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托夫簡介

來源:文書谷 2.63W

外國詩兩首分析

萊蒙托夫簡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祖 國

萊蒙托夫的《祖國》,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這一句統攝全詩,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這是個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詩句圍繞這種“愛情”展開。

“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無論是……/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幻夢”,詩人接連使用了幾個表示讓步的句子,強調他對祖國的這種“愛情”是無以替代的。

“但我愛──我不知道為什麼──”,轉折詞“但”和接連的兩個破折號,表明“愛”是強烈的、不可動搖的。

詩人接着鋪敍了俄羅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詳盡描述了自己在鄉間小路上“乘着馬車”“透過蒼茫的夜色”,尋找“顫抖的燈光”的過程。“我愛那野火冒起的輕煙,/草原上過夜的大隊車馬,/蒼黃的田野中小山頭上/那兩棵閃着微光的白樺”,這是他截取的幾幅祖國的土地上常見的、令他感動的畫面。正是這些尋常景物,在日廝夜守中喚起了詩人對祖國的“愛情”。

第三段,詩人將筆觸深入到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中。他以“我懷着人所不知的快樂”開頭,詳細描寫了農家生活的場景:“堆滿穀物的打穀場”“覆蓋着稻草的農家茅房”“鑲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到了“節日夜晚”,農人們盡情地飲酒、談笑、舞蹈。詩人則同他們一起歡樂到深夜。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對祖國執著的“愛情”。在對“愛情”的闡釋裏,詩人沒有選擇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尋常的場面,只描寫了自己在祖國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描述的背後,是詩人對祖國俄羅斯的真摯感情。

黑人談河流

蘭斯頓·休斯是“哈萊姆(紐約黑人聚居區)的桂冠詩人”,是美國黑人文學最優秀的代表。他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主要是詩,也有小説和評論。他寫作的題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種族問題,為黑人文學開闢了現實主義道路。出版有詩集《睏倦的布魯斯》《給猶太人的漂亮衣裳》等。

黑人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種族。在現存的幾類人種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統治者的侵略,許多黑人淪為奴隸,並被販賣到美洲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肉體和精神都飽受欺凌。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廢除奴隸制度,黑人獲得自由。

在這首詩裏,“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我瞭解河流:/我瞭解像世界一樣古老的河流,/比人類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詩中的“我”不是某個具體的黑人,而是代表整個黑人的種族。在這一節詩中,詩人反覆地強調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並形象化地指出,這條“河流”“像世界一樣古老”,比人類體內的河流──“血液”更古老。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第二節只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上一節對河流的認識僅限於“瞭解”,到了這一節,“我”已經深入地用“靈魂”去感受河流。換句話説,黑人的“靈魂”因見證“河流”(歷史)而深邃。下面一節,則是由此開始的歷史回顧。

“晨曦中我在幼發拉底河沐浴。”幼發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裏曾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在剛果河畔我蓋了一間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羅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剛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域也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當林肯去新奧爾良時,/我聽到密西西比河的歌聲,/我瞧見它那渾濁的胸膛/在夕陽下閃耀金光。”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擔任美國總統時,廢除了奴隸制,使美國的黑奴獲得解放。

以上是詩人以誇張的手法回顧歷史。“我”的身影掠過亞、非、美三大洲,從古代到現代,在每一個地方都有令“我”難忘的河流。

“我瞭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第四節,在句式上與第一節相仿,但是句子更短,表意更簡明。“黝黑的河流”可認為是喻指黑人的歷史。

最後一節,“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是第二節的重複,意在強化突出主題。黑人種族見證了人類的發展歷史,黑人的“靈魂”裏容納着人類的文明,歷史的積澱,因而顯得“深邃”。

這首詩顯示了黑人對自己種族的自豪感。在詩人生活的時代,種族歧視的惡習在美國還沒有根除,詩人代表自己的種族寫下了這樣的詩篇,無疑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另外,從這首詩中我們還能感受到詩人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源於黑人悠久的歷史和深重的苦難。

練習説明

一、《祖國》一詩中,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談談你的看法。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這首詩的寫作特色,進而幫助理解此詩的思想內涵。實際上,這首詩仍然涉及上一課提及的詩要靠形象説話這一問題。

在《祖國》中,詩人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還詳細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農民一起歡樂的場景。詩人沒有使用激烈昂揚的口氣直接抒發對祖國的愛,只讓自己的情感在尋常的生活裏緩緩釋放。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裏,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俄羅斯祖國深切的愛,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朗讀《黑人談河流》,回答下面的問題。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第一題意在讓學生抓住詩題中的核心詞“河流”,來理解這首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感情。第二題意在讓學生注意詩中兩次出現的中心詩句,理解它的言外之意,進而深入理解本詩。

1.在《黑人談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裏有所積澱。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着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三、以本單元課文為主,再蒐集一些愛國思鄉的詩歌,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召開一次新詩朗誦會。

此題意在以語文活動的形式,對本單元的學習作一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詩歌朗誦能力,培養讀詩的興趣,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一、這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各有各的特點。萊蒙托夫的《祖國》,在平實中見真情。休斯的《黑人談河流》,在深邃中顯自豪。由於是外國人寫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種族,教學時要適當結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來幫助學生理解。

二、《祖國》一詩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羅斯山川之美的景色,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詩人會對詩中的草原、森林、河流、鄉間小路的燈光,甚至暮色中的兩棵白樺樹湧起情思。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給學生演示一些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俄羅斯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三、休斯是美國黑人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詩的特點之一就是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這首《黑人談河流》,在短小的篇幅裏表達了黑人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意識、對自己種族的自豪感。同時,在當時種族歧視的惡習尚未根除的美國,這首詩還起到了一定的號召作用,即鼓勵黑人同胞不要放棄希望,要對自己的種族充滿信心。

(選自《中學生課外閲讀與欣賞·中國現當代詩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有關資料

一、萊蒙托夫簡介(顧藴璞)

萊蒙托夫是俄羅斯和蘇維埃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被經典作家譽為“民族詩人”(別林斯基語)的天才作家之一。除他而外,還有先於他被果戈裏和別林斯基尊為“民族詩人”的普希金和後於他被高爾基譽為“民族詩人”的葉賽寧。萊蒙托夫一生充滿憂患意識,素以憂國憂民著稱於世。萊蒙托夫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與十二月黨人歌頌自由反抗暴政的傳統,以一首驚世駭俗的《詩人之死》哀悼了普希金這輪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隕落,宣告了接過反暴政傳統大旗的另一位偉大詩人的誕生。萊蒙托夫是個在詩歌、小説與戲劇等各種文學樣式中都有獨特建樹的俄羅斯作家,他那別具一格的情詩人的氣質使他的全部創作都飽含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彈奏出有力的反叛的音調。萊蒙托夫生不逢時,畢生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黑暗王國裏感到壓抑,悲劇的處境在他心中萌生了叛逆的精神,在他筆下鑄成了惡魔的形象。對於萊蒙托夫所處的時代來説,人生是苦海,但他不甘心讓自己的天才束手待斃,對藝術美的執著追求便成為他渴求反叛現實、實現天賦的人生價值的惟一歸宿。

萊蒙托夫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洋溢着俄羅斯的民族精神和這個偉大民族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道德審美理想。也像普希金一樣,在他身上充分反映出了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等風采與魅力。為俄羅斯哀傷,為俄羅斯沉思,為俄羅斯呼號,為俄羅斯畫像,他真是無愧於俄羅斯民族詩人的美稱,稱得上是俄羅斯民族之魂。

(選自《萊蒙托夫全集》第1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蘭斯頓·休斯簡介(淳于永琦、甘雨澤)

蘭斯頓·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説家、劇作家和政論家。他是20世紀20年代哈萊姆文藝復興的傑出代表,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1902年2月1日,休斯生於密蘇里州的喬普林市。從小父母離異,跟隨外祖母、母親和親友生活。他在美國中部受中等教育,在哥倫比亞大學只讀了一年書。後來,他曾在林肯大學繼續學習,並取得碩士學位。他當過報童、輪船餐廳侍應生、看門人、茶房,18歲在墨西哥當英文教員,後來流浪在西歐,當過水手、巴黎夜總會的廚子等,生活經驗非常豐富。休斯從“哈萊姆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創作,受過“新黑人運動”的影響,早期創作帶有民族主義和唯美主義傾向。20世紀30年代初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和舉世聞名的誣害黑人案件“斯考茨勃羅案”提高了他的覺悟。他曾到過蘇聯和中國,曾以記者身份參加西班牙內戰,通過接近工人運動,他的立場逐漸轉向革命一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創作一度減弱了鬥爭精神,但很快又轉向現實,寫出了歌頌工人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如詩篇《新的歌》《讓美國重新成為美國》,長篇小説《辛普爾這樣主張》等。50年代後,他的創作中又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他的某些詩歌被認為是先鋒派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

從總的傾向來説,休斯一生的文學活動都是同他所處的時代的美國黑人運動緊密相連,同廣大黑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休斯的創作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國黑人的社會生活,傾訴了他們的苦難與辛酸、歡樂與希望,以及對自由、民主的追求與渴望。

……

熱愛自己的民族,為自己種族的文明和尊嚴而驕傲,這種感情最充分地體現在他早期那首著名的詩篇《黑人談河流》中。

這首詩是休斯乘車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氣呵成的,他自己説“用了十分鐘至一刻鐘時間”。詩人在談到這首詩的寫作過程時,從他父親對自己同胞的那種“奇怪的厭惡感”,説到他不理解父親的想法,因為“我是個黑人,我非常喜歡黑人”。接着,詩人談到列車緩緩從密西西比河上的鐵橋上駛過,他由這條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運,想到林肯總統為了廢除奴隸制,親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到新奧爾良,他又想到黑人過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非洲的剛果河、尼日爾河和尼羅河。詩就這樣產生了。讀完全詩,不難看出,詩人敍説了美國黑人從“盤古開天”、非洲祖先,一直到成為美國黑人的全部文明史。黑人是一個古老的種族,他們在大地上辛勤勞動,對人類歷史也作出過貢獻。這首詩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黑人的苦難和鬥爭,但卻可以激起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喚起他們爭取自由的熱望,可以增強他們為美好未來而鬥爭的信心。這首詩寫得凝練、深沉,節奏徐緩,但卻藴含着深不可測的力量。

休斯的詩歌從黑人的音樂和民歌中汲取營養,把爵士樂的節奏融入於自由詩中,因而他的詩開闊,舒展,節奏熱情得像爵士樂那樣強烈。他的詩格調清新,意境深遠,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對美國現代黑人文學與非洲黑人詩歌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選自《美國文學發展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祖國》的另一種譯文(顧藴璞)

祖 國

我愛祖國,是一種奇異的愛!

連我的理智也無法把它戰勝。

無論是那用鮮血換來的光榮,

無論是那滿懷虔信後的寧靜,

無論是那遠古的珍貴傳説

都喚不起我心中歡快的憧憬。

但是我愛(自己也不知為什麼):

她那冷漠不語的茫茫草原,

她那迎風搖曳的無邊森林,

她那宛如大海的春潮漫江……

我愛駕馬車沿鄉間小道飛奔,

用遲疑不決的目光把夜幕刺穿,

見路旁淒涼村落中明滅的燈火,

不禁要為宿夜的地方頻頻嗟歎;

我愛那谷茬焚燒後的裊裊輕煙,

我愛那草原上過夜的車隊成串,

我愛那兩棵泛着銀光的白樺

在蒼黃田野間的小丘上呈現。

我懷着許多人陌生的歡欣,

望見那禾堆如山的打穀場,

望見蓋着穀草的田家茅屋,

望見鑲着雕花護板的小窗;

我願在節日露重的夜晚,

伴着醉醺醺的農夫的閒談,

把那跺腳又吹哨的歡舞,

盡情地飽看到更深夜半。

四、《祖國》賞析(晴飛)

《祖國》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詩歌抒發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偽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代表保守的貴族地主階級利益的斯拉夫派詩人何米亞科夫曾經寫了題為“祖國”的詩發表於1839年,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就在於俄羅斯人民的“温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詩歌發表後,別林斯基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詩”,杜勃羅留波夫認為詩人達到了“真實地、神聖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

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偽的、華而不實的、脱離人民的。詩人説,“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為不同於統治階級的傳統説教;詩人的愛國熱情是經過自己的心靈對祖國的感受,又經過自己的頭腦對祖國的思考而形成的。這種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壓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別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統治集團鎮壓國內外人民起義得來的“勝利”,那用鮮血換來的“光榮”,不能使詩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農奴主對農奴制度堅固長存的信念和對東正教的迷信,他們所謂的“高傲的虔信的寧靜”,也不能在詩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還有貴族民族主義者的復古傾向,他們虛構自己祖先的英雄業績,用遠古時代的神聖傳説來炫耀自己,詩人全都漠然置之,無動於衷。總之,諸如此類的虛假“愛國主義”都無法代替詩人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

經過鮮明、強烈的對照之後,詩人的彩筆轉向了對俄羅斯河山風景和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熱烈謳歌。“但我愛……,我愛……,我愛……”,詩人反覆強調,抒寫,把自己熾熱的愛國感情融化在俄羅斯生活的動人畫卷之中。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一幅幅俄羅斯自然風景的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或遠或近、流動變幻地映現在人們眼前,使人感到美不勝收。時代的陰影透過詩人靈敏的感覺與靈巧的詩筆,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濛、陰鬱的色彩。隨着人的主觀情感的外物化,客觀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人的感情和人的生活而顯得更加親切了。俄羅斯山河景物,是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環境,是同他們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詩人把它作為俄羅斯人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加以謳歌,因此我們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及其人民活動於其間,看到詩人乘着馬車奔走在村間小路上,透過蒼茫的夜色尋找着宿地,看到大隊的車馬在草原上過夜,周圍燃起了野火,冒起了輕煙……

詩人熱愛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他以少有的喜悦和快樂來加以歌唱,表達他對祖國俄羅斯的熱愛。他畫出了俄羅斯人民生活的風俗畫。打穀場上堆滿了豐收的穀物,農家的茅舍覆蓋着稻草,還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詩人無不感到親切和愉快;更有節日的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詩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滿懷興致,不知疲倦。詩人熱愛祖國人民,熱愛祖國人民的生活,包括他們的生活環境在內,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即詩人所説的“奇異的愛情”,而這“愛情”,遠比那些空洞虛偽的“愛國主義”來得深沉、厚重、真切得多。

(選自《外國詩歌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五、《黑人談河流》賞析(長江)

《黑人談河流》是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

作為一個豪放的黑人詩人,他的沉鬱粗獷、渾厚淳樸的詩風,在《黑人談河流》中已初步顯示出來。

卒讀這首短詩,掩卷遐思,似有一個鮮明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中升騰而起:一個渡過了大西洋、到達非洲西海岸,又遠遊西歐之後,返回祖國的浪跡天涯的黑人詩人,在暮色蒼茫中,面對奔騰浩瀚、晝夜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水,仰視天穹,抒發他那無比深沉的感慨,吟哦出這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章。

在人類歷史上,黑人曾經作出過傑出貢獻,休斯在詩的開頭,以這種民族自豪感,把對美國當時社會種族歧視政策的蔑視,把對生活、社會、歷史的深刻理解,凝聚在一起,唱出了來勢突兀的一句:“我認識河流。”

遍佈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搖籃,是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發祥地。“我認識河流”這一句詩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認識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

這本是一個富於哲理的歷史命題,放在短短的詩行中作出回答,處理不好,不僅會使詩歌陷於枯澀,而且也不會具有使人折服的邏輯力量。而在《黑人談河流》中,詩人藉助四個排比句式,讓他的思想超越了久遠的時間,回溯了人類的歷史;跨過了廣漠的空間,履及亞洲、非洲和美洲。

詩人説,在灌溉了古老的波斯文化的幼發拉底河中,黑人曾在這裏沐浴西南亞的安納托裏亞的高原之風。

詩人説,在剛果河畔,黑人曾在那裏構築茅舍,度過了人類歷史的朝夕。

詩人説,黑人曾經俯視尼羅河,用血汗和淚水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

詩人説,曾經伴着密西西比的歌唱,黑人在那裏送走了無數金色的黃昏。

蘭斯頓·休斯在《黑人談河流》這首詩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鬱積宣泄出來,他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於形象的詩句之中。

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着嚴密的思想邏輯。我們如果仔細分析詩歌表象,似乎可以判斷出這樣一種思維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詩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選自《外國詩歌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