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羅素簡介

來源:文書谷 1.35W

伯特蘭·羅素

姓名:伯特蘭·羅素(bertrandrussell)

伯特蘭·羅素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72-1970

國籍:英國

所獲獎項:1950年諾貝爾文學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也是本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生於英國威爾士莫矛斯郡特雷萊克一個貴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進的自由主義者,積極參加社會革命活動。祖父羅素伯爵是輝格黨(自由黨前身)著名政治家,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曾兩次出任首相。羅素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長大的。家庭的自由主義傳統和祖母的獨立不羈的性格對羅素思想的形成起了決定性作用。羅素的童年很孤寂,他經常在家中荒涼失修的大花園裏獨自散步冥思,是大自然、書本和數學把他從孤獨和絕望中拯救出來,特別是對數學的迷戀,成為他的主要興趣。

1890年,他考入劍橋大學,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大學前三年,他專攻數學,獲數學榮譽學位考試的第七名。第四年轉攻哲學,獲倫理科學(當時的哲學)榮譽考試第一名。1908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910年,任劍橋大學講師,1914年又任該校三一學院研究員。1949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榮譽研究員。其間,他多次去美國講學、訪問和演講。20年代初,曾到中國講學一年。50年代後,主要是從事社會政治活動。

羅素一生兼有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的雙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義為終生職志。作為哲學家,他的思想大致經歷了絕對唯心主義、邏輯原子論、新實在論、中立一無論等幾個階段。他的主要貢獻首先是在數理邏輯方面,他由數理邏輯出發,建立起來的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使他成為現代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在對真理的求索中,羅素從無門户之見,善於向各方面學習,善於自我省察,不斷修改自己的觀點。但他又從來不是關在書齋裏不問世事的學者。從青年時代起,他一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追求並捍衞社會主義。1895年,曾兩次訪問德國,研究"德國社會主義運動",同倍倍爾、李卜克內西等人交談過。1920年訪問蘇聯,會見了列寧。他還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和平主義者,第一鎰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反戰宣傳而被判刑六個月。50年代,他抗議氫彈試驗,發表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61年,因主持反戰靜坐示威,89歲的羅素和他的妻子一起被判兩個月的監禁。他支持希臘和巴基斯坦人民的解放運動,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1966年他與薩特等人組織"國際戰犯審判法庭"。1968年,發表聲明抗議蘇聯入侵捷克。1970年抗議以色列發動中東戰爭。

羅素一生著書多達七八十種,論文幾千篇,廣泛地涉及到哲學、數學、科學、偷理學、社會學、政治、教育、歷史、宗教等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書"式思想家之稱。主要著作有:《數學原理》(與懷特海合著,三卷本,1910-1913);《哲學問題》(1912);《我們對外間世界的知識》(1914);《社會重建原理》(1916);《神祕主義與邏輯》(1918);《自由之路》(1918);《布爾什維克的理論與實踐》(1920)、《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婚姻與道德》(1929)、《教育與社會秩序》(1932);《權力論── 一個新的社會分析》(1938);《西方哲學史》(1946);《人類知識之範圍及其極限》(1948);《權威與個人》(1949);《我的哲學發展》(1959);《西方的智慧》(1959);《羅素自傳》(1967)等。羅素的大部分著作都能把理論的深刻性和表達的通俗性結合起來,既有亞里斯多德、黑格爾的思辨性,又有伏爾泰、達·芬奇小説詩歌文學作品的那種文采。其流暢清新的散文在英國文學中也享譽甚高。

1949年,羅素獲得英王六世頒發的最高"榮譽勛章";1950年,為了"表彰他所寫的捍衞人道主義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種多樣意義重大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1960年,獲丹麥索寧獎。瑞典學院高度評價了他作為"人道主義與思想自由捍衞者"的鬥爭精神,認為"羅素的哲學具體地體現了諾貝爾先生創立這個獎的初衷,他們對人生的看法是十分相似的,兩個人不但都接受懷疑論,而且都懷有烏托邦的思想,並且由於對當前世局的憂慮而共同強調人類行為的理性化。"(《頒獎辭》)

著作:《數學原理》、《哲學問題》、《我們對外間世界的知識》、《社會重建原理》、《神祕主義與邏輯》、《自由之路》、《布爾什維克的理論與實踐》、《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婚姻與道德》、《教育與社會秩序》、《權力論──一個新的社會分析》、《西方哲學史》、《人類知識之範圍及其極限》、《權威與個人》、《我的哲學發展》、《西方的智慧》、《羅素自傳》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