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走向成功的經典故事大全

來源:文書谷 9.89K

沒有人知道失敗和成功間的差距是多麼得小。它們之間只相差了一個詞的距離,那就是膽怯。依靠堅持和信念必然可以讓人從失敗走向成功。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經典故事大全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1:失敗中尋找機遇

四次大學聯考失敗去做泥水工

“也許是上天註定讓我走這條路。”見到記者,阮建榮開口就説了這麼句話。阮建榮從小生活在浙江温嶺一個貧困小村子,那時候的人們都有這樣的觀念:像他這樣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唯一捷徑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成為城裏人。阮建榮也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學習特別勤奮,從國小到高中,成績優異,其他方面也十分出色,所有人都對他滿懷信心。

1983年,他第一次參加大學聯考,卻出人意料地考砸了。接下去3年,他年年複習,年年考,卻始終沒能跨進大學校門。在看到自己第4次榜上無名時,他絕望了。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他捲上鋪蓋跳上長途汽車,跑到外地當起了泥水工。在工地埋頭苦幹了半年,他從大學聯考失敗的痛苦中緩了過來,人也開朗了很多。

1987年,阮建榮回到台州,在黃巖一家水暖器材廠當推銷員,在很短的時間裏他就成了廠裏20多個業務員中業績最好的一個。長期走南闖北做推銷,這樣的經歷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而他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慢慢地他開始意識到,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自己創業也可以走出一條光明大道。那幾年,阮建榮靠做推銷積累了100多萬元資金,就算放到2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擁有這筆錢的人也絕對可以列入富裕階層,但他不想這麼長期為人打工,自己當老闆才是他真正的目標。

100多萬元血本無歸

1992年,他接觸到一種叫做鎂鋁曲板的建材,當時市場上都是台灣生產的品種,每張價格高達200多元,而大陸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這種板材。26歲的阮建榮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缺。於是,他沒做什麼準備便投入了全部資金,夢想着一展抱負。

不料,台州一家大企業也早已瞄準了這個市場,比阮建榮早半年投入生產。而阮建榮的工廠由於規模小,力量薄弱,在殘酷的價格戰中很快顯出了劣勢。沒過多久,他前兩年辛苦賺來的100多萬元血本無歸。繼大學聯考4次失敗後,時隔7年,他再次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阮建榮沒有説那段時間是怎麼過來的,也許年輕的他經歷了太多波折,任何挫折在他看來都有過去的一天。很快,阮建榮又到處奔波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兩年賺了20xx萬

幾經周折,阮建榮做起了大理石生意。大理石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裂開,需用一種特殊膠水才能粘合起來。當時,這種大理石膠全靠進口,每公斤120元,這讓阮建榮又看到了一個絕好機會——生產大理石膠,填補國內空白。

他帶着幾個樣品跑到上海一家研究所,經過化驗,進口大理石膠成分是樹脂,與普通萬能膠基本成分是一樣的,而萬能膠價格只是每公斤7元。得到這個消息,阮建榮興奮不已,心頭又湧起了新的創業熱潮。他立即趕回台州,把堆放大理石的小倉庫清理出來,帶了幾個人就開始試驗研製大理石膠。

這種大理石膠成分雖然簡單,但它的製造工藝就算專家也無法檢驗出來。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尋,到原產國去拜訪學習又不切實際,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整整8個月,阮建榮幾乎沒有離開過那個試驗小倉庫,日夜與膠水為伍。

試驗艱苦還在其次,一次次失敗讓阮建榮焦灼萬分。苦惱之餘,他又跑到山東一家特種膠粘劑研究機構求助,那裏的專家讓他把液體膠水變成固體試試,並告訴他轉化方法。阮建榮又火速趕回台州,用這個方法反覆試驗。1997年,在阮建榮熬得通紅的雙眼的注視下,一種品質成熟、性能穩定的大理石膠終於在他手裏誕生了。

產品生產出來後,由於價廉物美,在國內市場上十分暢銷,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就是“賣瘋掉了”。不到兩年,這個產品就為阮建榮帶來了20xx多萬元的利潤。

重新殺回老本行

自己的發明能帶來這麼大市場效益,阮建榮很自豪。但他知道產品一出來,馬上會有更多人進入這個行業,大理石膠價格會急劇下跌。於是,他又看準了那個曾經讓他傾家蕩產的合成鋁塑板行業。他認為,雖然幾年前他沒有成功,但那是因為自己缺少經驗和資金實力,而不是因為這個產品沒有銷路。相反,它的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説幹就幹。1999年,他與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股份制公司,重新做起了鋁塑板,後來轉為專門生產鋁塑板主要原料——彩色塗裝鋁箔。

當時,沒有設備,他就引進一些重要部件後進行組裝。現在,設備出售已成為公司一大業務,並且由原來兩條生產線,發展成目前12條生產線。20xx年,他買下其他股東股份,成立了現在的隆標彩塗有限公司。去年,公司年產值達1.5億元,產品供應到全國100多家企業,並向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出口,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鋁箔塗裝生產企業。

成功後依然熱愛讀書

現在,雖然事業很忙,阮建榮早年熱愛讀書的性格始終沒變。早在做大理石膠時,他就到浙江大學校園裏聽過課,後來又正式到上海大學進修,並於去年獲得了MBA學位。他還在温嶺當地建了2所學校,合併成立了一所中學。“我自己喜歡唸書,卻沒能考上大學。所以我願意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好環境,希望人人能夠做成自己想做的事。”阮建榮説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2:準備失敗

有一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應邀到上海交通大學演講。大學生們都想分享李彥宏的成功經驗,誰知他給下面坐着的上千名學子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創業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會一帆風順,大學生創業不成功的比例高達97%。

站在演講台上的李彥宏很嚴肅。他説:“一個沒有準備失敗方案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李彥宏的這句話從此成為“經典”,如同他掌控的百度公司一樣。

眾所周知,百度最初的成功,得益於簡單的贏利模式,對一些詞彙搜索結果排名進行競價銷售,這種競價排名模式為百度帶來滾滾財源,但李彥宏突然決定更換搜索規則,不再以競價來排名,而是以“用户的點擊量”來排名,李彥宏認為只有堅持這樣的價值,百度才有可能贏得更大的市場。李彥宏的決定遭到了百度公司的集體反對,但李彥宏説:“謝謝你們把所有的風險告訴我,讓我更有信心做這個決定,我只有一句話留給你們——成功了,你們是功臣;失敗了,我來擔責任。”

到目前為止,李彥宏沒有透露當時他為自己準備的失敗方案,但是,百度公司的一位高層認為,李彥宏肯定會承擔起失敗的一切,因為他有接受失敗的實力。不過,失敗沒有到來,反而是更大的成功,不久,百度營業收入飆升了四成。

成功每個人都能承受,但失敗並不如此。當一個創業者準備失敗,並且知道失敗後將產生怎樣的後果,這樣才會竭盡全力考量各項決策是否正確,才會儘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為自己留下東山再起的各種資本。

在西方管理諮詢行業,有一句行話:只有準備失敗的方案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方案。諮詢公司除了給客户提供成功方案外,還會為客户提供一份詳細的關於失敗結果的描述。而國內的一些管理諮詢公司,提供給企業的全部是成功方案,如果同時給他們描述失敗結果,他們不會接受,因為他們只願意成功,因為他們只有承受成功的實力,而沒有承擔失敗的實力。恰恰是這些企業家,最終敗得一塌糊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勝利登陸諾曼底之後,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發表了激情的演講:“我們已經勝利登陸,德軍被打敗。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謝和祝賀!”但史學家披露一則史實,在登陸前,艾森豪威爾除了這份講話稿之外,還準備了一份完全相反的講稿,其內容是這樣的:“我很悲傷地宣佈,我們登陸失敗了。這完全是我個人決策和指揮的失敗,我願意承擔全部責任,並向所有的人道歉!”

盟軍登陸諾曼底為什麼會勝利,其實艾森豪威爾做了大量作戰失敗的準備,包括他準備的最後沒有公佈於眾的“失敗演講”。如果解密諾曼底登陸,人們會發現,艾森豪威爾同時把失敗作為了戰略內容。一個已經在研究失敗可能的統帥,會從客觀上剔除失敗的種種可能,反而能更好地保障成功。

高爾夫球名將黑根在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説,他在每打一局球之前都準備打五六個壞球,待比賽中真的打出壞球時,就不會破壞自己的情緒。有了這種思想準備,他的心態反而非常好,成為世界著名的高爾夫高手。

一心想成功的人,對任何事情往往不會向失敗的方向考慮,這些人,往往會成為最容易失敗的人,而且一旦失敗,連心情和鬥志也輸得精光,甚至一蹶不振。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3:成功在流浪的路上

陳星以一曲自己創作的《流浪歌》紅遍了全球的華人世界。然而有誰知道,為了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他的音樂也充滿了辛酸和苦澀……

執著的求學路

陳星出生在湖北洪湖烏林鎮一個貧窮的村落。小時候,他聰明調皮,遠近聞名。到5歲時,他對音樂的悟性便日漸顯露出來。

湖北洪湖素有“戲劇之鄉”一説。那時候,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活,嘴裏常常哼上一段楚劇或花鼓戲自得其樂。大人們唱時,小陳星也跟着哼,兩遍下來,他就能唱得滾瓜爛熟。只要人家説:“歡迎陳星來一段!”他便毫不怯場,學着大人的腔調,有板有眼,逗得人們一陣陣開懷大笑。遇到那些累贅宂長的段子,陳星乾脆自己填內容,看到什麼唱什麼,但曲調卻絲毫不走樣,樂得奶奶直誇孫子是“老戲新唱”。

上學以後,陳星一直是學校裏的文藝骨幹。每逢鎮上、市裏舉行文藝會演,他總能代表學校捧回一個獎。上高二那年,他以一首通俗歌曲在全市業餘歌手賽上奪魁。捧着主辦單位贈送的一把吉他,陳星想當一個歌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1989年,陳星面臨人生的重要關口——大學聯考。他把目標盯住了武漢音樂學院。為背水一戰,他白天練聲。晚上攻克專業知識。母親每月給他20元買菜票的錢,他僅僅只買半個醬菜,打牙祭時才買一個青菜,省下的錢全用來買聲樂方面的書籍。

臨考的前兩個月,陳星的嗓子卻因過度勞累嘶啞了,輔導他的鄭老師心疼不已,教他多吃水果,以保護嗓子。可吃水果對於陳星來説是一種奢侈。

陳星怯怯地問老師:“除了吃水果,還有沒有別的保護嗓子的辦法?”鄭老師頓時明白了一切:“那你改吃白蘿蔔吧!白蘿蔔水分重,營養好,對保護嗓子有好處!”陳星樂了:“這不難辦到,我家有的是!”以後每週回家,他便提着一大兜自產的自蘿蔔返校,每天早中晚當水果吃。這法子還真管用,以後陳星的嗓子很少有嘶啞的時候。

這年的大學聯考,陳星最終還是失利了。憂鬱地回到家裏,他一言不發。母親不敢問結果,只是一個勁地勸慰他:“孩子,唱歌也不能當飯吃。如果你覺得沒有把握,乾脆復讀一年再改報文科吧!”但陳星不甘心就這樣與音樂失之交臂。

一天,陳星在《通俗歌曲》上看到武漢一家音樂學校的招生啟事,便按着地址寫了一封信詢問招生的情況。不料想,學校很快寄來了錄取通知書。陳星感到不可理解,連考也未考,怎麼會被錄取?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所繼續教育性質的學校,但此時的陳星求學如渴,只要能學到音樂的真本事,他並不看重那張正規的文憑。

家人沒讀什麼書,以為星兒真的考上了大學,東拼西湊籌集了800元錢給他作學費。而慈愛的父親則不顧星兒的反對,堅持要一路護送兒子到武漢。

一路上,陳星像做了虧心事似的低着頭,不敢直視父親的眼睛,他害怕父親一旦知道不是正規大學的真相會拉着他往回走,到了校門口,心裏揣着小鼓的陳星攔住了父親:“爸,已經平安到校了,您回去吧!家裏的活正等着您呢!”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陳星鼻子一陣發酸:“爸,我這是拿着你們的血汗錢去一搏呀,我實在太愛音樂了!”

但走進這所學校陳星才發現,該校所教的普及基礎課程不能滿足他深造的需要。半年後,通過老師的介紹,他參加江漢大學藝術系的插班考試後被錄取。從此,他如魚得水,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吮吸知識的營養。

伴隨而來的苦惱便是經濟的拮据,一個子兒掰成兩半花,到了月底還是常常斷炊。恰好,陳星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歌廳的一位樂手,陳星便去歌廳勤工助學當起了這樂手的徒弟。

頭一次在歌廳裏唱歌,陳星的心彷彿提到了嗓子眼,憋得滿臉通紅,站在台上,他渾身都繃得緊緊的,雙腿還在不停地哆嗦。一曲《你知道我還在等你嗎?》在台下唱得如行雲流水,可在台上卻唱得有些變調。一場下來,他渾身都能擰出水,感覺好費勁、好吃力。

一個月以後,陳星正式有了報酬。每唱一場,能獲10元錢。為了多掙些錢自食其力,他一晚趕四個場子。每天吃完晚飯,他騎着一輛破自行車風風火火地趕到第一家歌廳,演唱完畢後,又馬不停蹄騎行6里路趕到第二家。

在大學期間,陳星靠着打工的積蓄,聘請了武漢歌劇院的兩位教授做他的聲樂鍵盤輔導老師,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羽翼正豐的陳星夢想着能有早日放飛的一天!

唱着自己作的歌去漂泊

1993年畢業分配時,陳星本可以分到中學做音樂老師,但他的夢想是要唱着自己創作的歌,邁進音樂藝術的領域。他謝絕了老師的好意推薦,開始了他在武漢辛酸的音樂流浪之旅。

陳星屬情感豐富、性格內向的人。早在大學聯考失利,情緒沮喪時,他信手寫過一些歌詞以宣泄心中的苦悶和憂傷。到了上大學時,他自己寫歌自己唱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他的衣袋裏隨時都裝着筆和小本子,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捕捉每一個稍縱即逝的靈感。

那時,陳星每天唱歌至深夜,常常得翻院牆進校入寢。不得已,他在漢口江岸區租了一間房。唱完歌回來,他將記錄的“思想火花”進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1994到1995的兩年間,音樂漂泊的經歷更成為陳星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一大批優秀的作品紛紛在這個出租屋誕生。

一個冬天的夜晚,陳星唱完歌出來,雷鳴電閃,風雨交加。躲了一陣雨後,老天似乎還沒哭夠,他一頭衝進暴風雨中……

孤單地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陳星又冷又餓,渾身已淋得像個落湯雞。找遍了一無所有、冷鍋冷灶的家,好不容易尋出了半袋方便麪,他不禁潸然淚下,想到為求學音樂而奔波,為生計而忙碌,“春夏秋冬孤單地走,風裏雨裏沒有人問候……”頭髮上的雨水和着淚水便一滴一滴地融入了碗中,根據這特有的經歷,他創作出了早期的作品《孤單地走》。

陳星沒有過高的奢望,只希望人們能喜歡他創作的歌,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常趿着一雙拖鞋,揹着一把吉他,頭戴一頂遮陽帽,架上一副學生似的透明眼鏡,出入於酒店推銷自己的作品。記得一次到一家大酒店唱晚歌,他“猶抱琵琶半遮面”,走到一桌喝夜酒的客人面前,如賣小白菜一般賣自己的作品:“先生,要不要聽歌?”人們把他當作了討飯的乞丐,連聲呵斥:“去!一邊去!”陳星的心透骨的涼,掉頭就走。剛走出酒店的大門,他自己問自己,能這樣前功盡棄嗎?不能氣餒呀!於是又折了回來,終於最後一桌的客人們接納了他。陳星放開歌喉,唱了一首他剛創作的新歌《傷心淚》,“黑暗的時候,聽見有人在哭泣,是誰讓你如此的傷心;黃昏的時候,看見有人在流淚,是誰把你傷得這樣深……”

滿桌的客人帶頭鼓掌,讓他再來一首,陳星一口氣又唱了幾己創作的歌。

陳星開始把新歌帶到歌廳裏去唱,雖然沒有音樂混響伴奏,也好評如潮。客人們對他的肯定,使他在情緒消沉時尋回了自信。後來,他找到一位老師,期望能得到這位音樂界權威的首肯。老師卻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你的詞曲有很多地方不符合音樂的傳統規律……”陳星對老師的觀點卻不敢苟同,他認為通俗歌曲唱的是情寫的是情,在創作手法上應該別出心裁,不應受傳統音樂的限制和拘束,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浸透着血與淚《流浪歌》

1994年春節,陳星迴洪湖老家過春節。正月九年級傍晚,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瀰漫了整個村莊。陳星倚在門口,望着這皚皚白雪,心情充滿了無限的哀傷:浸透着血與淚的音樂流浪路呀,何時才是個盡頭?突然,一股靈感噴湧而出,一個個優美的五線譜跳動在腦際。他信手拿起筆,一串串曲譜躍然紙上。他輕輕地哼着曲子,如泣如訴,婉轉悽美,他暗自揣摸,這樣的曲調,不適合填愛情歌詞,適合抒發鄉愁。正在這時,媽媽在堂屋裏叫着:“星兒,飯都涼了,快進來吃吧!”這一聲親切的呼喚,彷彿從天外飛來,陳星的整個心都酥了。流浪在外沒有人呵護的坎坷經歷,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懷念一幕幕如過電影般清晰地在他眼前閃現。他急切地説:“媽媽,你們先吃,不要打擾我!”頓時文思泉湧,他提起筆在紙上“沙沙”地疾書起來:“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啊夾着雪花,把我的淚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過了多少年華,春天的小草正在發芽,又是一個春夏!”

兩個小時後,《流浪歌》就在這故鄉的茅草屋裏誕生了。陳星噙着喜悦的淚花,輕撥琴絃,邊彈邊唱。姐姐和家人都被優美的歌聲吸引過來,連不懂音樂的母親也連聲説:“好歌呀!”

猶如注了一支興奮劑,陳星抱着吉他,衝進風雪中,邀來一批在外打工、回家過年的兒時夥伴們,請他們欣賞。聽着、聽着,夥伴們的喉頭哽咽了:“陳星,這歌短小精悍,唱出了咱們遊子的心聲!”

春節過後,陳星懷揣着《流浪歌》到外地人常去聽歌的武漢一家夜總會裏試唱,效果也出奇的好,一曲下來,滿場唏噓一片,應觀眾的要求再唱一遍時,台下的人竟情不自禁地打着節拍,唱和起來……

多年來,陳星一直有個心願,等有了錢,一定要給父母蓋一棟漂亮的房子。

辛苦唱歌有了些許積蓄後,他了卻了這樁心願,並還清了父母欠下的8000元債務。解除了後顧之憂的陳星決定走出湖北到省外發展,繼續去找“家”。

臨出發前,他照例在歌廳裏演唱自己創作的《傷心淚》和《流浪歌》。不料想,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的著名音樂人朱德榮出差武漢也來到了這裏聽歌,這位成功推出《小芳》、《九月九的酒》、《大花轎》的製作人被陳星獨特的演唱風格所震撼。“這歌是不是你寫的?”“我不僅寫了這兩首歌,還創作了近百首流行歌曲。”朱德榮激動地連聲説:“你快一首首哼給我聽聽!”

陳星一口氣唱了幾十首,朱德榮滿臉欣喜:“你的歌唱得好,寫得也好!”他當即選中了《愛恨纏綿》、《孤單地走》、《傷心淚》、《流浪歌》等五首,要求出高價購買,面對着朱德榮提出的令人怦然心動的天文數字,陳星斷然地拒絕:“這是我一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我不是為了錢……”

陳星對音樂執著的追求使朱德榮甚為感動。

他留下了聯繫電話,並深情地説:“小夥子,你的演唱風格很有潛力和個性。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可隨時給你幫忙!”

1996年春,陳星漂泊到廣州。萬般無奈之際,他找到了朱德榮。朱老師忙裏偷閒,熱情接待了這位在樂壇裏艱難跋涉的歌手,主動提出讓陳星自彈自唱《流浪歌》、《傷心淚》,免費為他進行錄音和簡單製作。

第二天,他揣上錄音的小樣,找到廣州中唱的一位製作人,試圖碰碰運氣。那位製作人聽了後認為“此歌太淒涼、太哀傷,聽眾難以接受”,並説目前唱片公司經濟不景氣,暫時不可能有資金投資,禮貌地婉拒了。

找到了家的感覺真好

陳星在廣州呆了半個多月,帶去的錢已經花光了,聯繫歌廳跑場也連連受挫,只有打道回府。

哥哥見陳星沮喪的樣子,心中也不是個滋味,他給弟弟出了個主意:“吉他伴唱的效果影響不大,何不借錢去讓音樂人大製作!”可製作一首歌需要一萬元錢,兩首歌就是2萬。陳星幫父母造房和還貸,幾經折騰,自己已身無分文,一下從哪兒弄這筆錢呢?

陳星找到住在荊州的二叔二媽説明情況,二媽通過熟人貸了2萬元的款,但期限不能超過3個月,陳星二度趕到廣州,請朱德榮製作,朱德榮知道陳星的錢來之不易,留下4000元錢給陳星作生活費。

可臨到進錄音棚時,陳星卻退縮了,他擔心如果一旦失敗,2萬元錢血本無歸,他拿什麼來償還。情緒的低落直接影響到嗓子嘶啞,因而,第一次沒有錄成。

看到哥哥的滿面愁容,陪同去的弟弟一個勁地為哥哥鼓氣:“哥呀,既然來了,就一定要錄。這2萬元我打工也要替你還上!”多麼善解人意的弟弟呀!陳星眼睛濕潤了,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第二次走進錄音棚時,他全身心地投入,一次成功。

錄製的歌還沒有消息,可託二媽貸的款已經到期。

陳星又四處奔波,借款還貸,恰好以前的一個朋友在宜昌做生意得知了他的境況,借了2萬元,解決了他的困難。

1996年8月,陳星終於盼來了好消息,朱德榮從廣州打來了電話:“我所在的廣東省唱片有限公司,願意投資為你拍《流浪歌》的MTV!”那一刻,陳星永生難忘,立即動身趕赴廣州。

這以後,好運就接踵而來。1997年初,朱德榮“三顧茅廬”,代表廣東唱片公司到武漢正式聘請陳星作該公司的簽約歌手。

陳星還清楚地記得那刻骨銘心的一幕:天空飄着細碎的雪花,衣衫單薄的陳星向朋友借來一件羊皮大衣去會見他的恩師。再度相逢後兩雙手激動地交疊重合良久。俄頃,陳星接過合約,只見上面赫然寫着:“公司將全力投資包裝陳星的歌。”頓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拭去眼角興奮的淚花:“我再也不是流浪的歌手了,我終於找到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