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弋簡介

來源:文書谷 1.14W

巷陌的模糊

刀弋簡介

作者:刀弋

剛擬下這個題目,自己的心裏也覺得有點怪。事關澳門的巷陌無論屬長屬短,稱“圍”也好,稱“裏”也罷,無一不是兩旁擠壓着濡濕低矮古屋舊宅的幽徑,與北方的“衚衕”無異。既然如此,當然就會有磚石建築,有人車往來,這些全都是可觸可摸的具象,而並非靠想靠猜的意象。縱使偶然間會被煙籠霧罩,周圍影影綽綽,也不至於淪為縹緲渾濁的海市蜃樓。模糊從何而來?

然而,托腮再想,澳門的巷陌確實又越來越模糊,方方面面若隱若現,似是而非,處處令人難以捉摸,同舊時所説的巷陌存在很大的距離。

按照傳統的觀念去註釋,巷陌應該是古樸的,浸漬着滄桑,經典版本是小橋、流水、人家。即使不可能完全達到蘇南古鎮的標準,起碼也應具有青磚黛瓦,柴扉犬吠的環境氛圍。澳門舊城區的圍巷頑踞着眾多的老房舊屋,不少還是秦磚漢瓦、木門板閣、牆頭長草的那一種,基本保持着傳統巷陌的顏色基調。只不過這些宅第經歲月的無情剝蝕,鉛華早已洗盡,要麼搖搖欲倒,要麼人去樓空,呈現出滿目的凋殘。

本來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屋舊可以翻新,屋漏可以修補,巷陌的居民幾代人都是如此地走過來,該開枝的開枝,該散葉的散葉,早習慣了。直到有一天,他們才突兀地發現周圍的一切已經改變:隔籬的舊宅不知何時被建築商剷平,巷頭聳立了兩三幢高層的新廈,巷尾的一個地盤正在日夜打樁,私家車,電單車,垃圾桶也一字兒地排列着。街坊們才惘然地互問:究竟這是原來的舊巷,還是新的開發區?

巷陌里長大的年輕人原本對父輩的回憶就半信半疑,不時地反問:南灣夕照、西堤帆影、雙橋煙雨、鏡海長虹等景緻真的有嗎?目睹現實的一切,他們就擁有萬條的道理去指責昔日的田園詩全是預早策劃的樓宇買賣的虛假廣告。“小園煙草接鄰家”、“滿架薔薇一院香”,除非發夢啦!杜牧、杜甫、蘇軾、陸游等等,統統都是收了房地產發展商黑錢的吹牛代言人。

巷陌內的場景在模糊,生活中的舊氣息自然也隨之而淡化。以前每條巷陌都有自己的獨特色彩,如草堆街、果欄街、打纜地、鹹魚巷、染布巷、芽菜巷、工匠巷、牧羊巷、茨林圍等,只需聞其街名便知巷內的人是怎樣生活的。經過歲月的反覆淘洗之後,如今僅剩下一個空名,過去的生活一切不留點滴痕跡。

巷陌內的老人家覽盡春星秋月,明知無法逆轉大江東去,唯有固執地死守精神防線。她們清明插柳、端午裹粽、盂蘭燒衣、中秋拜月、新年買橘,將每個傳統節日的儀節彰顯得淋漓盡致。老人家將心靈皈依給巷內,年輕人卻把眼光望向巷外。青年人不甘把青春禁錮在魚鱗瓦的小屋下,讀書越多越不願從父母的手中繼承捕魚、制餅、蒸糕、打面等手藝。於是售賣杏仁餅、鳳凰卷、九層糕、蛋夾餅的攤檔在巷陌裏越來越少見,而西裝革履提公事包的青年人則越見越多。

世道在變,巷陌在變。變,始終是永恆的。古與今的交替、新與舊的碰撞、盛與衰的演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當它們在連接的邊緣、在重疊的地方不期然地交織混染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遊離於兩者之間不分明不清楚的形態和色彩,這就是模糊。巷陌的模糊,意味着巷陌在變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