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口中的壞榜樣:紅頂商人胡雪巖

來源:文書谷 8.75K

沒有胡雪巖的徽商創業故事,多少會顯得缺少亮色。白手起家,他是勤奮不息磨練成才的商業奇才;輔助清廷收復邊疆,他是受人仰視的“紅頂商人”;為富好仁,他是一手創辦胡慶餘堂的忠厚仁者……

馬雲口中的壞榜樣:紅頂商人胡雪巖

白手起家

飛昇江南“第一財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這是流傳在徽州地區家喻户曉的民諺,它生動概括了徽州人背井離鄉、尋求生存的坎坷命運。在12歲那一年,胡雪巖開始了別樣的人生。早年喪父讓他承擔了養家餬口的重任,胡雪巖經親戚推薦,前往杭州于姓的“信和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夜壺等雜役做起,三年後因為勤勞、腳踏實地博得莊主的賞識,成為正式的夥計,16歲時升為跑街。胡雪巖本想沿着傳統從商之路一步步發展成為商界名流,未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命裏的第一位貴人——王有齡。

王有齡,字英九,號雪軒,福建侯官人,官至浙江巡撫。據説有一天,王有齡因無錢進京,只得在杭州一家茶樓歎息。

落魄的王有齡恰巧被胡雪巖看見,胡雪巖慧眼識珠,認為王有齡將來定有出頭之日,便毫不猶豫地資助了王500兩白銀。後來王有齡遇到了時任户部侍郎的好友何桂清,經其推薦當了浙江巡撫門下的糧台總辦。他不忘當年胡雪巖的知遇之恩,並看出其在商業上的天賦,轉而資助其開設“阜康錢莊”。

胡雪巖憑藉超凡的能力,敢冒風險,善抓商海機遇,不拘成法,開創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捷徑。除了開展湖州、寧波、温州等各地的錢糧借貸業務外,還介入多項投資事業,阜康錢莊已然成為杭州第一大錢莊,胡雪巖也一躍成為財雄勢大的商紳,影響晚清整個商界,被人稱為“商界奇人”。

俗話説,樹大好乘涼,自從有了王有齡這棵大樹,胡雪巖的商運一路亨通,先被王有齡任命為代理湖州公庫,開辦絲行,收購胡絲運往杭州、上海等地。後又委辦糧械、綜理漕運事務。在此期間,胡雪巖利用與軍界建立的密切聯繫,讓官軍的餉銀公款一律由阜康錢莊匯兑。就這樣,胡雪巖一手抓錢莊業務,一手辦理糧餉軍械,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政,由此也拉開了他一生亦官亦商的序幕。雄厚的資本積累,也為胡雪巖日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叱吒商場

最有名的“紅頂商人”

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改變了胡雪巖的命運,1861年,王有齡兵敗自殺,讓胡雪巖喪失了堅實靠山。但很快他就憑藉着過人的膽識和善於揣摩他人心思的能力,贏得了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的信任。當時左宗棠的部隊糧餉短缺,急於尋找新靠山的胡雪巖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三天內就出色地完成了為左宗棠籌集十萬石糧食的任務。因為傑出的商業才能,胡雪巖很快被委派總管全省錢糧、軍餉的重任。

隨後胡雪巖又不失時機地向左宗棠提出杭州解圍後應儘快解決軍需民食,安定民心和恢復生產的建議。在他的協助下,浙江各地的農民樹立重建家園的信心,軍隊的餉銀也得到了及時補充,浙江局勢得以穩定。圓通的胡雪巖以亦官亦商的身份來往於寧波、上海等通商口岸,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並廣交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並從中獲得鉅額回扣。這一時期的胡雪巖縱橫馳騁商海,如魚得水,達到了事業的顛峯。

當然,胡雪巖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協助左宗棠完成了三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其一,籌辦近代中國最大的官辦造船企業——福州船政局,加強海防建設。在制定船政事宜中,“凡局務及出入款項,都由胡負責”。胡雪巖選定馬尾作為造船基地,採辦建廠原料,購買法國輪機,聘請法國技師,培訓輪機駕駛人才,在他的精心籌劃下,馬尾船廠成為當時最早最大的造船基地,併為國家培訓了一批優秀的造船工程師和具有駕駛技術的海軍人才。

其二,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機器設備和技術,創建近代最早的官辦輕工業——蘭州織呢局。在力助左宗棠開發西北的過程中,胡雪巖採購的國外先進開石機器,大力發展了西北的水利事業;同時胡雪巖還招募農作物專家,向西北地區百姓傳授技藝,極大推動了西北農業的發展。

其三,憑藉其商業信譽向外國銀行借軍款,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1866年,左宗棠被任命為陝甘總督,負責收復被俄國人佔領的伊犁。為了保證西征軍糧餉和軍費供應,左宗棠在上海設立西征軍轉運局,任命胡雪巖主持工作,負責向東南各省催領和轉運大軍的糧餉及軍需物資。從1866年到1878年,胡雪巖經手為西征軍借了4筆總金額1600萬兩白銀的外債,確保了西征的勝利。左宗棠班師回京後,極力讚揚胡“勤幹有為,有豪俠之概”,後胡雪巖被賞加布政使銜(三品),賜二品紅頂戴、穿黃馬褂、紫禁城騎馬等榮譽,成為清代最着名的“紅頂商人”。

為富好仁創辦胡慶餘堂

除了“紅頂商人”的美譽外,胡雪巖為富且仁、樂善好施,做出眾多義舉,為他贏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1874年,為了施藥給那些飽受戰亂和病痛之苦的人,胡雪巖選中吳山腳下的大井巷為址,建屋造店,創辦胡慶餘堂。1876年在杭州湧金門外購進10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藥,便於攜帶和服用。

1878年,胡雪巖親題店訓“戒欺”二字的匾額,上面還刻有告誡員工的跋文,內容為“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以信為本,真不二價”。採辦務真即是要求採購地道的藥材配製各味丸散膏丹,不以劣質藥材來牟取厚利;修制務精,是指藥材進店後,要求去雜提純,保證成藥質量;以信為本,則要求重視信譽,講究商德,做到質優價實;真不二價指貨真價實,不以次充好。

胡雪巖以“濟世救人”為辦店宗旨,廣納名醫研製出“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霍香正氣丸”等數十種中成良藥,贈給受災民眾。在其全盛時期,胡慶餘堂將救死扶傷的對象範圍擴大到所有百姓。在胡雪巖的主持下,還推出十四大類成藥,並免費贈送“闢瘟丹”、“痧藥”等民家必備的太平藥,並在《申報》上大做廣告,讓胡慶餘堂聲名遠播。胡雪巖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一個錢莊出身、不熟悉藥業的人卻寫下了中國藥業史上光彩奪目的一筆,推動了中國醫藥事業發展。如今的胡慶餘堂國藥鋪,不僅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羣,也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藥的國藥字號,飲譽中外,有民間“江南藥王”之稱,與北京的“同仁堂”藥號相提並論。

“雪化巖崩”,黯然離世

19世紀80年代,中國蠶絲業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歐洲和日本蠶絲的競爭。

為進一步擴充自己的生絲業務,打破洋商壟斷生絲市場,抑制洋商的盤剝掠奪,挽回華商利權,胡雪巖決定以自己的雄厚資金財力,囤積生絲,與洋商一決高下,保護中國絲商和蠶農的切身利益。結果,得不到一斤半兩生絲的洋商聯合起來嚴密封鎖國際市場,斷絕胡雪巖生絲出口。由於長期積壓,生絲變質,胡雪巖無奈之下,急於出手,卻遭到以不平等條約作為後盾的外國絲商聯合壓價,結果虧損800萬兩白銀。

隨後,胡雪巖又想通過在上海炒地皮東山再起,未料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即將在吳淞口登陸的謠言又甚囂塵上,官民們紛紛賣房逃難,地價暴跌,胡雪巖投注的大量地皮頃刻化為烏有。國內局勢動盪,人心惶惶,京滬杭的官民紛紛到錢莊提款準備逃難的盤費,在搶兑狂潮的衝擊下,胡雪巖在各地的錢莊、典當鋪紛紛倒閉。1885年,胡雪巖的得力靠山左宗棠病逝,清廷乘機追查胡雪巖在購買軍火、代購洋債中剋扣公款、收取回扣之事,下旨將其原籍及各省財產查封抵債。但沒等到聖旨傳到杭州,這位曾經叱吒一時“紅頂商人”便“雪化巖崩”,一代商界名流悽然離世。

胡雪巖的失敗除了來自洋商的排擠之外,更多是清廷內部派系之爭的打擊。所謂樹大招風,據傳言胡雪巖幫助左宗棠完成西征大業,得罪了另一軍政重臣李鴻章。所以在胡雪巖與洋商的競爭過程中,李鴻章乘人之危,派親信幕僚把持上海海關,設置各種障礙,讓他庫存的生絲無法外銷;而李鴻章的另一心腹盛宣懷更是利用掌握的電訊大權讓胡雪巖在商戰中處於被動,並廣泛散播其資金週轉不靈的消息,煽起提款風潮,給了胡雪巖致命一擊。

馬雲稱不能做紅頂商人,更不能做黑頂商人。“做了生意就一定不能考慮你自己想當官從政,從了政你一定不能有錢,這兩件事情就像炸藥和雷管碰在一起,總是要爆炸的。紅頂不能做,當然黑頂更不能做,應該做的是你自己知道,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

從王有齡到左宗棠,胡雪巖善於揣摩他人的心思,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費盡心機,可以説是一路順風順水,不但跨越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們,還為自己爭得了政治籌碼,終於步入廟堂之上。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縱橫商海幾十年,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官場內的波詭雲譎,並不是他一個商人所能掌控得了的,即使他富可敵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終因自己不諳政界之道,在幾個利益集團之間權衡失誤,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最終錢財散盡,自己的一生功業付之東流。

作為近代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商人,胡雪巖長袖善舞,牟取暴利,但也懷着一顆愛國之心,協助左宗棠興辦洋務事業、扞衞新疆主權,並以一顆仁厚之心,開辦胡慶餘堂,以圖濟世救人。他既扮演着買辦角色,又是一位散發民族之光的悲劇英雄,而其驟盛倏衰的傳奇命運無不折射出晚清官商合流的現象和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夾縫中掙扎求生的近代華商的兩難境地,揭示了“商人榮枯,繫於國運”的道理。

如今,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塵封已久的胡雪巖成為熱門話題。他提供給人們的不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更是一種實用的謀略和工具,而他以仁、義經商的理念,對於當今的商人仍有借鑑意義。a

熱門標籤