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劉商的詩詞《贈頭陀師》

來源:文書谷 2.3W

《贈頭陀師》

唐代詩人劉商的詩詞《贈頭陀師》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衣。

秋山年長頭陀處,説我軍前射虎歸。

譯文

少壯從軍馬上飛,身未出家心依歸。

年老頭陀秋山住,猶憶當年射虎威。

註釋

①雪山童子:亦稱雪山大士,原本是釋迦牟尼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在雪山苦行時的稱謂。該詩用以比喻頭陀師未出家時。緇衣:僧人所穿之衣,紫而淺黑,非正黑。

②頭陀:梵語之音譯,又作杜荼、杜多,意譯有抖擻、抖揀、浣洗等,意為去除衣服、飲食、住處三種貪着之行法。俗則稱僧人之行腳乞食者為頭陀。此詩取前一意。

鑑賞

頭陀師,為去貪愛而修苦行者。頭陀十二苦行中,第七為阿蘭若處,意為遠離處,要求住於遠離人家之處,第八為冢間坐,也即要住於墳墓之處。由於戒行的規定,加上自身的剋制,頭陀師總是給人遠離人羣、清心寡慾、清靜孤寂的形象。這一位頭陀卻有另一種風姿:少壯從戎,軍中飛馬,射虎而歸,足顯雄姿英發;老年出家,深居秋山,卻風姿不減,豪氣不褪,遇有來者,便向人談起他當年之雄豪。他的精神不僅不與頭陀相悖,而是更顯示了禪的精髓。佛教以為,要達到涅榘的境界,真正地得到解脱,必須有六種行法,其中之一便是精進。禪門叫勇猛精進,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就是説要具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勇氣,釋迦牟尼的雪山苦行,捨身飼虎,都是這種勇氣的表現。只有具有這種精進的勇氣,才能破除貪愛、排脱煩惱、悟得佛性。

擴展閲讀:劉商的生平

劉商以進士及第。唐德宗貞元年間,累官比部員外郎,改虞部員外郎。數年,遷檢校兵部郎中。後出為汴州觀察判官,辭疾掛印,歸舊業。商性好酒,苦家貧。嘗對花臨月,悠然獨酌,亢音長謠,放適自遂。賦詩曰:"春草秋風老此身,一飄長醉任家貧。醒來還愛浮萍草,飄寄官河不屬人。"樂府歌詩,高雅殊絕。《擬蔡琰胡笳曲》,鱠炙當時。仍工畫山水樹石,初師吳郡張璪,後自造真。張璪被貶為衡州司馬,有惆悵之詩。好神仙,鍊金骨,後隱義興胡父渚,結侶幽人,世傳沖虛而去,可謂江海冥滅,山林長往者矣。有集十卷,今傳,武元衡序之雲。

劉商好道術,隱義興胡父渚。酷尚山水,著文之外,愛畫松石樹木,性高邁。時有畢宏亦善於畫松樹水石。時人云:“劉郎中松樹孤標,畢庶子鬆根絕妙。”初師於張璪,後自造真為意。間亦為人物,有觀弈圖石刻行於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