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簡介

來源:文書谷 2.18W

蕭伯納

姓名:蕭伯納(georgebernardshaw)

蕭伯納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56-1950

國籍:愛爾蘭

所獲獎項:1925年諾貝爾文學

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愛爾蘭戲劇家。生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父親做過法院公務員,後經商失敗,釀酒成癖,母親為此離家去倫敦教授音樂。受母親薰陶,蕭伯納從小就愛好音樂和繪畫。在都柏林美以美教會中學畢業後,因經濟拮据未能繼續深造,15歲便當了繕寫員,後又任會計。1876年多居倫敦母親處,為《明星報》寫音樂評論,給《星期六評論》週報寫劇評,並從事新聞工作。

蕭伯納的世界觀比較複雜,他接受過柏格森、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思想,又攻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在藝術上,他接受易卜生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説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他的戲劇使他成為我們當代最迷人的作家”(頒獎辭)。1885至1949年近64個創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個劇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戲劇集》,包括《鰥夫的房產》(1892)、《蕩子》(1893)和《華倫夫人的職業》(1894)等;《愉快的戲劇集》由《武器與人》(1894)、《康蒂妲》(1894)、《風雲人物》(1895)和《難以預料》(1896)組成。第三個戲劇集名為《為清教徒寫的戲劇》,其中有《魔鬼的門徒》(1897)、《凱撒和克莉奧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龐德上尉的轉變》(1897)。

進入20世紀之後,蕭伯納的創作進入高峯,發表了著名的劇本《人與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傷心之家》(1913)、《聖女貞德》(1923)、《蘋果車》(1929)和《真相畢露》(1932)、《突然出現的島上愚人》(1936)等。其中《聖女貞德》獲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認為他的最佳歷史劇,是“詩人創作的最高峯”(頒獎辭)。

蕭伯納傑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20世紀的莫里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藴含着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不愉快戲劇集》、《鰥夫的房產》、《蕩子》、《華倫夫人的職業》、《愉快的戲劇集》、《武器與人》、《康蒂妲》、《風雲人物》、《難以預料》、《為清教徒寫的戲劇》、《魔鬼的門徒》、《凱撒和克莉奧佩屈拉》、《布拉斯龐德上尉的轉變》、《人與超人》、《芭芭拉少校》、《傷心之家》、《聖女貞德》、《蘋果車》、《真相畢露》、《突然出現的島上愚人》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