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最高—談談作文的立意

來源:文書谷 7.5K
千古文章意最高—談談作文的立意

中學生作文時,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題目,就信手漫筆地寫下去,不是平鋪直敍無中心,就是雜亂無章多中心,使人讀了不知所云。須知,文以意為主,它制約着文章內容的展開和表形式的選擇。立意又是評判文章價值的主要依據,一篇文章質量之高低,價值之大小,衡量的關鍵尺度在於“意”。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作品之所以歷久不衰,受人歡迎,首先是因為它們表現了深意、新意。於漪老師説過:“文章的光彩首先在於思想發光。”為此,我們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動筆之前。必須考慮好立意。
什麼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據題目要求來確定主題,而主題就是作者在説明問題。發表主張或反映生活現象時,通過全部文章內容所表達出來的基本的意見或中心的思想。因此,主題也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作文有了主題思想,文章才有靈魂,選材材料。安排結構,運用語言,也才有依據。那麼作文該如何立意呢?
一、立意要正確
所謂“正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內容正確,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題意的要求,即切題。落筆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歌頌什麼,鞭撻什麼,而且必須按題意要求來確定主題。
一般説來,我們的立意,要與目前國家社會倡導的公德相一致,要與當前的時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提倡愛國、誠信、環境保護、無私奉獻等等。
立意正確還要切題,“跑題”是中學生命題作文中比較常見的毛病。有些文章,從立意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但如果從題目的要求來説,則往往偏離了題目,因而實際上是“跑題”尤其是題意比較含蓄的命題,更應審清題意。如《校園的文明之花》,要求寫記敍文可有的同學寫的是某種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學校文明之人,寫《在校動動場上》卻一字不提“運動場”,寫《燈下》一字不提及“燈”,而是寫了其他地方發生的事。近幾年,會考出現的話題作文,如果一點不提及話題,儘管立意的思想內容正確,但因不切題而導致立意不正確,也屬於離題。因此,立意要審清題意,又要考慮思想內容做到正確。
二、立意要新穎
立意僅做到正確是不夠的,如果文章主題一般化,不新穎,大家都雷同,就難以寫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穎。蘇軾説得好:“橫看成嶺側成鋒,遠近高低各不同。”寫文章,選擇主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文章立意大家都那麼看,都那麼想,那麼寫,“站”的方位太一般化,取的“角度”不新穎,那麼主題就欠新。因此,我們學生不可看到生活一點現象就拿起來塗塗抹抹,而是在研究生活現象的基礎上獨闢蹊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現。而立意做到新穎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獲得新感受。
作家葉文玲在《我的“長生果”》中説很中肯:“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這裏實際上談到立意要新穎。2005年湖北武漢會考話題作文《感恩》,一位考生沒有老生常談的寫學生應該感恩於老師,而是提出老師應該感恩於學生。因為學生幫助老師實現了人生價值。觀點挑戰了傳統説法,開闢了認識的新天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自然也就獲得了滿分。(選文《相互感恩,始得和諧》)因此,確立和提煉文章主題,要力求有所創造,像李白詩給杜甫的感覺那樣:“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給人清新的感覺。
三、立意要深刻
意不僅新,還要力求深刻,什麼叫“深刻”?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意思來。
有些文章,給人的感染力十分強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立意深刻,不落俗套。確能“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未言”。浮光掠影的東西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學會透過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實質,寫文章的人要善於捕捉,善於思考分析,從中提煉出閃光的東西。文章有沒有閃光的思想,其意義與價值就大不一樣。如果我們提筆寫學雷鋒、送温暖的好人好事,只停留在事情的一般記敍。當然不會動人;如果剖析到人心靈,反映出時代精神。塗抹上未來的燦爛色彩,文章的深度、廣度就不可同日而語。
如2006年上海市會考作文《我們的名字叫“坐在最後一排人”》作者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向我們訴説着坐在“最後一排”的人真實的生活和思想,揭示出如何進行素質教育,如何讓學生快樂成長的深刻主題。
如2005年浙江金華會考話題作文《希望》,一位考生緊扣話題。站在大中華的高度,以母親呼喚遊子,兄弟呼喚親人的口吻,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寶島台灣的殷切期望。(選文《歸來吧,島》)將主題祖國和當今社會熱點聯繫起來,自然要深刻許多。
四、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如果什麼都想説,則必然什麼也説不清,學生在習作中,往往以寫得越多,意思越多越好,其實這是對文章立意的一種錯誤認識。須知,立意必須單一明確,多中心就等於沒有中心了,思想可以豐富,主題必須集中,只能有一個主題。如果用“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來説主題,那麼可以説,一篇文章有十個中心比不上一個中心好。
指導學生立意,應該要求一篇文章集中一個主題。這樣的中心才能突出,也便於做到深刻、具體、寫起來也會順手些。讓我們聽聽作家魏魏的話就更明白這個道理,他在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經驗時説:“一篇東西的目的性,要簡單明確。一篇短東西,能把一箇中學生寫文章尤其是寫讀後感往往寫”好幾個意思,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是永遠寫不好文章的。
例如寫《〈愚山移山〉讀後感》有學生運用實例論證了發揚愚公不怕困難,堅持奮鬥的精神所起的重大作用,又寫智叟用靜止的眼光看來問題是錯誤的,且舉了不少智叟之類的例子,甚至還對愚公之妻,鄰居寡婦及兒子——舉列評價。總之,沒有抓住重點,沒有抓住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泛泛而論,空洞無物,中心不集中而變得模糊。這樣的讀後感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這再次告訴我們:立意要集中,切忌面面俱到。
總之,“千古文章最高,”明確了文章的意,我們在選材、佈局、語言的選擇和感情的傾向上就有方向,立好了文章的意,我們才能鑄造出華彩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