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1.51W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找一些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來看,那麼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把牆推倒5000次

1988年,高中畢業後,他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裏窮得叮噹響,還拉了不少饑荒,父親讓他跟着村裏的瓦匠學點手藝,不然將來找媳婦都是大難題。

瓦匠算個技術活,想學藝,必須先從小工幹起。那時候農村修房蓋屋,都是鄉親們互相幫忙,沒工錢,只管飯。為了能早點摸到瓦刀,三裏五鄉無論誰家蓋房子都能看到他賣力的身影。搬磚、和泥、運沙石,什麼活累他就挑什麼活幹。

過了兩年,帶隊的叔叔感覺他是個踏實勤快的孩子,就開始讓他學瓦工。瓦工左手拿磚,右手揮刀,砍磚、抹灰、砌牆,左右開弓看起來很瀟灑,但他一動手才知道,這個活兒比搬磚和泥都累,不但耗體力更考眼力,一天要把幾千塊磚、上千斤水泥均勻地抹好,還要沿着鉛墜壘起來不能有絲毫偏差。

在師傅熟練的手下,那些磚頭彷彿聽話的士兵,隊列筆直,而他壘的磚卻參差不齊。為什麼自己沒別人壘得好呢?功夫還不到家。

傍晚收工後人們都回家休息了,他自己掏錢買來1000塊磚,在家門口繼續練習砌牆。牆體砌好了,進行測量,記下偏差,推倒了再砌,每天兩三次。鄰居們吃過晚飯沒事都湊過來看熱鬧,剛開始還誇他有恆心,可他天天如此,就成了人們的笑柄。瓦工就那麼點技術含量,這麼較真,真是一根筋。

冷言冷語他全當耳旁風,每天收工後依然專心致志地練習,砌牆、推倒、再砌,周而復始。春去秋來,那面牆被推倒了5000多次,堅硬的紅磚最後都磨成了圓角的,他的雙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最終,他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人依牆斜站,左腳在前,離牆約15釐米,右腳在後,距牆約30到40釐米,這個姿勢省力,而且高效。

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和村裏的鄉親到濟南打工,在無數個建築工地上,他像一粒灰塵,微不足道,每天重複機械的砌牆工作。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沒有監理巡視也做得一絲不苟,他砌牆的水平日臻完美。漸漸地,他出眾的技術折服了所有的工友,包工頭把他砌的牆當做樣板牆,自然,他的工資也比其他瓦工的要高一些。他並不滿足這點成績,他不想只做一個幹活麻利的工人,沒讀過大學的他,很仰慕那些能“看圖紙”的技術員。

每天收工後,工友們都在帳篷裏打撲克或出去逛街消遣,他則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別人叫他一起玩,他也無動於衷。他閲讀的是《砌築工藝》《建築分項施工工藝標準手冊》等枯燥的專業書籍,工友們都不理解,咱們這些泥腿子把牆砌好多賺錢就行了,看書有啥用?幹瓦工還有啥大出息?他微微一笑,只管窩在自己的鋪位上看書做筆記。在工地上一年到頭,只要有活,工人就得幹到天黑,想學習太難了,但10多年的時間裏,他一直堅持看書。通過學習,他看懂了設計圖,有時技術員還要向他請教。

平時,愛動腦筋的他看到牆角下散落着很多掉下來的水泥漿,很是浪費,就琢磨在每塊磚上如何抹水泥才能減少浪費。於是,他發明了“提刀灰與自然擠漿結合工藝法”,既節省材料,又提高了磚塊之間的灰漿飽滿度,在工地上被廣泛應用。儘管如此,他還是茫茫民工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在大學生遍地走的時代,一個農民工能有什麼機會呢?

20xx年,他正在濟南的一處工地上忙得滿頭大汗,工地負責人告訴他隊裏推薦他去參加市裏舉辦的技能大賽。由於經驗不足,這次比賽他獲得了第二名。在隨後的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他砌築的2米高的牆體,垂直平整度誤差不超過3毫米,獲全省第一名。

儘管在業內有了小小的名氣,但他自知理論知識匱乏,便更加孜孜以求。收工後亂哄哄的工地上,他依然全神貫注,把啃天書般的專業理論作為樂趣,直到把厚厚的建築技術手冊背得滾瓜爛熟。

20xx年,建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建築業職業技能大賽,理論和技能測試同時舉行。他作為代表山東參賽的選手之一,與從全國100多萬名建築工人中選拔出來的幾十名頂尖高手同台競技。工友們都不擔心他的動手能力,大家最擔心的是他的理論測試,畢竟他不是科班出身,又沒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而對手中不乏技術院校的講師,結果,他的理論成績排名第一。

20xx年,他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為山東省建築行業200多萬一線建築工人中唯一享有這項殊榮的人,他就是出生在汶上縣的農民工吳林。

如今的吳林,擁有“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第一刀”等諸多榮譽。他也從農民工轉變成了技術、管理人員,帶出了83個達到技師水平的徒弟。同時,憑藉自己在業內豎起的牌子,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施工隊伍,擁有了自己的一片紅火事業。

20xx年裏,吳林不斷給自己豎起一面面牆,又不斷推倒,向自我挑戰,他用勤奮與不懈的努力,跨越了人生中一道道圍牆,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把一面牆推倒5000次重新再來的決心與勇氣,終有一天也會築起自己事業的殿堂。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錢斌做事總比別人費力

讀九年級的時候,他很長時間也沒有弄清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為了應付會考,他便背化學參考資料。考試時,居然還真的遇到了一道和資料上一模一樣的題目,他能一字不漏地將答案寫下來。但會考成績揭曉後,他的化學仍然不及格。讀高中時,由於十分刻苦,他的成績還馬馬虎虎過得去。父母的希望、老師的希望和自己的希望卻在大學聯考之後落空。他離分數線差2分。萬幸的是,當時出台了一個“定向”的錄取制度,師範類學校可以對簽約畢業後到貧困地區工作的學生降分錄取。由於這項“優惠”政策,他才連滾帶爬地跨進了一所師範大學的門檻。

十年後,錢斌考研究生。導師打算錄取五人,他考了第六名。極具喜劇意味的是,排在前面的一位考生不知何故放棄了入學資格,他以“補缺”身份獲得了讀研機會。研究生別人讀三年,他讀了四年,才勉勉強強畢了業,儘管他比任何一位同學都要勤奮,別人在週末花前月下地談戀愛,他仍宅在寢室裏讀書、做題。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去考博,連考三次才如願以償。那時讀博兩年拿到學位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他一直折騰了七年零兩個月才熬出了頭。他拿到博士學位時,已年屆不惑。他的同學發財的發財、升官的升官、成名的成名,只有他除了一紙文憑,什麼也沒有。在他讀博的大學裏,一提起他,幾乎無人不曉,不過這可不是什麼好名聲。他的博士開題報告,曾做了23遍才得以通過!這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讓他在校園里名聲大噪。

就是這樣一個愚拙的人,卻有一個令人驚駭的夢想——上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為全國觀眾講授他最喜愛的科學鉅著《夢溪筆談》。一次偶然的機會,錢斌認識了“百家講壇”的一位叫馬曉燕的編導。馬導告訴他:想上“百家講壇”,首先要學會在鏡頭前像一位主持人那樣侃侃而談。

馬導的話其實是一種婉拒,沒想到,錢斌卻當真了。從此他開始練習演講,妻子幫他拍攝演講視頻,他挑了比較滿意的幾段由網上發給馬導看,馬導看後忍俊不禁,連連搖頭。可他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在馬導指導後又繼續練習……當有一天,馬導看到他傳來的第73份視頻時,忽覺眼前一亮,她感覺那個曾經笨拙滑稽的演講者已經發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她對他説:第一關你過了,但第二關難度更大,你必須能夠把《夢溪筆談》講得深入淺出,能讓一名十二三歲的國中生聽懂並且樂意聽。

一部科學鉅著講深可能比較容易,但要講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絕非易事。他想了—個辦法——寫一段就讀給妻子或同事的孩子聽,如果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結束後還想要他繼續往下講,稿子就留下;如果他們聽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就重寫。他還把寫好的稿子傳給馬導看,請她提意見,然後再修改。就這樣,每一講大約修改了三十幾次。全部十講修改了三百多次,總計幾千萬字。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用腦用眼,他曾經短暫失明、頭髮幾乎掉光。

終於有一天,馬導邀請錢斌去北京試講。當他站在令人眩暈的鎂光燈下,面對黑乎乎的攝像機鏡頭時,他感覺有點緊張。不過他很快平靜了下來,他對自己説,我做了那麼多努力,做了那麼充分的準備,我怕什麼呢?接下來,他找回了在家演講的感覺,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他後來甚至將講稿放到一邊,引經據典、縱橫捭闔,一下子把現場聽眾引入了由他創造的精神世界裏。下了講壇,馬導微笑着迎接他,説了一句:“錢老師,要不你回去再準備後面的稿子吧?”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

一個曾經愚拙得可笑的人,如今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開講“千年一筆談”的錢斌教授,這樣評價自己的成功:“我是一隻笨鳥,飛得不快,但能不停地飛、拼命地飛,總有一天能攀上生命的最高點,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是一個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個人用一輩子所完成的作業。有的人認為,命運是天註定的,是不可改變的。但在我看來,命運不過是人生的方向盤,駛往哪個方向它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

在這裏,我想和各位同學分享幾個關於命運的故事,沒有什麼高談闊論,僅僅是我自己的一些經歷而已。

眼界與命運

和很多同學一樣,我出生在一個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小時候起,除了學習我的興趣就非常廣泛。戲曲就曾經一度是我的摯愛,甚至在國中時我還一度有報考戲曲學校的想法。因為在那個年代,在我生活的山西陽泉那個小城市,電視還沒有普及,更別説電腦互聯網了,人們日常最多的娛樂活動就是聽戲。

後來,我的姐姐考上了北京大學。和剛剛入學的你們一樣,她一時間也成了我們當地的明星。臨走時她對我説:“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美麗,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陽泉,這樣你未來的路才會更寬闊。”

我聽從了姐姐的建議,從那時起我開始發奮學習,為的就是考上陽泉當地最好的高中——陽泉一中。最終,我如願以償。然而,這時的我對於姐姐所説的“外面的世界”還沒有特別的概念。

我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是在高中一年級,當時我所在的陽泉一中在全市第一個設立了計算機教室。

只要輕輕的在鍵盤上鍵入一些英文單詞和符號,它就會根據指令給出答案,我一下子就被這奇妙的東西所吸引住了。從那時起,為了能到機房上機,我經常找老師軟磨硬泡。比別人更多上機實踐,也讓我在計算機方面的技能比其他同學強。

不久以後,學校選派我到省會太原參加全國中學生計算機比賽。去之前我信心滿滿,總覺得自己的計算機水平還算不錯,甚至還想着拿個名次回來。結果沒想到,比賽結果出來,我連個三等獎也沒得到。

這樣的結果對我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打擊。一開始我想不通,但是當我走進太原的書店時,我才知道為什麼沒有辦法和他們競爭。我發現,這裏有許多我在陽泉根本看不到的計算機方面的書,別人在信息的獲取能力上比我有先天優勢。

這次經歷讓我第一次感到了眼界與命運的關係,我對姐姐當時對我説的那番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相信這樣能改變命運。

在之後的近20xx年中,無論是在北大的求學經歷,還是在美國學習計算機以及在華爾街和硅谷的工作經歷,都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甚至對我後來創立百度公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所以,當你們邁入北京大學大門的那一刻起,你的命運已經改變了。不僅因為這裏是中國的最高學府,還因為在這裏你會接觸到許多你原來從沒有見過甚至聽説過的新鮮事物。

性格與命運

雖然有人常説:“性格決定命運。”但實際上對於這樣的説法,我個人並不認同。我覺得無論你的性格怎樣,你都有可能成功。

幾年前,高盛公司前總裁在清華大學開了一門關於領導力的課程,專門邀請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的全球CEO去講課。有一次,我也被邀請去講百度的成功故事。當我給學生們講完課之後,他跟我聊天説:“Robin,看你的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説企業家很不一樣,因為你的性格很柔和,沒有那麼強硬。可是你做的也很成功啊,而且我相信你將來會更加成功。”

作為高盛的總裁,他幾乎見過當今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家。而從他對我的評價來看,各種各樣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成功,只不過是看你有沒有利用自己的性格優勢來做事情。

比如説,有的人就是善於與人溝通,那就應該朝自己擅長的方向努力。他們非常願意和客户溝通,也許未來就可以成為一名很好的銷售人員,這樣也會取得成功。

而有些人的性格則是那種比較內斂的,就像一個技術工程師,我的性格里可能這方面就更多一些,在思維上比較嚴謹,邏輯性比較強一些。我不太願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而更多的是願意坐在計算機前面去感受那些新的互聯網的產品,去琢磨琢磨怎麼樣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所以,我認為各種各樣的性格都能夠成功,關鍵是你要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一個判斷,究竟自己的性格適合什麼。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另一扇窗,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堅持下去,你才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退縮、不輕易的去改變你的方向。我相信,做到這點,成功就會離你不遠了,你的命運也會因此與眾不同。

夢想與命運

有一句名言叫“夢想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一個人想要成功,想要改變命運,有夢想是重要的。

在美國讀研究生時,有一次,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當時,負責面試的教授可能對我的回答他的答案不滿意,便隨口問我:“你是中國來的?”“你們中國有計算機嗎?”。儘管可能不是有心刺傷我,但教授的問題讓我的心裏特別難受,我覺得怎麼能這樣問我,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而且那時已經是20世紀90年代了,怎麼可能沒計算機?這近似是對我祖國的一種羞辱。但也就是這麼一句話,激發了我內心那股不服輸的精神和一定要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從那時起,我就夢想有一天一定會用自己手中的技術改變國人的生活。

這也是我為什麼放棄了在美國穩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回國創立百度公司的原因。

百度創立之初,一切都非常困難。我們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室,加上我,公司總共只有8個人。但儘管如此,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做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了20xx年底,與剛創業時相比,百度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此時我也認識到,百度如果想要在市場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超越當時已經在中國市場上佔有6成份額的google。

20xx年初,我組織了公司技術人員一起開了一個會。會上我告訴大家,我們必須在各項技術指標上全面超越競爭對手。當時,有的人認為這不可能,覺得百度的技術實力和國際最先進的搜索公司差距太大了。但我對他們説,百度雖然此時還十分弱小,在國際乃至國內都還不太知名,影響力有限,但是,百度凝聚了一批充滿非凡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優秀人才,大家就是要在這裏做出一番事業,讓中國人在中文搜索引擎領域揚眉吐氣。

於是,一個名為“閃電計劃”的15人技術攻關小組成立了。在那段時間裏,我們的工程師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與目標,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餓了就泡一包方便麪,困了就乾脆席地而睡,醒來以後繼續工作。

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當時完全有機會能夠到IBM、微軟等跨國公司工作並取得一份可觀的收入,但他們卻選擇留在百度,拿着微薄的工資,沒日沒夜的工作。他們説是我的“做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的夢想感動了他們,而我也被他們所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下來,百度在索引量、相關性、中文處理的相關檢索、拼音的檢索、糾錯技術等方面大大提高,眾多指標領先業界,加上“閃電計劃”後期啟動的百度mp3搜索,對這個產品,用户體驗評價非常高,迅速擴大了百度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百度作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正是由此開始奠定的。

因此,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夢,有胸懷祖國的大志向,找到自己的夢想,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同時,我們不僅僅要自己有夢想,你還應該用自己的夢想去感染和影響別人,因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夢想去點燃別人的夢想,是時刻播種夢想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困難並不可怕,只要你能樂觀的面對;命運也可以改變,而鑰匙就正握在你的手中。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找一些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來看,那麼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把牆推倒5000次

1988年,高中畢業後,他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裏窮得叮噹響,還拉了不少饑荒,父親讓他跟着村裏的瓦匠學點手藝,不然將來找媳婦都是大難題。

瓦匠算個技術活,想學藝,必須先從小工幹起。那時候農村修房蓋屋,都是鄉親們互相幫忙,沒工錢,只管飯。為了能早點摸到瓦刀,三裏五鄉無論誰家蓋房子都能看到他賣力的身影。搬磚、和泥、運沙石,什麼活累他就挑什麼活幹。

過了兩年,帶隊的叔叔感覺他是個踏實勤快的孩子,就開始讓他學瓦工。瓦工左手拿磚,右手揮刀,砍磚、抹灰、砌牆,左右開弓看起來很瀟灑,但他一動手才知道,這個活兒比搬磚和泥都累,不但耗體力更考眼力,一天要把幾千塊磚、上千斤水泥均勻地抹好,還要沿着鉛墜壘起來不能有絲毫偏差。

在師傅熟練的手下,那些磚頭彷彿聽話的士兵,隊列筆直,而他壘的磚卻參差不齊。為什麼自己沒別人壘得好呢?功夫還不到家。

傍晚收工後人們都回家休息了,他自己掏錢買來1000塊磚,在家門口繼續練習砌牆。牆體砌好了,進行測量,記下偏差,推倒了再砌,每天兩三次。鄰居們吃過晚飯沒事都湊過來看熱鬧,剛開始還誇他有恆心,可他天天如此,就成了人們的笑柄。瓦工就那麼點技術含量,這麼較真,真是一根筋。

冷言冷語他全當耳旁風,每天收工後依然專心致志地練習,砌牆、推倒、再砌,周而復始。春去秋來,那面牆被推倒了5000多次,堅硬的紅磚最後都磨成了圓角的,他的雙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最終,他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人依牆斜站,左腳在前,離牆約15釐米,右腳在後,距牆約30到40釐米,這個姿勢省力,而且高效。

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和村裏的鄉親到濟南打工,在無數個建築工地上,他像一粒灰塵,微不足道,每天重複機械的砌牆工作。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沒有監理巡視也做得一絲不苟,他砌牆的水平日臻完美。漸漸地,他出眾的技術折服了所有的工友,包工頭把他砌的牆當做樣板牆,自然,他的工資也比其他瓦工的要高一些。他並不滿足這點成績,他不想只做一個幹活麻利的工人,沒讀過大學的他,很仰慕那些能“看圖紙”的技術員。

每天收工後,工友們都在帳篷裏打撲克或出去逛街消遣,他則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別人叫他一起玩,他也無動於衷。他閲讀的是《砌築工藝》《建築分項施工工藝標準手冊》等枯燥的專業書籍,工友們都不理解,咱們這些泥腿子把牆砌好多賺錢就行了,看書有啥用?幹瓦工還有啥大出息?他微微一笑,只管窩在自己的鋪位上看書做筆記。在工地上一年到頭,只要有活,工人就得幹到天黑,想學習太難了,但10多年的時間裏,他一直堅持看書。通過學習,他看懂了設計圖,有時技術員還要向他請教。

平時,愛動腦筋的他看到牆角下散落着很多掉下來的水泥漿,很是浪費,就琢磨在每塊磚上如何抹水泥才能減少浪費。於是,他發明了“提刀灰與自然擠漿結合工藝法”,既節省材料,又提高了磚塊之間的灰漿飽滿度,在工地上被廣泛應用。儘管如此,他還是茫茫民工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在大學生遍地走的時代,一個農民工能有什麼機會呢?

20xx年,他正在濟南的一處工地上忙得滿頭大汗,工地負責人告訴他隊裏推薦他去參加市裏舉辦的技能大賽。由於經驗不足,這次比賽他獲得了第二名。在隨後的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他砌築的2米高的牆體,垂直平整度誤差不超過3毫米,獲全省第一名。

儘管在業內有了小小的名氣,但他自知理論知識匱乏,便更加孜孜以求。收工後亂哄哄的工地上,他依然全神貫注,把啃天書般的專業理論作為樂趣,直到把厚厚的建築技術手冊背得滾瓜爛熟。

20xx年,建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建築業職業技能大賽,理論和技能測試同時舉行。他作為代表山東參賽的選手之一,與從全國100多萬名建築工人中選拔出來的幾十名頂尖高手同台競技。工友們都不擔心他的動手能力,大家最擔心的是他的理論測試,畢竟他不是科班出身,又沒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而對手中不乏技術院校的講師,結果,他的理論成績排名第一。

20xx年,他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為山東省建築行業200多萬一線建築工人中唯一享有這項殊榮的人,他就是出生在汶上縣的農民工吳林。

如今的吳林,擁有“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第一刀”等諸多榮譽。他也從農民工轉變成了技術、管理人員,帶出了83個達到技師水平的徒弟。同時,憑藉自己在業內豎起的牌子,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施工隊伍,擁有了自己的一片紅火事業。

20xx年裏,吳林不斷給自己豎起一面面牆,又不斷推倒,向自我挑戰,他用勤奮與不懈的努力,跨越了人生中一道道圍牆,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把一面牆推倒5000次重新再來的決心與勇氣,終有一天也會築起自己事業的殿堂。

名人勵志又好看的故事:錢斌做事總比別人費力

讀九年級的時候,他很長時間也沒有弄清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為了應付會考,他便背化學參考資料。考試時,居然還真的遇到了一道和資料上一模一樣的題目,他能一字不漏地將答案寫下來。但會考成績揭曉後,他的化學仍然不及格。讀高中時,由於十分刻苦,他的成績還馬馬虎虎過得去。父母的希望、老師的希望和自己的希望卻在大學聯考之後落空。他離分數線差2分。萬幸的是,當時出台了一個“定向”的錄取制度,師範類學校可以對簽約畢業後到貧困地區工作的學生降分錄取。由於這項“優惠”政策,他才連滾帶爬地跨進了一所師範大學的門檻。

十年後,錢斌考研究生。導師打算錄取五人,他考了第六名。極具喜劇意味的是,排在前面的一位考生不知何故放棄了入學資格,他以“補缺”身份獲得了讀研機會。研究生別人讀三年,他讀了四年,才勉勉強強畢了業,儘管他比任何一位同學都要勤奮,別人在週末花前月下地談戀愛,他仍宅在寢室裏讀書、做題。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去考博,連考三次才如願以償。那時讀博兩年拿到學位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他一直折騰了七年零兩個月才熬出了頭。他拿到博士學位時,已年屆不惑。他的同學發財的發財、升官的升官、成名的成名,只有他除了一紙文憑,什麼也沒有。在他讀博的大學裏,一提起他,幾乎無人不曉,不過這可不是什麼好名聲。他的博士開題報告,曾做了23遍才得以通過!這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讓他在校園裏名聲大噪。

就是這樣一個愚拙的人,卻有一個令人驚駭的夢想——上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為全國觀眾講授他最喜愛的科學鉅著《夢溪筆談》。一次偶然的機會,錢斌認識了“百家講壇”的一位叫馬曉燕的編導。馬導告訴他:想上“百家講壇”,首先要學會在鏡頭前像一位主持人那樣侃侃而談。

馬導的話其實是一種婉拒,沒想到,錢斌卻當真了。從此他開始練習演講,妻子幫他拍攝演講視頻,他挑了比較滿意的幾段由網上發給馬導看,馬導看後忍俊不禁,連連搖頭。可他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在馬導指導後又繼續練習……當有一天,馬導看到他傳來的第73份視頻時,忽覺眼前一亮,她感覺那個曾經笨拙滑稽的演講者已經發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她對他説:第一關你過了,但第二關難度更大,你必須能夠把《夢溪筆談》講得深入淺出,能讓一名十二三歲的國中生聽懂並且樂意聽。

一部科學鉅著講深可能比較容易,但要講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絕非易事。他想了—個辦法——寫一段就讀給妻子或同事的孩子聽,如果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結束後還想要他繼續往下講,稿子就留下;如果他們聽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就重寫。他還把寫好的稿子傳給馬導看,請她提意見,然後再修改。就這樣,每一講大約修改了三十幾次。全部十講修改了三百多次,總計幾千萬字。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用腦用眼,他曾經短暫失明、頭髮幾乎掉光。

終於有一天,馬導邀請錢斌去北京試講。當他站在令人眩暈的鎂光燈下,面對黑乎乎的攝像機鏡頭時,他感覺有點緊張。不過他很快平靜了下來,他對自己説,我做了那麼多努力,做了那麼充分的準備,我怕什麼呢?接下來,他找回了在家演講的感覺,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他後來甚至將講稿放到一邊,引經據典、縱橫捭闔,一下子把現場聽眾引入了由他創造的精神世界裏。下了講壇,馬導微笑着迎接他,説了一句:“錢老師,要不你回去再準備後面的稿子吧?”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

一個曾經愚拙得可笑的人,如今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開講“千年一筆談”的錢斌教授,這樣評價自己的成功:“我是一隻笨鳥,飛得不快,但能不停地飛、拼命地飛,總有一天能攀上生命的最高點,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