年級,作文的寫作主要以記敍問為主。平時,我就要求他們記身邊發生的事,一般把其中一件事寫具體。比如,清明節時,很多小朋友陪着家人去祭祖,看到了整個祭拜過程,我就要求他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寫出來的文章中提的疑惑很多呢!再如,五一長假,我沒有佈置其他書面作業,就把自己怎樣度過假期的寫兩篇日記,這下精彩紛呈了,有寫去雁蕩山旅遊被“野導遊”欺騙的;有介紹釣龍蝦經驗的;還有和媽媽一起收看青年歌手大獎賽為歌手擔心、緊張的;我從孩子們的文章中捕捉到很多信息,感受着他們各有千秋的情感。我總想讓自己搭建的舞台更廣闊、更自由,真正調動學生內在的言語表達慾望,讓學生在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説自己要想説的話,用自己的“積蓄”在舞台上自由馳騁。
三、修剪“積蓄”中的餘枝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互相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繁忙的教學讓我無法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文,我便想出了互動評議的方法。主要是讓他們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每一篇作文,無論寫得精彩還是糟糕,都要先讀給自己聽,再大聲地讀給同桌聽,讀給四人小組的成員聽,讀給全班同學聽,把自己要表達的感情讀出來。在讀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不太順口或漏寫的詞句或不能表達自己意思的地方,可以修改一下。同時,我又恰倒好處地教幾種簡單的修改符號。這樣一來,沒過多長時間,我發現學生們的作文寫得順暢多了,一件事能寫出它的來龍去脈,而且,還出現了許多精彩的、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表達的感情也真實了。
再看他們的作文時,我發現作文被修改過的地方多了。許多錯別字在讀的時候被改過來了,許多不通順的語句在讀的過程中被改通順了。“祕書工作”同學的作文《張冠李戴》寫了兩篇。第一篇文中寫了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張冠李戴”四個成語,我們不知道它的意思。老師和我們一起做了一個遊戲,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文章寫完了,覺得不夠理想,後面又另附了一張紙,文中寫了具體的遊戲過程:如打亂時間、人物、地點和事情,就會發生與生活習慣不同的事。比如:“晚上,小紅在公園裏刷牙。”“昨天下午,媽媽在牀上做早餐”等等。我知道,別人的東西對你並不一定適合,有時,還可能會鬧出笑話。整篇文章語言流暢,感情真摯。我問他為何要重寫這第二篇。他説:“我讀給同學聽的時候,他們都説理解得太淺了,不用做遊戲就知道成語表面的意思。通過遊戲可以理解得更深一些。所以,我就寫了第二篇。”……看着這些被修改過的作文,我忽然覺得讓同學們互動評議作文作文確實是一個絕妙之舉。我把學生的作文本放在班級內設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讓學生有時間去欣賞,共享“積蓄”釋放後的精彩。
中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練習。從學生的“積蓄”入手進行練筆。寫作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學生能夠寫出多麼優秀的文章,而是培養學生舒暢表達的心態,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寫自己的心裏話,思路開闊,情感充沛。只有這樣的語言實踐才能既發展學生語言,又培養出學生的習性、靈性和創造力。學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裏擷取着絢麗的浪花,我們每一位語文工作者就應引導學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達不拘一格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從自己的“積蓄”中找材料,心情舒暢地寫好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作者email: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