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

來源:文書谷 1.33W

磨難是成長之路的必經之點,磨難是使人成功的試金之石,磨難是催人上進的鞭策之繩。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

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篇1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50多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週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xx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説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説.作者想象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説.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瞭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説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敍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篇2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鬥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説,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鬥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磨難使人成功的事例篇3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也有人説是小兒麻痺症)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説,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20xx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説《絕頂》問世。《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xx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羣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20xx年11月13日,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張海迪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20xx年03月31日,人民網消息稱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已報名學車,有望成為國內首批拿到駕照的雙下肢殘疾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