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的古詩詞原文和鑑賞

來源:文書谷 1.28W

駱賓王的古詩詞篇一

駱賓王的古詩詞原文和鑑賞

《詠鵝》

作者: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鑑賞: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徵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脱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説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徵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駱賓王的古詩詞篇二

《帝京篇》

作者:駱賓王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裏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

八水分流橫地軸。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三條九陌麗城隈,

萬户千門平旦開。複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鈎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

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小堂綺帳三千户,

大道青樓十二重。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繡柱玉盤龍。

繡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王侯貴人多近臣,

朝遊北里暮南鄰。陸賈分金將宴喜,陳遵投轄正留賓。

趙李經過密,蕭朱交結親。丹鳳朱城白日暮,

青牛紺幰紅塵度。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鈎採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遊俠盛輕肥。延年女弟雙鳳入,

羅敷使君千騎歸。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翠幌珠簾不獨映,

清歌寶瑟自相依。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始見田竇相移奪,

俄聞衞霍有功勛。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朱門無復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相顧百齡皆有待,

居然萬化鹹應改。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樑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來苦自馳,爭名爭利徒爾為。久留郎署終難遇,

空掃相門誰見知。當時一旦擅豪華,自言千載長驕奢。

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黃雀徒巢桂,

青門遂種瓜。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紅顏宿昔白頭新,脱粟布衣輕故人。故人有湮淪,

新知無意氣。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已矣哉,歸去來。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

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汲黯薪逾積,

孫弘閣未開。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駱賓王的古詩詞篇三

《於易水送人一絕》

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鑑賞:

第一聯“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寫易水送別之事,也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壯士,即荊軻。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眾賓客如高漸離、宋意着白衣冠(喪服)送於易水,臨別時高漸離擊築,荊軻應聲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藴蓄着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醖釀了氣氛。

第二聯“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荊軻至秦庭,以匕首擊秦王未中,被殺。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陶淵明曾有《詠荊軻》詩説:“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表達了對荊軻的崇敬與惋惜之情。賓王此詩,同陶詩交相輝映,但在意境的創造上更為含蓄有味。“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觀的寫景。此詩作於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對歷史的反思。荊軻這樣的古代英雄,雖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肅然起敬,詩人是懷着深切緬懷之情的。荊軻其人雖然早就不復存在了。可這位英雄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英風義概還在,作為歷史見證的易水河還在。詩人面對着易水寒波,彷彿古代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還縈繞在耳邊,使人凜然而產生一種奮發之情。複次,“寒”也是對現實的概括。詩人於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詠懷》)的駱賓王,有着遠大志向,他願灑滿腔熱血,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然而現實是“天子不見知,羣公詎相識”(《夏曰遊德州贈高四》),生不逢時,沉淪寂寞,詩人心中充滿孤憤不平之氣,如易水河一樣,悠悠不盡。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題為“送人”,但它並沒有敍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讀者送的是何許人。然而,人們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容想象出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想見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願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