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秋》及賞析

來源:文書谷 2.19W

海子《秋》及賞析

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鷹在集合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秋天深了 王在寫詩

在這個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海子詩《秋》見於語文高三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面的補白。當初選它,一是篇幅所限,只能選短章;二是此詩*、明淨而富有哲理,值得一讀。但是許多學生説“讀不懂”,有些老師反映沒有相關的資料。筆者作為責編,想借此機會解讀一番。按説詩無達詁,鑑賞常無定論。文本中所有的,未必是詩人所想的;讀者所掘取的,又未必是文本中所有的,或是詩人所想的。然而詩歌鑑賞教學又要從最基本的感悟、吟誦訓練做起,清晰性原則、必然性原則、規範性原則和可言性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規定着中學詩歌鑑賞的性質和導向,並要求排除鑑賞中的淺陋低俗、模糊不清或無可無不可等情況。如果要使本文的解讀約略有助於教學,還有賴於老師酌情讓它變得清晰、簡明。

這首詩篇幅短小而意味深長。總共才6句,第一層(一、二句),呈現一幅畫面,畫面有兩個鏡頭鷹在集合、鷹在言語,背景一大一小,小者是“神的家”,大者是“秋天”。這是一幅洗練而簡淨的畫面,“秋天”本來就給人以清遠、蕭然之感,“神”字更給詩帶來高遠、神聖的氛圍。至於“鷹在言語”什麼,詩人也顧不上細味和訴説了,正好留下空白,留下餘味。這幅畫面也許是詩人腦海中偶然閃現的,甚至有可能是本詩寫作的緣起。

第二層(三句),呈現另一幅畫面,“王在寫詩”是一處靜景,背景更簡略,只有“秋天”。“秋天”如果換在另一種文體中或許指季節、天氣,但在詩中尤其是本詩中,還有創造氛圍、呈現畫面的作用。“王在寫詩”四字簡略到極致,化描寫為敍事,促使讀者想象畫面裏的內容,去填補諸多的鑑賞“未定點”:王者誰人?為何寫詩?寫了什麼詩?王者與鷹的意象次第出現有什麼暗示?……這幅畫面順承上一幅畫面而來,從這意義上説它的發生有必然性;其實必然性還來自另一方面:詩人常以“王”的形象自我體認,並情不自禁地要表述出來,有他的許多詩可為佐證。

第三層(四、五、六句),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對秋天的感受,既帶感情,又含哲理。詩人已是第三次唱出“秋天深了”,一種反覆行進、不斷深化的詩語旋律,引帶讀者在體會自然深秋的感受的同時,也感悟人世滄桑,感悟生命的旺盛與零落。結末兩句跳躍性很大,但是明斷暗連,前面有所鋪墊,令細心的讀者想到:這兩句就是鷹“言語”的內容;這兩句是王者寫成的詩句。古來詩人寫秋篇章不盡其數,海子寫秋自有其獨異之處和深刻之處,他寫出了他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特有的既期盼又失落的躁動不安的複雜而單純的情懷,或許是他愛情之旅屢遭顛仆,或許是他在生活、工作中找不到適合於自己的位置,或許是他名不符才、才無所逞……種種遭遇或當中的一種遭遇使他生髮此感慨。海子如此年輕即已生髮中老年才有的感慨,實是早熟的、蒼涼的心態的顯露。

這麼説,“失落”可以概括本詩主題。但又嫌其不足,概括不周全。詩人除表現失落的情懷外,還有欣悦的、自尊的情懷,這從詩的第一、二層中可以感覺出來:秋天畫面很美;王者目無旁人,他的領地是一片淨土。也就是説,如果我們既拆開詩的各“板塊”來品賞,又回味全詩總體氛圍,理應體會到這些欣悦、自尊而又失落的思想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