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6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彙編15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

離思羈愁日欲晡,東周西雍此分塗”每當我讀到這句詩時,我都會想到我看過的一本書——《東周列國志》,它令我百看不厭。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歷史書,從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講至秦始皇嬴政統一戰國。中間有41個動人心絃的小故事,如:鄭莊公掘地見母,齊桓公稱霸諸侯,宋襄公仁義誤國,楚莊王一鳴驚人,孔夫子周遊列國,諸如此類。這裏面的人物一個個被作者馮夢龍描寫地栩栩如生,有雄心勃勃的秦穆公;荒淫無道的晉靈公;貪婪虛榮的楚靈王;變法富國的商鞅等等。東周列國志將這段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使我歎為觀止。

東周列國志中有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義臣智保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因與忠臣趙盾不和,又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死趙盾家300於人,僅剩孤兒趙武被韓厥大夫救起。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就是為了殺死趙武,以絕後患。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上演“偷天換日”之計,以犧牲公孫杵臼的兒子和妻子為代價,成功保住趙氏最後血脈。20年後,孤兒趙武長大成人,程嬰繪圖告之國仇家恨,趙武就殺了屠岸賈。

這個故事讓我也想起了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像程嬰與公孫杵臼那樣,做善事卻不求回報。我們要懷着一顆坦誠的心,要對朋友講義氣,遇到別人羞辱你的時候,要忍耐,找到適合的時機再發揮你的才能。這就是我讀趙氏孤兒案的感言。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很想讀一讀《東周列國志》啊?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2

三國雖然有趣,但過於短暫;秦朝雖然勇敢,但過於殘暴;明朝雖然戰無不勝,但過於無能;只有東周呆若木雞才是給人帶來無窮情趣。那些驚險的宮廷鬥爭,充滿智慧的外交故事、場面宏大的戰爭,各國國君賢納的感人故事,全面體會了東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東周歷史的記載,離不開的明代小説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裏面精彩的故事,也離不開馮夢龍良苦用心地將紛繁蕪雜的線索處理得有條不紊。《東周列國志》記述了從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五百多年的歷史事情。第一個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從此,西周滅亡,春秋開始,春秋開始後,周王朝國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強盛的諸侯各國們。映入腦海的是“春秋五霸”,後來,是”戰國七雄”。他們使中國國力突飛猛進,無論是軍事、教育、經濟還是政治都佔據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們現在經常用的很多成語,典故都來自《東周列國志》,如:一鼓作氣,完璧歸趙等等。

《東周列國志》最大的意義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後一回——三十回統一六國上説:二世殘暴,不得人心,雖兵甲數十萬,但義兵志也,次發反擊大戰,敵朝滅。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理,解決疑難,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論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做人的智慧。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3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家喻户曉的文學名著,作者:馮夢龍。該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長,從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及其豐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重耳復國興霸業》、《藺相如完璧歸趙》等眾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述的是周幽王為了討寵妃褒姒的歡心,竟然聽從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議:點燃烽火台,戲弄各路諸侯。各路諸侯被戲耍多次,非常惱火,等到敵人真正入侵,烽火台再次被點燃的時候,大家都以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樂,所以他們決定不出兵。最後周朝滅亡,周幽王慘死。

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丟了江山。一個君王荒廢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國家強盛,而是用盡心機只為美人一笑,那麼這個君王對國家的統治必然不能長久。一個君王戲耍諸侯,用欺騙來取樂,結果必然被滅亡。為了減輕周幽王的過錯,褒姒就被稱為妖姬,被後人不停的唾棄。事實上沒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決定的。就如夏桀、商紂丟了江山,就不是因為妹喜、妲己。

《東周列國志》作者文筆非常好,把一個個故事寫得生動形象,人物刻畫得入目三分。通讀全書,讓我對西周、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豐富了歷史知識。看着一個個國家慢慢興起、慢慢強盛、慢慢衰弱。最後滅亡,我發現國家興起和強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廣納賢士的時期,國家衰弱和滅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廢朝政的時期。

誠信、勤奮、進取是讓我的學習和生活更上一層樓的法寶,這就是《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4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

這本書記敍的是從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敗落敵人入侵,東周建立一直到六國被滅,秦始皇統一天下。

這裏講述東周時期的各位諸侯王互相爭戰,互相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別的國家談和當人質,這種方式讓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後,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國發生矛盾,兩國交戰時,被攻的一方城內除了衞兵之外還要讓百姓也扛上斧門。棒子。錘子來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麼想的,衞兵就要保護百姓,讓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戰鬥,那衞兵和百姓有什麼差別,百姓當不當衞兵有什麼關係呢?這讓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後,只會索取,會奉獻的沒幾個。而有一點讓我最痛恨的就是,為什麼在守城彈盡糧絕時或天災人禍沒飯吃時,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不管是親戚的還是朋友的全都將小孩為什麼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為什麼古時的大人就不能割兩塊自己的肉給孩子吃。古時的大人跟現在的媽爸跟本沒法比。我也不説了,大家都眼見為實。為什麼那麼殘忍,怎麼能他們也有捨不得的,但他們不是大家都餓着,寧願餓死,也不動孩子一個手指頭,而是兩家人交換孩子,互相吃肉!可氣!可恨!可惱

後來各國連年征戰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最後秦國滅了其他七國統一天下。這時東周呢?早就在歷史上記錄住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5

這本書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中華民族湧現了多少婦孺皆知的人物:孔子、孟子、孫子、老子……這些人物都是當代社會的智慧結晶啊!許多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外交戰略,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有先例。比如説晏子使楚,晏子身材矮小,受到楚王和大臣的侮辱,但他運用智慧和巧舌,與楚王展開了脣槍舌劍的戰鬥,把他們説得啞口無言,幫齊國挽回了面子,贏得了外交勝利。

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是在威逼利誘時有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早在春秋時期的大批人物身上得到充分體現。他們在敵人的威逼利誘前不低頭,不屈膝,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

想想我的有些同學,他們被別人的一點點利誘就去做自己本來不願意做的事,甚至背叛很要好的'同學。記得有一次,有位同學叫另一位同學幹一件背叛別的同學的事,他本來是不願意乾的,但是當那位同學拿出五角錢時,他就乖乖地去幹了。我當時很氣憤,怎麼可以這樣呢?這件事可以看出那位見錢眼開的同學缺乏古人在利誘面前寧死不屈的精神。

在春秋戰國時期,文官用計,武將用勇。文武合作,文韜武略,使一個國家打敗另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計謀用得更巧妙,武將更英勇,又把這個國家打敗了。這就是諸侯列國紛爭的場面。現在雖然不像以前那樣打仗、打仗、再打仗。但是要成為全世界不可忽視的強國,除了經濟上要有所提高外,還必須要有世界領先地位的高科技和相當高智慧的外交戰略,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

現在,我既不需要參軍打仗,也不需要跟他國談判。但是我要好好學習。長大成為祖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人才。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現在要怎樣做,長大要怎樣做。使我受益匪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6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的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是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過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無不是戰國的佼佼,他們先後登上歷史舞台,演繹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台上有傾國傾城的美女,有力能舉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許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讀《東周列國志》帶你進入歷史的長河,讓你體驗激盪與奮進的人生,讓你經歷梟雄的滄桑,更讓你一觸即發想爭霸的夢。

讀《東周列國志》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為有智者可以生存。何為智者?簡單的説智者就是有頭腦的人。如宴嬰﹑勾踐。智者是時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擺脱死亡的噩耗,智者永遠都是時代的上從人物,當然作為一名智者是需要歷史的選擇。然而智者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也有無奈,因為他們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會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智者之所以能成為智者是因為他們的心思縝密面面俱到。成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識,知識是成功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魚得水。所以我認為只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使我們屹立於世。

讀《東周列國志》讓我知道,當我們在痛苦絕望,對生命感到極度時如果只有一剎那的時間,聽到生命意義的肯定回答,縱使下一剎那就被濁流所吞噬,我們也會覺得滿足,而且在短暫的時間內,還會繼續活下去,那不單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愛生命的表現。只要我們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因為生命是人的本源,沒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7

書是教會我們做人的良師益友,是給予我們知識的無形老師,是陶冶我們性情的神奇之藥,是引領我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金色鑰匙。《東周列國志》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東周列國志》記述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烽火歲月,刀光劍影,羣雄紛爭,充滿着危機四伏的味道。書中一個個小故事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如《千金買笑》《退避三舍》《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等。孫臏圍魏救趙,告訴我們要有時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踐殺文種告訴我們"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訴我們要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楚王斷帶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凡事要寬容大度。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齊桓公以管仲為相,不計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義待人,一言九鼎;晉文公恪守承諾,終成霸王;秦穆公胸懷寬廣,以禮待人;楚莊公改過自新,問鼎中原;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嚐膽……這些君主們個性鮮明。可以説,正是靠着他們的優點才稱了霸。要當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具備仁義、寬容、自省、任用賢能的智慧。

任賢圖志,可以興國安邦;而疏賢失政,則可以亡國亡身。衞懿公因好鶴而亡國;吳王夫差,雖然早期發奮圖強,但後來寵信佞臣伯嚭,賜死賢臣伍子胥,以致國滅。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們的優點,也要在敗者身上看到缺點,吸取教訓,這樣才能使自己揚長避短。

《東周列國志》真不愧為一本華夏經典!它教會了我應以史為鑑,從前人身上看到教訓,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教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8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着豐富多彩的故事,有爾虞我詐的公,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還有狡詐猥瑣的驪姬,而這些人物都出現在《東周列國志》裏,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藺相如,他機智勇敢,完璧歸趙,大義凜然,讓廉頗負荊請罪。

故事中趙惠文王買下了一個"和氏璧",秦昭襄王想佔為己有,派使者跟趙惠文王商量説:"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左右為難,大臣繆賢説:"有個門客叫藺相如,這人智勇雙全,我推薦他來做這事。"趙惠文王就派藺相如去出使秦國。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到秦國,發現秦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藺相如決定將自己的頭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擔心璧玉破碎,馬上改變態度,表現出很有誠意的.樣子。藺相如看到這一情形,答應五天後再來交換。之後,他裝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趙國,廉頗不服藺相如的才能,決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藺相如是為了顧及大全才忍辱負重,廉頗十分羞愧,負荊請罪,流傳至今。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不是很像我們同學之間的關係嗎?有時,我們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爭,為了一點小小的榮譽就吵,這樣,不但會影響同學之間那珍貴的友情,甚至還可能會得不償失,常常出現的結局就是兩人都要接受批評,多不合算啊!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視大體局面。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要學會彼此關心,彼此幫助,讓我們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9

同學們!一月不見,可曾想我馬慶原麼?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書是《東周列國志》,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這本書,不少同學都寫了讀後感,現在,讓我來談談我對《東周列國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後一個皇帝"周幽王"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動干戈,點燃了烽火台,弄得諸侯團團轉,結果敵人真的來了,他又點燃了烽火台結果諸侯們一個都沒來導致了西周滅亡。這是多麼愚蠢的做法,這和"狼來了"的性質不一樣麼

《卧薪嚐膽》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踐。他在越過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波的兒夫差繼位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與施工見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着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卧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中訓練的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後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衝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完了。

最後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但他逼迫百姓們修建萬里長城,是百姓們感到絕望。後來陳勝和吳廣將軍舉行了農民起義,秦朝滅亡了。

從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永恆的國家,也沒有永恆的皇帝,只有永恆的人民,還有永恆的忠臣,謝謝!這是我的理解。我們大後天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0

記得四年級時第一次讀此書,那時對歷史知識不是太瞭解,只是記住了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今再讀,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感慨作者對歷史人物和知識的掌握。本書記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多年的歷史,全書一百八十回,時間漫長,人物眾多,事件複雜,頭緒紛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亂,前後貫穿,上下銜接。

第二,本書的價值在於稱頌明主賢臣時,無情地揭露和鞭撻那些荒淫無恥,殘酷暴虐的統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衞宣公築台納媳,衞懿公好鶴亡國,晉靈公肢解膳夫等。讀來讓人不可思議,但又是確有其事,深感統治者的.殘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對於一些捨生忘死,剛正不屈的忠臣義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趙氏孤兒的故事至今還在為人們稱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後不圖名利而被晉文公燒死的事件,讓人感慨帝王的無情無義。

本書作者的理念,是在通過人物事件來宣揚"仁義理智信",其中,對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的描寫尤為突出,表現了德的重要,而,後來的宋襄公沽名釣譽學桓公,卻遭楚莊王戲弄遭後人恥笑。

本書不足之處在於,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來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唯心思想。

重讀此書,對歷史和歷史人物又多了一些瞭解,對今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1

“荊軻刺秦王”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自從台灣遊學回來,我對“荊軻刺秦王”便有了極大的興趣。

在台灣遊學交流中,我們所表演的舞台劇“荊軻刺秦王”與真正的歷史記載有什麼區別呢?

戰國末年,燕太子丹十分憎恨秦王,於是招攬了許多勇士。太子丹經過田光先生的指點和引薦,認識了一位叫荊軻的勇士。為了得到秦王的信任,便想出帶着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去見秦王,達到近距離刺殺的目的。

樊將軍知道此事後,毫不猶豫的拔劍自盡,太子丹悲痛萬分。易水河邊,樂師高漸離擊箸,荊軻唱歌,看到這裏彷彿場景再現,讓人不由得悲壯萬分。

荊軻和副手秦舞陽來到咸陽宮。荊軻將人頭和地圖獻給秦王並按計劃實施刺殺行動,不料行動失敗,秦王用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最後,守衞進殿,將荊軻殺死。

這個歷史故事,讓我看到了太子丹的仁慈,不願傷及無辜;看到了樊於期的豪邁——拔劍自盡;看到了荊軻的神勇、毫不畏懼。看到了秦王的武功高強,獨自面對荊軻。

令我記憶深刻的人物非荊軻莫屬。在他身上體現了以弱小的個體反抗強暴的精神,他的`勇氣和甘為高尚的政治價值觀獻身的犧牲精神,將千古流芳。

此外,我還看到了歷史和劇本的差距。比如説:劇本編寫高漸離推薦的荊軻,而歷史卻記載田光舉薦的荊軻。又比如説:劇本上描述高漸離是燕國的大臣,而歷史卻記載高漸離只是擊箸的樂師。再比如説:劇本上寫了秦王刺殺了荊軻,而歷史上卻記載守衞殺了荊軻。歷史劇的改編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而真正的歷史卻不能篡改,我們要尊重祖輩的記載。

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已銘記在我心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2

之前,我在網上買了一本書,叫《東周列國志》。它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發生的故事。我買回家讀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內心與東周各國滅亡的原因,讓我好想走進了春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東周建立,但因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千百年的戰爭,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的上歷史的舞台,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許多史實,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

這本書中有許多道理,在負荊請罪中,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沒有與廉頗不合,而是處處讓着他。而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苦心,竟背上荊條向藺相如謝罪。我學到了藺相如顧全大局與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在重耳出亡中,重耳因被人打敗,逃離國家,帶着門客受苦受累。有一次,介子推端來一碗肉湯,重耳問肉哪裏來的',介子推説是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的,重耳淚流不止。機子推一心為主,竟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真是一個好臣子。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的書,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希望大家看一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3

我在這個暑假讀了一本由明末小説家馮夢龍著的歷史演義小説《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一部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歷史小説。

其中《爭王位鄭國四易主》帶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這個故事背景很複雜,寫到了很多個國家,其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在周朝周恆王時期,鄭莊公去世後,公子忽、公子突幾人爭位之事。爭位之時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持,也遭到了宋國宋在公以及鄭國大臣高渠彌的禍害。最終他們一個死於高渠彌的毒手,一個出逃於蔡國。宰相祭足便立公子儀為國君,子儀沒有辜負眾望成為一代明君,從此鄭國國泰民安,成為楚國的附屬國。

祭足帶給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謀,明辨是非。在鄭莊公想立子突為王的時候,他推薦了為鄭國立了許多大功的子忽;在宋莊王來催他們交出金銀時,他巧妙回信緩解了交易;在説不通打不過時,他懂得聯合其他國家,強大自己的實力擊退宋國;在知道高渠彌對公子忽的毒害後,使用計謀為子忽報仇。

宋莊王是一個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僅要求鄭國給他們一百雙壁玉,千噸黃金,甚至還要每年給他三萬錘糧食!他一直預謀要讓子突上位,以達到吞併鄭國的目的。

高渠彌心胸狹窄,記仇,心狠手辣。因為公子忽曾阻止他封為上卿,與公子忽不和,使用陰謀鬼計下毒手把他殺了滅口,想輔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達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終還是死於齊國君王的手下。

歷史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貪婪、狡詐、陰險的人最終還是達不到目的的。我們更多的應該學習古人的足智多謀,學習智者身上優秀的精神,學會辨別是非善惡,從古人的智慧裏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4

中國古典名著中哪部誕生的成語最多?既不是紅樓夢,也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明朝人馮夢龍的歷史小説——《東周列國志》。像一鳴驚人、卧薪嚐膽、紙上談兵、完璧歸趙等這些我們熟悉的成語都來自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語嗎?想知道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東周列國志》吧!古人云:“亂世出英雄。”這本書可以我們認識許多豪傑。有雄心萬丈。的.君主;有經天緯地的能臣; 有徵討殺伐的將士; 還有各種能人義士…… 這些鮮明的形象,將枯燥乏味的歷史教科書,演變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書上的故事生動、感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別的精神。如卧薪嚐膽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雪恥,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勵。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戰場上不忘當年承諾。總之,讀《東周列國志》,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收穫:一是勵志,它激勵我們胸懷寬廣,目光遠大,以天下事為己任;二是益智。

從兼併戰爭和宮廷紛爭中,可以學習瞭解到古人的政治謀略,提高警惕,防範奸詐小人和陰謀詭計;三是警示我們從昏君亂臣中得到啟示,瞭解歷史規律,增長知識;四是提高文化修養,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成語及故事。我推薦大家也來讀這本書。願大家在讀這本書時能收穫快樂!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5

這本書由明朝的馮夢龍著作,看到第一句就會讓人想到一個人,一杯茶,一方驚木。我在書裏看到的是詩詞若干,人物如雲。而讓我喜歡的不僅是他的詩詞,感興趣的也不僅是他的故事,我在書裏看到了一個個謀略。

看穿越文的人或者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穿越者在現代是小白,到了古代就是人才。其實古代人真的就像大家想的那麼笨,那麼落後嗎?事實告訴我們並不是那樣的,我們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但是如果説文韜武略,你就算穿到古代也未必能及人家萬一。

古之智者,其思想過了千年依然讓我們歎為觀止。除了四書五經,還有《孫子兵法》,還有《四大名著》,裏面的智慧多如繁星,而陰謀詭計也是讓人難以想象。剛看了《隋唐英雄傳》這在當下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其中有一幕,李密使計欲讓隋朝滅於歌聲之中,結果無數歌女,孩童死於非命。這讓我想到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深刻體會到了,權勢之爭,甚至戰爭,最遭殃的.一定是百姓。而耽於享樂的楊廣竟然還聽着那個亡國之曲,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當然,李密之計很毒,縱觀歷史,這樣的毒計似乎很多,就算被稱讚的好計,也是不知傷了多少普通百姓性命。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姓名,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説甚龍爭虎鬥。”寥寥幾句,道不盡世事興衰。看這樣的書猶如醍醐灌頂,借古觀今,我們的安穩又是多少人的付出,在人與人的交往,對事件的處理,我們是否又能做到圓潤果敢。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知禮儀。對於每一個人來説,書都是公平的,明明白白的展現給每一個人,只是有多少人能靜觀書文,能做到學為致用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