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達簡介

來源:文書谷 3.99K

謝長達

謝長達簡介

姓名:謝長達

性別:女

出生年月:

籍貫:祖籍安徽,後遷居蘇州

她自幼習書識字,通曉古今大事,為她日後接受近代新思想奠定了文化基礎。

謝長達22歲時,嫁與蘇州王杲卿,王杲卿是王鏊的後代,其父曾任漸江按察史,王杲卿本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後升任內閣侍讀學士,因而謝長達在婚後,隨夫常年居住於北京。謝長達雖然生活於封建禮教意識農厚的官宦之家,但並未由此束縛她的思想言行。她生活北京的年代,清政府與各國的交往日漸頻繁,資產階級的各種思潮膛漸滲入,京城內開始萌生各派新思潮,這對胸有抱負、關注國事的謝長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認為女子與男子同樣肩負着愛國的重任,因此女子必須接受近代教育,革除各百年遺貿下來了陋習,走向社會,發揮婦女應有的作用。之後,王杲卿因染上時疫,不幸在京去世。謝長達便攜帶遺孤九人返回,定居於蘇州市十全街,開始了一生中渾煌的業績。

謝長達回蘇州後,辛苦地撫肓遺孤,操侍繁瑣的家務,但她並未因此而消沉,她將在北京接受的新思想,向蘇州社會傳播,熱忱地投入蘇州的婦女解放運動。婦女的肢體,而且大大妨礙了婦女正常的活動,禁止裹足是當時婦女解放的重要內容之一。清朝政府於1901年下達“上諭”,通令各省勸導婦女不再裹足。可是大部分婦女因受土那物長期束縛,無法意識到放足的進步意義,甘願忍受封建禮教的禁錮,非但已裹足的婦女不肯“解放”,並且對幼女依舊強迫裹足。謝長達深感舊習積重難返,信念依廷的一紙空文 是難以收效的。她認為應該在有知識、有理想的婦女中首先提倡,再組織社會宣傳,擴大影響,才能使婦女放足形成風氣,幼女也可以不再被迫裹足。謝長達以自作則,先自放足。其時,上海已成立了婦女“放足會”,謝長達立即響應,在蘇州也組織婦女“放足會”,謝長達立即響就,在蘇州也組織婦女“放足會”,自任總理。她首先動員一些蘇州縉紳大户的老年眷屬參加,這批人一般都有文學修養,知書達禮,能理解倡行放足對社會的有益之處。當時參加“放足會”的有七十一歲的黃季蘭、五十八歲的徐淑英、六十八歲的徐淑英、五十一歲的蔣振懦、六十歲的陳李香、六十八歲的張丹叔夫人等數十人。蘇州社會上有許多頑固的男子以封建衞道士自居,對謝長達發起的“放足會”駭怪取笑,強烈反對。所“放足總會”在第二年春初開成立會時,為了防止守舊專橫的男子前去強行干涉參加會議的妻女,就另外專派男子在會外接男賓。開成立會發的通知如下:“蘇州放足會擇於正月十六日年後兩點鐘,在葑門內十全街王太史第內廳同議會事,敬請貴族女士光教正是盼,本會女同啟(會費不派分文),倘賢士大去光臨者,請徑至前廳,另有人接待。”參加“放足會”雖然只有十數人,但在蘇州社會起了不同凡響的作用,成為反對封建禮教的一個突破口,多少年來蘇州婦女飽受纏腳之苦,現在終於有勇氣、有力量掙脱其束縛了。

“放足會”成立會按時召開,會上宣讀了由謝長達氦訂的蘇州放足總會總章程,並一致推舉年齡最高的黃季蘭為會長。會上,謝長達向會員詳述了放足的好處,並將好未放足時穿的弓鞋和放足後穿的寬大舒適的緞鞋,給眾人觀看,以證明放足可以使婦女行走便利,活動自如。她又再三闡説女子必須放足的道理,説:“路都不能痛快地走,怎麼可以做事業呢?”然後她與會員們共同商議,各會員必須帶頭放足,並在章程中增加這一內容的條款:“初次入會,仍可穿弓鞋,二次必須改式,若因循如故,是終無放足之意,即行除名,作出會論。”會上還討論了放足會的主式和向蘇州附近各地推廣設立分會的步聚。之後,謝長達雷厲風行,不辭勞苦,親自到蘇南各鄉鎮進行宣傳,有時甚至遠抵蘇北,勸導各婦女為了解放自己首先應該放足,組織分會,以集體的力量來抗禦封建頑固勢力。並將放足的方法印成“説帖”,四處散發,以指導婦女放足。一時各地紛起響應,很多地區都成立了放足會的分會。謝會達的舉措對開創新的社會風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各地相繼成立放足會以後,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活動,大部分婦女都親自感受到足帶來的便利性,江蘇各屯放足漸漸形成風氣。但仍有少數婦女頑固堅持纏足,如當時蘇北沭陽縣的一位年輕婦女頑固堅持纏足,如當時辦北沭陽縣的一位年輕婦女胡仿蘭,因放足而遭受阿姑的摧殘和凌虐,以致身亡。這一慘痛的消息傳到蘇州,放足會會員均 為之氣憤不平,她們道先派人去蘇北調查事實真相,同時在蘇州為胡仿蘭舉行追悼會。之後,又派謝長達、潘紹芬等三臉專程赴至沐陽,再在當地為胡仿蘭召開追悼會,以造成一定的聲勢。因人命關天,又請官廳追究阿姑的責任。在場參加追悼會的人們一起捐銀元六十餘元作為旅費。謝長達等人離開沭陽後,便至南京,求見兩江總督端方,將胡仿蘭之事一一面陳,要求依法懲治,這樣才能保證放中的實施。端方知情後,責令沭陽縣追究查辦,並贈送謝長達等人旅費一百元。胡仿蘭一事鬥爭的勝利,放足之風大開,各地放足運動順利開展,一般幼女也極少再有被迫纏足的了。沭陽縣為了紀念胡仿蘭,各界還損資開辦了一所國小,以胡仿蘭的名字命名,當時,謝長達已有五十二歲,為放足四出奔波,一時傳為美談。

放足僅僅是女子解放的最起碼的條件,婦女要真直走上社會,必須具備知識和技能,才能從事各種職業,參與政治,在放足運動基本獲得成國後,緊接眷謝長達就投入了女子教育事業,充分顯示了她的政治抱負和卓識的遠見。吳地早期的近代學校大都為基督教會中的外國人所創設,女子學校幾科全為外國人所為,已形成了喧賓奪主的局面。為普及女子教育,1905年謝長達與蘇州開明人士陳昭、蔣振懦、周修輝、嚴愛貞、潘桂馨等自籌資金一千餘元,在東小喬創辦女子兩等國小,因為學的目的是培育人才,振興中華,故校名定為“振華女校。”女校草創伊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尚未根除,報名女孩寥寥無幾,第一屆僅招收到五名學生,其中一人因旁人恥笑而中途退學。謝長達費盡苦心,創設女校,遭社會如此冷落,以致荒芫園地,可想見創事業、開風氣之艱難。謝長達並未因此而氣餒,辦學意志毫不鬆懈,她四處奔走,勸各家庭送女孩入學,經過一年的慘淡經營,終於有了轉機,學生數量開始增多。這使謝長十分飲慰,她的善意和事業終於被廣大民眾所理解、所接受。一年以後,增設師範科,規模初具,學生逐日增多,振華女校越辦越興旺,但日常開支費用增多,經費來源漸感困難謝長達多方奔走募捐,仍入不敷出。她便先後邀請江蘇巡撫程德全、蘇州知府何剛德赴校參觀,都認為振華女校辦學確有成績,同意由官庫中拔出經費,按月發給,此後,得以進一步擴充學校規模,實現了謝長達的宏大志願。謝長達在辦學時,對學生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處理日常事務有條不紊,又通情達理,對學生的上課和作業要求十分嚴格。那時有許多學生是住宿的,謝長達在生產上對學生的照顧,猶如慈母撫愛女兒,彷彿振華女校就是一個大家庭。由於謝長達辦校有方,不僅學生生員增多,且教育質量持續提高,附近女子爭入振華女校,一時名聲大噪,成為江蘇省最負有聲望的一所女子學校。

辛亥革命爆發,清廷崩潰,官府每月拔髮的經費也隨之停止,為了維持女校,謝長達不惜以她的私人積蓄充入學校經費,勉強維繫着學校的日常開支。直到1915年(民國4年)蘇州設立江蘇女子師範,振華女中的簡易師範併入江蘇女子師範, 校址遷往十全街王宅,又增幼稚師範科。1918年,謝長達的女兒王季昭、王季玉先後從美國留學歸來。女兒已培育成材,謝長達屆七十高齡,便以年老告退,將振華女校的一切事務交與女兒王季玉接管。

清未,江蘇一度撳起了民間創辦女學的時風,後因經費不足、足師撰乏等種種原因,許多女校只得先後停辦。而振華女校以辦小開始,後增設中學部,繼而再設師範科,又添幼兒園,一再發展,蒸蒸日上,這應歸功於謝長達的決心和毅力。她衝破封建舊觀念,想方設法籌措經費,聘請教師,依憑自己的能力,為振華女中打下了基礎。謝長達是一名行長於封建社會的女性,能有如此開明的思想和辦女不的決心,在當晨社會中確是超乎尋常的。

辛亥革命時,蘇州光復後,清朝將領鐵良、張勛等人仍盤踞南京負隅頑抗,一時江蘇、上海、浙江等地憤起組織聯軍北代,抗擊清廷。蘇州也成立了“女子北代隊”,以響應辛亥革命,謝長達自己擔任隊長,組織一百五十多名女學生,她們四出籌募軍餉,努力贊助革命,為中華民國的誕生而出力,開始了女子參與政治的實際行動,體現出女子自身的力量。

1915年,謝長達已屆六十七歲,當時社會上的婦女已不再纏足, 經過婦女各界十多年的努力,千百年來的纏足陋欲俗已基本革除,謝長達認為放足工作以勝利而告終,便解散了放足會。為了進一步爭取婦女的社會利益和政治利益,謝長達與江蘇女子師範校長楊達權商議後,決定發起組織“江蘇女子公益團”,認為女子應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才能爭取到婦女的真正的解決。該組織剛一成立,參加者共有七十多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寓居蘇州的外僑婦女,在蘇州有一定的影響。“蘇州女子分益團”的組織較為完備,共設德行、教育、衞生、交誼四個部。謝長達被眾團員一致推舉為團長兼德行部部長,主要負責的工作是,保送無力入學的貧苦兒童入學讀書,或者保送他們入醫院學做護士。謝長達設法募集了許多資金,資助學校,當時蘇州有國民國小十四餘所,每個學校都設有公益團的補助學額,為推動蘇州的普及教育作出了貢獻。其時,蘇州還有一些社公益團體,如“拒毒會”、“禁 酒禁煙會”、“節制會”等,謝長達積極協助這些團體開展活動,共 推動蘇州會社會風尚的進步。謝長達還組織團員做了許多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她們組織人,員、籌集資金,修築街道,修砌河岸,受到蘇州民眾的齊聲稱譽。若遇時疫流和或災荒年份,她們就向貧苦大眾施送藥品和棉衣粥米等。那時有一個婢女盛凌雲,長年遭受主婦顧黃氏的虐折磨,不敢聲張。謝長達獲知後,問清一切事由的原委,便鼓勵這位婢女掙脱枷索,她親自陪同盛凌雲去法院控拆,法院根據事實情況,將顧黃氏依法查辦。使盛凌雲恢復自由。婢女上告法院,獲得勝訴。在蘇州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使眾人識到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應相互尊重。謝長達到八十六歲時,已常年患有疾病,每逢“蘇州女子公益團”舉行常會時,她都帶病前往參加,直到去世為止。謝長達傾後半生之精力,服務於蘇州社會的種種有益事業,為蘇州人士讚譽紀念。

謝長達一生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最為矚目,時時不忘地所創設的振華女校。1918年,謝長達七十壽辰,眾親友贈送的禮品,她全部贈與振華女校,作為學校的基金。1934年,她不幸中風,自知於世不久,在臨終前夕,特留下遺屬,將地舉行喪禮時所送的禮金,全部贈送女校,其熱愛教育之心至誠至極。在謝長達逝世後,各界名士都前來悼念,追悼會由張一 先生等發起,楊千里、俞慶棠、章太炎、金天翮、李根源等人都親自前來參加喪禮,蔡元培先生髮表演説。追悼會結束後,眾人遵照謝長達的遺囑,將所收到的喪禮悉數送與振華女中,命名為“長達清寒獎學金”。這位蘇州近代史上的新女性,永遠留名於史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