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

來源:文書谷 2.75W

仰望天空時,什麼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麼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供大家參閲!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一位殘疾人與七個孩子的故事

鉛山縣汪二鎮有名殘疾人名叫汪會旺,他靠農村喜事説唱和做導遊為生,儘管生活十分艱苦,卻收養了5個棄嬰和2名貧困家庭的孩子,並把他們送進學校讀書識字。他這一義舉在當地傳為佳話。

今年42歲的汪會旺出生在鉛山縣青溪鎮銀村。他2歲喪母,8歲喪父,本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將他收養。不幸的是2年後,養父病逝。他自己又患上了嚴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縮,落下終身殘疾。 病好後,為了生計,小小年紀的汪會旺憑着一副好嗓子四處給人説唱,稍大一點他便來到葛仙山做“土導遊”。儘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不偷不搶,不取不義之財。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會旺來到鉛山縣汪二鎮橋東村説唱,看到一個盜賊溜進一户村民家裏行竊。他大喊捉賊,盜賊丟下錢物驚慌逃竄。汪會旺撿起錢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來把錢還給他。屋主被汪會旺的誠實善良感動,主動讓出老房子的半邊給他居住。這一年汪會旺19歲,從此他便有了一個相對固定,可以遮風避雨的“家”。

汪會旺有了落腳點緣於他的善良,收養棄嬰則緣於他自己是孤兒。1989年農曆八月十六,汪二鎮熙熙攘攘的街頭,一個女嬰躺在一隻竹籃裏,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晚上熱鬧的人羣散去,棄嬰仍然躺在街頭竹籃裏,已奄奄一息。路過這裏的汪會旺動了惻隱之心,把女嬰抱回家並取名汪豔。他請來橋東村顧老太太幫忙護養。轉眼6年過去,汪豔到了上學的年齡。汪會旺不想讓汪豔跟自己一樣做“睜眼瞎”。1994年7月他把汪豔送進了汪二鎮中心國小。後來,汪豔的親生父親李火林得了重病,卧牀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見女兒一面。他託人找到了汪豔,為了滿足汪豔生父的願望,汪會旺把汪豔送回了李家。

從那以後,汪會旺又先後收養了4個棄嬰。每次收養,他都不講條件。小孩生病了,他毫無怨言地想方設法籌錢為他們治病;小孩想要上學,他也是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撫養一段時間,汪會旺和小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棄嬰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門找上門,要領走他們時,汪會旺雖然捨不得,但是卻從來沒有拒絕過。他總是説:“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興。”

20xx年,39歲的汪會旺終於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妻子何蓮仙也是個苦命人。5年前,前夫患精神病長年在外瘋走,兩個孩子又在上學,生活十分艱苦。汪會旺到這裏説唱時認識了她,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並把身上僅有的35元錢給了何蓮仙。何蓮仙丈夫病故後,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徵得何蓮仙兒子吳溯恆、女兒吳小芝同意,汪會旺把何蓮仙和她的一雙兒女從上饒縣一起接到汪二鎮橋東村,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但是,這個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養棄嬰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在艱難和困苦中堅持了下來。

汪會旺的家雖然很清貧,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蓮仙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孩子們讀書也很爭氣。只是每年多達近萬元的學費、生活費壓得汪會旺喘不過氣來,每學期開學汪會旺都要四處籌借。汪會旺的事蹟感動了大家,許多好心人紛紛向這個特殊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手。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中國第一位殘疾人博士後吳耀軍

1996年10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試工程的一間普通教室裏,一位留着平頭,戴着深色眼鏡,面容清癯的年輕人站在講台上。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論文集,還有一根發黑的枴杖。

這裏正在進行一場博士論文答辯,素來愛挑剔的老教授們不時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論文答辯的年輕人,就是我國第一位自學成才的殘疾人博士後吳耀軍。

出生7 個月,一場病魔奪去了吳耀軍一條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靈谷底。

33年前的一個黃昏,江蘇省丹陽市農村一個普通農家小院,一條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寧靜。小耀軍長到了7 個月,有一天突然哭鬧不止。醫生診斷是腦膜炎( 後被確認為誤診) ,結果落下小兒麻痺症。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殘腿兒子,父母哭成了淚人,兒子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呵! 8 歲,到了讀書年齡。同村小夥伴唱着《讀書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學堂,可他卻沒有這個“權利”,躺在病牀上的小耀軍,撕打着牀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學,讀書似乎是他與生俱來的情結。父母親都是斗大字不識一個的莊稼漢,他們又何嘗沒有想過送兒子進學堂? 在村國小的一間教室裏,正書聲琅琅。窗外,一個拄着枴杖的孩子伸長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裏探頭。他緊緊盯着教室的黑板,擔心漏掉一個字、一道題,他沒有書本筆墨,只好靠一根枴杖支撐着沉重的軀體,用腦子強記黑板上的內容。下課的鈴聲響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階上。終於,在一個雨天,這位滿身泥水,一臉淚水、汗水的殘疾孩子瞞着父母,斗膽推開教室的大門,“啪嗵”一聲跪下了:“老師,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讀書! ”執拗的小耀軍用一顆泯滅不掉的渴望讀書的心,感染了學校所有的老師,也感染了為他整日擔驚受怕的父母。學校破例收下了這位拄枴杖的特殊學生。

然而,生活並沒有因他的不幸而憐憫他。由於長時間倚着枴杖走山路,小耀軍細嫩的腋窩,被磨破、磨腫。鑽心的疼痛,再無法使用單拐支撐身體重心。為了求學,不耽擱每天的課程,他乾脆丟下單拐,爬着去上學。路上的碎石一次一次刮破他的膝蓋和肘部。一天,當傷痕累累的吳耀軍爬進教室時,學校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條几米長的血路! 在小耀軍的每學期家庭報告書中,年年都記載着“三好學生”的印記。1 9 7 6 年9 月,吳耀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立重點中學,成為全鄉唯一的秀才。國中3 年,吳耀軍不僅自學完了高中全部課程,而且還學習了大學數學的一部分課程,還利用業餘時間,學會了英語、俄語和德語三國語言,並且自學了計算機應用技術。

然而,命運並沒有垂青這位天資聰明、意志堅強的孩子。

國中畢業,吳耀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無錫某中專學校。或許是世俗的偏見,拖着一條殘腿的吳耀軍最終沒能跨進學校的大門,但他從沒放下心愛的書本。1 9 8 1 年,信心十足的吳耀軍走進大學聯考的考場,結果以高出錄取分數線3 0 多分的成績考入南京某全國重點大學。同樣因為身體的原因,再次被拒之門外。此時此刻,他明白,命運的無常和叵測是無法預測的,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孜孜以求,命運才會低頭。

1982年初春,吳耀軍當上了一名代課教師。吳耀軍的化學知識基礎好,並且自學了許多化工技術。因此,他在1 9 8 5 年夏天受命於危難之際,離開學校,到鄉辦有機化工廠擔任了技術員。到工廠後不久,他發現產品因為技術含量低、市場小,導致了產品嚴重積壓,工廠連年虧損。他建議轉產,自己整天拄着枴杖堅守生產第一線,同工人一道解決技術上出現的道道難題。由於產品質量好,適銷對路,半年不到,這個工廠就贏利近2 0 萬元。隨之,吳耀軍被提升為技術科長,後來又擔任了技術副廠長。1 9 8 8 年冬,在鎮江出差時,吳耀軍無意中從一份《光明日報》上發現一條消息:1 9 8 9 年全國將在具有大學同等學歷的人員中招收一批碩士研究生。這條消息使他如獲至寶。而這時候,離考研只有兩個月時間。為了不影響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別人睡覺後,拿着從別人那裏借來的複習資料躲到廁所裏,藉着微弱的燈光苦讀。由於光線太暗,為了離燈光更近些,他搬來兩張板凳疊在一起,自己則高高在上捧讀不已。

終於,一輛綠色的郵車將招生辦的信送到他剛從車間出來、沾滿油污的手裏。打開信,他驚呆了,他怎麼也不相信自學參加的考試成績竟奪得本考區第一。隨後,寧夏大學又給他寄來了赴銀川參加複試的通知書。刻不容緩,吳耀軍簡單地收拾一些日常用品,按規定時間趕到銀川參加複試。結果順利通過,他太興奮了。回到老家江蘇,靜候着大學錄取通知書。就在這時,校方來信:因他是單腿殘疾人,户口又在農村,不能被錄取。聞此消息,吳耀軍幾乎暈倒過去。多舛的命運又一次戲弄了他。

求學之路,兩次沉重的打擊並沒有擊垮吳耀軍的堅強意志,反而更觸動了他發憤讀書的激情。他不相信悲劇總是這般重演。吳耀軍開始上訪。穿過北京西單那條狹長的老胡同,在國家教委吳耀軍向人們講述着一根枴杖單腿求學道路上的艱辛,向人們展示了那條殘腿的曲折動人的經歷。教委的有關領導被深深打動了,按照國家教委有關規定,吳耀軍終於被錄取為寧夏大學數學系碩士研究生。於是,一個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殘疾青年,靠自學考上研究生,走上了大學的講壇。

1992年7月,吳耀軍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寧夏大學數學系碩士研究生學位。吳耀軍回到闊別三載的故鄉江蘇鎮江,走上了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的講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枴杖艱難登上四樓為學生授課。一天兩節課,一般健康的老師也會感到口乾舌燥,很辛苦。而吳耀軍每天要拖着一條殘腿從樓下樓上又到三尺講台,這裏藴含着怎樣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啊! 大學生們深深地敬佩這位身殘志堅的老師。在一次學校畢業典禮上,一位女大學畢業生給予他這樣的評價:“吳老師身殘志堅,他頑強的意志,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深深地感動着我們,鞭策影響着我們。他將永遠地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當上大學教師後,吳耀軍的自學習慣仍然沒有丟掉。在艱難的求索中,他又逐漸迷上了計算機圖像處理,併產生了報考這個專業的博士生的想法。

考博士生的大部分考試課目沒學過,複習時間卻只有3 個月,同時他又一個人承擔着9 0 多人的高等數學教學工作,工作已經夠繁重了,其艱難可想而知。可是,從苦海里掙扎出來的吳耀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日炎炎,江南多蚊蟲。為了專心學習,穿着長褲、襯衫,仔細備好課,再自學,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結果,他不僅圓滿完成了全額教學任務,而且順利地參加了博士生考試。

1993年12月17日,一封燙金的錄取通知書終於飛到了吳耀軍手裏———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 4 系錄取為博士生。

在南航大的兩年多時間,吳耀軍的學術道路經歷了若干次轉折,從碩士生的數學專業轉到博士生的“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專業。這意味着他要在這兩年半時間內掌握這個專業從本科到博研1 0 年的學習知識。而在博士生期間,因為研究課題的需要,他又先後轉換了控制理論、智能結構、計算機仿真、力學、複合材料、現代非線前沿科學以及智能複合材料結構等多個學術領域,自學了3 0 多門課程,撰寫了1 2 篇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還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採用神經網絡的強度自適應複合材料結構研究”、航空科學基金項目“智能複合材料飛機外形構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長達2 0 多萬字的博士論文。天道酬勤,全班4 7 位博士生,吳耀軍是唯一一個提前半年走到答辯台上的。

1996年11月初,吳耀軍如願以償,將到上海交通大學震動衝擊噪聲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博士後。博士生畢業前夕,深圳一家公司曾開價8 0 0 0 元月薪“招募”他。用他自己的話講,隨便到南京市珠江路電腦一條街上找家電腦公司,一個月拿一兩千元也應該沒有問題,但吳耀軍還是放棄了這些機會。當記者問及為什麼繼續留在清苦的學術界,吳耀軍的回答是:“我們國家的總體科技水平還很落後,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最大能力發揮出來的話,它的前進步伐將會快得多。國家培養我們走到這一步,我應該承包一些責任田。”雄心永駐,壯志彌堅。拄着枴杖的吳耀軍,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領域裏,又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素材:一位癱瘓殘疾人的奮鬥故事

20xx年8月13日上午8時,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國際體育場內坐無虛席,第五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拉開了序幕。來自54個國家的800多名選手,緊張地進行着有34個項目、為期3天的國際大賽。吳洪生與其他28名中國選手也參加了比賽。

在女裝製作組,吳洪生是近百名選手中惟一的男性,評委要求參賽者3個小時內自行設計、製作一件女式襯衣,很多選手沒按時做好,而他卻僅用了2小時20分鐘就完成了製作。他的作品以款式新穎、做工精美贏得了大賽評委的一致認可,眾多富有經驗的外國選手也都“ok!ok!”地讚歎不已。最後,吳洪生榮獲了該項目比賽的金獎。當布拉格市長把金燦燦的獎牌掛在他的胸前時,賽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吳洪生的淚水打濕了金牌,他百感交集:“我終於夢想成真了!這不僅是對祖國、對親友的回報,更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一位韓國記者問我這次拿到金牌能得到多少萬獎金,我回答他:‘這獎牌是我的無價之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成功之刻,到處是掌聲與鮮花,然而隱藏在掌聲與鮮花後面的汗水、淚水又有誰知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