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簡介

來源:文書谷 2.73W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美國第34位總統(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姓名: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簡介

綽號:"艾克"

出生:1890年10月14日,丹尼森裏,得克薩斯州

死於:1969年3月28日,華盛頓特區

父親:大衞·雅各布·艾森豪威爾

母親:愛達·伊麗莎白·斯托弗·艾森豪威爾

夫人:瑪麗·吉尼娃·杜德(1896-1979),於1916年7月1日結婚

孩子:杜德·德懷特·艾森豪威爾(1917-21);

約翰·謝爾登·杜德·艾森豪威爾(1923-)

宗教:長老會教友

教育:畢業於美國軍事高等學校,西點軍校(1915)

職業:陸軍總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總統

政黨:共和黨

其他政府位置:無

總統年薪:1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費賬户

艾森豪威爾,生於得克薩斯州丹尼森城一個貧苦家庭。父母是自食其力的窮人。父親戴維·雅科布·艾森豪威爾半生艱難,最後任一家煤氣公司經理。母親艾達·伊麗莎白·斯托弗是個虔誠的教徒。艾森豪威爾出世時,雙親除日常穿的衣服和簡單的日用必需品外,一無所有。艱苦的環境和嚴格的要求,使艾森豪威爾從小就養成了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和健壯的體魄。

1911年6月,艾森豪威爾21歲時靠自己的努力進入著名的西點軍校。在校學習期間,艾森毫威爾的成績並不特別突出。1915年6月,艾森豪威爾在西點軍校畢業,被授予少將軍銜並被派到休斯頓港口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留在國內任科爾特坦克訓練中心主任。

1916年,艾森豪威爾與瑪麗·吉尼娃·杜德結婚。瑪麗比艾森豪威爾小7歲。艾森豪威爾在遠征歐陸之時,瑪麗留在美國。她1979年去世,亨年82歲。艾森豪威爾夫婦有兩個兒子。

1917年4月艾森豪威爾被授上尉軍銜,在第57步兵團任職。同年9月,他被派往佐治亞洲的一個軍官訓練營任教官,期間受命組建美軍第一個坦克訓練營。他很有遠見的認識到,坦克和飛機一樣,在作戰中將起重要作用。由於工作出色,他受到了美國最高軍事當局的表彰,被升為中校。

1921年1月,他被調派到巴拿馬,擔任馬拿馬運河區美軍蓋拉德兵營參謀。

1925年8月至1928年6月間,艾森豪威爾先後入利文沃斯參謀學院和麥克奈爾陸軍大學深造。1927年入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8年隨“戰爭紀念委員會”赴法工作一年。1929年11月,他調到首都華盛頓,在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工作。1930年,麥克阿瑟擔任美國參謀總長,艾森毫威爾在麥克阿瑟的直接領導下擔任參謀工作。艾森毫威爾的才能和出色的工作質量深得麥克阿瑟的賞識。他讚揚艾森毫威爾説:"親愛的艾森毫威爾,你完成的工作很出色"。他還説:"這是軍隊中最好的軍官。當下一場戰爭來到時,他應當立即登上領導崗位。"儘管參謀總長如此賞識他,他仍然幹參謀工作,繼續戴他的少將肩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艾森毫威爾仍是一名50歲的步兵營長。但隨着世界大戰的硝煙越燃越濃,美國加入戰爭的時間越來越近,軍界的高層領導也越來越重視提拔真正有才能的軍官。1939年歐戰爆發後回國,歷任營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集團軍參謀長。因工作成績優異,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

1941年春,是艾森毫威爾開始時來運轉的日子。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很瞭解艾森毫威爾,深知他的才能,決定讓他到第9軍擔任參謀長。3月11日,51歲的艾森毫威爾獲得了上校軍銜。6月11日,他應克魯格中將之邀,被派到第6集團軍擔任參謀長。在第3集團軍,艾森毫威爾因工作成績顯著,組織演習有功,9月下旬,在克魯格中將的推薦下,晉升為准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艾森毫威爾被召回總參謀部在作戰處擔任遠東科科長。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

1942年2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美軍參謀部作戰處處長,升為少將,負責擬定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劃。他支持“先歐後亞”戰略,主張儘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抄近路攻入德國。1942年5月23日,在馬歇爾的舉薦下,艾森毫威爾被派往英國進行為期限10天的考察,這幾乎是決定他一生命運的一次機會。艾森毫威爾返國後,於6月8日草擬了"對歐洲戰區司令的指示"並呈送參謀總長。6月11日,又是在馬歇爾的舉薦下,艾森毫威爾被任命為美國駐歐洲戰區司令。7月,經羅斯福總統和馬歇爾總參謀長反覆挑選,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司令並獲晉中將軍銜。同年8月,他擔任北非和地中海戰區盟國遠征軍總司令,負責籌劃和指揮在北非的代號為“火炬”的登陸行動。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爾率領美英聯軍10萬人分三路在法屬北非殖民地登陸,分別佔領了阿爾及爾、奧蘭和摩洛哥。德軍敗退突尼斯。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地完成北非戰局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3年2月10日,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五星上將,這是美國當時最高的軍銜,獲此軍銜的只有總參謀長馬歇爾和他。1943年3月,盟軍在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對突尼斯發起總攻。5月13日,被合圍的25萬德意軍隊向艾森豪威爾投降,在非洲的德意軍隊被全部肅清。1943年7月10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一路勢如破竹,8月17日佔領全島。隨後,艾森豪威爾大軍壓境,命令意大利人停止一切抵抗行動,並調轉槍口向德軍開戰。9月3日,意大利新政府向盟軍投降並對德宣戰,軸心國解體。

1943年12月,在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一致同意在1944年上半年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行動的代號為“霸王。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盟軍原計劃以諾曼底為登陸點,登陸日最初定在5月1日。艾森豪威爾到任後將預定發起的進攻日推遲了1個月,以充分地進行準備工作。他實施了代號“堅毅”的欺敵計劃,誘使德軍把注意力放在英格蘭東南的“巴頓軍團”, 造成德軍高層對於未來登陸地點是加萊或是諾曼底等產生嚴重意見分歧。

他原先選定6月5日發動登陸進攻,然而6月初風浪頗大,大多數將領主張延後行動。他權衡利弊,毅然決定利用6月6日這天天氣有短暫好轉的間隙展開攻擊行動。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盟軍數量之眾、將帥性格差別之大都是任何戰爭所沒有的。由於艾森豪威爾組織協調有力,工作進展順利迅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因此,艾森毫威爾於1944年9月20日晉升為5星上將。這是美軍中最高的銜位。艾森毫威爾在短短的兩年半的時間,從少將晉升到5星上將,創下了二戰中最快的晉升速度。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受命擔任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向諾曼底發動登陸突擊,首批登陸部隊5個師頂着狂風惡浪,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按時登陸。6月12日,盟軍已在正面80公里、縱深13—19公里的區域內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鞏固登陸場所。這天,艾森豪威爾陪同前來視察的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和英國國王乘驅逐艦登上奧馬哈灘頭陣地,馬歇爾稱讚艾森豪威爾的指揮藝術,並向羅斯福總統報告説:“艾森豪威爾和他手下的人冷靜而自信,以非凡的效率完成了無比巨大和複雜的任務。”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後,隨即向法國腹地挺進。8月25日,盟軍攻佔巴黎。艾森豪威爾將他的司令部從倫敦遷到巴黎附近的凡爾塞,指揮蒙哥馬利、布萊德雷的幾路大軍同時向德國邊界推進。1945年1月底,艾森豪威爾擊退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大反攻,揮師驅向德境。3月,英美盟軍強渡萊茵河,德軍在西線的戰線崩潰。此後,德軍對英美盟軍的抵抗日漸微弱,在東線卻拼死抵抗蘇軍。艾森豪威爾決定不攻打柏林,而留給蘇軍去佔領。 他的理由是:“當敵人已經達到了崩潰的邊緣時,在我眼中,軍事因素比政治考慮更為重要,包括佔領敵方首都的問題在內”。丘吉爾為此大怒,但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支持艾森豪威爾,認為在純軍事的問題上,盟軍總司令有權決定採取任何措施。於是,艾森豪威爾下令布萊德雷穿過德國中部,直抵易北河畔;蒙哥馬利向北挺進,直抵丹麥邊境;巴頓向東南推進,直抵奧地利。

4月25日,美第1集團軍與蘇軍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地區勝利會師,東線和西線戰場連結在一起。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軍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歐戰結束。當天,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以國家、盟邦以及軍隊的名義,給艾森豪威發來熱情洋溢的電報:“你以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完成了你的任務,出色地指揮了從來沒有這樣集結起來的最強大的軍隊,成功地解決了涉及各種不同的國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困難。你在行動上是無私的,你的判斷總是正確的和容納各方面意見的,你在軍事決策中的勇氣和智慧完全令人欽佩......”

1945年10月,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退休,杜魯門總統任命艾森豪威爾接任美軍總參謀長職務。

1946年4月11日,他晉升為永久五星上將。

1948年2月退役,艾森豪威爾一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出版了他的回憶錄《遠征歐陸》。

1951年4月2日,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高司令。

1952年5月30日,艾森豪威爾從軍隊退役。之後,他憑着自己的聲譽成為共和黨的總統侯選人。

1953年榮登總統寶座,並連任兩屆。他在任內繼續推行杜魯門的“冷戰”政策,擴大核武器生產,加速發展戰略空軍,推行“大規模報復戰略”。離開白宮後,艾森豪威爾撰寫了自己的第二本回憶錄《白宮歲月》。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因心臟病發作在華盛頓去逝,終年79歲。

小説詩歌文學作品有:

回憶錄《遠征歐陸》、《授權變革》、《爭取和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