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詞《送沈子福歸江東》賞析

來源:文書谷 2.28W

《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的詩詞《送沈子福歸江東》賞析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註釋

⑴沈子福,作者的朋友,生平事蹟不詳。《全唐詩》作沈子。歸又作之。

⑵罟(gǔ)(古)師:漁人。此指船伕。

⑶臨圻(qí):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

賞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遠眺孤舟,寫的是遠景。而王維捕捉的是船伕蕩槳的細節,寫的是近景。同樣寫送行,李白之瀟灑與王維之細膩,可見一斑。

船兒漸行漸遠,友人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過一會兒,他們就將消失在詩人的視線之外。而這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重新相逢。想到這些,詩人的心中難免有些悵惘。這時,詩人依依不捨,望着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盪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着你歸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是十分美麗的想象,有着無比藴藉而深厚的感情。詩人似乎在對友人説: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圍着你;我的牽掛、友誼也和這春色一樣,時時刻刻包圍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滿江南江北,情亦滿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寫離愁別苦,別情已經充盈了滿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耐人尋味。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詩家能事。這裏藉難寫之景以抒無形之情,功夫當然又深了一層。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這是盛唐詩歌的特色。

後人對此詩評價頗高,尤其是最後兩句,歷來備受人們稱賞。顧可久曰:“(首二句)別景寥落,情殊悵然。(末二句)相送之情隨春色所之,何其濃至清新。”(《唐詩直解》)《唐絕詩鈔注略》:“妙攝入‘送’字,以行送且以神送,且到處相隨,遂寫得淋漓盡致。”牛希濟的《生查子》有這樣的兩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寫的是少婦對遠行人臨別的叮嚀:“記住我的綠羅裙吧!你無論到哪裏,那裏的芳草都呈顯着我的裙色,都凝結着我對你的相思,你要憐惜它啊!”——這話也講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轉,非常之好。與王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句比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風格一渾成一婉約,各具姿態,而又同樣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擴展閲讀:王維的文學成就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鬆含風裏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裏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徵。如《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鬱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着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擴展閲讀:王維的部分詩作

《山居秋暝》《送邢桂州》《鳥鳴澗》

《使至塞上》《竹裏館》《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漢江臨眺》《送元二使安西》

《鹿柴》《相思》《終南別業》

《歸嵩山作》《終南山》《過香積寺》

《送別》《酬張少府》《送梓州李使君》

《青溪》《渭川田家》《西施詠》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雜詩》《輞川別業》

《送別》《秋夜曲》《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積雨輞川莊作》《送張五歸山》

《早春行》《洛陽女兒行》《老將行》

《桃源行》《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