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相思詩詞《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來源:文書谷 2.48W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姜夔的相思詩詞《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宋•姜夔

人繞湘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鷗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賞析】

姜夔少年時遊歷各地,在鄱陽應試後曾到合肥居住,與一對姐妹相識,並與其中的一位相愛。然而姜夔生計無着,被迫離開合肥,致使二人無法廝守,抱憾終生。就是這段少時情事,始終埋藏在詞人的內心深處,無論何種境遇,都從未忘懷過。他凡是寫到梅花,也常常藴含着對這段往事的懷念,因為他與那個女子分別的時候,正是梅花盛放的時候

“斜橫花樹小,浸愁漪”兩句由人及梅,正面點題。江畔的梅樹橫斜,花枝十分瘦小,浸在水中,水面輕起漣漪,彷彿浸潤了許多憂愁。“斜橫”寫梅枝傾斜而出的樣子,詩人畫家皆認為“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龔自珍《病梅館記》),因此林逋説“疏影橫斜水清淺”,蘇軾説“竹外一枝斜更好”。詞中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花樹小”,“小”字有嬌小纖弱之意,讓人聯想到清瘦嬌弱的美人,真是一副楚楚可憐之態。梅花枝既“橫斜”又“瘦小”,這便是潭州紅梅獨特的品格風貌。此外,一般的梅多以竹和水面為背景,然而姜夔筆下的梅不是橫在水面之上,而是浸潤在水中。一個“浸”字,更顯梅花可憐之狀,流露出對其憐惜之情;一個“愁”字,純是感情詞,將漣漪擬人化。“漣漪”即風吹水面而起的細小波紋,這波紋正像人的愁容,故稱“愁漪”。王國維説:“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間詞話》)。愁人觀物,所見之物皆帶愁色,這在美學和修辭上叫做移情。以上三句寫梅的姿態神韻,以一個“愁”字,奠定了全篇離別相思的基調。

擴展閲讀:姜夔的主要作品

姜夔今存詞八十多首,多為記遊、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對於時事的感慨。其詞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風格清幽冷雋,有以瘦硬清剛之筆調矯婉約詞媚無力之意。代表作《暗香·舊時月色》、《疏影·苔枝綴玉》,借詠歎梅花,感傷身世,抒發鬱鬱不平之情。其《揚州慢·淮左名都》是較有現實內容之作,它通過描繪金兵洗劫後揚州的殘破景象,表現對南宋衰亡局面的傷悼和對金兵暴行的憎恨。詞中“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幾句頗受人們稱道。他晚年受辛棄疾影響,詞風有所轉變,如《永遇樂·雲隔迷樓》、《漢宮春·雲日歸歟》等,呈現出豪放風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並注有旁譜,是流傳至今的完整的南宋樂譜資料。姜夔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對後世影響較大。其詩初學黃庭堅,後學晚唐陸龜蒙,雖精心刻意詞句,但較少纖巧之痕,詩風清妙秀遠,如《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等。所著《詩説》頗有獨到見解。生平詳見夏承燾《姜白石編年箋校》等。卒年據《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説》、《絳帖平》、《續書譜》和琴曲《古怨》。

擴展閲讀:各家評價

張炎: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於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譬之於樂,舞箾至於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賙濟:白石脱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鬥硬。

劉熙載: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陳廷焯: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藴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詞莫善於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皋、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基之後,得其門者寡矣。

王國維: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説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闋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