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6篇

來源:文書谷 3.47K

明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有名的人物,很有名氣的一些人。但大多數明星想要出名還是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才有今時今日人人令人熟知的大明星。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歡迎閲讀!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6篇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1:王凱

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讓扮演“靖王”的王凱大紅大紫。微博上成羣結隊的擁躉者,爭搶着要當他的“靖王妃”。對於他的忽然爆紅,很多人一開始很驚訝,而事實上,王凱為了自己的夢想,已經足足準備了十年。

書店“搬運工”,偏想做演員

其實王凱從小就對錶演感興趣。在高中學業最緊的時候,他看課本上有《雷雨》,就“不務正業”地組織同學們拍話劇。當別人都在刷題刷分的時候,他卻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現欲特別強。”

雖然有個“演員夢”,但並非出生於演藝世家的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培養。相反,從來沒有人看好過他的表演夢想,包括其父母。

王凱的父親是體育迷,希望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所以5歲時王凱就開始踢足球。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軍後,父親又打算讓兒子去學跳水。母親則希望他好好讀書考大學。王凱想學表演,他想像趙薇一樣去考中戲!“我當時本來想考藝術院校,我媽不同意。恰巧,高三大學聯考壓力很大的時候,新華書店換老總,可以給內部職工造福,新華書店的工作當年算是不錯的鐵飯碗。母親給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凱不開心,工作穩定卻無聊,女生負責站櫃枱,男生就負責搬書,好像一眼就看盡了20xx年後的生活。而那個本來就縹緲的演員夢,似乎更遙不可及了。但無聊的工作給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間,不用像上學時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時間王凱參加了很多電視台的活動,終於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去北京拍廣告的機會。當時的廣告導演看王凱形象不錯,便問他是中戲的還是北電的。就是導演的這句無心之語,激發了王凱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後他瞞着父母,偷偷辭去了新華書店的工作,隻身前往北京學表演。當時,他第一個知道的學校是北京電影學院,因為《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知道趙薇還有這個學校;《永不瞑目》火了陸毅,讓他知道上海戲劇學院;《將愛情進行到底》火了李亞鵬,讓他知道中央戲劇學院。“雖然這些當時對我來説很遙遠,但不去試一下怎麼知道。”

後來他查到,中戲在北京教育學院租了一個地方辦培訓班,四個月。可一問,學費要一萬多,還已經開課兩個月了!怎麼辦呢?沒錢呀!難道就這樣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説了,要來也可以,一萬多的學費一分錢不能少。當時是20xx年,一萬多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王凱只能給爸媽打電話。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還是想學東西,不是辭職在外面胡混。讓王凱想不到的是,在關鍵時刻,竟然是一直反對他演員夢的父親伸出了援手。

這短短兩個月的培訓,卻讓王凱受益匪淺,熱愛+努力,20xx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張翰、張儷、馬麗是同學。

從此王凱躊躇滿志,“讀大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外形不差,專業出色,相當自信。”果然,剛畢業,就被當時國內最負盛名的一家經紀公司簽約。同學豔羨,家人欣慰,王凱甚至把之後能拍什麼樣的角色,演什麼樣的戲,走什麼樣的路都欣欣然地規劃好了,彷彿走紅只是一夜之間。

20xx年,公司12週年慶典上,老闆將王凱、趙麗穎等7大新人介紹給馮小剛、徐克、張紀中等圈中大腕級人物,在台上被連連稱讚,可現實的殘忍卻讓人瞠目,下台後卻將近一年基本沒戲拍。簽約公司名氣大,藝人幾乎每天都能參加大小晚會、走各式紅毯。可是那些高額的制裝費、化粧費都要王凱自己付。“走在紅毯上笑臉盈盈,可是轉念一想,兜比臉還乾淨呢。就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好像和我想當演員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應該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王凱説那段時間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遊戲,懷疑人生。

演“娘娘腔”,成了“黑歷史”

快要走投無路時,20xx年王凱在電視劇《虎穴》中飾演一個小角色,算是“正式進入娛樂圈”。

王凱

20xx年他又接了部戲,叫《醜女無敵》,因為瘦削的外形,王凱在劇中飾演娘娘腔“陳家明”。紅色框架眼鏡是他的標配,搭配紅色紫色等誇張配色的衣服,有時甚至還有豹紋絲巾等同樣誇張的配飾。而且劇中的這個角色説話時翹着蘭花指,妖性十足。儘管王凱非常不喜歡,但他還是咬牙堅持演了4季。“説實話,這個角色在當時的中國電視劇史上是開了先例的,那會兒大陸的電視劇哪有娘娘腔這樣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覺得應該給自己勇氣。”

就這樣一拍就是兩年,將近200集。一個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來了。但當時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凱怎麼會去演娘娘腔?其實他也是迫於生計,再説新人有戲演就算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選擇權。

“娘娘腔”對王凱的福兮禍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醜女無敵》熱播時,嗲嗲的“家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轟動一時。就連王凱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可他卻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對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卻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父親忍不住問,你怎麼演了一個那樣的角色啊?原來爸媽總覺得人生如戲,怕生活中的兒子也和“家明”一樣,甚至一度懷疑兒子的性取向。無奈,孝順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那僅僅是角色需要。

由於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家明”簡直成了王凱的“黑歷史”。因為這部劇,讓剛剛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生目標:能留在北京,能有錢吃飯繼續拍戲。但也曾一度遭到鋪天蓋地的各種非議……“家明”風波之後,王凱不想再演娘娘腔,於是他把同類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終沒有其他角色找過他。之後曾經有八個月時間,王凱根本無戲可拍,眼看着要山窮水盡。

就在王凱以為自己的演藝道路要到頭的時候,20xx年,導演張建新大膽啟用他去參演一部年代大戲《知青》,此劇的製片人正是現在“山影”的大神級人物侯鴻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凱才一步步積累起人氣並擺脱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凱説,如果沒有張新建導演大膽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

在侯鴻亮眼裏,王凱從來都不是什麼小鮮肉偶像派。“他是個非常認真紮實的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和他第一次合作是《知青》,那部戲在冰天雪地裏拍攝了七個月,不少年輕演員沒撐住,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當時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王凱是真拼了。為了製造暴風雪的效果,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裏,他還讓劇組搬了一台鼓風機對着自己的頭吹!到後面一場戲拍下來,王凱剛躺到暴風雪中,臉上就立刻敷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雪,雙手都凍得沒有知覺了。“不誇張地説,拍這部戲,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遇到過,我被曬傷過,也被凍傷過。”同爸媽笑着談起這些“小艱辛”時,兒子的努力和拼命令他們心疼得偷偷抹淚。但值得慶幸的是,天道酬勤,因為這部戲兒子總算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

20xx年,因為侯鴻亮,王凱得以進入《北平無戰事》,終於迎來了事業新高峯。王凱在劇中飾演方孟韋,是劉燁飾演的方孟敖的弟弟,剛一開播就讓人眼前一亮。由於七大影帝同台飆戲話題足,“北平”播完後大家只記住了“方孟韋”,沒能讓王凱大紅起來。不過《北平無戰事》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王凱因結緣孔笙導演、侯鴻亮團隊,之後才簽約到山東影視,這才有了後來的《偽裝者》等。

轉型硬漢

《琅琊榜》一戰成名

看完《北平無戰事》之後,導演覺得王凱演技很棒,在籌拍《琅琊榜》時,認為他的形象和性格挺適合劇中的“靖王”。

後來王凱才知道,《琅琊榜》是根據海宴同名小説改編的一部大型古裝傳奇電視劇。靖王蕭景琰和林殊之間的情義深深打動了王凱,而比起男女情,王凱更感動於兄弟情。當時他把這個劇本看完就哭了,“我看過那麼多劇本,沒有哪個劇本像《琅琊榜》一樣讓我哭了那麼多次。你説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為了一個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沒有,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所以能夠在戲裏完成這樣的角色,有一種夢被實現了的感覺。”

其中有一場戲王凱記得特別清楚。他去“母妃”那對峙,説:“為什麼你們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小殊,而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那場戲拍的時候,王凱拿着劇本走到孔導身邊説,這場戲應該怎麼表現?演員和鏡頭語言怎麼結合才能把內心的那種痛苦、悔恨、各種特別複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兩方面王凱都很頭疼,沒轍。後來孔導就對他説,“你先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走一遍。”

王凱把劇本唸了一遍,沒想到竟然忍不住哭了,眼淚噼裏啪啦不停地掉,控制不住。導演説,先別有情緒,留着,不然一會兒拍的時候就沒了。王凱就一直很難受地忍着。等正式開拍時,他從門口走到母妃面前,只有十來步,但感覺像走了上下五千年。事後大家都説他演得特別好!

鮮為人知的是,為改變自己瘦高的“娘炮”外形,早在《琅琊榜》開拍前,為塑造久經沙場的“靖王”這一硬漢形象,王凱就開始拼命健身。從簡單的慢跑開始,到基礎的立定跳遠、俯卧撐,再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包括啞鈴和槓鈴卧推。在不斷增重、塑造線條的同時,王凱也在揮汗如雨間找回了男人味。

《琅琊榜》中,王凱的形象帥氣十足,不僅徹底甩開了曾經的“娘娘腔”形象,而且他詮釋的靖王,十分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堅定,通過冷酷眼神將靖王這個角色塑造得隱忍而又堅毅果敢。

20xx年9中旬,《琅琊榜》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到10月上旬,創下了高達3億3千萬次的網上點擊,在中國50個主要城市收視排行第一。接着,該劇還將陸續在美國、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播出。

與此同時,憑着精湛的演技,並非主角的王凱卻一躍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小鮮肉”。微博上成羣結隊的粉絲,爭搶着要當他的“靖王妃”,就連王凱自己也有些不適應,機場大規模的接機粉絲一度嚇得他躲進了廁所。有網友説,王凱的經歷可謂“十年磨刀,一朝成名”!

然熒屏外的王凱今年已經33歲。事業上順風順水,但生活中的他同常人一樣,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每次回家媽媽都催他快找女朋友,甚至還介紹朋友家的女兒給他認識,王凱一聽這個頭就大了,立馬叫停。父母被逼急了就説,“你先給我生個孫子出來行不行?”這讓王凱啼笑皆非:“我不結婚,哪生孫子啊?”王凱有個妹妹,都已經結婚生子了,也難怪爸媽為他的婚事着急上火。

潛心修煉20xx年,如今終於成了人氣偶像派,王凱説,很多人曾有過夢想,但大多數人不敢拋棄太多,不敢執著地為夢想努力,而他是一個敢於放棄很多東西的人。“如果沒有當初堅定地離開,我可能現在還是一個書店的搬運工!”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2:張曼玉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樂節,狂風一陣接一陣,可這並不妨礙張曼玉要演唱的熱情。開嗓前,她邊捋着亂髮邊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麼在草莓節上唱歌不跑調,但是我沒有搜到,所以今天我還要繼續跑調。”

坦率到令人髮指的她,本身就像8級強風掃過音樂圈。此前兩天的上海草莓音樂節,好奇“張曼玉到底能把歌唱成什麼樣”的歌迷,多到愣讓現場叫停售票。很快,一首《甜蜜蜜》揭曉了張曼玉的現場唱功——嘶啞、沉迷的煙燻嗓,低到有時找不到調兒。乃至有人幻滅地説她這是“被上帝放棄的聲音”,以及“完全顛覆女神的氣質”。

可張曼玉才不介意將過去歸零,哪怕是砸了自己的招牌。緊接着,她在北京草莓音樂節上的這番告白,“我演電影演了20次還被説成花瓶。唱歌請給我20次機會”,又不禁讓人為她點贊。

張曼玉

兩年前Vogue120週年慶典上,張曼玉就過了一把跨界的癮。頭頂紅色禮帽、身披白色馬甲,搭着閃亮皮褲,朋克範兒十足地唱了自己作詞的歌曲Visionary Heart。一開口就讓人呆掉,隨心所欲的調子,老煙槍式的聲音,跟她的單薄、優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那時,人們才知道,淡出了娛樂圈的張曼玉原來一直躲在家裏搞單曲創作。人們以為她只是玩玩票。誰料,今年3月底,她真正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簽約了摩登天空,國內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

張曼玉轉型做音樂,圈裏人不看好的並不少。關於為什麼選了摩登天空,就有業內人揣測,“因為唱歌難聽,所以才要走另類路線”, 以及“音樂節需要噱頭”。

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覺得這説法都挺無聊的,連駁都懶得駁。在他看來,簽約張曼玉的考量沒這麼多的小九九,有的倒是同氣相求的節奏。1月份兩人相識,用沈黎暉的話説,張曼玉的親和力、聲線和音樂審美都超過了他的預期。張曼玉喜歡的音樂風格偏電子搖滾,比如,英國的Portishead、法國的Air,以及比較偏民謠的Cat Power等,與摩登天空正好氣味相投。沈黎暉主動提出合作,張曼玉當場表示了興趣,接下來的運作推進,不過就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沈黎暉看好張曼玉的唱功,哪怕她的煙燻嗓多被人詬病。在草莓音樂節前夕,他接受《人物》記者採訪時怒贊張曼玉,“聲線具有某種標誌性,這是一種天賦,是一種氣質。做音樂這種先天條件很重要,不是靠努力就能獲得的。她就是她,不可複製。”

簽約當天,沈黎暉記得張曼玉説,“終於要開始了,為這個準備了七八年了。”談及草莓音樂節以及台下幾萬人的虎視眈眈時,張曼玉自信滿滿、全無含糊,“我不怕啊,我就是演員啊。”

北京草莓音樂節上,張曼玉只來得及唱了3首歌,This Bitch Called Love、Why did you do it以及Stay。唱第三首歌前,她抱着話筒慢慢講:“我是49歲7個月43天,快到50歲了,我也不介意。到了這個年紀,我走了那麼長的路,今天才是我的夢想實現。”

Stay唱到後半闕時,風力瞬間大到將舞台棚頂一角掀起。張曼玉試圖唱下去,直到工作人員上台強行將她攔腰護住,她才撒手話筒,扔下了一句“我不想停”。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3:張譯

20xx年9月可以説是“張譯月”,先是與海清搭檔主演的電視劇《抹布女也有春天》熱播,這部劇還沒播完,與孫儷主演的《辣媽正傳》又在各大衞視黃金檔播出,網友大呼“老公不夠用”,“張譯很搶手”。有網友説:“國產婆媳劇是被張譯壟斷了嗎?每次換台就看他換個老婆。”一時間,張譯被譽為“中國好老公”。

可是,初見張譯的人,會納悶他怎麼會是演員,又怎麼會這麼紅?因為他的外形淳樸無心計,而且性格太過內斂。但就是這樣的張譯卻用他精湛的演技,將那些小俏皮、小心思、真情流露處演繹得淋漓盡致,有時候你都會覺得那是鏡子中的另一個我,那麼真實。這個“小眼睛男人”用他穩穩的奮鬥,終於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吊絲”戰士,很單純

從《士兵突擊》中的史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瘋魔太爺孟煩了,到《新上門女婿》裏那個挑戰強勢丈母孃的一根筋女婿田衝、《北京愛情故事》裏的奮鬥男石小猛,再到《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吳桐、《辣媽正傳》裏的新好男人的代表元寶,他的角色千變萬化,卻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正如美好的故事都離不開曲折,張譯的演員之路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他並不是那種十分熱愛表演一早就立志成為演員的人,相反,甚至有相當一段時間還瞧不起表演。

自從張譯出生,父親就玩命挖掘他的優點。聽人説他嗓子好,就讓做音樂老師的母親教他識譜,唱不同民族風格的歌曲。一有親友聚會,就逼他當眾唱歌。

偏偏張譯從小臉皮薄,怯場,一上場就口乾舌燥,手心冰涼。每每在大家掌聲雷動兩三次後,都只聽見爺兒倆相互指責的聲音,而不是他的歌聲。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每每登台前5分鐘,張譯都會有“瀕臨死亡”的體驗,腿抖,手抖,麥克風抖,把麥克風靠在前胸,衣服抖。他説,害怕露臉,這是不自信的緣故。

張譯

雖然膽小,但兒時,張譯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播音員。高二,試着考了一次北京廣播學院,專業第一,有了自信;高三再考,被少數民族同學加分佔了名額。17歲,理想破滅,手裏握着居委會大媽送來的“待業青年證”。

兩年後,去北京參加文工團表演類學科的考試。他找來一輛破自行車,騎車到北京廣播學院,想看看自己痴迷了5年的地方究竟神聖在哪裏。一路逆風,騎了兩小時,整個人像一隻帆。

在廣院,張譯把教室走遍,趴在後窗看着老師們講課。來回走,連廁所也沒放過。最後走出大門,一拍胸脯,“廣院,不過如此!”騎車回去,又是逆風,“揚帆”3小時。回到駐地,大病3天,廣播夢就此斷了。

待業了一段時間,來了一個機會,他上了哈爾濱話劇院的自費學員班,學費3萬元。話劇在他的少年期留下過驚恐的回憶,那齣戲叫《賴寧》。他坐在第一排,看到演員化得紅紅白白的面孔,表現山火襲來時放起了乾冰,煙霧瀰漫到觀眾席,很冷。這個印象一直延續到一年後觀賞了另外兩部話劇:《地質師》和《一人頭上一方天》,他為話劇第一次流下了眼淚,才知道話劇不都是那樣的。

1997年,北京戰友文工團20xx年來第一次招生,張譯蠢蠢欲動,但有人告訴他,軍藝畢業後無非也是分配到“新西蘭”(新疆、西藏、蘭州軍區文工團)。可張譯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報名了。他清楚地記得怎樣換乘公交、地鐵和黃“面的”。穿過一片麥田和垃圾場,吃了滿口黃土,春天,張譯經過一通土路顛簸來到戰友文工團所在的八大處,綠門綠窗紅牆灰地和綠軍裝。想想他的單位,緊鄰市中心索菲亞大教堂,有着天鵝絨幕布的哈爾濱話劇院,張譯簡直要退縮了。

考完試回到哈市,又要交學費了,他們家已經欠賬3.5萬元,為了躲避老師追討,張譯每天上課晚來早走,幾次還是被班長堵上。等待了兩個月,他忍不住打電話給戰友文工團,那邊告訴他:你聲音不錯,其他差點,我們還有兩個自費生名額。

這個自費生學費一共4500元,相當於話劇院一年的學費,但自費生不但沒有津貼,還要交幾千元的置裝費,從茶缸到鞋墊,都要自費,家裏又欠了一大筆外債,張譯成了“吊絲戰士”。他表現得極為勤快,16個學員裏有兩個自費生,他這個自費生頭半年就當上了班長。大年三十拴着繩子通垃圾道和廁所,用自己的臉盆倒完糞便和灰土,晚上拿開水、洗滌劑、二鍋頭三遍消毒後繼續用這盆包餃子。

新兵頭一個月不讓洗澡,第一次進澡堂時看到每個花灑下都排了10個老兵,大池裏的人只能站着,當他等到老兵差不多出去了,就去洗淋浴。剛抹上肥皂聽到緊急集合號,帶着一身肥皂泡的張譯和全排戰友一起急行軍,負重20多公斤,他除了裝備、八一步槍,還背了一口大鍋。那天是大年七年級,到了終點他們把身體埋在一尺多厚的雪裏。

“部隊某些方面會催你成長,某些方面又特別單純,我到現在沒有進過迪廳。”那種生長是簡單的,或許是粗暴的。張譯對那段生活充滿了感激。

被拋棄,卻不放棄

張譯和表演課代表早戀了,隊長放言:只要被他逮到一次倆人都開除。只有一部分學員能提幹,於是總有積極的線人向隊長彙報:張譯又和那女孩單獨相處了。有次他倆在一個屋裏,隊長一腳踹開門,屋裏只有女孩,張譯就躲在門後。另一次全班在食堂地上睡午覺,他和姑娘在女廁所裏幽會,隊長接到線報猛敲門。開門後又是隻有姑娘一人,張譯奮力取下了窗户上的鐵欄杆,鑽了出去。等隊長趕回食堂,他已經躺在地上裝睡,還流着口水,這一刻他的表演天賦全激發了出來。

可是,張譯卻一直沒戲可演。雖然也抽到過兩個小品的表演機會,但總是“特別倒黴”地落了空。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為緊張發揮得不好,處女秀以失敗告終。同學們都演上主角的時候,張譯的“主業”是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並且負責裝台卸台等一系列“副業”工作。

20xx年,領導很興奮地跑來告訴張譯一個“好消息”:他可能被提幹,去政治處當幹事!因為張譯的字寫的不錯,而且速度快。好消息卻讓張譯覺得“挺五雷轟頂的”。他打電話回家求助,不想父親很快給他寄來了一個包裹,“裏面是一本《公文寫作的實用技巧》,還是1970年代出版的,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於是我決定不好好表現,不過這分寸很難把握的,既要讓領導不開除你,又覺得你確實不適合軍隊的文職工作。”畢業的時候,張譯如願地沒有進政治處提幹。沒有戲演,又沒有活幹,張譯説:“那個時候,我真的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所幸的是,“被拋棄”的張譯還是能從文字中找到證明自己的快感。除了寫會議紀要和報告,張譯還有一個副業是寫晚會的串場詞,單位大大小小的晚會幾乎都出自他手。在寫了太多他覺得沒用的東西之後,張譯終於決定,自己要寫個劇本。

“其實我寫劇本真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我老沒戲演,所以想不如自己寫個劇本給自己演吧。”單位小品大賽前,張譯寫了處女作,是一個短劇《文小姐和武狀元》,講一個城裏的千金小姐和偏遠部隊軍官的愛情故事。

劇本被很多人看好,但小品最終沒能演成。不服輸的張譯鉚着勁地把劇本送到了《劇本月刊》,編輯很賞識地刊登了。“我特別解恨地拿着雜誌去找了團長。”拿着600塊的稿費,張譯和演出團的哥們一路上就把錢吃了。

演戲的夢想越來越遠,張譯開始覺得寫作也是條道路。“我愛的是戲劇,不僅是演出。雖然劇本是一個人的戰鬥,但有時候一個人寫到半夜,一邊哭一邊跪着寫的狀態也會讓我覺得着迷。”20xx年底,在一個短劇得了全軍比賽的大獎之後,張譯被推薦單獨創作一部小説改編的20集電視劇。“前後忙活了五六個月吧,寫到18集的時候,製片人忽然説不要了。”

張譯當時很受打擊,“那時候每個月千把塊的工資,要買書買資料繳話費。房子是借朋友的,他一回來我就得挪地,門口有6塊錢的石鍋飯,我每天吃那個,加一個雞蛋是7塊錢,我真不敢加。”

死角之後,便是光明

團裏外聘了一位老導演拍一部電視劇《紅領章》,這位導演在20xx年用過張譯跑龍套,對他印象深刻。當她從學員中挑出他的照片時,團長卻説“他演戲就是個死啊”,請導演再考慮一下,老導演堅持把張譯定為男三號。這時張譯已經接到康紅雷的副導演的試鏡電話,也是男三號,為了向團裏證明自己,他推掉了,以團裏的工作優先。

誰知團裏又換了新導演,張譯的男三號被拿下,改作場記。他和團長説:“外面有戲找我,康紅雷的《民工》。”可團長根本不相信這件事。

被團裏否定後,他厚着臉皮又去打電話給康紅雷的副導演,委婉表達想去現場看看,人家很大方地説角色還沒定。他一身軍裝,在樓下仰頭看着劇組租的公寓和製片人張紀中的車,發出一陣陣土包子的嘖嘖聲。

拍《民工》的時候,副導演向張譯轉達康紅雷的意思:你和你的對手女演員是所有演員裏表現最差的,你們拿着紙、筆去剪輯房學習一下別人的表演。在剪輯房裏張譯迷茫了,他以為表演就應該像生活裏一樣自然,但他看的片段都是他認為過火的表演方式。直到看完成片,康紅雷有天對他説:“你演得最好。”因為現場表演和完成片是兩回事。

第二個肯定他的人是陳建斌,《民工》播的時候,張譯在《喬家大院》裏演陳建斌的跟班,一個戲份特別少的角色。陳無意中看了電視,第二天抓着他問:“昨晚放一電視劇,裏面一演員特別像你!”知道是他後,陳建斌和導演胡玫説:“你看了《民工》沒?他為什麼會演現在這個角色?”陳建斌為張譯抱屈,胡玫只好説:“我錯了。”

以前在團裏總被否定,越否定越不自信,越怵舞台,形成惡性循環,有了外界的鼓勵,張譯漸漸進入了正常的狀態。

20xx年,他寫下了長長的《我的請願書》,向康紅雷表達想要加入《士兵突擊》劇組的願望,其實那時康導已經定下他演史今。而此時,被團裏認定“演戲是條死路”的張譯,卻成為面臨改編的文工團的重點保留對象:相比於他的演戲天分,他的創作才能更被團裏肯定。“團裏需要編劇,如果我一年之內能完成三四個小品劇本,就準我外出拍攝《士兵突擊》。”

此時,距離《士兵突擊》開機不到一個月。張譯清楚,自己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面對始終熱愛的表演事業,張譯打起了《轉業報告》。當他把轉業報告遞上去後,政委哭了,不同意。可張譯已經下定了決心。

遞上轉業報告的第二天,他踏上了去昆明的火車,拍攝《士兵突擊》。6月回北京,在天安門完成最後一個鏡頭,那天他接到戰友的電話:“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的轉業,批了!”藉着《士兵突擊》中的史今轉業,他大哭了一場。

《士兵突擊》後,張譯出名了。出名,容易導致自我膨脹。堅持説自己不是名人的張譯直截了當表示:“誰膨脹了,誰的藝術生命也就到頭了。千萬別覺得自己是在高處。沒起來過,也就不存在摔下去的危險。”

那之後,張譯的片約不斷,《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雪花那個飄》、《北京愛情故事》等等。儘管成名對於張譯來説來的有些晚,但是用張譯自己的話説,“安逸當中出不了藝術”,從當年的“吊絲”到現在的炙手可熱,張譯靠的是他超強的耐力和穩穩的奮鬥,雖然過程充滿了曲折。任何一種成功,需要機遇,但絕無僥倖。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4:李晨

他是《十七歲不哭》裏的簡寧,他是《士兵突擊》裏的吳哲,他是《北京青年》裏的何東,他更是《麻辣女兵》裏的陳雄……他就是李晨,年齡不大,卻已經歷年少成名、跌落谷底、漸有起色、穩紮穩打的演藝之路。

李晨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九歲那年,媽媽支氣管囊腫復發,一度出現生命危險,為了安慰媽媽,李晨用三塊小磚頭打磨出三顆心放在媽媽手中:“媽媽,這代表我們全家,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病中的媽媽看着那三顆心,泣不成聲。

李晨的孝心帶來了好運,媽媽最終病癒出院。

11歲那年,正和全校同學在操場上做廣播體操的李晨意外被選中拍攝電影《賴寧》,並拿到第一筆“片酬”——當時看來頗為豐厚的500元。

李晨

19歲時,好運再次降臨在李晨身上,剛從藝校畢業的他順利通過“三試”,在幾千人的競爭裏脱穎而出,最終順利“拿下”男一號簡寧。如果説兒時的意外“觸電”帶給李晨新奇,那麼這部“成名作”卻曾讓他吃了些苦頭。“當時看完劇本我就一個感覺,簡寧太完美了,跟我的性格完全相反。演了幾天後,導演開始給我施壓,説這個人物是要穩、要沉得住,你必須要靜下來。不然就換人。那時年齡小,又是主演,被導演這麼‘警告’我真的嚇得夠嗆,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導演溝通。就這麼,急哭了。”結果當然是並未換角,李晨成功塑造了簡寧。一夜之間,那個帶着些許木訥的單車少年“簡寧”,成為一代人的偶像,紅透大江南北。

少年成名,李晨初嘗星滋味。一麻袋一麻袋的粉絲信被寄到家中;走在大街總會被認出;甚至是到醫院打針,針還紮在屁股上,護士小姐卻對他驚叫“你是簡寧”。人氣頗高的他一度信心爆棚,寧願閒着也不願意“倒退”回去演配角。

這樣的心理使他很長時間沒有片約,抑鬱之下,李晨乾脆將心思撲在玩摩托車上。一天,李晨騎着摩托車在路上飛馳,混沌中和迎面駛來的汽車當頭相撞……醒來時,李晨當即決定停止飆車。

李晨發現自己還是適合演戲。此後,他積極地尋找各種機會,主動見各類劇組。轉折點出現在電視劇《十三格格》,李晨出演男一號七貝勒。此角色武藝高強,令毫無武術功底的李晨格外重視。“當時一點不會,要學的東西太多。所以我沒事就跟劇組的武生套近乎,希望他們能多教我幾招。”

《十三格格》並非人盡皆知的超熱門電視劇,但李晨在劇中的不俗表現卻為他個人贏得更多的機會。之後的《危情24小時》讓更多觀眾的目光重新聚焦於這位“娃娃臉”的男星身上,再接下來就是眾所周知的《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劇。然後是今年紅透熒屏的《北京愛情故事》《北京青年》,李晨再次成為了當紅小生。

李晨用拼搏譜寫自己的奮鬥史,他的奮鬥曲線如詩一般絢爛。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5:張亮

1.87米的張亮穿着花睡褲、灰色背心,努力把自己蜷成一團在狹小的牀上打滾,踢着長腿。耍了會兒賴後他一個鯉魚打挺,乾脆利落地筆直站起來,詢問面前的兒子天天:“如果你現在是村長的話,喊完‘集合’後你比較喜歡哪種小孩子?”天天低頭嘟囔着:“喜歡聽話的。”“現在你理解村長的感受了吧?咱倆試一下,你是張悦軒,我還是你爸爸,”張亮拍拍手,“集合!”天天立馬雀躍着跑到面前。

這段角色互換的睡前談話,發生在《爸爸去哪兒》第二期的結尾,被很多觀眾嘖嘖稱道。1982年出生的模特張亮是五個爸爸裏年齡最小的,也是知名度最低的,如果不是這檔節目的火爆,相信沒太多人認識這個細嘴長眼長着標準東方面孔的帥哥,雖然他貴為國內首席男模,是中國登上米蘭時裝週的第一人。以至張亮自己都自嘲:“大家都問我是不是火星冒出來的?”

節目中,他平等相處的育兒方式在五個爸爸中最受好評,播出四期,他在新浪微博上的粉絲數從11萬漲到了220萬,連專家都在報紙上一板一眼地肯定:“張亮是一個情商很高的爸爸,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他知道採用什麼方式能收穫最佳效果。”

張亮

不能再重複父輩的悲情

其實張亮對“父親”這一角色一無所知。現在想來他很慶幸25歲就做了爸爸,當時他沒車、沒房,剛從地下室出租屋裏搬出來,是真正意義上的“裸婚”。那是他剛入模特行業的第二年,他不知道,名利大門正緩緩開啟。當妻子告訴他這個意外的驚喜,他只是出於本能點了頭,至於養活這個小生命需要怎樣的成本和代價,他想都沒想。

“如果現在再考慮是否要孩子,我可能會有很多顧慮。”張亮説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年過三十,經濟條件已趨成熟,反而更擔心無法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條件而猶豫不決。“我當時完全是趕鴨子上架,第一次換尿布都是百度出來的。”張亮懵懵懂懂就成了模特圈裏罕見的年輕父親,身邊沒有任何朋友可以交流育兒經,他之所以跟兒子成了好哥們兒,恰恰是因為自己當時也不過是個孩子,“我算是跟天天一起成長的。”

不過,天天在節目開始的表現並不好,他在五個孩子中最先發難。抵達靈水村後,先是為了要交出iPad大發脾氣,又在大家參觀要住的房子時站在門口不肯進,百般抱怨“屋子好惡心,好臭”,甚至後來張亮在他鞋上灑了水也要鬧騰一番。張亮倒是對兒子的潔癖表示理解,“這些房子在農村已經廢棄三四十年了,而且我們住的那所好像在抗戰時期被燒過,還有那麼一股子味道。要知道在外面他想去洗手間的話,我一定要把車停在一個星級酒店,馬路邊那種公共的衞生間,他是決不肯進去的。”

天天算是有點遺傳他兒時的少爺脾氣。在15歲之前,張亮是個衣食無憂的北京少爺,家在房山,父親開煤礦,母親專職操持家務。1997年時,他每個月已經有三千塊的零花錢,比很多上班族的工資還高。富裕生活的終結幾乎是一夜之間,父親重病住院,每天住院費上千,不到三年就耗盡了家裏全部積蓄。

張亮的教育方式幾乎跟父親背道而馳。像每個典型的80後一樣,他的父母因為年代原因並沒怎麼讀書——母親只讀到國小二年級,他們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學校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好好讀書,出人頭地,所謂的家庭教育不過是嚴厲配合而已。

他有個孿生姐姐一直同班,不幸的是,姐姐每次考班級前三名,他是倒數三名。在以成績為孩子一切衡量標準的九十年代,從小到大,他都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之下。有次考試,姐姐考了100分,他只得了20多分,心想回去一定要捱罵,不如索性收買姐姐,就央求她説放學後請吃冰棍兒,瞞過家長這次考試。吃完冰棍兒後他高高興興去游泳,剛進家門父親陰沉着臉過來,問考得如何,他裝糊塗説沒有考試,父親上來就是一腳,打完他才知道姐姐回家就打了小報告。

有了兒子後,張亮下決心要讓兒子做一個無拘無束快樂的人。他送他去普通公立幼兒園,不強迫給他報任何興趣班,甚至提前替他考察好的國小,也是負擔不太重以創造性教育聞名。天天喜歡騎單車、游泳、 玩電子遊戲,所以他才會抱着iPad死活不鬆手。張亮唯一給孩子報的特長班是繪畫課,還是那種啟發式教法,比如一上課老師就會要求小朋友畫出自己想象的世界,而不是畫出來要求大家臨摹。

張亮的教育方式也是這種啟發鼓勵式的。天天開始不願去幼兒園,張亮就跟他商量,“先去幼兒園學知識,回來教給爸爸好不好?”兒子不肯參觀屋子,張亮始終沒有不耐煩,邊擺出一副“我理解你感受”的表情,邊協商嘗試各種辦法,先循循善誘“這裏有鳥快來看”,又建議“要不你像我一樣憋氣”,然後付諸行動“我扛着你進去吧”,成功後還不忘轉移注意力調侃,“你真重,比媽媽還要重了。”

最好爸爸煉成記

在這種沒有壓抑氣氛下長大的天天,在張亮面前可謂暢所欲言,不用擔心爸爸會突然翻臉,擺出一副權威壓制他。也因此天天在想象力方面特別突出,經常會有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讓張亮哭笑不得自己常常“被這個二貨帶着走”。

在靈水村他們住在農户家,院子裏架子上的葫蘆綁着繩子,張亮想趁機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種植方式,就問天天知不知道是為什麼?沒想到天天語出驚人,説這是“西瓜盪鞦韆”!還有一次,天天抱着一隻雞在門口玩,張亮問:“這是公雞還是母雞?”天天很乾脆地回答:“母雞!村長説了小冠子是母雞,大冠子是公雞!”張亮順口説:“那是女孩子,給她起個名吧!”天天想了想:“寇靜!”張亮無奈,“寇靜是你媽!你能換個名字嗎?”

節目最初爆發性釋放完情緒後,天天就一路能量飽滿,表現也越來越令人刮目相看。在第一期“找食材”環節時,王詩齡讓天天幫忙拿東西,他很爽快地答應,看到田雨橙拎那麼重的東西,哪怕很累了還是會跑過去主動幫忙,對於五歲半的孩子來説,已經很有擔當。甚至第一天吃晚飯時,也只有天天注意到了攝像師沒有吃飯,喊着:“程叔叔,一起吃!”

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張亮在團隊中也是明顯的“奉獻者”角色。因為廚藝精湛,他的新綽號是“亮長今”,第一天就掌勺了大家在農家的晚餐,在之後也很細心地教其他爸爸切菜。石頭炫耀自己在沒有Kimi的陪同下自己找到鍋時,他悄悄教育他:“你和Kimi是一個團隊的,這是集體功勞。”在寧夏沙坡頭湖裏撈魚時,他想到王嶽倫沒撈到可能不好向女兒交差,自己撈了一條後悄悄遞給了王導。

這大概也跟張亮的成長經歷有關。他的父親生病後,家裏只能供他和姐姐中一人繼續讀書。張亮選擇了輟學,做了粵菜幫廚。工資一千多塊,他省吃儉用拿出一部分來給姐姐做生活費,自己則住在潘家園一處地下室。房間在地下三層,一開門一股死老鼠味,為此他常常是早出晚歸,儘量避免呆在家中。

他16歲就學會了養活自己,20歲時他經歷了第一次失業。兜裏揣着1100塊錢,他辭去了枯燥單調的廚師工作,搬到了工大橋。那地兒後來拆了蓋了歡樂谷,他還回去看過一次,“我當時就在那個跳樓機正下方。”後來他找了一個在耐克做導購的工作,店鋪在公主墳,為此他每天5點半就得出門,走到平樂園站去坐52路,7點40到店。

幸運女神終於眷顧到這個樂觀勤奮的年輕人。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個做模特的朋友一天內接了兩個活兒排不開時間,就讓他去面試。雖然當時沒選上,但被一個經紀人看中留了電話,一週後叫他去了另一個面試,成了。那是20xx年,他做兼職模特走一場秀可以拿150塊錢,對他來説已是天價。第二年正式入行,之後一帆風順。

可以説天天出生後,正是張亮事業開始起步之時。工作越來越忙碌,他卻保證一個月要陪兒子一週,在走秀的淡季,他會帶上全家一起去海島度假。有時晚上12點在外地收工,第二天早晨8點又要匆匆趕往另一座城市,張亮依然會選擇先飛回北京家裏,哪怕只呆上四個小時看看兒子熟睡的臉龐,出門前在他額頭印上一吻。雖然兒子可能壓根不知道爸爸回來過。

幾個爸爸私底下交流的時候,都説張亮是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從節目裏也可以看出,他跟兒子經常歡快擊掌,默契十足,顯然平時就很親近。兩人都很擅長情感表達,出門時天天一直擔憂自己會表現不好,反覆問爸爸“相信我會聽話嗎?”張亮的反應完全是“我當然相信你,我不相信你誰相信你。”天天則常常把“爸爸我愛死你了”“爸爸你做飯最好吃了”掛在嘴上,在爸爸PK時得了最少的票數(一根狗尾巴草)時,他拔腿就往外跑,被錯怪後委屈地回答:“我只是想自己找一根狗尾巴草給你……”

這一幕讓很多觀眾瞬間淚奔,但最動容的還是在第四期結尾的謊言測試遊戲中。爸爸們故意摔破孩子細心呵護的雞蛋,孩子們要麼發脾氣告狀,要麼又哭又鬧,唯獨天天絲毫沒有埋怨“壞叔叔”田亮,還讓他“快走”。他先是對爸爸撒謊,戳穿時解釋“其實我不想讓你知道是他打碎的”,並主動將過錯攬自己身上,“對不起,打我吧”。而在面對爸爸的關心時,他邊擦眼淚邊反過來笑着安慰爸爸“沒關係”。

現場導演蔣良稱讚天天的情商最高,並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這樣。“情商高的主要一個特點就是互動性強。天天知道怎樣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讓你可以體會到他對你的關心和愛。”有網友則評論説:“在其他幾對父親和孩子的身上看到的更多是父愛,在張亮和天天身上卻能看到反哺。”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6:奧普拉

奧普拉•温弗瑞,這位被譽為美國最具輿論影響力人物之一的文化傳媒領袖,有着眾多忠實的粉絲。憑藉非凡的個人魅力,在訪談電視節目中脱穎而出,贏得了美國和世界億萬電視觀眾的心。她的言語和觀點具有影響輿論的魔力,總能在第一時間敏鋭地抓住社會熱點和影視明星,留給觀眾無數精彩的訪談瞬間。在文化和商業領域堪稱名流,取得不俗的佳績,使無數美國婦女找回了失去的信心。而她自己成為首位進入福布斯排行榜的黑人女富豪。她成功的背後,是無比辛酸、艱辛的奮鬥史,一部傳奇的勵志篇章。

奧普拉•温弗瑞

1954年1月29日,她出生在美國南方的密西西比州的科西阿斯科小鎮,童年是在又髒又偏僻的農場裏度過的,靠母親幹些餵豬的雜活來養活。由於她的母親無法忍受這種生活,把她扔給了祖母,走了。受人歧視的黑人生活使她從小就嚐到了人間苦難。9歲時遭到xx,14歲未婚生子,嬰兒兩週後夭折,得不到關心和保護的奧普拉開始自暴自棄,離家出走、偷錢,吸食可卡因,和比她大的男孩子廝混。是在外服兵役的父親把她從深淵中拯救了出來,引導她開始新生活,並告訴她:“有些人讓事情發生,有些人看着事情發生,有些人連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期望她能做個讓事情發生的人,激勵她追求卓越。奧普拉的內心被喚醒,她決定成為最好、最聰明的人。在田納西州州立大學一年級時,她就憑着自己出色的口才,獲得過“那什維爾黑人小姐”和“田納西小姐”的桂冠。19歲那年被當地一家電台聘為業餘新聞播音員,從此涉足傳媒界。奧普拉自幼就有與生俱來的説話技巧和不俗的記憶力,將節目做得有聲有色,很受人們的喜愛。a.m.芝加哥電台的老闆丹尼斯•施瓦遜看中了她,聘她做脱口秀主持人。出人意料的她一炮走紅,直登“美國最當紅脱口秀主持人”的寶座。

她沒有在自己獲得成績後沾沾自喜,而是不斷求新求變,尋找新的視角。與普通人拉近距離,傾聽他們的故事,無論是有着心靈苦難的人,還是陷入人生關口的絕望者,都是她關注的對象,與其共同袒露心跡,擺脱過去的陰影。大多數人能在她的激勵和感召下走出囹圄重獲新生。奧普拉的人格魅力,讓無數人為之着迷。

她的事業蒸蒸日上,在商界創建了“哈普娛樂集團”。定期製作“奧普拉脱口秀”出售給各家電視台,收入近3億美元。1996年推出了電視讀書節目,涉足電影製作、婦女雜誌等多個領域。主辦《奮鬥不止》雜誌,在全球擁有2200多萬名讀者,打造出了一個實力不俗的媒體帝國。無疑奧普拉是成功的。20xx年9月將要停播的王牌節目,也是她無可替代的選擇,她將把精力投向自己即將推出的有線電視網,開始新一輪的戰鬥。她説:“我生長在一個連水和電都沒有的屋子裏,周圍的人認定我除了在密西西比的棉花田裏幹活之外不會有什麼出息了。但我卻深信自己可以用奮鬥的生命向世人佐證事在人為的道理。”她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就足夠了。

明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有名的人物,很有名氣的一些人。但大多數明星想要出名還是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才有今時今日人人令人熟知的大明星。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歡迎閲讀!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1:王凱

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讓扮演“靖王”的王凱大紅大紫。微博上成羣結隊的擁躉者,爭搶着要當他的“靖王妃”。對於他的忽然爆紅,很多人一開始很驚訝,而事實上,王凱為了自己的夢想,已經足足準備了十年。

書店“搬運工”,偏想做演員

其實王凱從小就對錶演感興趣。在高中學業最緊的時候,他看課本上有《雷雨》,就“不務正業”地組織同學們拍話劇。當別人都在刷題刷分的時候,他卻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現欲特別強。”

雖然有個“演員夢”,但並非出生於演藝世家的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培養。相反,從來沒有人看好過他的表演夢想,包括其父母。

王凱的父親是體育迷,希望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所以5歲時王凱就開始踢足球。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軍後,父親又打算讓兒子去學跳水。母親則希望他好好讀書考大學。王凱想學表演,他想像趙薇一樣去考中戲!“我當時本來想考藝術院校,我媽不同意。恰巧,高三大學聯考壓力很大的時候,新華書店換老總,可以給內部職工造福,新華書店的工作當年算是不錯的鐵飯碗。母親給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凱不開心,工作穩定卻無聊,女生負責站櫃枱,男生就負責搬書,好像一眼就看盡了20xx年後的生活。而那個本來就縹緲的演員夢,似乎更遙不可及了。但無聊的工作給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間,不用像上學時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時間王凱參加了很多電視台的活動,終於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去北京拍廣告的機會。當時的廣告導演看王凱形象不錯,便問他是中戲的還是北電的。就是導演的這句無心之語,激發了王凱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後他瞞着父母,偷偷辭去了新華書店的工作,隻身前往北京學表演。當時,他第一個知道的學校是北京電影學院,因為《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知道趙薇還有這個學校;《永不瞑目》火了陸毅,讓他知道上海戲劇學院;《將愛情進行到底》火了李亞鵬,讓他知道中央戲劇學院。“雖然這些當時對我來説很遙遠,但不去試一下怎麼知道。”

後來他查到,中戲在北京教育學院租了一個地方辦培訓班,四個月。可一問,學費要一萬多,還已經開課兩個月了!怎麼辦呢?沒錢呀!難道就這樣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説了,要來也可以,一萬多的學費一分錢不能少。當時是20xx年,一萬多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王凱只能給爸媽打電話。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還是想學東西,不是辭職在外面胡混。讓王凱想不到的是,在關鍵時刻,竟然是一直反對他演員夢的父親伸出了援手。

這短短兩個月的培訓,卻讓王凱受益匪淺,熱愛+努力,20xx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張翰、張儷、馬麗是同學。

從此王凱躊躇滿志,“讀大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外形不差,專業出色,相當自信。”果然,剛畢業,就被當時國內最負盛名的一家經紀公司簽約。同學豔羨,家人欣慰,王凱甚至把之後能拍什麼樣的角色,演什麼樣的戲,走什麼樣的路都欣欣然地規劃好了,彷彿走紅只是一夜之間。

20xx年,公司12週年慶典上,老闆將王凱、趙麗穎等7大新人介紹給馮小剛、徐克、張紀中等圈中大腕級人物,在台上被連連稱讚,可現實的殘忍卻讓人瞠目,下台後卻將近一年基本沒戲拍。簽約公司名氣大,藝人幾乎每天都能參加大小晚會、走各式紅毯。可是那些高額的制裝費、化粧費都要王凱自己付。“走在紅毯上笑臉盈盈,可是轉念一想,兜比臉還乾淨呢。就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好像和我想當演員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應該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王凱説那段時間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遊戲,懷疑人生。

演“娘娘腔”,成了“黑歷史”

快要走投無路時,20xx年王凱在電視劇《虎穴》中飾演一個小角色,算是“正式進入娛樂圈”。

王凱

20xx年他又接了部戲,叫《醜女無敵》,因為瘦削的外形,王凱在劇中飾演娘娘腔“陳家明”。紅色框架眼鏡是他的標配,搭配紅色紫色等誇張配色的衣服,有時甚至還有豹紋絲巾等同樣誇張的配飾。而且劇中的這個角色説話時翹着蘭花指,妖性十足。儘管王凱非常不喜歡,但他還是咬牙堅持演了4季。“説實話,這個角色在當時的中國電視劇史上是開了先例的,那會兒大陸的電視劇哪有娘娘腔這樣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覺得應該給自己勇氣。”

就這樣一拍就是兩年,將近200集。一個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來了。但當時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凱怎麼會去演娘娘腔?其實他也是迫於生計,再説新人有戲演就算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選擇權。

“娘娘腔”對王凱的福兮禍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醜女無敵》熱播時,嗲嗲的“家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轟動一時。就連王凱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可他卻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對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卻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父親忍不住問,你怎麼演了一個那樣的角色啊?原來爸媽總覺得人生如戲,怕生活中的兒子也和“家明”一樣,甚至一度懷疑兒子的性取向。無奈,孝順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那僅僅是角色需要。

由於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家明”簡直成了王凱的“黑歷史”。因為這部劇,讓剛剛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生目標:能留在北京,能有錢吃飯繼續拍戲。但也曾一度遭到鋪天蓋地的各種非議……“家明”風波之後,王凱不想再演娘娘腔,於是他把同類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終沒有其他角色找過他。之後曾經有八個月時間,王凱根本無戲可拍,眼看着要山窮水盡。

就在王凱以為自己的演藝道路要到頭的時候,20xx年,導演張建新大膽啟用他去參演一部年代大戲《知青》,此劇的製片人正是現在“山影”的大神級人物侯鴻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凱才一步步積累起人氣並擺脱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凱説,如果沒有張新建導演大膽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

在侯鴻亮眼裏,王凱從來都不是什麼小鮮肉偶像派。“他是個非常認真紮實的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和他第一次合作是《知青》,那部戲在冰天雪地裏拍攝了七個月,不少年輕演員沒撐住,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當時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王凱是真拼了。為了製造暴風雪的效果,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裏,他還讓劇組搬了一台鼓風機對着自己的頭吹!到後面一場戲拍下來,王凱剛躺到暴風雪中,臉上就立刻敷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雪,雙手都凍得沒有知覺了。“不誇張地説,拍這部戲,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遇到過,我被曬傷過,也被凍傷過。”同爸媽笑着談起這些“小艱辛”時,兒子的努力和拼命令他們心疼得偷偷抹淚。但值得慶幸的是,天道酬勤,因為這部戲兒子總算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

20xx年,因為侯鴻亮,王凱得以進入《北平無戰事》,終於迎來了事業新高峯。王凱在劇中飾演方孟韋,是劉燁飾演的方孟敖的弟弟,剛一開播就讓人眼前一亮。由於七大影帝同台飆戲話題足,“北平”播完後大家只記住了“方孟韋”,沒能讓王凱大紅起來。不過《北平無戰事》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王凱因結緣孔笙導演、侯鴻亮團隊,之後才簽約到山東影視,這才有了後來的《偽裝者》等。

轉型硬漢

《琅琊榜》一戰成名

看完《北平無戰事》之後,導演覺得王凱演技很棒,在籌拍《琅琊榜》時,認為他的形象和性格挺適合劇中的“靖王”。

後來王凱才知道,《琅琊榜》是根據海宴同名小説改編的一部大型古裝傳奇電視劇。靖王蕭景琰和林殊之間的情義深深打動了王凱,而比起男女情,王凱更感動於兄弟情。當時他把這個劇本看完就哭了,“我看過那麼多劇本,沒有哪個劇本像《琅琊榜》一樣讓我哭了那麼多次。你説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為了一個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沒有,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所以能夠在戲裏完成這樣的角色,有一種夢被實現了的感覺。”

其中有一場戲王凱記得特別清楚。他去“母妃”那對峙,説:“為什麼你們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小殊,而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那場戲拍的時候,王凱拿着劇本走到孔導身邊説,這場戲應該怎麼表現?演員和鏡頭語言怎麼結合才能把內心的那種痛苦、悔恨、各種特別複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兩方面王凱都很頭疼,沒轍。後來孔導就對他説,“你先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走一遍。”

王凱把劇本唸了一遍,沒想到竟然忍不住哭了,眼淚噼裏啪啦不停地掉,控制不住。導演説,先別有情緒,留着,不然一會兒拍的時候就沒了。王凱就一直很難受地忍着。等正式開拍時,他從門口走到母妃面前,只有十來步,但感覺像走了上下五千年。事後大家都説他演得特別好!

鮮為人知的是,為改變自己瘦高的“娘炮”外形,早在《琅琊榜》開拍前,為塑造久經沙場的“靖王”這一硬漢形象,王凱就開始拼命健身。從簡單的慢跑開始,到基礎的立定跳遠、俯卧撐,再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包括啞鈴和槓鈴卧推。在不斷增重、塑造線條的同時,王凱也在揮汗如雨間找回了男人味。

《琅琊榜》中,王凱的形象帥氣十足,不僅徹底甩開了曾經的“娘娘腔”形象,而且他詮釋的靖王,十分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堅定,通過冷酷眼神將靖王這個角色塑造得隱忍而又堅毅果敢。

20xx年9中旬,《琅琊榜》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到10月上旬,創下了高達3億3千萬次的網上點擊,在中國50個主要城市收視排行第一。接着,該劇還將陸續在美國、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播出。

與此同時,憑着精湛的演技,並非主角的王凱卻一躍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小鮮肉”。微博上成羣結隊的粉絲,爭搶着要當他的“靖王妃”,就連王凱自己也有些不適應,機場大規模的接機粉絲一度嚇得他躲進了廁所。有網友説,王凱的經歷可謂“十年磨刀,一朝成名”!

然熒屏外的王凱今年已經33歲。事業上順風順水,但生活中的他同常人一樣,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每次回家媽媽都催他快找女朋友,甚至還介紹朋友家的女兒給他認識,王凱一聽這個頭就大了,立馬叫停。父母被逼急了就説,“你先給我生個孫子出來行不行?”這讓王凱啼笑皆非:“我不結婚,哪生孫子啊?”王凱有個妹妹,都已經結婚生子了,也難怪爸媽為他的婚事着急上火。

潛心修煉20xx年,如今終於成了人氣偶像派,王凱説,很多人曾有過夢想,但大多數人不敢拋棄太多,不敢執著地為夢想努力,而他是一個敢於放棄很多東西的人。“如果沒有當初堅定地離開,我可能現在還是一個書店的搬運工!”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2:張曼玉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樂節,狂風一陣接一陣,可這並不妨礙張曼玉要演唱的熱情。開嗓前,她邊捋着亂髮邊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麼在草莓節上唱歌不跑調,但是我沒有搜到,所以今天我還要繼續跑調。”

坦率到令人髮指的她,本身就像8級強風掃過音樂圈。此前兩天的上海草莓音樂節,好奇“張曼玉到底能把歌唱成什麼樣”的歌迷,多到愣讓現場叫停售票。很快,一首《甜蜜蜜》揭曉了張曼玉的現場唱功——嘶啞、沉迷的煙燻嗓,低到有時找不到調兒。乃至有人幻滅地説她這是“被上帝放棄的聲音”,以及“完全顛覆女神的氣質”。

可張曼玉才不介意將過去歸零,哪怕是砸了自己的招牌。緊接着,她在北京草莓音樂節上的這番告白,“我演電影演了20次還被説成花瓶。唱歌請給我20次機會”,又不禁讓人為她點贊。

張曼玉

兩年前Vogue120週年慶典上,張曼玉就過了一把跨界的癮。頭頂紅色禮帽、身披白色馬甲,搭着閃亮皮褲,朋克範兒十足地唱了自己作詞的歌曲Visionary Heart。一開口就讓人呆掉,隨心所欲的調子,老煙槍式的聲音,跟她的單薄、優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那時,人們才知道,淡出了娛樂圈的張曼玉原來一直躲在家裏搞單曲創作。人們以為她只是玩玩票。誰料,今年3月底,她真正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簽約了摩登天空,國內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

張曼玉轉型做音樂,圈裏人不看好的並不少。關於為什麼選了摩登天空,就有業內人揣測,“因為唱歌難聽,所以才要走另類路線”, 以及“音樂節需要噱頭”。

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覺得這説法都挺無聊的,連駁都懶得駁。在他看來,簽約張曼玉的考量沒這麼多的小九九,有的倒是同氣相求的節奏。1月份兩人相識,用沈黎暉的話説,張曼玉的親和力、聲線和音樂審美都超過了他的預期。張曼玉喜歡的音樂風格偏電子搖滾,比如,英國的Portishead、法國的Air,以及比較偏民謠的Cat Power等,與摩登天空正好氣味相投。沈黎暉主動提出合作,張曼玉當場表示了興趣,接下來的運作推進,不過就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沈黎暉看好張曼玉的唱功,哪怕她的煙燻嗓多被人詬病。在草莓音樂節前夕,他接受《人物》記者採訪時怒贊張曼玉,“聲線具有某種標誌性,這是一種天賦,是一種氣質。做音樂這種先天條件很重要,不是靠努力就能獲得的。她就是她,不可複製。”

簽約當天,沈黎暉記得張曼玉説,“終於要開始了,為這個準備了七八年了。”談及草莓音樂節以及台下幾萬人的虎視眈眈時,張曼玉自信滿滿、全無含糊,“我不怕啊,我就是演員啊。”

北京草莓音樂節上,張曼玉只來得及唱了3首歌,This Bitch Called Love、Why did you do it以及Stay。唱第三首歌前,她抱着話筒慢慢講:“我是49歲7個月43天,快到50歲了,我也不介意。到了這個年紀,我走了那麼長的路,今天才是我的夢想實現。”

Stay唱到後半闕時,風力瞬間大到將舞台棚頂一角掀起。張曼玉試圖唱下去,直到工作人員上台強行將她攔腰護住,她才撒手話筒,扔下了一句“我不想停”。

關於艱苦奮鬥明星故事3:張譯

20xx年9月可以説是“張譯月”,先是與海清搭檔主演的電視劇《抹布女也有春天》熱播,這部劇還沒播完,與孫儷主演的《辣媽正傳》又在各大衞視黃金檔播出,網友大呼“老公不夠用”,“張譯很搶手”。有網友説:“國產婆媳劇是被張譯壟斷了嗎?每次換台就看他換個老婆。”一時間,張譯被譽為“中國好老公”。

可是,初見張譯的人,會納悶他怎麼會是演員,又怎麼會這麼紅?因為他的外形淳樸無心計,而且性格太過內斂。但就是這樣的張譯卻用他精湛的演技,將那些小俏皮、小心思、真情流露處演繹得淋漓盡致,有時候你都會覺得那是鏡子中的另一個我,那麼真實。這個“小眼睛男人”用他穩穩的奮鬥,終於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吊絲”戰士,很單純

從《士兵突擊》中的史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瘋魔太爺孟煩了,到《新上門女婿》裏那個挑戰強勢丈母孃的一根筋女婿田衝、《北京愛情故事》裏的奮鬥男石小猛,再到《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吳桐、《辣媽正傳》裏的新好男人的代表元寶,他的角色千變萬化,卻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正如美好的故事都離不開曲折,張譯的演員之路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他並不是那種十分熱愛表演一早就立志成為演員的人,相反,甚至有相當一段時間還瞧不起表演。

自從張譯出生,父親就玩命挖掘他的優點。聽人説他嗓子好,就讓做音樂老師的母親教他識譜,唱不同民族風格的歌曲。一有親友聚會,就逼他當眾唱歌。

偏偏張譯從小臉皮薄,怯場,一上場就口乾舌燥,手心冰涼。每每在大家掌聲雷動兩三次後,都只聽見爺兒倆相互指責的聲音,而不是他的歌聲。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每每登台前5分鐘,張譯都會有“瀕臨死亡”的體驗,腿抖,手抖,麥克風抖,把麥克風靠在前胸,衣服抖。他説,害怕露臉,這是不自信的緣故。

張譯

雖然膽小,但兒時,張譯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播音員。高二,試着考了一次北京廣播學院,專業第一,有了自信;高三再考,被少數民族同學加分佔了名額。17歲,理想破滅,手裏握着居委會大媽送來的“待業青年證”。

兩年後,去北京參加文工團表演類學科的考試。他找來一輛破自行車,騎車到北京廣播學院,想看看自己痴迷了5年的地方究竟神聖在哪裏。一路逆風,騎了兩小時,整個人像一隻帆。

在廣院,張譯把教室走遍,趴在後窗看着老師們講課。來回走,連廁所也沒放過。最後走出大門,一拍胸脯,“廣院,不過如此!”騎車回去,又是逆風,“揚帆”3小時。回到駐地,大病3天,廣播夢就此斷了。

待業了一段時間,來了一個機會,他上了哈爾濱話劇院的自費學員班,學費3萬元。話劇在他的少年期留下過驚恐的回憶,那齣戲叫《賴寧》。他坐在第一排,看到演員化得紅紅白白的面孔,表現山火襲來時放起了乾冰,煙霧瀰漫到觀眾席,很冷。這個印象一直延續到一年後觀賞了另外兩部話劇:《地質師》和《一人頭上一方天》,他為話劇第一次流下了眼淚,才知道話劇不都是那樣的。

1997年,北京戰友文工團20xx年來第一次招生,張譯蠢蠢欲動,但有人告訴他,軍藝畢業後無非也是分配到“新西蘭”(新疆、西藏、蘭州軍區文工團)。可張譯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報名了。他清楚地記得怎樣換乘公交、地鐵和黃“面的”。穿過一片麥田和垃圾場,吃了滿口黃土,春天,張譯經過一通土路顛簸來到戰友文工團所在的八大處,綠門綠窗紅牆灰地和綠軍裝。想想他的單位,緊鄰市中心索菲亞大教堂,有着天鵝絨幕布的哈爾濱話劇院,張譯簡直要退縮了。

考完試回到哈市,又要交學費了,他們家已經欠賬3.5萬元,為了躲避老師追討,張譯每天上課晚來早走,幾次還是被班長堵上。等待了兩個月,他忍不住打電話給戰友文工團,那邊告訴他:你聲音不錯,其他差點,我們還有兩個自費生名額。

這個自費生學費一共4500元,相當於話劇院一年的學費,但自費生不但沒有津貼,還要交幾千元的置裝費,從茶缸到鞋墊,都要自費,家裏又欠了一大筆外債,張譯成了“吊絲戰士”。他表現得極為勤快,16個學員裏有兩個自費生,他這個自費生頭半年就當上了班長。大年三十拴着繩子通垃圾道和廁所,用自己的臉盆倒完糞便和灰土,晚上拿開水、洗滌劑、二鍋頭三遍消毒後繼續用這盆包餃子。

新兵頭一個月不讓洗澡,第一次進澡堂時看到每個花灑下都排了10個老兵,大池裏的人只能站着,當他等到老兵差不多出去了,就去洗淋浴。剛抹上肥皂聽到緊急集合號,帶着一身肥皂泡的張譯和全排戰友一起急行軍,負重20多公斤,他除了裝備、八一步槍,還背了一口大鍋。那天是大年七年級,到了終點他們把身體埋在一尺多厚的雪裏。

“部隊某些方面會催你成長,某些方面又特別單純,我到現在沒有進過迪廳。”那種生長是簡單的,或許是粗暴的。張譯對那段生活充滿了感激。

被拋棄,卻不放棄

張譯和表演課代表早戀了,隊長放言:只要被他逮到一次倆人都開除。只有一部分學員能提幹,於是總有積極的線人向隊長彙報:張譯又和那女孩單獨相處了。有次他倆在一個屋裏,隊長一腳踹開門,屋裏只有女孩,張譯就躲在門後。另一次全班在食堂地上睡午覺,他和姑娘在女廁所裏幽會,隊長接到線報猛敲門。開門後又是隻有姑娘一人,張譯奮力取下了窗户上的鐵欄杆,鑽了出去。等隊長趕回食堂,他已經躺在地上裝睡,還流着口水,這一刻他的表演天賦全激發了出來。

可是,張譯卻一直沒戲可演。雖然也抽到過兩個小品的表演機會,但總是“特別倒黴”地落了空。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為緊張發揮得不好,處女秀以失敗告終。同學們都演上主角的時候,張譯的“主業”是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並且負責裝台卸台等一系列“副業”工作。

20xx年,領導很興奮地跑來告訴張譯一個“好消息”:他可能被提幹,去政治處當幹事!因為張譯的字寫的不錯,而且速度快。好消息卻讓張譯覺得“挺五雷轟頂的”。他打電話回家求助,不想父親很快給他寄來了一個包裹,“裏面是一本《公文寫作的實用技巧》,還是1970年代出版的,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於是我決定不好好表現,不過這分寸很難把握的,既要讓領導不開除你,又覺得你確實不適合軍隊的文職工作。”畢業的時候,張譯如願地沒有進政治處提幹。沒有戲演,又沒有活幹,張譯説:“那個時候,我真的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所幸的是,“被拋棄”的張譯還是能從文字中找到證明自己的快感。除了寫會議紀要和報告,張譯還有一個副業是寫晚會的串場詞,單位大大小小的晚會幾乎都出自他手。在寫了太多他覺得沒用的東西之後,張譯終於決定,自己要寫個劇本。

“其實我寫劇本真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我老沒戲演,所以想不如自己寫個劇本給自己演吧。”單位小品大賽前,張譯寫了處女作,是一個短劇《文小姐和武狀元》,講一個城裏的千金小姐和偏遠部隊軍官的愛情故事。

劇本被很多人看好,但小品最終沒能演成。不服輸的張譯鉚着勁地把劇本送到了《劇本月刊》,編輯很賞識地刊登了。“我特別解恨地拿着雜誌去找了團長。”拿着600塊的稿費,張譯和演出團的哥們一路上就把錢吃了。

演戲的夢想越來越遠,張譯開始覺得寫作也是條道路。“我愛的是戲劇,不僅是演出。雖然劇本是一個人的戰鬥,但有時候一個人寫到半夜,一邊哭一邊跪着寫的狀態也會讓我覺得着迷。”20xx年底,在一個短劇得了全軍比賽的大獎之後,張譯被推薦單獨創作一部小説改編的20集電視劇。“前後忙活了五六個月吧,寫到18集的時候,製片人忽然説不要了。”

張譯當時很受打擊,“那時候每個月千把塊的工資,要買書買資料繳話費。房子是借朋友的,他一回來我就得挪地,門口有6塊錢的石鍋飯,我每天吃那個,加一個雞蛋是7塊錢,我真不敢加。”

死角之後,便是光明

團裏外聘了一位老導演拍一部電視劇《紅領章》,這位導演在20xx年用過張譯跑龍套,對他印象深刻。當她從學員中挑出他的照片時,團長卻説“他演戲就是個死啊”,請導演再考慮一下,老導演堅持把張譯定為男三號。這時張譯已經接到康紅雷的副導演的試鏡電話,也是男三號,為了向團裏證明自己,他推掉了,以團裏的工作優先。

誰知團裏又換了新導演,張譯的男三號被拿下,改作場記。他和團長説:“外面有戲找我,康紅雷的《民工》。”可團長根本不相信這件事。

被團裏否定後,他厚着臉皮又去打電話給康紅雷的副導演,委婉表達想去現場看看,人家很大方地説角色還沒定。他一身軍裝,在樓下仰頭看着劇組租的公寓和製片人張紀中的車,發出一陣陣土包子的嘖嘖聲。

拍《民工》的時候,副導演向張譯轉達康紅雷的意思:你和你的對手女演員是所有演員裏表現最差的,你們拿着紙、筆去剪輯房學習一下別人的表演。在剪輯房裏張譯迷茫了,他以為表演就應該像生活裏一樣自然,但他看的片段都是他認為過火的表演方式。直到看完成片,康紅雷有天對他説:“你演得最好。”因為現場表演和完成片是兩回事。

第二個肯定他的人是陳建斌,《民工》播的時候,張譯在《喬家大院》裏演陳建斌的跟班,一個戲份特別少的角色。陳無意中看了電視,第二天抓着他問:“昨晚放一電視劇,裏面一演員特別像你!”知道是他後,陳建斌和導演胡玫説:“你看了《民工》沒?他為什麼會演現在這個角色?”陳建斌為張譯抱屈,胡玫只好説:“我錯了。”

以前在團裏總被否定,越否定越不自信,越怵舞台,形成惡性循環,有了外界的鼓勵,張譯漸漸進入了正常的狀態。

20xx年,他寫下了長長的《我的請願書》,向康紅雷表達想要加入《士兵突擊》劇組的願望,其實那時康導已經定下他演史今。而此時,被團裏認定“演戲是條死路”的張譯,卻成為面臨改編的文工團的重點保留對象:相比於他的演戲天分,他的創作才能更被團裏肯定。“團裏需要編劇,如果我一年之內能完成三四個小品劇本,就準我外出拍攝《士兵突擊》。”

此時,距離《士兵突擊》開機不到一個月。張譯清楚,自己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面對始終熱愛的表演事業,張譯打起了《轉業報告》。當他把轉業報告遞上去後,政委哭了,不同意。可張譯已經下定了決心。

遞上轉業報告的第二天,他踏上了去昆明的火車,拍攝《士兵突擊》。6月回北京,在天安門完成最後一個鏡頭,那天他接到戰友的電話:“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的轉業,批了!”藉着《士兵突擊》中的史今轉業,他大哭了一場。

《士兵突擊》後,張譯出名了。出名,容易導致自我膨脹。堅持説自己不是名人的張譯直截了當表示:“誰膨脹了,誰的藝術生命也就到頭了。千萬別覺得自己是在高處。沒起來過,也就不存在摔下去的危險。”

那之後,張譯的片約不斷,《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雪花那個飄》、《北京愛情故事》等等。儘管成名對於張譯來説來的有些晚,但是用張譯自己的話説,“安逸當中出不了藝術”,從當年的“吊絲”到現在的炙手可熱,張譯靠的是他超強的耐力和穩穩的奮鬥,雖然過程充滿了曲折。任何一種成功,需要機遇,但絕無僥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