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衞簡介

來源:文書谷 1.27W

汪偽“國民政府”

汪精衞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內部以汪精衞為首的反共親日派,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在日軍卵翼下建立的傀儡政權。

1937年12月及1938年3月,日本在淪陷區北平和南京兩地,分別組織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38年7月,日本向重慶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透露,日本擬認汪精衞為和談對手。同年10月,日軍攻佔廣州、武漢。11月,日本再次發出誘降聲明。於是,汪精衞集團代表高宗武、梅思平與日本代表影佐楨昭、今井武夫在上海舉行祕密談判,簽訂《日華協議記錄》,議定:締結反共協定;中方承認“滿洲國”,日方於恢復和平後兩年內撤兵(內蒙古等地除外);日本享有開發中國資源的優先權等條款。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衞偕曾仲鳴、周佛海等逃離重慶。到越南河內後,發表降敵“豔電”。1939年4月,由日本特務祕密護送汪等進入上海,着手組織偽中央政府。經日本策劃,北平、南京兩地偽政權取消,於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參見彩圖插頁第146頁)。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為“國旗”,另加三角布片,上書:“和平反共建國”字樣。其組織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汪偽“國民政府”一度遙奉重慶國府主席林森為主席,汪精衞任行政院院長兼代主席。立法院院長陳公博、司法院院長温宗堯、監察院院長梁鴻志、考試院院長王揖唐、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蘇浙皖三省綏靖軍總司令任援道、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齊燮元、財政部長兼中央政治委員會祕書長周佛海等。

汪偽政府的轄區包括蘇、浙、皖等省大部,滬、寧兩市和鄂、湘、贛、魯、豫等省小部分。在政治上,他們收編國民黨降日部隊並收買流氓地痞建立“和平建國軍”和特務組織,在其轄區內實行法西斯統治,捕殺抗日愛國人士。配合日本對重慶國民政府進行誘降,妄圖瓦解抗日陣線。1941年3月,成立清鄉委員會,集結大批偽軍夥同日軍實行反共清鄉,妄圖消滅堅持敵後抗戰的新四軍和游擊隊。在經濟上,濫發紙幣,圈佔土地,“委託經營”某些工礦企業,強徵糧棉,實行物資統制,並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税,還公然開徵鴉片捐。在文化教育上,推行“新國民運動”,施行奴化教育。在外交上,1941年11月,追隨日本參加《國際防共協定》,1943年1月,對英、美宣戰,號召效忠日本盟邦。同年11月,又夥同偽滿洲國和泰國、緬甸、菲律賓等國的偽政府簽訂《大東亞共同宣言》,為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搖旗吶喊。1944年11月,汪精衞在日本病死,其位由陳公博繼任。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16日,偽國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陳公博為首的一批漢奸頭目先後被處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