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聽吹笛》唐詩

來源:文書谷 1.4W

《塞上聽吹笛》唐詩1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塞上聽吹笛》唐詩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讀唐詩,最愛是高適的《塞上聽吹笛》。讀它寧靜而致遠,讀它清麗而祥和,讀它虛實而和諧,讀它高遠而深長。

讀詩如聽笛,我聽出別具一格的冰清玉潔般的音符,清越又甜美,只因那是故鄉之梅的清香,在月明邊塞的上空綻放。聽笛心形,那雪淨牧馬、月明羌笛、梅花關山,虛實交錯,美妙闊遠。

實景一幅畫,是雪淨開朗,是明月寧靜。

北方,北方;邊關,邊關。春風吹雪乾乾淨淨,新綠一眼點點漫漫。夕陽依在遠山的肩上,暮色緩緩地為山野披上灰色的袈裟。遠天飛起輕塵,牧馬戰士一聲鞭響,擊碎傍晚的靜寂。歸來了,馬羣奔馳晚霞,馬嘶聲聲營房。

終於,大地恢復一片靜謐平和。天藍如湖,月亮被一方白雲擦拭着臉而出,流瀉靚麗,寫意聖潔。邊防了望樓屹立,大漠胡楊張望。忽然,不知哪樓何人吹笛,是羌笛,清脆高亢,婉轉悠揚。

虛景一笛香,是寫聲成象,是設問出香。

笛音悠揚,一種熟悉的舒暢,那是南方《梅花落》的曲調。羌笛清麗,如泣如訴,吹柔了戰士遠離故土的心。再屏息靜聽是風,是笛,是梅,是香,是落梅的花瓣香,四處飄散。

那是遙遠的花香,乘着月光,從家鄉千里迢迢而來。千里月光大道,千里梅花飄香。羌笛,羌笛; 梅香,梅香。和色和香,灑滿大唐關山月;風吹一夜,虛實千里聞梅香。

一問何處落?謂風謂月,梅落輕舞飛揚,梅香漫溢關山。讀淨,讀還,重重在上。春天來了,胡馬北還,狼煙暫息,邊關危解。和平的意藴於笛音裏,有感而不傷,有思而梅香。主題深化了,心緒緩解了,和平了,可以回家了。

一詩安然祥和,一詩柔情蜜意;一詩和平嚮往,一詩千里梅香。

《塞上聽吹笛》唐詩2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高適詩鑑賞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詩歌一開始是兩句實景描寫: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着馬羣歸來,天空佈滿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大有關係。那大地解凍的春的信息,牧馬晚歸的情景還意味着,這就是胡馬北還,邊境戰火平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戰爭危險消失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裏,不知那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思是何處吹奏《梅花落》?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意義相近,是説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境界動人。

將“梅花落”拆開,又構成一種虛景,似乎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灑滿關山。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搭配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師也難以畫出的。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意味。不過,這種思鄉情緒並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詩人當時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中寫道:

“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正是因為懷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才能感而不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