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國小

來源:文書谷 1.5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國小,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國小

《論語》讀後感國小1

這幾天我讀了《論語》,覺得這句話不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對品德高尚的人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沒讀過書,別人也會認為他讀過書。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講禮貌,這樣的話,別人才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論語》要這麼説的原因吧。

我們每天走進校園時,都要向在大門口值勤的`老師問聲好,以表達謝意;老師也微笑着點着頭表示讚許。不管在校園內外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的心理便會有絲絲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陽光照過一樣。

我認為同學之間也要講禮貌,有一次,一個同學撞倒了我,卻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大家都認為他沒教養。還有一次,在餐廳排隊吃飯時,一個同學突然插了隊,別的同學讓他按秩序排隊,他竟然還動手打人;這時,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為一個學生,不光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處處有文明,處處講禮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個文明人吧。

《論語》讀後感國小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相信大家對這句古文非常熟悉。沒錯,它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上擊缶的誦讀台詞。作為第一首出場的誦讀台詞,可見《論語》在我國傳統文化上的重要性不一般。

《論語》——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雖説乍一看《論語》,不過是孔子與其弟子們的日常瑣事和言語對話罷了。但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孔子對“忠、孝、仁、禮”的定義與其理解也囊括在了這本書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前一句提醒我身邊各式各樣的人,總有人能夠當我的老師,有值得我學習和尊敬的地方,要懂得取長補短。後一句話提醒我要做一個聰明敏捷的人,這樣才能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兩句話我深深地記在心上。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身為一名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國小3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過去被稱為“中國人的 ‘聖經’”,是人人必讀的書。有幸的是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我接觸了《論語》,慢慢地瞭解了《論語》,最後《論語》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從《論語》中學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

《論語》的思想核心是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如何修養自己,使我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能擔當大事、有益於社會的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是在儒學、孔子思想的影響下發展過來的`。我們常用的許多成語、家喻户曉的禮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價值標準,都與傳統文化和儒學分不開。

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我們在學校裏學了許多的知識,但是做人的道理學得少之又少,《論語》就像是甘霖一樣滋潤着我的思想這棵幼苗,讓那棵幼苗茁壯成長起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雖然是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説的,但是我讀出了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這樣才能服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辨證地告訴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貪圖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我怎樣與人相處,怎樣交朋友……

《論語》用最簡潔而又最深刻地語言讓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淨化。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誠信,友愛,節儉等道理。非常感謝有這部優秀的國學經典伴我健康成長。

《論語》讀後感國小4

《論語》真是讓人百讀不厭,它優美洗練的句子,精闢的思想,既給人美感又給人啟發,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論語》有感作文。如學而第一的.第十章: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聞、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問子貢道:"先生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有心求人告訴他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説:"先生憑温和、善良、恭敬、節制和謙遜的態度來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動把政事告訴他。先生這種取得別人信任而獲知政事的方法,與別人獲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通過讀這一章,我知道了,如果要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首先,必須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要如何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呢?這就要做到子貢説的:聞、良、恭、儉、讓。

《論語》讀後感國小5

近一星期,謝老師用了寶貴的語文課時間來讓我們細讀《論語》這本書,今天下午又用了整整四節課的時間讀《論語》,雖然已經讀了這麼長時間,且自己又積累了很多語句,但讀這本書的感受竟不知如何寫起。

初讀《論語》,你會有些懊惱,因為裏面全古文,跟現在話語完全不同,讀起來比較吃力,即便下面有註釋,但有些句子我們仍然不知道深層意思,比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富貴如果可以求得來,就是執鞭的低賤工作,我也願意做,還是順從我自己的喜好。下面的註釋看似已經把這句話的.意思翻譯的易懂,但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前面説的是富貴,後面卻又要説順從自己的喜好呢?也許這就是《論語》獨特的魅力吧!裏面有許許多多文學深奧的問題等着你去探究,去發現……

可能《論語》沒有科幻小説那樣吸引人注目;也沒有作家寫的書那樣令人陶醉在其中,但它給人們思想上帶來了深遠的改變。這本書裏全部記載了孔子説過的一些有益的話,雖然每個表達方式有些不同,但離不開儒家思想,給讀者也灌輸了一些儒家思想,而且我發現裏面大多數都圍繞“君子”來説的,能給我們的所作所為做出很大的改變。

《論語》這本書值得大家去細讀品味,漸漸地你會發現孔子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的思想會使你一生受益的!

《論語》讀後感國小6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裏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幹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麪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説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裏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後,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讀後感國小7

民族經典是一個民族精神的縮影,要了解一個民族,最佳途徑就是閲讀這個民族的經典,而《論語》堪稱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初讀《論語》時,有一句話讓我感慨不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假如沒有長遠打算,那麼,眼前馬上就要遇上麻煩了。它提醒着我:從長遠利益角度考慮問題,就能步步謹慎,積極主動地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如《論語》中説的那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言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之,每天要想一想,這樣可以使自己清醒,做到自覺努力,不斷鞭策自己進步。

《論語·為政》中有:"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定要複習老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這樣才能成為別人的老師。如果只複習老知識,不學習新知識或只學習新知識,不復習老知識的話,那學習成績是永遠不會有進步的。

宋代名相趙普有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不妨讀讀《論語》,相信一定會有收穫。

感謝《論語》,讓我成長!

《論語》讀後感國小8

從上一學期開始,我們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讀《論語》。

首先,從內容上,《論語》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第一篇中的“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把孝道具體化了。講了如何孝敬自己的父親。孝道往往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例如:給父母端上一杯熱騰騰的茶水,幫父母洗腳,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甚至是扶素不相識的老奶奶過馬路等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深刻地體現了孔子所講的“孝”。

《論語》不僅教會我如何做人做事,還教會我許多的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對於這段話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字面含義一般人認為是“學到的東西有機會付諸於實踐,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但也有人認為,上面這段話應該理解為“自己的學説被社會採用了,自己肯定會很高興。退一步説,即使沒有被社會採用,但是很多朋友都來讚揚我的學説,我也是很高興的呀。再退一步説,即使社會和朋友都不贊同我的觀點,我也不怨恨,自己也可稱得上君子。”從這一段話具有的不同解釋這件事上,我明白了讀書不僅要細細地研讀,分析問題還應該從多個方面去考慮,不能只盯着一個角度。

《論語》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會細細研讀,從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並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人。

《論語》讀後感國小9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敍了千年以前我國大學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為我國的四書五經之一,其經典語句被我們流傳至今,可為宗矣。

《論語》其實並不僅僅的記錄了孔子以人的言行,還有許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無一不亦包攬羣書,通曉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賦異稟的弟子,在我眼中,他們的成就決不亞於孔子。

《論語》講友:

人存世上,什麼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這一點論語中就講述了許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就是一種激勵自己向上的'方法,《論語》講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強,這樣才可以讓自己奮發向上,成為人中之龍。

《論語》講禮:

對中國人來説,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論語》中講禮,不必過分的拘泥,但又不可不遵,這就是《論語》對待裏的態度,實實在在的講了最正確的對待理解的態度,可以為後人所遵循,流轉百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這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理論中庸。

説他世界最強毫不過分,因為世界上凡是都要講究一個尺度,而儒家思想正是這種思想的代表,凡事不可偏激,也不可太淡薄,所以我們正需要一個態度去對待這些無法分化的特別明確的事情,那就是中庸之道。

《論語》作為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對於我們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對於它,世人也抱着神聖的態度去品讀,也是我們華夏五千年曆史的一大見證,也是歷史上不可動搖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稱道,《論語》不朽!

《論語》讀後感國小10

在暑假中,我努力地讀背了《論語》這本書。

“子曰:學而時習知,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學習知識要按時温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我馬上聯想到了自己,在學習知識中,我從來沒有一次在老師講完後,自己主動的去温習過。當天的課文,我從來沒有回家後好好的讀一讀,背一背。正因為這樣,所以每當我到該迎接考試的時候,我總是會埋頭到深夜背個不停,但是到考試,我還是會大眼瞪小眼、目瞪口呆,晚上背地早拋到九霄雲外了。現在我就懂了:要有今日事,今日閉,今日學,今日温。的好方法才能每天都很enjoy,考試對我來説再也不會很痛苦了!

孔子還説: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道德很高的人嗎?反省到了自身,我才發現,原來我還不算品的很高的人哪。當媽媽吵我的時候,我準會暴跳如雷,和媽媽都嘴,這樣一來本來沒事的事,經我以加工,就成了一頓“皮帶燉肉”!但我總是很不服,但我現在就特後悔,如果當初媽媽不理解我的時候,我安靜的.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和媽媽講,我想:媽媽的氣肯定消了一大半了吧,這樣我們大家都高興。我自然也就成了一名道德修養高的人了!現在我就要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